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用光的特点与要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视用光的特点与要领
摘要光是影视艺术最原始的、最基本的表现手段,如何利用光与影的关系来构成影像和影调,创造出高品质的作品,是影视创作的关键。

本文就影视用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讨论,阐明了影视用光的特点和基本要领。

关键词影视艺术影像影视用光特点要领
摄影艺术、电视艺术和电影艺术都是以视觉画面为主要表现手段,影视摄像的用光,同图片摄影的用光基本上是一致的。

而不同类型的视觉画面对光线的要求不同。

不同类型的节目形态对光线的应用也是各不相同的,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摄影用光的特点,利
用摄影用光的经验和做法。

再讨论影视用光的特点,从这些特点中寻求如何用光的要领。

一、摄影用光的特点
摄影离不开光,有光才有影。

摄影就是用光来作画的,如何利用光与影的关系来构成影像和影调,是摄影创作中的关键。

现实生活中的自然光来自唯一的太阳光,对于投射在被摄体上的光线,因方向和角度不同,不仅阴影的位置和面积会随之改变,而被摄体的印象、感觉,包括影调和色调也会呈现出明显不同的视觉效果。

所以选择适当的光线及光线方向和角度。

是摄影创作中不容忽视的关键一步。

光线从照射方向分类可以分为顺光、侧光和逆光。

顺光是光线从正面方向均匀地照射在被摄体上,被摄
体受光面积大,阴影也比较少,拍摄时测光和曝光控制相对比较容易,即使是使用相机的自动曝光系统,一般也不会出现曝光上的失误。

但因为在顺光的条件下。

被摄体表面不管凹凸不平,因受光情形完全相同的原因,阴影不易显现,因而会造成物体的质感和立体感贫乏。

对主体的描写也趋于平淡:侧光能使被摄体表面的凹凸呈现出明确的阴影,对于表面被摄体的纹理,质感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光线。

