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课时课程纲要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及意义》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年级下册P60分数的产生及意义二、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教材、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本节内容学生将从两个方面认识分数产生的意义(测量和分物)并通过对一些和分数相关的数学信息的理解,感悟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从而对分数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分数打下基础,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之一。

内容的编排关注了分数产生的历史过程,关注了现实生活和学生的认知基础。

但是教材内容时间跨越较长,部分学生对以前的知识已经模糊。

同时分数的意义抽象难懂,而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这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较大的障碍。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能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的意义。

过程方法目标:在操作、游戏、辨析的学习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概念的发展历史,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目标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目标特色:感受数概念的发展历史,以生活经验、数学活动为依托理解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及策略: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同时还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所以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对分数已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借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常听到、用到的一些分数让学生感受分数产生的需要并探究分数的意义,完成从初步认识到再认识的升华。

本节课主要采用复习旧知、创设情境、独立探究、合作交流、做数学活动等教学策略。

三、教学过程设计四、教学片段实录师: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分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这几天呀,我老师读了一本书叫《漂亮老师和坏小子》,你们读过吗?猜一猜我已经读了多少?生1:1/2师:多了生2:1/3师:你真会推理师:我已经读了这本书的1/3,谁能上来大体找到老师看的位置?师:认真观察一下,然后把这把直尺插到你估计的地方。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产生过程,能够用分数表示具体的数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产生过程。

2.教学难点:用分数表示具体的数量,理解分数与整数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展示生活中的分数。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分数的产生(1)创设情境:将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用折纸、画图等方法表示每人分得的苹果。

3.理解分数的意义(1)引导学生观察分数的各部分,理解分数线、分母、分子的意义。

(2)用生活中的实例解释分数的意义。

4.分数与整数的关系(1)引导学生观察分数与整数的关系,发现整数可以看作分母为1的分数。

(2)用实例说明整数与分数之间的转化。

5.练习与巩固(1)教材第39页练一练第1题。

(2)教材第39页练一练第2题。

(3)教材第39页练一练第3题。

(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共同解决问题。

7.课后作业(1)教材第40页练习七第1题。

(2)教材第40页练习七第2题。

(3)教材第40页练习七第3题。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分数的产生、意义以及分数与整数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注重练习与巩固,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数的知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在课堂管理和学生参与度方面加强。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产生过程,能够用分数表示具体的数量。

2.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数的产生,以及如何用分数表示具体的数量。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教材分析】:人教版对学习《分数意义》这一课时的安排是先通过测量和分物,引入分数。

使学生感悟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从而使学生知道了学习分数的重要性,让他们有求知的欲望。

【学情分析】:在学习这一课时之前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就已经初步的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数的大小,还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目的】:1、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过程。

2、在正确的认识单位“1”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分数解决有关的问题。

3、通过操作,分析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单位“1”的含义。

2、理解“整体”的含义。

明确什么是分数单位。

【教具】:挂图,正方形纸片,圆片,以及香蕉的图片和面包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分数的产生。

同学们,看这三个人在干嘛。

(出示挂图)生:在测量物体的长度。

师:对,他们在用一根据打了结的绳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每两个结之间的一段就表示一个长度单位。

当他们测量时发现这个物体的长度是3段多一点。

而那个旁边的人却不知道怎么记,他就问“剩下的不足一段怎么记呀”。

这时,分数就产生了。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

比如这幅图(出示第二幅挂图)。

把你们观察到的告诉老师。

生:两个小朋友在平分一个西红柿,一块月饼,一盒饼干。

师:对,观察的真准。

那他们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生:不能。

师:那每个人分到多少呢?生:每人分到半个,也就是个西红柿。

师:通过这两幅图,你知道分数是怎么产生的吗?生: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

这时分数就产生了。

有了分数,这些结果就能准确地表示出来。

(师把生说得用纸贴出来。

)二、分数的意义师:看,老师这有个分数,板出。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优秀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优秀说课稿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说课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的第一课时。

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是分数的分类、基本性质、约分、通分、乃至第五单元——《分数加减法》等后续知识的基础,有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教材首先出示两幅图片,让学生了解——分数是在人们测量、分物时,得不到整数结果时产1的理解,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再通过做生的;然后通过对4一做介绍了分数单位,最后以拓展的形式介绍了分数的发展史。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名称,也知道了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用分数表示。

但是,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知的层面,要抽象概括分数的意义还需要老师的恰当引导;单位“1”对于学生来说更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目标】1、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单位。

2、通过对感性材料的观察和比较、分析与综合,逐步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3、通过会意的心灵对话及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感受数学的魅力。

【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难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

四、教学理念教学活动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概念的认知建立起联系,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概念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对所学概念有充分的体验和感悟,在有效的交流展示中逐渐形成正确清晰的概念。

五、教法和学法本节课,我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问题引领、任务驱动、恰当追问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感性材料进行观察与分析、比较与综合、逐步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等概念。

