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大兴附属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好题精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师范大学大兴附属中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好题精选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C.向一定量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D.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2.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
A.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化合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3.已知由CuS、CuSO3、CuSO4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1-3x
B.1-2x
C.1-x
D.无法计算
4.工业上常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得生石灰,发生的反应为
3
2CaCO CaO+CO 点燃。

现取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进行煅烧(假设杂质不变),某变
量y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纵坐标表示的是( )
A .生成CO 2的体积
B .生成CaO 的质量
C .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D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5.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是推理,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 .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 .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粒子,带正电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C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6.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
再恢复到原温度
B .加热的饱和溶液的KNO 3和饱和溶液的Ca(OH)2(不考虑溶剂
的蒸发)
C .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Zn 和Fe
D.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7.对于化学反应a+b→c+d,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c、d为盐和水,则反应可能属于中和反应
B.若c、d为单质和化合物,则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C.若a、c均为金属,则b和d可能为可溶性盐溶液
D.若a、b为金属和盐酸,则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8.为了能及时发现煤气泄漏,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

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可以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X+6H2O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气是化合物
B.煤气燃烧不会污染空气
C.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8
D.该反应中消耗的O2与生成的X的质量比为9∶4
9.化学家已经开发出多种酯类人工香料,如丁酸甲酯(C5H10O2)具有苹果香味.下列有关丁酸甲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丁酸甲酯属于氧化物
B.丁酸甲酯由17个原子构成
C.丁酸甲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8.82%
D.丁酸甲酯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0:5:16
10.下列关于化学反应“X2+3Y2═2Z”的叙述正确的是()
A.Z的化学式为X2Y3
B.mgX2和ngY2恰好完全反应,则一定生成(m+n)gZ
C.若有agX2完全反应,生成bgZ,则同时消耗(2b﹣a)gY2
D.若X2和Y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11.依据氯元素的化合价的不同,有关物质按照一定的规律可排列如下①NaCl,②Cl2,③HClO,④R,⑤Cl2O7,则R 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A.KClO3B.Ca(ClO)2C.HClO4D.KCl
12.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没有利用
....对比实验思想方法的是()
A.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B.比较金
属活动性
C.研究燃烧的条件D.研究二
氧化碳与水反应
13.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B.水的电解
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D.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完全燃烧
14.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等于10B.该化学反应为分解反应
C .丙一定为催化剂
D .b 等于12
15.下列CO 2的制备装置中,不能起到“能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效果的是( )
A .
B .
C .
D .
16.学好化学,就要学会归纳和总结,下列总结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安全常识
B
生活知识
瓦斯爆炸──天然气引起 煤气中毒──CO 引起
硬水──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含量高 蜂窝煤易于燃烧──与空气充分接触
C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D
物质分类
H 2作高能燃料──可燃性 N 2作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空气──混合物 河水──氧化物
A .A
B .B
C .C
D .D
17.已知: 2Δ
CO+CuO
Cu+CO 。

如图表示向一定质量的CuO 中通入CO 后,加热的过程中
某变量y 随时间的变化结果。

y 表示的是
A.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B.参与反应的CO的质量
C.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D.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
1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①足量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B.②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
C.③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④等质量形状相同铁和锌加入到足量的同一种稀硫酸中
19.一瓶无色透明的液体,经过分析只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那么这瓶液体()
A.一定是化合物B.一定是混合物C.可能是化合物D.可能是单质20.在“宏观 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学科必备的思维方式,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乙、丙、丁都是氧化物
B.反应生成丙、丁分子个数比为3:1
C.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60:224
D.该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21.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组成(或结构)相互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物质性质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是因为它们的原子结构都相对稳定
B.碳单质在不同的条件下燃烧可生成一氧化碳,也可生成二氧化碳,是因为同种原子化学性质不同
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D.1L大豆与1L黄沙混合总体积小于2L,是因为微粒之间有空隙
22.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P与Q的质量比为3︰2
B.x的取值范围:0≤x≤30
C.当y≤24时,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x+y=65
23.(2011年浙江宁波,19题、)将一定量的苯(C6H6)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一种未知物X。

