探究小学美术课堂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小学美术课堂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3-02-23T03:15:39.91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0月第19期作者:杨雪
[导读]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美术学科教学重要目标之一
杨雪
山东省宁阳县堽城镇陈店小学
摘要: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美术学科教学重要目标之一。小学美术教师必须要及时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从多个方面来制定适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计划,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期间,小学生也可以通过美术学习来减轻自己的学习压力。
关键词:美术教学;审美能力;策略探讨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众化和美育的实施,小学的美术教育在宏观上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训练学生在道德、智力、身体和美学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思维观念与基础学习能力的关键阶段,而美术学科学因其自身独特的教学特点,对小学生而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够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逐步提升审美能力,进而加强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一、小学美术教育对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人类所拥有的美学才能并是非先天的,乃是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练习、身体锻炼和思想创造等方式逐步养成,并持续发展的过程。而美学才能的训练与发展过程,对小学生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其一,小学生的审美能力的高低也决定了其对于生活美感的高低,这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能够培养其合适的情感价值。充分的了解到生活中的"美",对他们正确思想、理念的养成,起到了正面的影响。其二,他们的生活经历和个人生活经验,也常常是他们美才能建立和养成的主要基础。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审美意识的训练,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辨别水平和审美感受意识,同时促进他们美术修养的提高,对学生的素养和综合技能的提高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其三,小学生审美意识的培育与增强,也有助于学生创新思想的成长,为他们鉴赏能力与创新意识的成长,带来了巨大的推动。
二、学校美术教育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训练的重要途径
(一)重视知识的讲解,强化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对于小学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自身的年龄较小,针对其艺术的欣赏水平以及认知能力相对比较有限,学生在这期间更加侧重于作品的好看程度进行评价,这种简单的评价形式虽然符合当前学生的年龄特征,但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其审美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依照整个作品的构图、色彩的搭配上、作品的笔法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以一种正确的形式对其作品进行欣赏,更好地实现当前美术课程开展的目的和发展要求,这对当前美术欣赏课程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强化学生理论知识以及技能的把握,在这期间,可以更好地去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思想意识,让学生能够懂得如何去欣赏美,如何去发现美。在小学美术欣赏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对于大部分的教师来说,并没有对其引导上进行重视,只是将课堂的时间交由学生自由创作,将其作品进行简单的介绍,对其图片进行观察。由于受到年龄的局限性,教师在整个授课的过程中缺乏引导,学生处于一种游离的状态,不遵守课堂纪律,注意力不够集中,很多学生缺乏美术欣赏的能力。
(二)组织实践活动,感受审美气息
如果只靠教师讲授的书本知识,学生会渐渐感到厌倦,并产生学习的懈怠心理。要想深度发掘学生的审美潜质,现实社会和自然界就是最佳的实践渠道。在社会中琳琅满目的物品,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和景观,都是学生进行观察和描摹的对象,教师要引领学生走入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使学生尽情的领略社会和自然中的各类美,让他们置身其中。教师应在其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不应过多干预学生,这样学生能感受审美气息,感知审美趣味。
(三)借助生活表象,激发想象空间
在实际教学中,美术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学生直接欣赏和观赏美好景物并不是最终目标,其也不足以代表小学生真实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质。真正衡量小学生的审美素质还是要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深一步的探究,要鼓励和引导小学生在自己欣赏到的事物基础之上进行再次创造,重点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小学生在充分联想和想象的基础上去完成自己的作品。就想象而言,其本质上就是一种思维创造活动,其也是审美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能力。所以,美术教师需要下意识去调动和开发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要想办法去提高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小学生可以脱离现实事物,在脑海中构建起事物原型。
(四)转变教学模式,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课堂缺乏师生间的互动,达不到美术教育的真正目标,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我们要树立新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从课堂中走出去,体验大自然的美,现实性的教学环境与学生生活情境联系更为紧密,在情感上对学生更具有亲和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我们也可以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和媒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美的认知和感受。例如在上“剪剪小窗花”课,教师可以将民间过春节人们剪窗花、贴窗花等情境录下,在课上播放,用以加深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识,调动学生的情感。通过欣赏一幅幅剪纸作品,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底蕴,也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通过欣赏名家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优秀的作品都承载着强大生命力,在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名家作品,并从中获得深刻感悟,发现美的真谛。对于小学美术而言,教师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选择符合于小学生审美能力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进行赏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进行充分的指导,对作品展开深入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比如,在让学生鉴赏徐悲鸿的《马》时,教师应首先要求学生从整体进行欣赏,观察马的形态及动作,其次再欣赏该作品的绘画技巧,比如色彩的运用,线条的呈现,欣赏作品结束后,教师应让学生自由想象,鼓励学生将该作品和普通作品进行对比,体会不同的审美,领悟美术作品的不同层级,最后,教师再鼓励学生参照名家作品展开创作,发挥出自己的美术潜能,进而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重点是要激发学生个体的审美兴趣,所以要基于学生主体的实际情况,采取多样化的趣味性教学方式,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充满兴趣的感受美,从而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体现美术艺术的独特价值和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