六、教学流程(一)心灵对话,建立单位“1”的概念。

创设情境:同学们,看,老师往这儿一站,几个人?(一个人)一个人可以用“1”来表示(板书:1)。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意义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意义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一、教学目标:1、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在小组学习中操作、讨论、交流,增强合作探究能力和质疑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

三、教具和学具:米尺、正方形白纸、一分米长的线段、4个苹果和12个糖。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了解分数的产生。

1、激趣引入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

(板书:分数)谁来说几个分数?(板书:如1/4)关于分数你还知道些什么?(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你还想知道什么?(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等等)2、了解分数的产生。

(1)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个。

把两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个。

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平均每个小朋友分()。

(2)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

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3)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

课件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分数表示。

所以分数是人类为了适用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二)探究新知1、教学分数的意义。

(1)师:下面老师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投影出示题目,学生口答)出示把一块饼平均分成4份.师:每份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强调一定要平均分)(板书:平均分)(2)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操作:师:现在我给每一个小组都提供了三种材料,一张正方形纸、一条一分米长的线段、4个苹果。

下面请每组根据这三种一样的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说课稿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时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研究分数的开始,为以后研究分数的除法、真分数和假分数以及研究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从而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由此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能力目标: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说教法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研究的兴趣。

”因此,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打算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合作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分析判断的能力。

通过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开发与增强,真正成为研究的主人。

五、说教学流程具体安排有四个环节:(一)揭示课题,忆旧引新。

设计意图:我觉得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的已有知识。

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可以找到本节课的教学起点。

完整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完整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完整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内容标准:通过观察实物,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和特点,掌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方法。

让学生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及其度量单位,并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同时,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内容标准: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能够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同时,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并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内容标准:让学生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掌握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的方法。

同时,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第六单元:折线统计图内容标准:让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能够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通过实际的统计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内容标准: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同时,养成良好的研究和行为惯,如认真作业、书写整洁、坐姿端正、格式正确、积极回答问题等。

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它们的展开图,认识它们的特征。

通过实例,了解体积的意义及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并掌握单位之间的换算。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了解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掌握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的方法。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教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45-46页。

二、教材分析:“分数的意义”一课是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对小学生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在单位“1”这个概念的理解上进行了微调,将原先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几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看作单位“1”这项内容调整为比较符合认知习惯的“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通常用单位‘1’表示”。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能力目标: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难点:认识单位“1”和概括分数的意义。

五、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会加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整个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他们从中获得感悟,促使其主动参与建构。

六、教学准备:课件、练习题卡。

七、教学过程:一、分数的产生。

1、板书3 4同学们还认识这个数吗?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

(板书:分数)你还能说出几个分数吗?(板书三个分数)关于分数你还知道哪些知识?分数的读法,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说出分数各部分名称)你已经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了,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分数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板书:产生和意义,完善课题)2、在古代,人们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课件呈现情境图,剩下的不足一段怎么办?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分数表示。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说课稿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说课稿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

教材通过举例说明分数的产生,使学生体会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同时,教材通过直观的图形和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为后续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在学习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和读写方法。

但是,对于分数的产生和意义的理解还比较肤浅,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来加深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单位“1”的含义。

2、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直观演示法、启发诱导法、操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2、学法在学法上,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归纳总结法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交流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六、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古代人们在测量物体长度时遇到的困难,引出分数的产生。

例如,在测量石头的长度时,发现石头的长度不是整数个长度单位,这时就需要用分数来表示。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数学教案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数学教案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数学教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能对具体情境中分数的意义做出解释,能有条理地运用分数的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2、感受数学知识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在正式进入课程内容学习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这是(一个橙子),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这是(六个橙子),那怎么用自然数“1”来表示呢?(可以说是一盘橙子);那有很多橙子,数也数不清,怎么用自然数“1”来表示呢?(可以说是一堆橙子)。

小小的“1”可真是了不起,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就与“1”有着密切的联系。

那现在我想把一个橙子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呢?(1/4)你是怎么得出来的呢?(学生回答)那现在每人分得的数量还能用整数来表示吗?(不能)在实际生活中,人们计算的时候结果往往得不到整数,这个时候就产生了分数。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进一步学习分数。

二、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分数的产生。

2、掌握单位“1”的含义,明确分数的意义。

3、认识分数单位,初步了解分数单位的特点。

三、引导自学,探究成果:1、师:同学们。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接下来,老师就把课堂还给大家,希望通过你们自己的努力,来发现宝贵的知识财富。

请大家根据自学提纲,完成以下三个题目。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2、师:同学们都已经完成了自学提纲的习题,现在请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之后再将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向大家汇报。

(小组合作,现在开始!)3、师:从同学们激烈的讨论情况来看,大家一定讨论出了结果,现在就请小组同学来进行汇报。

组1成员:我们小组是这样讨论的:1、分数的产生(教材第45页):想一想:观察这两幅图,可以发现: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述的。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课时的重要内容。

