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四新”战略背景下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高四新”战略背景下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
作者:李华金成名婵
来源:《今日财富》2022年第10期
2020年12月,湖南第十一届省委全会将“三高四新”战略明确为湖南未来的发展战略,为湖南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提出了新要求。

在践行“三高四新”战略方面,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层面仍然存在原创性技术成果缺乏、产业区域协同性不足、产业链配套水平有待提高、产业人才供给存在结构性短缺等问题。

湖南应从前沿技术、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世界级产业链集群、完善产业发展环境等方面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更好地践行“三高四新”战略,推动湖南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面向国家重大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突破重大技术为基础的,具有重大引领带动效应的知识密集型、物质资源消耗少、具有较大成长潜力、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自2010年我国提出要大力發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对我国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跨越发展至关重要。

2020年12月,湖南第十一届省委全会将“三高四新”战略明确为湖南未来的发展战略,为湖南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三高是指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

四新是指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的重要抓手。

因此,基于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实施背景,全面分析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剖析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湖南战略性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三高四新”战略背景下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的重要内容
从产业发展现状来看,2015-2020年,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9.9%,高于同期规上企业全省总体工业增加值3个百分点。

2020年全省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4190.73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0.0%。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引领经济增长的同时,还引领供给升级和企业转型,如通过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等领
域的科技攻关,形成了轨道交通智能制造业;通过攻克医疗器械基础关键技术等,形成以创新药物研究、先进医疗设备制造、医药储运等一体化的医药产业链。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科技创新高地建设的重要引擎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创新天然适配、相互融合,对社会经济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较大的引领带动作用。

2020年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数为5706家,行业平均占比为71.81%,高出全体工业企业平均值8.17个百分点;实现创新的企业数为4847家,行业平均占比为60.63%,高出全体工业企业平均值8.64个百分点。

创新投入方面,2020年湖南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有R&D投入企业数为3950家,占全体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的49.56%;科研人数数量为111750人,占全体规上工业企业总科研人员数的63.8%。

创新产出方面,2020年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5925.8亿元,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总体的70.65%;专利申请数为26645件,占全体规上工业企业总体的66.9%。

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截至2020年末,国家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分别达到16个和286个,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分别达到19个和338个,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达到14个和453个。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改革开放高地建设的重要力量
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涵盖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等各种类型,包括大、中、小、微各种形式,作为重要的市场参与主体,其在激发市场活力、完善经济治理体系、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等改革中必将成为重要的推动力量。

截至2020年,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企业数量为7807家,占全体工业规上企业总数的42.8%,其中国有控股公司345家,占全部国有股东公司的45.5%,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占据了湖南规上国有企业的半壁江山,是湖南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参与主体。

从扩大进口贸易方面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企业2020年实现出口交货值1309.2亿元,占全体规上工业企业出口总额的71.2%,其中新产品出口值达到516.24亿元,占全体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出口值总额的87.4%。

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占比更是高达99.9%以上,是湖南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的绝对主导。

从引进来方面来看,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现有规上外资企业256家,占全体规上工业外资企业的54.47%,实际利用外资778.8亿元,占全省全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62.1%。

由此可见,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拉动湖南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引擎,也是湖南建设开放型经济体系、引进外资和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重要参与主体,是未来湖南实施五大开放行动的主要力量。

二、“三高四新”战略背景下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原创性技术成果较为欠缺
近年来,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核心产业优势显著,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工程机械和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规模稳居全国第一,其中工程机械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1/4以上,电力机车市场份额世界第一。

新材料总量规模居中部第一、全国前列,先进储能材料产业市场占有率、硬质合金产量位居全国第一。

但这些产业中的相关企业主要擅长于产品开发应用,对基础性研发重视不足,能够彰显综合创新能力和智能制造实力的核心技术产品不多,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成套装备技术能力与国外差距较大,一些重大装备和关键设备的进口依赖程度比较大,核心装备仪器缺乏有效供给保障,原创性技术成果较为欠缺,严重制约了相关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发展动能培育产生较大影响。

(二)产业区域协同性不足
在区域分布方面,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出“一极多点”的发展格局,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增长极,岳阳市、常德市、衡阳市、娄底市等地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点。

但在区域协同方面缺乏地区之间的宏观统筹,各地市州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并没有立足自身条件和优势进行合理定位和差异化分工,产业建设存在重复现象,甚至有些地方因企设园,仅有一两家稍微上规模的大企业就大肆宣传要发展相关产业链,盲目跟风式投入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无序竞争和产能过剩,严重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产业链配套水平有待增强
“十三五”以来,湖南在“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战略引领下,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逐步健全。

