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作文之按着自己节奏成长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着自己节奏成长作文
【篇一:高考模拟式材料命题作文“自己的节奏”写作导
引与例文】
高考模拟式材料命题作文“自己的节奏”写作导引与例文
高考作文
2014-02-26 2247
材料命题作文“自己的节奏”写作导引与参考例文
李达均
【文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节奏”一词原本用在表现音乐中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现在作为网络
热词,更用在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潮涨潮落,春华秋实,大自然有
自己的节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个人的生活也有自己的节奏;甚至一个人的成长,一个行业的发展,一种制度的演变,一个国家
的进步等,也往往都有自己的节奏。
请以“自己的节奏”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自选文体,自定立意;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名师题解】
这道作文题是“由材料引出标题”的作文题。
这种命题,我习惯性地
称之为“材料命题作文”。
它虽与话题作文类似,设计了一个“提示语”,但立意的指向与“话题
作文”不同——在“提示”之后给出了明确的“命题”。
这样命题的好处
是较好地处理了开放和限制的关系,既保持了话题作文的开放性,
又明显增强了对考生写作的限制性。
从写作实践看,这种作文确实
有效地解决了以往纯“材料作文”审题偏难和“话题作文”开口太宽的
问题。
据媒体报道,在2014年福建高考作文评改总结会上,评卷组
老师介绍说,全省25万多名普通高考考生中,约
18%的考生作文成绩在42分以下,40分-49分的考生占67.75%,
60分以上的仅占0.4%。
福建作文题占70分,从阅卷来看,全省作
文平均分为44分。
按评分标准看,只要考生能够立意准确,又能把
文章写完整,基本上就可以拿到49分左右的分数。
但是最后统计的
结果竟然有将近5万的考生作文不及格。
这是因为作文材料过于宽
泛以及材料理解的多样化等给考生带来了困扰,造成考生偏题、离题、套题等。
写作这类作文题首先要吃透材料,认真研读提示语,有助于激活思维,迅速打开思路,拓宽选材空间,根据命题意图立意,把握话题
内容,确定“标题(话题)”关键词重点词意。
如“自己的节奏”这道题,“提示语”是解读、构思的切入点。
我们审
题时,就要善于抓住关键词或关键句理解材料的含义:
第一,审读材料,把握关键。
材料共两句。
第一句的关键词是“有规律”、“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二句的关键词是“大自然有自己的节奏”、“每个人的生活也有自己
的节奏”、“一个行业、一种制度、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节奏。
第二,审读命题,领会内涵。
“自己”,并非第一人称专有代词,它既可指“自身,本身”,也可指“属于某人自身的或某物本身的”。
所以,文章所写的对象,可以不
分贵贱、不分男女、不分老少,甚至不分场景、不分对象……
标题中最关键的一个词自然是“节奏”。
什么是“节奏”?《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1)音乐或诗歌中
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
例如“节奏明快”中的“节奏”,即是如此。
(2)比喻均匀的、有规律的进程。
例如“生活节奏
加快”中的“节奏”,即是如此。
”
以上的两种解释在文言、白话的经典著作中的运用比比皆是。
《礼记〃乐记》中的“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文采节奏,声
