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读后感(五篇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颐和园读后感(五篇范文)
第一篇:颐和园读后感
颐和园读后感(一)
昨天的语文课上,老师让我们学了语文书18课,让我认识到了颐和园的美。
作者使用了浏览顺序来观赏颐和园,从前门走到大殿,作者只看大殿的外表,所以直接绕过大殿,来到长廊,作者把长廊的颜色说给我们听,长廊的柱子是绿色的,栏杆是红色的,这和其他的古物一样,很传统,加上两种原色很配,长廊特别长,一眼望不到尽头,它长700多米,分成273间,每一间都画着许多漂亮的图画,周围也有许多花草,显得特别长,特别美。
作者观赏了长廊,又来到了万寿山脚环。
作者抬头一望,只看见许多佛香阁和宫殿,等到山上却看见了许多东西:茂盛的树木,玻璃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昆明湖很绿,船在湖面慢慢地滑过,还能看见古老的建筑城里的白塔。
看见了昆明湖,作者把十七孔桥描写下来,又说小狮子。
结尾:作者觉得御和园很美,所以把颐和园写得很美,非亲身体验过,又怎么知道呢?你一定很想去吧!
颐和园读后感(二)
今天我们学习了颐和园这一课,我仿佛也走进了颐和园,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大公园吧!
走进了颐和园的大门,就来到有名的长廊,长廊一眼望不到头,有七百多米长,分为273间。
每一间的横栏上都画着画,有人物,风景,花草等,共几千幅,没有那两幅画是相同的。
微风从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是万寿山。
万寿山上面是排云殿。
从万寿山下来是昆明湖,湖中心有个小岛,游人走过石桥可以到小岛上玩。
桥有十七个桥洞,所以叫十七孔桥。
每个桥洞栏杆上都有石柱,柱子上雕刻着小狮子,形态不一,没有那两只是相同的。
学习了这篇文章,我都有一种想冲过去看看的感觉,真的好美呀!
你想去吗?我们一起为这个目标而努力吧!
颐和园读后感(三)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课文的名字叫做《颐和园》,课文主要讲了: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
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这一课主要为我们讲解了颐和园的美丽风景,同时也为我们讲了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等著名风景。
第二篇:颐和园
旅游信息
去颐和园最好是阳光明媚的时刻,可看风吹浮云、湖面光影变幻。
站在佛香阁上可以眺望北京市容。
注意,很多建筑上的彩绘很精美。
穿便于长时间步行的鞋。
昆明湖可划船。
门口有工作人员租用“电子感应导游机”服务机器10元/人,包括园内所有主要景点,讲解详细~~大型接待事件。
东宫门入园
1.东宫门——仁寿殿——德和园——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石舫——耕织图景区——如意门(约3小时行程)。
2.东宫门——仁寿殿——德和园——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石舫——乘船至南湖岛——十七孔桥——铜牛——新建宫门(约2.5小时行程)。
3.东宫门——仁寿殿——德和园——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苏州街——北宫门(约2小时行程)。
4.东宫门——仁寿殿——德和园——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苏州街——澹宁堂——谐趣园——东宫门(约2.5小时行程)。
北宫门入园
1.北宫门——苏州街——四大部洲——佛香阁——排云殿——长廊——石舫——乘船至南湖岛——十七孔桥——铜牛——昆明湖东堤——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德和园——仁寿殿——东宫门(约3小时行程)。
2.北宫门——苏州街——澹宁堂——谐趣园——仁寿殿——德和园——玉澜堂、宜芸馆——文昌院——乐寿堂——
长廊——排云殿——佛香阁——石舫——耕织图景区——如意门(约3小时行程)。
3.北宫门——苏州街——石舫——长廊——排云殿——佛香阁——乐寿堂——德和园——文昌院——仁寿殿——东宫门(约2小时行程)。
新宫门入园
1.新建宫门——昆明湖东堤——文昌院——仁寿殿——德和园
——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苏州街——北宫门(约2.5小时行程)。
2.新建宫门——南湖岛——十七孔桥——铜牛——乘船至石舫——耕织图景区——苏州街——佛香阁——排云殿——长廊——乐寿堂——德和园——玉澜堂、宜芸馆——文昌院——仁寿殿——东宫门(约4小时行程)。
开放时间
旺季(4月1日至10月31日)大门开放时间:6:30—18:00园中园开放时间: 8:30—17:00静园时间为 20:00淡季(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大门开放时间: 7:00—17:00园中园开放时间: 9:00—16:00静园时间为 19:00 游船服务