侧光既能勾勒出被摄体的轮廓线,又能体现立体感,是摄影用光时较为常用的光线。

在逆光的情况下被摄体往往会变成剪影,因此对于曝光的把握相对比较困难一些。

逆光能给被摄体轮廓镶上一条夺目动人的金边,处理适当,能创作出一种独特的美感,拍出充满戏剧性效果的光影感觉。

但拍摄逆光照片时,如果按背景测光或者是按自动程式曝光时。

往往会曝光不足。

一定要注意曝
光补偿或是补光,补光可以用反光板或是闪光灯之间同步均可。

我们知道。

太阳从日出到日落。

一分一秒都在改变位置,因此,照射在被摄体上的光也会随着太阳位置的推移而不断改变角度。

随着角度的改变,被摄体表面的质感描写。

阴影的均衡都会直接影响整体的表现效果。

一般来说被摄体的侧面上方45度前后的光线认为是最佳的采光角度,大约相当于上午十点和下午二点左右的时间段。

因为同样是侧光,高角度时主体的阴影较短,低角度时主体的阴影较长。

同样状况的光线一天只有一次,对光的角度的选择不能掉以轻心,这需要摄影师必须仔细观察不同季节、不同天候、不同时间、不同方向和角度的光线的微妙变化。

以及能在画面中出现的情绪效果,以便更好地根据表现主题和构思来灵活运用光线。

另外,光线如果从光质上来区分,还有软硬之分。

直射光通常称为“硬光”,一般指没有云彩或其它物体遮挡的太阳光,或是直接照射到被摄体上的人造光,如照明灯、闪光灯等。

直射光照明下的被摄体,受光部分和阴影部分的光比较大,亮部清晰,阴影浓重,画面反差强烈,立体感强。

但对有些被摄体,如花瓣和人的肌肤等,当明暗反差过大时,反而会给人以粗糙的感觉。

而直接照射的闪光灯往往会在被摄体背后留下一个夸张的黑影,使画面显得过于生硬,缺乏美感。

散射光是一种不会产生明显投影的柔和光线,也称“软光”,如阴天或被云彩遮挡太阳时的光线便属于散射光线。

使用人造光时通过柔光纸透射或是反光板来反射的光线也属于散射光线。

因为光线不是直射而是从不同方向反射到被摄体,所以阴影很淡,反差较小,影调相对比较柔和。

在云彩过厚的阴天,由于光
线过渡扩散的缘故,色调和阴影会显得没有变化,画面效果显得平淡。

象有淡淡的云彩遮挡太阳,直射光和散射光混合的明亮的阴天,一般被公认是最佳的“拍照天”。

对于摄影用光,还须考虑光和色温的关系。

在彩色摄影中,光源色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被摄体色彩的真实还原。

色温表示光源的光谱成分,是光源颜色的一种度量。

色温高的光源中。

所含的蓝色光成分多于红色光,色温低的光源中,所含的红色光成分多于蓝色光。

不同光源的色温值不一样。

同样是白天,不同时段太阳光的色温也有变化,如日出或日落的太阳光色温较低。

在2000-3000K左右,早晨或下午的阳光在4000-5000K左右,中午前后的阳光在5500K左右。

电子闪光灯的色温为5500K,碘钨灯,摄影钨丝灯一般在3200K左右。

彩色摄影中,日光型彩色胶片的标
定平衡色温为5500K,灯光型彩色胶片的标定平衡色温为3200K。

也就是说,日光型彩色胶片必须在色温5500K的光源下使用,才能得到标准的色彩还原,而灯光型彩色胶片则适合于3200K色温的光源下使用。

如果用日光型的胶片在色温3200K左右的光源下拍摄,照片就会偏橙红色,如早晚太阳光色温低,用日光型胶片拍摄日出日落时照片往往会偏橙红色的暖色调,其道理也在于此。

但是用日光型胶片在色温3200K 的光源下拍摄时。

可以在镜头前加蓝色色温转换滤光镜来升高色温,以求得色彩的正常还原。

同样。

灯光型彩色胶片也可以通过用琥珀色色温转换滤光镜来降低色温后,便能在5500K的光源下使用。

对于一个有经验的摄影者来说,必须熟练掌握不同光源的色温变化,以便更好地把握照片的色彩和色调,更充分地体现创作的主题和画面的气氛。

二、电视用光的特点
图片摄影造型记录是在一个画幅上,是相对静止的瞬间造型,而影视摄像的造型表现是在连续的、运动的画面之中,是一种具有时空变化因素的动态造型。

所以,影视用光在对光的选择处理及布光、照明的控制上,又存在自身的诸多特点,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影视用光是一个动态过程。

通过对比图片摄影用光的技巧,我们来看看影视用光的特点及影视摄影如何用光。

1 时间效果。

图片记录的仅是某一瞬间的光色变化,只要瞬间中光线满足了造型要求,就能得到一幅完美的图像。

因此,许多新闻摄影常用闪光灯等瞬间光源来进行现场实拍照明。

影视画面记录的是一段时间的光色变化。

它不仅对光源产生了时间上的可持续性要求,而且还涉及到光色正确还原,和影调、色调衔接等问题。

所以,瞬间光源不能用作电视用光的光源。

影视用光通过记录一段时间内的光色、影调变化,形成了图片所无法表现的动态的光影节奏。

比如一天之中,太阳光的色温是随时间而不断变化的,你在早晨用色温为3200K的人工光源对所拍人物补光,到了中午还用它补光,就要发生偏色的问题。

因为这时的阳光色温已升到55DOK左右。

再比如,同一个镜头里刚刚还是阳光普照。

转眼云层遮住了太阳,光线就由直射光转变为散射光效果。

诸如此类的情况在电视用光中,可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2 空间效果。

图片记录的是照相机确定了拍摄方向和角度之后,相对固定的对象和空间。

图片所表现
的空间固定了,相对瞬时的光线所形成的空间效果也确定下来。

可以说。

图片摄影师的选择要受到很大的局限,他往往要重点考虑好一个方向、一个角度和一种拍摄情况。

比如在同一间阳光照射下的房间里,有的角度能看到明显的影子,空间显得明朗:而有的角度则看不到影子,空间显得暗淡。

我们在拍摄时或许会面临这两种不同角度的选择问题,或许要在移动摄像中先后经过这两种角度的造型空间进行曝光上的调控,等等。

3 造型效果。

图片摄影造型对光线的要求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光线的造型作用凝聚在拍摄的瞬间之点,一般没有新的变化,是一次完成的。

影视画面对光线的要求则要复杂而多样,光线随着环境、被摄主体、机位甚至光位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画面的造型效果,并使之发生变化。

例如,一个人从阴影中走进光线明亮
的区域,他的形体轮廓和表情动作由不清晰变成清晰,服装由消色变成色彩鲜明,显然,人物造型在一个画面中形成两种效果。

这种由于光线原因造成的造型上的变化,在单画幅的照片中是无法见到的,而在电视画面中。

它是强化光线塑型效果、改变画内影调结构、渲染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等常见的方法。