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以及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但是,对于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具体的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和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分数的大小比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从而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分蛋糕的实例,引出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观察、操作、思考分数的表示方法,理解分数的意义。

3.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全班同学一起讨论、分析、总结。

4.练习: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5.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归纳分数的概念和意义。

6.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分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意义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意义

分数的意义一、教学分析(一)内容分析《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

分数的意义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学生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多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些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 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 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二)学生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注意力方面,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转移等方面都比低年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感受数学就是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认识分数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经历丰富多采的数学学习活动,就是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自我体验,获得、理解和应用知识、技能,并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方面都得到发展。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数的产生过程,知道分数的发展史2、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学习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理解单位“1”,分数的意义(二)教学难点:理解、抽象出单位“1”。

四、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启发谈话法、尝试法、合作交流法、讲练结合法五、教学准备:米尺、细绳、练习题单、课件教学过程:一、分数的产生:1、请一名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其他学生观察,说一说,用米做单位,测量结果能不能用整数来表示?(学生尝试)通过测量,发现不能用整米数表示黑板的长。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第1课时 分数的产生及意义》精品教案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第1课时 分数的产生及意义》精品教案

教材简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分数的产生及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以及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分数的意义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整个单元的主干,也是本单元的重点。

真分数和假分数是分数概念的引申,约分和通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用。

最后教学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沟通了分数和小数在形式上的联系。

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大体上显现出了由概念到性质,再到方法、技能的递进发展关系。

教材内容注重从生活实际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

学好本单元的知识是顺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必要基础。

学情分析1.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分数各个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

这些都为学习本单元知识打下了基础。

2.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概念较多,比较抽象,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

在教学中,化抽象为具体和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3.本单元的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而一般来说,学生对于方法的学习和记忆兴趣不大,所以在教学中要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目标导向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外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能够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和约分,能比较分数的大小。

5.会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过程与方法1.经历分数相关概念的认识过程,体验观察、比较、发现和归纳概括的学习方法。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人教新课标(2023秋)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人教新课标(2023秋)
五、教学反思
在《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分数的概念和意义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具体应用到实际问题时,还是存在一些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加强。
首先,对于分数的意义这一部分,我应该多举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样一来,他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概念,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分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分数是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后,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分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我们有一块披萨,需要平均分给4个朋友,每个人能得到多少?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展示分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表示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例如,1/2表示将整体一分为二,取其中的一份。
(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中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值相当于商。如3/4相当于3÷4。
(3)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规则,即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或相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的意义》课堂教学设计
教师姓名:XXX
授课班级:五年级
课时:第一课时
课题:分数的意义
教材来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学习目标确定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知道分数产生的过程,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能对具体情况中分数的意义作出解释,能有条理地运用分数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2.教学参考书有关表述:本节由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三个层次的内容组成,帮助学生比较完整地建立起分数的概念。

3教材分析:本节课通过“古人度量长度得不到整数结果”和“在现实生活中分东西”这两个实际问题,揭示分数产生的现实需要。

4.学情分析:通过举例说明这个分数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同时通过对单位“1”的理解,拓展分数的含义,即分数还可以表示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1.理解分数的意义。

2.对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的理解。

课前准备:长方形、正方体的纸若干张、彩笔。

课堂评价任务:
任务1:以小组为单位,把一张纸折一折或画一画来表示他的¼ 。

任务2:随意写出三个分数,以小组为单位说出三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教学环节教师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课堂评价要点
1.认识单位“1”
2.用实物出示教材第46页情境
图。

3.概括总结:在刚才表示¼的过
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4.概括的分数的意义:把单位
“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
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
数。

5.认识分数单位,引导学生明确
分数单位的意义.
6.引导学生说出:分数和整数、
小数一样,也有单位。

因为分数
单位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
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就是分
数单位。

7.师根据学生反馈归纳:分数是
由分数单位组成的,因为不同的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的
分数不一样,所以不同分母的分
数有着不同的分数单位。

课堂小结:你能深入地介绍
一下分数吗?
关于分数的意义,你还有什
么不理解的问题?
1.动手操作,请大家拿出一
张纸,动手折一折或画一画
来表示你所认为的¼
2.让学生联系实际举例,加
深对单位“1”的理解。

3.探究:不同分母的分数,
它们的分数单位是否相同?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
讨论,最后全班反馈。

4.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练习十
一第1--4题。

5.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
10题。

学生尝试总结。

能把一张纸,
一个苹果,一
块饼干等物
体平均分成4
份,并能指出
它的¼ 。

明确分母所
表示的含义
理解分数单
位的特点。

能快速说出
不同分母的
分数的分数
单位。

作业设计:练习十一的第6,7,8,9题。

板书设计: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物体。

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课堂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中,重点抓住“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这个关键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大小直接影响每份数得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