游船码头:八方亭、文昌阁、玉澜堂、排云殿、石丈亭、铜牛、石舫、南湖岛船种:手划船、电瓶船、脚踏船、龙船大型游船包船游览业务白天包船时间:8:00--17:00
2.晚上包船时间:18:00--22:00玉渊潭八一湖码头乘船到颐和园,单程60元,双程80元。
公交路线
330(后沙涧-颐和园)、331(新街口豁口-香山)、332(动物园(枢纽站)-颐和园)、346(凤凰岭-颐和园)、394(六里桥东-颐和园)718(康家沟-颐和山庄)、690(前门-颐和园)、696(黄港村-香山)、683(颐和园北宫门-四方桥西)601(祁家坟-颐和园北宫门)、608(颐和园北宫门-前门西)、626(吕营花园-颐和园)-“颐和园北宫门”站303(西闸-颐和园北宫门)、330(后沙涧-颐和园)、331(新街口豁口-香山)、346(凤凰岭-颐和园)、375(西直门-韩家川)、384(人民大学-皇后店西站)563(西直门-香山公园东门)、697(菜户营桥东-颐和山
庄)、718(康家沟-颐和山庄)、696(黄港村-香山)、683(颐和园北宫门-四方桥西)601(祁家坟-颐和园北宫门)、608(前门西-颐和园北宫门)、特10(国防大学-鲁谷公交场站)、特5(北京南站南广场-香泉环岛)-“颐和园新建宫门”站374(北京西站-颐和园新建宫门)、437(北京西站-颐和园新建宫门)、74(柳村-颐和园新建宫门)952(温泉东埠头
村-良乡水墨林溪)、-“颐和园西门”站469(五路-颐和园西门)、539路
地铁线路
乘地铁四号线,北宫门下车即到(北宫门)。
也可在西苑下车,经由同庆街西行500米到达颐和园东宫门(正门)。
门票价格.门票30元/张(旺季)20元/张(淡季)2.半价票15元/张(旺季学生票)10元/张(淡季学生票)3 .联票60元/张(旺季)40元/张(淡季)4 .园中园门票(不分淡旺季,购买联票者不用再买票):佛香阁10元;苏州街10元;文昌院20元;德和园5元。
第三篇:颐和园
《颐和园》观课报告
首先,我们会发现,老师上课时,语调从容,仪态优雅,在引导学生时不急不慌,这表现一个老师长期积淀下来的基本素质。
其次,课件制作也很精美,说明老师在备课上下功夫较大。
但总体上来说,存在问题仍有不少。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中年段的学段目标体现在识字写字与阅读方面的要求如下:识字写字方面:要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规范、端正、整洁地写字。
姿势正确。
阅读方面: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能借助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等。
而四年级上册第五组的教师参考书上是这样写的: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 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3 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
教学本课时,要将感悟课文理解内容、认识事物增长见闻、品味语言领悟写法、陶冶情感受到熏陶等方面整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教师应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和旅游经历,提倡学生建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专用资料袋,或将搜集到的资料放入本学期的“语文资料袋”中,教
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交流相关的图片画作、诗词楹联、故事传说等,不断感受我国的“世界遗产”的魅力。
这样引导我们: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按照以上要求,执教老师更注重阅读能力的指导。
忽略了识字写字的教学及朗读指导,尚不能激发学生对我们的文化遗产的热爱。
学生课前预习过,那么何不从检查学生词语掌握方面入手呢?这样做既能使学生的预习效果得到检验,也能及时发现存在问题,扫清本节课学习的障碍。
朗读指导确实不够,有很多环节其实可以顺着学生的发言直接指导读一读的,但都被老师直接跳过了。
这点儿等一会儿再逐一点出,请晓清自己琢磨。
教案是很有思路,也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但操作过程中完全忘记了应该以学生为主,直接牵引学生接自己课件的内容一步步走。
老师的教案中教学过程第二部分是:自主选读,感受美景。
如果你是一位游客,你最想在哪儿留影,为什么?这本来是以学生为主的,学生说到哪儿,我们就可以相机学哪儿,但实际的情形是:学生汇报完了,老师才按照自己的课件逐一学习。
这样就受了课件的牵制。
我认为,课件可以做成超级链接形式,学生说到哪里,出示哪里,学习哪里,就更能体现以生为本了。
1.关于朗读:教师一定要有朗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意识。
预习过了,正式学习全篇课文前就应该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展示朗读等,当然也可以让学生在浏览课文后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来展示读,读的过程中学生参与评价,边评价边指导朗读。