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表中m的值为13.5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物质X能在氧气中燃烧D.物质X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24.BGO是我国研制的一种闪烁晶体材料,曾用于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的著名实验。

BGO是锗酸铋(化学式为Bi4Ge3O12)的简称。

已知在BGO中锗(Ge)的化合价与GeO2中锗的化合价相等,则在BGO中铋(Bi)的化合价为 ( )
A.+5 B.+4 C.+3 D.+2
25.以下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碳在氧气中燃烧发红光,生成二氧化碳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26.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

(1)A中现象:烧杯②中溶液变红。

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变红”的原因_____。

(2)B中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_____。

(3)C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
有_____的性质;若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1
5
,可能
存在的原因是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7.在用白磷(白磷与红磷组成相同,着火点为40℃)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晓涵同学将橡皮塞上的细玻璃管下端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白磷,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实验能否不用气球,改为直接用橡皮塞使锥形瓶密封?且说明理由____________(2)实验中观察到气球先变大后变小,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3)该同学联想到以前测定氧气体积分数时也用到红磷,且当时红磷必须过量,请解释原因。

________。

经过分析该同学认为上述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红磷也应过量,你认为她的观点正确吗?并加以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后,该同学为了验证锥形瓶内是否还有氧气剩余,用如下方法:打开瓶塞,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锥形瓶,发现木条继续燃烧,说明瓶内还有少量氧气剩余。

请你评价其实验方法正确与否,并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九年级化学上册推断题
28.A--G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可转化,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已知C、E为常见的气体,C能结合血红蛋白,使人中毒,E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请回答:
(1) F的化学式_____ ,D物质的用途. _____
(2)写出“A→B”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D→C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
29.A~G是初中常见的7种物质,它们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已知A、C是无色液体,B、F、G是无色气体,F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D是黑色固体,E在纯净的B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D__________,G__________,H__________。

(2)请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① A→B + C_________,属____反应(填反应的基本类型)
② E在B中燃烧____________。

30.A~E是五种我们已经学过的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表示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

已知A、B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两种液体,C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E为黑色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为____。

(2)A转化为B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反应。

(3)B转化为D的过程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____。

(4)写出C→E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的质量不变,但加热高锰酸钾生成氧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小,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将不断增大,反应完成,不再变化,故选项不正确;
B、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选项不正确;
C、向一定量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二氧化碳的质量从零开始不断增多,但不会一直变大,当碳酸钙反应完毕,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变化,故选项不正确;
D、通电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所以将水通电一段时间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10∶5=2:1,故选项正确。

2.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错误;
B、水和过氧化氢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化学式不同,即两种物质的微观结构不同,所以两者的化学性质不相同,错误;
C、离子的最外层电子不一定为8,错误;
D、利用控制变量法得到,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正确。

故选D。

3.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混合物中Cu、S原子个数比为1:1,二者的质量比为64:32;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设
Cu的质量分数为a,则有64a
=
32x
解得:a=2x,所以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x-2x=1-3x。

故选A。

【点睛】
根据物质组成元素的特点,利用数学的技巧处理复杂的化学计算,是解决此类问题所需要的能力。

4.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的体积应该从0开始增大,不符合题意;
B、氧化钙的质量应该从0开始增大,不符合题意;
C、反应开始时由于温度未达到碳酸钙的分解温度,杂质的质量分数不变;随着反应进行,碳酸钙分解,固体质量减小,杂质的质量分数增大直至反应停止,杂质质量分数不变,符
合题意;
D、反应前碳酸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8
100
×100%=48%,反应后,氧化钙中氧元素的
质量分数为:16
56
×100%≈28.6%,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减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氧化物是由二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氧化物中一定含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故选项A不正确;
B、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粒子,带正电的粒子不一定是阳离子,例:原子核带正电,但它不是阳离子,故选项B不正确;
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蒸馏水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但蒸馏水不是混合物,也就不是溶液,故选项C不正确;
D、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符合化合物的定义,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6.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CaO+H2O=Ca(OH)2溶剂被消耗,溶质析出,属于放热反应,氢氧化钙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放热阶段,析出的溶质更多,待冷却恢复到原温度过程中,会溶解少量溶质,溶质质量会增加;故选项正确;
B、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上升,加热的饱和溶液的KNO3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错误;
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Zn和Fe;产生相等质量的氢气时,消耗锌的质量大;故选项错误。