之饰也”中的“节奏”即是指音乐而言。
茅盾《野蔷薇〃一个女性》中
的“她觉得大自然的流转就是她自己的命运的节奏”和茹志鹃《高高
的白杨树》中的“我跨上列车,心情是异乎寻常的,仿佛这紧张生动
的生活节奏,将我全身的螺丝也拧紧
如果考生善于联想,写作就可能会精彩纷呈:
1.自然的节奏。
例如写“雨的节奏”,单是春雨独特的节奏就给我们
无穷的享受。
“天街小雨润如酥”,那是春雨来到人间的微笑;“春潮
带雨晚来急”,那是春天的雨的一种豪放;“清明时节雨纷纷”,那是
一种雨思绵绵、哀思纷纷的悲伤,就更不用说夏雨的滂沱、秋雨的
凄凉、冬雨的纯洁了……(这就是“潮涨潮落,春华秋实,大自然有
自己的节奏”)
2.人生的节奏。
例如写“生命的节奏”,善于运用分解思维的同学,
可以书写人生不同时期呈现出来特有的美妙节奏。
新生——就像花
苞绽放时的微鸣,嫩芽吐出时的低颤,雏鸟破壳时啾啾的叫声;成长——像唐古拉山流出的圣水长江般,在平静宁和的上游结束后,
开始激起点点浪花;中年——来自青藏的长江在流经高耸的横断山,与汹涌的雅鲁藏布江擦身而过后,步伐平缓了许多;老年——生命
的乐音急转直下,节奏变得艰难甚至停顿……(这就是“一个人的成长,有自己的节奏”)
3.社会的节奏。
例如写我们现实“生活的节奏”,善于联想、想象的
同学同样可以出手不凡。
比如,可能会写出这样的构思——我想把
生活过成散文的节奏,看淡得失,随性自然……我想把生活过成诗
歌的节奏,真实奔放,韵味独特……如今我亦难以找寻那一位安详
的老人,生活的悠闲……如今我亦难以找寻面色苍老的土墙,矗立
百年,沧桑幽幽……如今我亦难以找寻那一条缠绕着乌镇的小河,
缓缓的情思,汩汩而出……(这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个人
的生活也有自己的节奏”)
需要注意的是:写作时,要将抽象的概念(“节奏”)具体化。
比如,可以指向人:90后的节奏;慢节奏的爷爷、朋友;按自己的节奏,
执着于信念,不管窗外风云变幻……
可以指向环境:家乡的节奏;小院的生活节奏——城市的生活节奏——国家的生活节奏……
可以指向文化:文化发展的节奏;艺术——追随生命的节奏……
可以指向节奏的配合:人与人节奏的配合,文化与文化的配合……
总之,考生只要写人、写生命、写自然、写环境、写国家、写社会、写文化、写制度等能用“自己的节奏”(注意要突出“自己的”,指“自
己的、与众不同的、特有的”,同时这种节奏应该又是“积极的、能
给人以启迪的、能
鼓舞人的”)做出对他人、对社会有益的事,或多或少的给人以启迪,并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一定的积极的影响,就很好地扣紧了这道作文
题命题的意图。
【参考例文】
自己的节奏
沸腾,嘈杂,一如摇滚乐队肆意的喧嚣,激情,却引人亢奋。
舒缓,安谧,一如钢琴黑白键演绎的优雅,清淡,却让人沉醉。
可还是有那么多人一头栽进了生活的酒吧,在舞池中伴着重金属的
节奏,扭动身体,扭动青春。
似是从身体的律动节奏中寻到了什么,便将灵魂也留在这里,尽情摇摆。
不知道那一张张年轻面孔下的心
是否安详,是否放松,在这鲜明的快节奏下。
或许,青春便是怒放,尽情绽放属于自己的所有美好的时光。
但我
更钦羡于昙花般的酝酿,而不是终日沉醉,沽名钓誉。
酒吧里的人来自何方?散场后又会走向哪里?或许更多的人是投身
于社会的功名场,终日为着升迁,涨工资,讨好上司费劲脑汁。
曾
一度追逐,一度向前,像所有的凡夫俗子一样追逐什么,或许更准
确地来说,是抢夺着什么。
属于自己的功劳,属于自己的头衔,属
于自己的朋友,都要,一一要来。
一位朋友说:“以后,不要再争什
么了。
”当时的震惊已消退,伴随着是连日的沉思。
这样的生活,或
许是外人眼中的光鲜亮丽,可是个中酸楚,都只能独自咽下。
是节
奏太快了吧,不等万物自然发展便抢先要来,它累,你也累。
不知是否因为换了新环境,连我都诧异自己的改变。
电脑里只有舒
缓的歌曲,生活也波澜不惊。
开始享受这般的美好,我想着总有那
一天,要驻足丽江,走进乌镇,细细品味历史积淀的节奏之美,那
里的人的节奏,应该是不紧不慢吧。
也爱上孔子。
剖析来分析去,似乎孔夫子更符合原先的自己,其实
不然。
当夫子感叹于曾经理想社会的美好时,我明白,你我同道。
