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3.1《蜀道难》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道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
2、感受本诗的宏大气势和奔放的感情,品味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3、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障碍点、麻烦点:
1、揣摩语言,总结人物感情
2、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一、学
(一)作者: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二)作品背景详解:
关于《蜀道难》的创作背景,从唐代开始人们就多有猜测,学界主要有四种说法:甲、此诗系为房琯、杜甫二人担忧,希望他们早日离开四川,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毒手;乙、此诗是为躲避安史之乱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劝喻他归返长安,以免受四川地方军阀挟制;丙、此诗旨在讽刺当时蜀地长官章仇兼琼想凭险割据,不听朝廷节制;丁,此诗纯粹歌咏山水风光,并无寓意。
这首诗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该书编成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由此可知李白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最迟也应该在《河岳英灵集》编成之前。
而那时,安史之乱尚未发生,唐玄宗安居长安,房琯、杜甫也都还未入川,所以,甲、乙两说显然错误。
至于讽刺章仇兼琼的说法,从一些史书的有关记载来看,也缺乏依据。
章仇兼琼镇蜀时一直想去长安做官。
相对而言,还是最后一种说法比较客观,接近于作品实际。
唐孟棨《本事诗》及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均有贺知章在太子宾客任上读到此诗的记载,据此,则李白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742)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之时。
这可能是一首赠友诗。
詹锳认为此诗是李白天宝年间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测之手;也有学者认为此诗是开元年间李白初入长安无成而归时,送友人寄意之作。
(三)自主阅读文章
1.结合背景知识阅读全文。
2.为横线上的字词注音。
噫吁嚱(yīxūxī)鱼凫(fú)秦塞(sài)猿猱(náo)
扪参(m én shēn)石栈(zhàn )抚膺(yīnɡ)巉(chán)岩飞湍(tuān)喧豗(huī)砯(pīng)崖峥嵘(zhēnɡ rónɡ)崔嵬(cuīw éi)吮(shǔn)血咨嗟(zījiē)萦(yíng)岩峦万壑(hè)雷豺(chái)狼
3.依据课下注释,自主翻译本诗。
唉呀呀,多么高峻多么伟岸!蜀道真太难攀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
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嵋山顶端。
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纡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
可以摸到参井星叫人仰首屏息,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劳地长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可怕的岩山栈道实在难以登攀!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
月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荡的空山!蜀道真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
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水石相击转动像万壑鸣雷一般。
那去处恶劣艰险到了这种地步;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了什么要来到这个险要地方?
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
驻守的官员若不是皇家的近亲;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造反。
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
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兽杀人如麻即令你胆寒。
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
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4.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具体分析。
难
全诗涉及对蜀道“难”的描述。
5.第一节中,作者主要想表现蜀道的什么特点?如何表现的?
蜀道的高。
通过对蜀道的来历、行人的表现等侧面烘托。
6.自主分析第二节、第三节蜀道的特点。
第二节主要写蜀道自然环境方面的险,景物凄清、山水险要;第三节写社会环境方面的险要,尤其是剑阁之中杀人场景。
7.本文着力写蜀道的难,但也有人认为不仅仅是说蜀道的道路艰难吗。
请发表你的看法。
不是。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既写猛兽,又影射政治凶煞,一语双关。
这样理解可能有些道理,唐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作者这样写是要提醒人们注意世事、时局,表明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但诗人的重点应是为了表现蜀道之难。
8.总结本文的写作手法。
(1)运用奇幻的神话故事、历史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的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2)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黄鹤愁飞、猿猱愁援、行人抚膺长叹……),纵横驰骋,跨越高山,穿过深谷,使诗歌产生了恢宏壮阔的气势。
(3)运用大胆的夸张,新奇的比喻(难于上青天、四万八千岁……),强烈地表达了诗人面对险峻蜀道所发出的由衷赞叹。
(4)运用热烈奔放、慷慨激昂的主观抒情,有力烘托了蜀道之难。
9.演读欣赏(重点语句)。