D、水通电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气体体积比为2:1,质量比是1:8;故选项错误。

故选:A。

7.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若c、d为盐和水,则反应可能属于中和反应,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 、若c 、d 为单质和化合物,则反应不一定为置换反应,如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说法不正确,故符合题意;
C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若a 、c 均为金属,则b 和d 可能为可溶性盐溶液,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 、若a 、b 为金属和盐酸,由于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大于生成氢气的质量,则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8.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A 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水煤气为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B 选项是错误的叙述,不完全燃烧一氧化碳会排放到空气中;C 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 为二氧化硫,相对分子质量我64;D 选项是正确的叙述,因为消耗的O 2的质量为32×9与生成的X 的质量比为64×2;故二者的质量比为9∶4;答案选择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合物的概念
9.D
解析:D
【解析】
A.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丁酸甲酯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
B.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一个丁酸甲酯分子由17个原子构成;
C.
=100%⨯⨯化学式中某原子的个数其相对原子质量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丁酸甲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216100%21610512
⨯⨯⨯++⨯ ≠58.82%;D. 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丁酸甲酯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60:10:32=30:5:16。

选D
10.B
解析:B
【解析】
A 、由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推出Z 的化学式为XY 3,故A 不正确;
B 、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故B 正确;
C 、若agX 2完全反应生成bgZ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则同时消耗(b-a )gY 2,故C 不正确;
D 、若X 2和Y 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 和N ,则Z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M+3N ).故D 不正确.
故选B .
1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已知Na为+1价、H为+1价、O为-2价,设①NaCl③HClO⑤Cl2O7中Cl元素化合价分别为x1、x3、x5,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为零,可得(+1)+x1=0,解得x1=-
1;(+1)+x3+(-2)=0,解得x3=+1; 2x5+(-2)×7=0,解得x5=+7;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②Cl2中Cl元素化合价为0。

因此可得出:物质是按Cl元素化合价由低到高进行排列的,则④R中Cl元素化合价应在+1和+7之间。

A、设KClO3中Cl元素化合价a,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为零,可得(+1)+a+(-2)×3=0,解得a=+5,Cl元素化合价在+1和+7之间,正确;
B、设Ca(ClO)2中Cl元素化合价b,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为零,可得
(+2)+b×2+(-2)×2=0,解得b=+1,Cl元素化合价不在+1和+7之间,错误;
C、设HClO4中Cl元素化合价c,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为零,可得(+1)+c+(-2)×4=0,解得c=+7,Cl元素化合价不在+1和+7之间,错误;
D、设KCl中Cl元素化合价d,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为零,可得(+1)+d=0,解得d=-1,Cl元素化合价不在+1和+7之间,错误。

故选A。

12.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是利用白磷燃烧,消耗空气中氧气,使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集气瓶内,所以根本不存在对照实验,符合题意;
B、Zn和Ag分别与CuSO4溶液接触,Zn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Zn>Cu;Ag与Cu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锌>铜>银;通过对比可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
C、过程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加,通过对比可知,燃烧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D、实验过程中,左边集气瓶中的干花不变色,右边集气瓶中的湿花变红色,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变红色,通过对比可知,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质量是相等的;故选项错误;
B、电解水的实验结论:生成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是1:2,质量比是8:1;故选项错误;
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生氧气,固体总质量减少,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先变大,待反应完全后,质量分数不再改变;故选项错误;
D、木炭与氧气反应:C+O2点燃
CO2,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加,待容器内
的氧气反应完全后,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12+26+3=a+3+28,a=10,正确;
B、由表可知,甲物质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乙物质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丙物质的质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丁物质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故该反应为化合反应,错误。

C、丙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错误;
D、反应前后甲物质的质量减少了12g ,乙物质的质量增加了28g,故反应中甲、丁物质的实际质量比为12:28=3:7,当甲物质由12g变为9g时,实际质量减少了3g,故乙物质的质量应该增加7g,b等于7,错误。