爱你“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可贵精神,爱你对弟子的无比关怀,爱你
时不时的诙谐幽默。
或许依法治国是快节奏的人所做之事,那你——以德治国的你便是慢节奏的元老了吧。
慢节奏不是隐士们不理会世事,“让他去死吧!”让自己脱离尘世的
生活;快节奏更不是追名逐利,留恋官场。
无论是慢节奏,还是快
节奏,用孔夫子的话说,即“矜而不争”,并非消极对待事物与自己,而是以一种不是为了自己的心来做事,为社会做实事,困难时也与
大家一起共渡难关,只是,不是为了自己。
懂得节奏的人总能“用之
则行,舍之则藏”吧。
也爱上了梭罗。
梭罗孤身一人,远离尘嚣垂钓瓦尔登湖,于宁静下
写下充满恬淡,智慧的书——《瓦尔登湖》。
当外面的浮华世界带
来的已是生命本体所不能承受和跟进的的快节奏时,智者选择已从
心灵的最初向往走向朴素而诗意的生活。
没有多少人能拒绝川端康
成诗意生活的感召:“凌晨四点钟,看见海棠花未眠。
”——这样恬
静中的舒展之美,才是生命最本真的状态呵。
电影《立春》中的王彩玲是一个渴望去巴黎唱歌剧的小县城的女人。
坐在一路向南的火车上,她这样说道:“春天来时,总觉得会发生点
什么,然而到头来什么也没有发生,就觉得自己错过了点什么。
”今
天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如同王彩玲一样,渴望追上自己的梦想,然
而心急的我们却忘了,当我们盲目地加快进行的节奏,那些属于我
们自己个体生命中难以抹灭的美丽风景也无奈凋谢了,有一天我们
再次回首,却只看到一路慌乱的足印时,我们已再也不能造访来时
的路。
悟透之时,让我们偕同朋友沉醉在大自然潮涨潮落、春华秋实的节
奏里,顺其自然。
抑或是在一个冬日的午后,捧一本书在慵懒的阳
光下享受钢琴曲流淌下的美好吧。
如同梭罗独在瓦尔登湖垂钓一天
星河的心境,格列柯的画笔下永恒不变的落日的泰然,我们仍应想念,找回自己的节奏才是不显遗憾的旅程,像海子一样,劈柴喂马,周游世界,总有这样一天,面朝大海,你看哪,那里正是春暖花开!
【篇二:2015 苏锡常镇二模作文讲评】
二模作文讲评用卷
一,原题重读: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从前的日色慢,车、马、邮件都慢??”木心的一首《从前慢》打动了很多人的心;可是,现实生活中
人们还是分秒必争,不肯输了人生岁月。
二、立意分析:
材料由两句话组成,由“可是”进行转折衔接,将“从前”与当下的现
实生活进行对照。
木心的《从前慢》(春节晚会上,歌手刘欢深情
演唱了“同名曲”,因此《从前慢》这首诗走进了千家万户),这首
小诗概括了我们当代人普遍的感受,即对于快节奏下慢生活的向往。
日色慢,是说时间缓缓流逝;车、马、邮件这几个事物是旧日生活
节奏和缓的代表性意象。
慢,从字面上来感受,当然是生活节奏不快。
但若介入一种情感机理,慢有慢的成因,还有就是一种“心若止水”的那种沉静、悠然的姿态;或者也有如朱自清的那种“匆匆”的对
于日子跟光阴的一种别样怜惜的情调。
“从前”究竟是怎样一个时间段,是模糊的;比方说,可能是解放前、文革前、改革开放前,或
者就是十年、二十年前,等等。
另外,由于木心的人生阅历很丰富,“从前”可能提供的参数也很多,或者是出国前、回国前、狱前,等等。
但是在写作中,不需要对应这些具体的界定,一个简简单单的“以前的那些日子”就够了。
“从前慢”与眼下愈来愈快的世界、生活相比,从前的慢有时候转化
成了一种美、一种好、一种朴素的精致、一种生命的哲学,细细品味、琢磨,这“慢”里透着人性的静美、朴素、浪漫、耐性等等。
现
在工作和生活节奏都很快,人心浮躁,这几句诗一下子就能打动人
的内心,让人停留审视自己的脚步。
第二个分句“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是分秒必争,不肯输了人生岁月”,
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第一个层面,分秒必争、积极进取的人生
态度,是非常可取的,所谓人生苦短、时间宝贵,为了实现理想、
实现人生价值,必须与时间赛跑;但是,分秒必争的人生,并不见
得就赢了人生岁月,就能让自己的人生岁月充满生命的质感。