比如学生一开始就说到想在十七孔桥留影,还想看看那里是不是真的像书中说的那样美,完全可以顺势让学生读一读,读出自己的向往之情。
另一个学生说想在昆明湖留影,因为昆明湖的水多么美,老师可顺势接一句:那就请你把昆
明湖的美景先读给大家听听好吗?
2.开头课件中展示的画面非常美,但在展示过程中教师没有充分把握机会,激发学生对颐和园的热爱,仅仅是静默之中看图片,看完后说两句感受,这样似乎对颐和园这个“我国的文化遗产”还没有真正热爱起来。
老师如果准备充分,可以用充满情感的语言,在画面逐一出现时,进行介绍,以引起学生对颐和园美景的喜爱、自豪之情。
3.关于词语的理解。
“耸立”的意思学生说不明白,写出了什么?词的本义是高高地直立,那肯定是写出了建筑物的高大了,要引导学生结合词语意思去,他们说不到点子上的话,老师就要适时指导了。
“滑”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在什么地方才会滑?滑字用在这里到底说明了什么?说明水非常平静啊。
引导得当学生是不会说出“硬梆梆”类的词语的。
这说明老师本人对这些词语的精妙之处尚未体会到。
所以,要引导学生体会词语的用法,老师首先应查查字典,看怎样解释更恰当,更顺畅。
4.关于“像,又像,”的比喻句。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这个比喻是把一种事物做了两次比喻,写出了昆明湖水的静和绿的特点。
而学生所举的例子:“弟弟捏的泥人又像猴子又像人。
”并不是比喻。
对照比喻的性质,我们可以发现,小作者的意思是弟弟捏的猴子是四不像,并不美观。
是与猴子比较,与人比较,既不像人,也不像猴子。
你可以追问一句,那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什么了?学生肯定会说,把泥人比成人和猴,写出了泥人的什么特点?学生肯定没法回答了,说是写出了泥人很像人,又很像猴?肯定是说不通的。
所以可借此告诉学生这个还不是比喻句。
当然,这样说的前提是你必须对比喻等修辞有充分的知识储备。
整体上来说,这节课一定是下了很大功夫的,但准备的还是不够。
上一节课,可能要准备十节课的时间,在充分准备的过程中,要多查阅一些资料,尤其是课标、教参、甚至课前导读、课后练习,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选取适合本班学生的内容去用。
其实,从这节课中,我自己也受到很多启发。
自己有所意识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肯定会多加注意,这也是我们要深入评课的
意图所在。
第四篇:颐和园
《颐和园》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
教学内容: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
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
生字:
一类字:殿、廊、柱、栽、筑、阁、朱、堤、雕、狮、态二类字:颐、耸、阁、舫、眺、堤、态课后习题: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2、长廊、佛香阁、昆明湖等景物的特点不同,作者描写的方法也不一样。
我要找出描写这些景物的句子,好好体会体会。
3、小练笔:我要学习《颐和园》的写法,记一次游览活动。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绿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4.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生:《颐和园》,看老师板书课题,“颐”字要注意里面是一个“口”。
瞧,这就是颐和园的大门,也被称为东宫门。
二、整体感知:
1、进门之前:先看看同学们对生字掌握得怎样?(分成两组)宫殿长廊画舫佛香阁耸立眺望雕刻金碧辉煌堤岸横槛几乎神情气爽
重点指导“槛”的读音。
横槛与门槛的读音区别。
2、下面,让我们把这些词送进课文里,请大家自由默读课文,静静地读完后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颐和园的?(填空练习)“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
走完长廊,就到了()。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 师板画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颐和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课文中说了哪些作者的感受?正像作者说的那样,北京的颐和园-----作者是如何把颐和园的美展现给我们的呢?三:驻足景点,品味美丽。
(一)景点1:长廊
下面,让我们跟随着作者走进颐和园,走进这有名的长廊,谁来为大家读一读描写长廊的部分?其余同学思考:长廊有什么特点?将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1、从文中哪儿体会到长廊的长?