故选A。

1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A装置中可以通过开关止水夹控制干燥管中的气压,从而控制大理石能否与稀盐酸接触反应,故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B装置中没有办法控制大理石与稀盐酸的接触与分离,故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错误,符合题意;
C、C装置中可以通过抽拉铜丝控制大理石与稀盐酸的接触与否,故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D装置中可以通过开关止水夹控制试管内的气压,从而控制大理石能否与稀盐酸接触,故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D
解析:D
【解析】
A、瓦斯爆炸是甲烷引起的,一氧化碳是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种有毒的气体,故A说法正确;
B、硬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量高,蜂窝煤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B说法正确;
C、氢气燃烧的发热量高,能用于高能燃料,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保护气,故C说
法正确;
D 、空气中含有多种成分,河水中含有多种成分,都属于混合物,故D 错误;
故选D .
17.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 、实验开始时氧化铜中含有铜元素,不会为0,故不符合题意;
B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要先通入一氧化碳会再加热,所以开始通入的一氧化碳没有参与反应,待试管中空气排尽,点燃酒精灯加热,此时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参与反应的一氧化碳逐渐增加,待完全反应后一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变化,故符合题意;
C 、开始固体氧化铜含有氧元素,完全反应生成铜中无氧元素,所以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不断减少,不会増加,故不符合题意;
D 、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碳元责的质量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18.A
解析:A
【解析】A 、红磷和氮气不反应,氮气质量不变,故A 正确;
B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减小(减少了氧气的质量),故B 正确;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增加,但是反应前铁丝为固体,所以固体的质量不能为0,故C 错误;
D 、相等质量形状相同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铁产生的氢气比锌多,但是锌比铁活泼,因此锌比铁快,故D 错误。

19.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只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可能是水或者双氧水,也有可能是水和双氧水的混合物,故此题选C 。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组成方面的知识,解答类似题目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

20.C
解析:C
【解析】
【详解】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26C H 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622C H +7O 226H O+4CO 。

A 、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甲、丙、丁都属于化合物,乙属于单质,故错误;
B 、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丙、丁分子个数比为6:4=3:2,故错误;
C 、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2?12?2+1?6⎡⎤⎣⎦:()7?16?2=60⎡
⎤⎣⎦:224,故正确;
D 、反应前氧元素以氧单质存在,化合价为零,反应后水和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一定改变,故错误。

故选,C 。

2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 、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是因为它们的原子结构都相对稳定;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 、碳单质在不同的条件下燃烧可生成一氧化碳,也可生成二氧化碳,是因为物质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得到的产物不同;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C 、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 、1L 大豆与1L 黄沙混合总体积小于2L ,是因为微粒之间有空隙;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22.B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可知,参加反应的Q 为10g ,P 为15g ,故A .参加反应的P 与Q 的质量比为3︰2是正确的叙述;N 可能为反应物,也可能为生成物;故x 的范围为0≤x≤51;当y≤24时,说明N 物质为反应物,故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是正确的叙述;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 +y =65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3.C
解析:C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苯、氧气质量都减少,为反应物,而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M 苯+M 氧气=3.9g+9.6g=13.5g ,M 二氧化碳+M 水="6.6g+2.7g=9.3" g ,13.5g >9.3 g ,故X 反应的质量为m="13.5" g -11.6 g=1.9g ,故A 、B 说法错误;3.9g 苯含氢元素质量=3.9g×6/78="0.3g" ,7.2g 水含氢元素的质量为2.7g×2/18=0.3g ,二者含氢元素质量相等,说明X 不可能含有氢元素,D 说法错误;2.7g 水含氧元素的质量为2.7g×16/18=2.4g , 6.6g 二氧化碳含氧元素的质量为6.6g×32/44=4.8g ,二者之和2.4g +4.8g =7.2g ,故X 含有氧元素质量为9.6g-7.2g=2.4g ,3.9g 苯含碳元素3.9g×72/78=3.6g,6.6g 二氧化碳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