第二
个层面,可以理解为被高速度、快节奏现代生活所“绑架”的一种机
械的人生,人们为了“跟上”机器的节奏、赶上社会的步伐,而不得
不“赶时间”,“赶地铁”“赶考试”“赶应酬”??现代社会背景下的“匆忙
人生”,人们被动地与时间赛跑,但却未必能赢得人生。
第三个层面,从这个句子的出处进行思考,句子来自于余光中的“分秒必争吗?当
心别输了岁月”,前后分句之间形成一种相反相成的逻辑关系,“分
秒必争”,很有可能输了“岁月”、输了“生命”。
现代人,在当下这个社会里面很紧张,总是争分夺秒地追逐自己的
梦想与人生,总想一定要怎么样,一定要得到、实现自己的欲望、
目标等等,可是很快的时间就过去,最后人生岁月可能就这么流逝
掉了。
“岁月”对应的词汇不是短暂的光阴,而是跟生命、跟文化有
关系,而“分秒必争”是跟眼前的利益有直接的关系。
“分秒必争的人生”,更多时候表现为急功近利;很多人追求结果的实现,而不在意
或者忽视、漠视过程的体验、感受。
其实,在生命的路上不必分秒
必争;当觉得乱的时候,就停下来把自己整理清楚,找到自我,那
么生命才饱满。
要特别注意的是,这句话并不是否定“抓紧时间学习
或工作的必要性或称赞人争分夺秒的可贵精神”;它让人们反思“在
分秒必争中,莫忘岁月。
”
还需要特别指出的,“从前”对应的不光是年代、时间,也对应人在
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情况。
现在的生活,时空被科技高度浓
缩化,高度发达的通讯方式、交通方式,让人们越来越追求目的,
以至于忘了自己在这个当中成长的过程。
生活中的很多人在心底里
还是十分向往那种单纯追求过程的感觉的。
三、例文分析:等一等你的灵魂
“从前的日色慢,车、马、邮件都慢??”木心的从前慢勾勒的是一幅
静谧安逸的生活,而如今的社会却与之背道而驰。
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分秒必争,似乎只有用尽了每一分钟才能体现他
们的生命价值。
他们像《爱丽斯梦游仙境》里的小兔子一样,看看
表拼命地向前冲,嘴里还念叨着:“来不及了来不及了,我来不及了??”好似落了那一秒就被甩出十万八千里一般。
身为其中的一只的
我们难道不该扪心自问一句为什么吗?
为什么?源自于人们日益膨胀的欲望,哲学家称之为物欲症。
人们
在得到从未有过的物质之后,总是渴望得到更多更好的,他们的欲
望在不断膨胀,他们的贪心永远无法满足。
他们看似的奔波忙碌只
为取得一件件外在的物质来证明自己的岁月。
然后这势必会引起许多问题。
快餐式的生活,使灵魂变得行动缓慢甚至滞留原地。
人们带着一具
被日益腐朽的空壳行路,没有灵魂的滋润,会愈趋浮躁。
正如梁文
道所说:“浮躁是流行的症候。
”人们不知道自己所行的方向,没有
办法平心静气地思考生命的方向,最终只会迷失自我。
就像少年成名的罗琦,小小年纪便接触浮华喧嚣的社会的她早已忘
记在平静缓慢的岁月的淡泊。
在这个快速浮躁的社会迷失自我,吸
毒而导致身败名裂。
所幸的是,人们也注意到自身灵魂与步伐的不一致,认识到过快生
活的危害。
可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孙道荣说:“丢弃我们不该拥有的,才能得到我们不该丢弃的。
”放下物欲的渴望,放下名利的执念,才
能使我们的身体轻盈,让灵魂追上。
放慢脚步,等一等你的灵魂才能体会到生命中更多精彩的过程,才
能让生命更加有意义。
川端康成浅浅一句:“凌晨四点看海棠花未眠。
”瞬间润湿了多少心灵,有多少人在日益浮华,分秒必争的社会
早已丢弃了,当初的闲情逸致,早已丢了原本的安逸。
放慢脚步等一等你的灵魂,只有这样,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
旁打盹,回忆起青春时才能感叹生命无悔!
等你等你的灵魂,重塑从前慢。
“慢慢”人生路
有人听闻木心的《从前慢》感慨过往“慢节奏”生活的舒适与静谧;
亦有人抛弃对“慢生活”的渴求,奔波于现实的疆场,分秒必争??人啊,似乎都向往着,在两种生活中找寻着一种平衡。
我不禁诧异,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为什么像机器般无间隙得有规律地
运动着?