而且,这种动态用光意识和动态光线造型能力。

对一位优秀摄像人员来说是尤为难能可贵的。

由上可见。

影视用光具有动态性这一显著特征。

一方面,我们要在影视画面造型过程中捕捉动态的光线效果:另一方面,我们还应在动态用光和动态造型基础上更好地完成画面造型任务:既能够客观真实地再现和表现现实生活的各种光效,也善于运用光线造型手段来实现创作意图、塑造画面形象。

三、不同类型节目对光线的要求
通过对动态的影视用光的讨论,在动态连续摄影中我们认为不同类型视觉艺术,基于表现形式的不同以及表现内容各异,对光线的要求和用光的指导思想也是不尽相同。

比如,黑色电影就要求光线对色调的控制比较暗。

营造一种特殊的恐怖气氛。

电影艺术的发展和电视艺术的发展在竞争中使双方得到新生。

电影艺术的发展和操作给电视艺术树立了榜样,电视艺术不客气地把它们拿过来,发展自己,当今的电视艺术在光线处理上,不再是满足记录一下影像的最低要求,开始学会了像电影一样把光线作为表情达意的语言。

所以我们以电视节目形态为例来看看不同形态的视觉艺术应如何用光,对光线需要提供什么样的条件。

在电视新闻类节目中,电视新闻的审美是真、善、
美的“融合”,在对新闻节目照明时要符合新闻节目的艺术属性。

除节目主持人或播音员在演播室内主持播报节目的特定演播室环境光效外。

记者在新闻现场拍摄时,首先,要保证画面的基本亮度,给观众以清新的图像。

当现场光线满足了摄像机的基本技术要求。

就不再运用任何人工光源来修饰现场光线:其二,当现场光线亮度不足以在电视画面中显现出新闻人物和事件的形象特征,则要用人工光照亮新闻现场,以获得清晰图像为目的。

并不追求以光线为表现手段的艺术效果:其三,当新闻现场的光线本身已成为新闻内容的一部分时,比如昏暗的教室或厂矿、黄昏时分的非法交易等,则记录和表现好现场的特定光线效果就成为选择光线、用好光线的重要一环:其四,在一些事件性新闻中,将现场新闻灯源甚至灯光师的布光活动记录在画面中,能起到烘托现场气氛,加强现场拍
摄纪实效果的作用。

此时新闻光源和灯光师已成为新闻现场客观存在的一个与事件联系着的形象而被表现出来。

在纪实性节目中,诸如电视纪录片、电视风光片、纪实性专题片等的造型表现既必须坚持真人、真事、真实场景等真实性原则,同时也在不违背真实性原则的大前提下对光线作一定程度的加工和处理,追求一种更高层次的生活的真实。

通常要求在不失真的情况下艺术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光效,注重实景光线的运用,强调真实自然的光效。

而在艺术类节目包括电视剧、文艺晚会、音乐电视等的造型表现中,电视用光十分注重光线的造型意味和表现意义,追求艺术地再现或表现出特定的光线效果和艺术氛围。

有些光线带有很强的装饰性、假定性,这些光线不一定和所在环境的自然光线效果相一
致,也不一定有生活依据,而是为了造型的需要和审美的要求。

在电视剧中还有戏剧光线处理。

往往是用来更好地提示戏剧内容或反映人物心理状态,增强戏剧效果。

一般而言,艺术类节目的用光比新闻纪实类节目要复杂而多样。

我们应该注意根据拍摄内容和节目体裁的区别来适度地掌握,而不能把电视用光的动态性理解为随心所欲和无目的性。

特别是在新闻节目和纪实性节目中,倘若一味追求特殊光效的表现性和画面造型的装饰性,其结果往往是南辕北辙,使画面的造型表现失去了真实性、纪实性。

四、结论
光线是一切艺术在不同程度上所触及、研究、探
索、表现的对象。

对于影视艺术来说,光线,是它的灵魂,光线直接参与了初创阶段的文学构思、画面设想、光线设计和主创阶段的形象造型、环境再现、气氛烘托等艺术创作的全过程。

掌握用光的艺术和技巧。

充分发挥光线在视觉画面中的表现功能,正确、合理用光,是获取影视艺术最佳效果,创造高品质影视作品的关键。

依靠光线来“作画”,不断地研究探索光线,是使影视艺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关键,也是提高其制作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为影视工作者来说。

了解、熟悉和认识光就像是雕刻家了解、熟悉和认识手中的笔和刀一样,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观众审美情趣、欣赏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影视自身变革的需要。

影视艺术在光的艺术运用上,还是一片需要继续开垦的土地,这是一个不容忽视且待解决的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