二、讲
重点讲解:1.语言分析; 2.作者的写作手法
总结本文内容:
《蜀道难》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诗作。
此诗袭用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三、练
1.下列对《蜀道难》一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袭用乐府旧题,并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上奇丽惊险的景色。
B.诗人大致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蜀道所在之地的山水进行描写,以展现蜀道之难。
C.诗人以变幻莫测的笔法,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崎岖的面貌,艺术地感叹自己仕
D.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来写景抒情,五丁开山等传说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3)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诗歌三段写蜀道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1.C 2.(1)上面有迫使太阳神的车驾回转的高峻的山峰,下面有使滚滚波涛倒流的回旋急流。
(2)可以用手触摸到星宿,甚至可以从中穿过,仰着头,屏住呼吸,用手摸着胸口徒然长长叹息。
(3)剑阁峥嵘而且高大,易守难攻。
守关的将领倘若不是(自己的)亲信,就会变成叛乱者。
3.一段叹蜀道之高峻,突出其难行;
二段叹蜀道之惊险,突出其景物凄清;
三段叹蜀中战祸之烈,剑阁险要,隐含着对友人的申诫。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艺术地感叹自己仕途的艰难”于文无据,从诗中来看,诗人以变幻莫测的笔法,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崎岖的面貌,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并非借此感叹自己的仕途艰难。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上”“下”,方位名词做状语,在上面,在下面;第一个“回”,使动用法,使……回转;“冲波”,水流冲击腾起的波浪,这里指激流;“逆折”,水流回旋;“回川”,有漩涡的河流。
(2)“扪”,用手摸;“历”,经过;“胁息”,屏气不敢呼吸;“以”,用;“膺”,胸;“坐”,徒,空。
(3)“峥嵘”“崔嵬”,都是形容山势高大雄峻的样子;“当关”,守关;“莫开”,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
第一段,一开篇就以“危乎高哉”感叹蜀道之高峻,接着以古蜀国悠久的历史、与外界隔绝的情形以及蜀道的来历等方面展现其难行,之后用夸张和神话极写山势的高危,并衬以“回川”之险,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最后再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
由此可见,第一段是重在突出蜀道的高峻难行。
第二段,借“问君”引出旅愁,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用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
第二段主要突出蜀道的惊险。
第三段,写到蜀中要塞剑阁,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
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隐含对友人的申诫。
这一段主要借蜀中的战祸来展现剑阁的险要。
四、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送友人入蜀①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②。
(注)①这首诗为唐玄宗天宝二年(743)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所作,诗人当时受到朝廷权贵的排挤。
①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占卜为生。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从送别和入蜀两方面落笔。
首联从蜀道之难写起,但与《蜀道难》强烈感叹的写法迥然不同,这里语调平缓自然,恍若两个好友在娓娓而谈,感情显得诚挚而恳切。
B.颔联就“崎岖不易行”的蜀道作进一步的具体描画,想象奇特,境界奇美,形象地表现出
入蜀道路之险,隐含着对友人的关切担忧。
C.尾联含蓄蕴藉,语短情长,借用典故,既表达了对友人“升沉应已定”的羡慕,又暗含着对自身浮沉难测的感慨。
D.整首诗风格清新俊逸,以叙述语气开篇,中间展开描写,最后以议论作结,体现主旨,笔力开阖顿挫,变化万千,富有韵味。
5.颈联中的哪两个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4.C 5.“笼”和“绕”。
“笼”字写出山上树木繁茂、枝叶婆娑并笼罩栈道的景象,生动传神;“绕”字写出山下春江环绕蜀城奔流的美景,形象贴切。
【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
C.“表达了对友人‘升沉应已定’的羡慕”错误。
李白了解他的朋友是怀着追求功名富贵的目的入蜀的,因而临别赠言时便意味深长地告诫:个人的官爵地位、进退升沉都早有定局,何必再去询问善卜的君平呢!尾联借用君平的典故,婉转地告诫他的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自身在长安政治上遭人排挤的深深感慨。
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炼字的能力。
古诗中的“炼字”主要集中在动词(一般动词、活用动词)、形容词、副词、特殊词(叠词、色彩词、数量词、拟声词)这几类词上,故可从这个角度寻找诗歌中“用得好”的字。
解答时先明确用得好的字,比如:“笼”和“绕”用得好。
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明确好在哪些方面,比如浅层内容,深层主旨,语言修辞,结构作用等等。
颈联“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写花树笼罩着从秦入蜀的栈道,春江碧水绕流蜀地的都城。
前句写山上蜀道景致,后句写山下春江环绕成都而奔流的美景。
“笼”,动词,充分表现了山岩峭壁上突出的林木,枝叶婆娑,笼罩着栈道的景象,形象生动,化静为动,颇具画面感,准确地描画了栈道林荫是由山上树木朝下覆盖而成的特色。
“绕”字,也是动词性,与“笼”相对,赋予“芳树”和“春流”情感的主动性,亲切可感,“春流”,指春江水涨,江水奔流的情形,或指流经成都的郫江、流江。
写出山下春
江环绕蜀城奔流的美景,生动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