但受地理区位以及资源禀赋影响,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企业规模小、上中下游各产业分布不集中,产业互补性较差,创新集成度低,产业聚集效应不显著等问题。

例如,先进轨道交通制造业就在科技储备、设计仿真和试验验证等原始创新方面缺乏核心基础器件技术和产品的全方位配套,尚未形成一批“高、精、特、专”的产品配套企业群体。

工程机械制造业也缺乏重大装备和成套装备制造技术配套企业,机械主机产品本地配套率平均不足30%,70%以上的关键核心零部件配套能力需要依靠国外或外省的外协或者外购件。

产业链配套能力不足的现状大大增加了相关企业运营成本,成为制约其向产业链高端升级的瓶颈。

(四)产业人才供给存在结构性短缺
截至2020年,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61.9万人,其中从事R&D活动的人员为9.5万人,在企业办科研机构专职从事科研活动的人员为5.3万人,这些人才有力地支撑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但随着新业务、新模式、新技术的出现以及产业发展的国际化,产业人才供给存在结构性短缺,主要表现为:一是人才对重点产业的支撑不够,随着芯屏端网、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的发展,相当一部分企业反映人才紧缺,特别是具有一定研发能力的技术人才供不应求,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产业更是一才难求。

二是人才专业与重点产业需求不匹配,尽管湖南高校、科研机构拥有二十多个一流建设学科,在湘两院院士高达
83名,但这些专家多集中在水利水电、测绘测量、机械制造、传统材料、地质和农业等领域,在智能装备制造、先进轨道交通制造、新型材料研发等领域的专家相对缺乏,优势学科与产业需求不匹配。

三、“三高四新”戰略背景下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着眼前沿领域、颠覆性技术,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基础元器件、原材料、核心装备、工业软件等原创性技术成果的对外依赖程度高是制约湖南产业安全和战略性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难题。

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湖南应破解制约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卡脖子”技术为使命,集中优势资源,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重点产业,加强资源整合,以重大工程项目为抓手,着眼前沿领域、颠覆性技术,瞄准产业链中高端,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发展,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发展方向,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合成生物学、超材料等前沿技术和重大原创性成果,从根本上改变产业发展受制于人的局面,实现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全面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

(二)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
结合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基础,综合研判“十四五”时期即将面临的重大挑战和发展机遇,湖南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优化产业布局,加强战略性新兴企业创新能力建设。

一是“补短板”。

国际国内新发展格局提出的新要求,湖南必须高度重视自身产业链中短板和产业薄弱环节,针对集成电路生产基础工艺、重大(成套)装备、高端功能性材料等重点领域,在把握好系统工程及总体设计思路基础上,加强产学研合作,集中攻关突破。

二是“促长板”。

在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动力等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必须牢牢掌握创新主动权和话语权,加快形成在国际产业分工系统中拥有制衡能力的产业发展优势,重点在智能装备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推进产业链创新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形成具备引领能力的产业标准和认证体系。

三是“强基础”。

在产业发展规划方面,要具有长期战略性,重点布局基础研究,特别对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等制约产业发展水平的源头性产业要长期持续投入,久久为功,以图长远。

(三)打造世界级产业链集群,提升产业链配套水平
“十四五”时期,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将加速重构,区域性产业链集群有利于提升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

湖南已逐渐建成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动力等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积累一定的打造世界级产业链集群的经验,应在进一步完善现有世界级产业链集群的基础上,结合“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或区域规划,加快筹划建设一批后疫情时代的世界级区域性产业集群。

通过打造完善的世界级产业链集群,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动力变革,同时坚持区域协同发展,优化新兴
产区空间资源配置,提升产业链配套水平,营造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环境,不断提升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

(四)完善产业发展环境,促进创新资源凝聚
一是创建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完善自主创新产品审批机制,破除有碍创新的各类障碍,形成有效市场需求,畅通创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渠道,鼓励企业在市场应用中完善提升技术,促进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的快速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和迭代升级。

二是构建有助于产业发展的资源引导机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减税降费工作,加大创新人才工程实施力度,完善投融资体制,引导社会资源向创新领域集聚。

三是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外开放发展。

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齐头并进的策略,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主动对接国际创新体系,为引入国际创新资源,尤其是国际人才创造便利条件,积极参与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平台经济等领域国际标准制定,大力发展金融、人力、会计、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国际化服务机构,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走出去”提供高质量服务。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创新发展研究院)
基金项目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YBQ052)、湖南省社科成果委员会基金项目
(XSP20YBC22),湖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18C0307、18C03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