(课件出示)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七百二十八米长,分成273间。
师生合作读这两句。
2、你从哪儿感受到了长廊的美?(1)长廊上的画美,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画” 看图片,“五彩” 可以换成哪些词语?长廊除了从色彩上给我们的视觉一个极大的冲击力,还因为什么而美?
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猜猜看,都画着什么?走进这样的长廊像——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这一句。
同学们,一幅画都这么美,如果14000多幅画连续不断地呈现在你的眼前,什么感受?让我们把自己的感受读进去:(3)长廊不止画美,让我们向两旁看去:长廓周围的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一条鲜花铺成的五彩缤纷的小路映入眼
帘。
(4)闭上眼睛想象,理解神清气爽。
(5)让我们一齐再来回味,指名读,自由读。
(二)景点2:万寿山
过渡语:不知不觉就走完了长廊,来到万寿山脚下。
看到了什么?请大家自读3、4自然段,同桌互相说一说。
(课件出示图片)
1、课件出示:()的佛香阁()的排云殿
2、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远远望去,哪个地方最美?远远望去,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昆明湖?
(三)景点3:昆明湖
1、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出示句子)(1)昆明湖有什么特点?板书:静、绿。
作者使用什么写作方法让我们感觉到它的静和绿的?
(2)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咱们读这一句应该读出什么感觉?谁来把这种平静祥和读进去?读得真有味,昆明湖到底有多静,让我们用心体会----(播放课件)带着你的感受,咱们再来读----
2、师: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沿着长长的堤岸我们看到了哪些景物?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自己圈一圈,画一画。
树:多。
石桥:多。
十七孔桥:桥洞多、石柱多、狮子多。
3、看,在天空的映照下,我们的昆明湖到底有多美?边播放音乐边放图片:看到这儿,想对咱们的颐和园说点什么?如此之美的颐和园,使得许多文人墨客竞相题词,清朝乾隆皇帝就曾写下这样的诗句:燕山何处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
四、感悟升华:
1、亲爱的同学们,虽然咱们建国60周年大庆已经过去快一个月了,可是还有许多外国游客一直逗留在北京,他们特别想到我们的颐和园游玩,谁来为他们做导游介绍一下颐和园?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的长廊。
走完长廊,一抬头就看见的佛香阁和的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向下望。
正前面。
向东远眺。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2、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3、课外阅读: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原是清代皇家花园和行宫,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占地290、8公顷,其中水面约占四分之三。
它的前身是清漪园,1750年,康熙皇帝为庆祝母亲六十大寿开始兴建的,经过14年建成。
遗憾的是清漪园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
1886年,慈禧挪用海军经费和其他款项重建,两年后改名为颐和园,1900年,颐和园再次遭八国联军严重破坏,1902年再次修复。
后来随着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驾崩,颐和园作为皇家行宫关闭了。
1914年颐和园作为溥仪的私人财产售票开放,由于票价较贵,很少有人去。
1924 年,颐和园正式成为对外开放的公园。
颐和园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
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感受?
是的,颐和园犹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需要我们悉心去呵护,用心去爱护,就让我们珍惜这份美丽,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份宝贵遗产。
第五篇:颐和园
18、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
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中培养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 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