因为他们知道“时光易逝,绿了芭蕉,红了樱桃。
”因为他们害怕林
徽因所说的“我们还未好好相爱,时间便流逝了”,更因他们惶恐“回
首朝夕,空空然,了无痕迹??”所以他们整日奔息,断然不肯输了岁月,所以他们争分夺秒,苦了身心,累了自己??可谓大愚矣!
相反地,智者却会在忙碌中觅得一丝赏凉圣地,能够为自己日益紧
绷的神经找寻放松的佳地,更学会走出属于自己的“慢慢”人生路。
智者当若蒲松龄,不汲汲富贵,不耿耿名利。
我自“慢”游山水,潇
潇洒洒体味世事;智者当若黄侃,五十之前不著书,毕生存疑惑,
对待学术孜孜不倦,从不留恋于“快”;智者更若王永年,“每天坚持
翻译一点”,不求速,只求精??这样的“慢生活”,似乎已达到了一种
精神上的高度,活出了一种别样的姿态。
然而,也有人质疑“有时慢是会腐蚀人心。
”事实上,只要学会调整
好对待生活的焦距,把握好尺度,“慢”同样令人身心愉悦。
你看,川端康成凌晨三点看海棠花未眠,“慢”观花开花落,给劳作
的自己,放松身心;你看,梭罗在瓦尔登湖垂钓,给疲惫奔波的自己,一个修心的佳地;你看苏轼举酒属客,歌窈窕之章,放下世事
的羁绊,从“慢”中感悟人生真谛??
正像白岩松所说的:“有时候,不要急,不是不思进取,而是为了放
松身心更好地前进。
”我感叹了他把人生的这里概括得如此简单明澈,给疲惫奔波的人提供指引。
是啊,“人生不是竞技场,何必把赚钱当
成最大的荣光。
”
我们应当看到工业革命的快速进行,让泰晤士运河变成一滩污水,
我们应该感受到工厂只讲速度,不求质量所带来的惶恐与畏惧??
那么,我们应该学会“慢慢”走人生路。
煮茗檐下,弄笔窗前,偶遇
园翁钓叟,谈笑无还期!细嗅蔷薇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每个人都
在马不停蹄地追求速度。
在这样掘金的时代,慢的抒情方式正在消失,然而多数人却浑然不知。
也许快速能让他们获得暂时的充实感,满足感,却也令他们错失了许多细嗅蔷薇的美好享受。
我欣赏李云迪,不仅仅是因为他赢得肖邦金奖,具有超高的音乐天赋与造诣,
而是为他能对生活有从容享受的态度。
与音乐厅中的他不同,他爱
在周末放下钢琴,去摆弄食谱,在微博上晒美食照,与“云粉”互动,甚至在生日当天上传了一张半裸健身照。
即便在巡演来临之际,他
也不忘从容地做一个慢生活的主角,就像在弹奏肖邦金曲时所展现
出来的状态,优雅而从容,如他所言,“只想做最自然的想要的自己”,而他也真正以慢节奏的方式成为了他口中的王者。
与岁月竞争,那人生必定是一盘输局。
浮光再潋滟,也淌不过流年。
又何必自甘
被岁月绑架,去做时光的奴隶呢?何不慢下来,嗅一嗅墙角的那株
蔷薇。
而我所言,并非是认为分秒必争是种坏事,只是在物质主义
形势下,极端的快速会使我们衍生欲望,甚至欲望不断扩大,膨胀,以至于它成为我们人生目的,乃至行为的准则。
长此以往,人性就
会变得孱弱,被欲望所奴隶,当物欲成为社会的图腾,人类就不再
高尚和神圣。
然而快速发展确实有一定的弊端,如今我们队世界的
认知前所未有的广泛深入,而我们的内心却日益模糊。
我们高举着“快”的旗帜,却不想世界快速发展变得高科技却再无诗意。
我们曾
经深情地仰望星空,思考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而现在我们只会低
着头,担心如何才能在这片土地上活下去。
谁曾想,鸢飞鱼跃,草
长萍移,虫竹兽奔,叶绿花开,日升日落,潮来汐退,四季轮回。
生命荣枯消长,轮回更替,才是自然常态,而我们又何必苦于对速
度的疯狂迷惑和过分追逐?何不停一停,等一等我们的灵魂,何不
慢一慢,回省自我,观察内心,我们暂歇自愈,只为要走更远的路。
慢下来,让我们细细品嗅蔷薇的幽香。
让我们与林徽因一起“携着一
颗淡定从容的心,走过山水重复的流年,笑看风尘起落的人间”。
论慢
慢这个东西,很难下出一个清晰的定义。
一个老人拄杖而行,颤颤
巍巍,是一种慢;几位熟人,在树下小饮淡酒,闲话家常,也是一
种慢了;一家人喧闹出游,孩童奔走,大人稳行,逛了一下午,这
又何尝不是一种慢?
慢和静有些相似,静时总是慢的,但慢时却不全是静的。
慢与温馨,仿佛也有些许瓜葛;可慢也总是无须带入情感的,用温
馨形容,也终是过了。
与其拘泥于想慢,不如想想快。
快是什么?快是把一件事缩短了时
间做,是对自己的一种促进与压迫,让自己获得常规状态下所不能
收获的,因而为快。
于此处而言,或许慢就是一种生活常态。
慢是无思无想的自然状况,所以常常被忽视;但它不可或缺,它往往占据生活的大部分。
我们
对慢的感受,似乎更倾向于静心时对生活的感受,所以静、和睦、
温馨的感觉油然而生。
但慢比这些更广、更纯粹。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心中向往慢带来的美好,却仍分秒必争;快步向前,仿佛成了他们的常态;他们往往疲惫不堪。
看到这一个问题,令人最不解的地方是:“快”是会让人疲惫不堪,
让人不喜的东西吗?我实在不敢苟同。
于我看来,与其说快是一种自我压迫,不如说是一种自我提升。
快
作为一种打破常驻态的方式,人们选择它是需要一个原因的。
人向
来是不会真的讨厌常规的,除非常规之中有他所不喜,或常规之个
有他所深爱。
一个快快洗漱,吃完早饭飞奔去学校的少年,其实是
想早些见到心仪的女孩;一个快步走出餐厅、掩起口鼻的妇人,其
实是不能忍受烟味。
我们用快来逃避不喜,追寻挚爱,快应是一个
良性的选择。
那现实中的这种“快”,又为何会让人疲惫乃至怨愤?因为这种“快”,并不源于喜爱与不喜,这种“快”,只是对“落后就要挨打”的畏惧,
这种“快”更像是被威胁者吓得抱头鼠窜的“快”,这是真的压迫,但
人们都说不清,究竟是谁在压迫他们。
我不明白,这种快从落后的时代传到现在,又想传承到哪一个未来?这种快,终究是一种自我的缺失。
对大多数人而言,此时的我们需
要的是一种慢。
这时的慢不仅是生活的常态,更是一种生活心态的
常态。
惟有如此我们才能体味生活,体味内心,而这才是快的根本。
慢而不朽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就让永恒时间刻下你的模样,就怕时间如梭,
转眼而过,而无法记得你的模样,所以,把时间缓慢沉成永恒,让
我慢慢描摹。
可现在,在这个迅速发展的时代里,一切都疾步快走,公路上车水
马龙,汽车喧嚣着,不耐烦着。
人们等不及红灯绿,匆匆走过人行
道或跨过护栏,路边的快餐店里,人们点个餐,拨两口饭菜,起身
走人。
这样快步如飞的节奏好吗!这种节奏生活便好吗?
何不放缓步伐,慢慢的走在人生之路上,所见之景必定走走马观花
要多。
就如林青霞,他在早年作品中表现出的风姿让人大叹大赞!恋恋不忘。
然而她并没有因此加快他的步伐,她慢慢的学习习京剧眼神,
细细揣摩,而有了那一双饱含情感.有神的眼。
又如陈道明,在为了成名而狂热的演艺圈中,他是独特的一个。
他
常以戏子自居,戏中,他敬业投入;戏外,他不像那些为了大红大
紫急功近利,争得你死我活的人,而把大多时间花在书法人弹琴上。
也就是这沉稳慢调,给他带来了人们的赞美与敬佩!
慢生活,不只是在人,还在文化。
如今,快速阅读电子书等充斥着
我们的生活。
在这么迅速的浏览中又记住了什么?又记得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