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思想史发展专题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思想文化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高考历史思想文化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第6页
返回导航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3. 复习本专题应与必修一的专题六第一节民主政治的摇篮 ——古代希腊、第二节卓尔不群的雅典、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 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必修二的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必修三专题七的第一节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第二节 追寻生命的起源的相关内容相联系。
A 项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定人; B 项是雅典民主政
治的继承者;C 项是雅典民主政治高峰期的执政者;D 项是雅 典哲学家,从来没有当过雅典的执政者。故选 C 项。
[答案] C
第15页
返回导航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2.下列有关苏格拉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苏格拉底是古代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B.他与智者学派同一时代,但不属智者学派 C.苏格拉底知识渊博,被称为“智慧”的化身 D.他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
文化主张
,即所谓的“文艺复兴”。
第21页
返回导航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3.旗帜:高举
人文主义
旗帜。
4. 矛头: 从恢复被基督教 禁欲主义 所泯灭的人性开始。 (二)人性的启蒙 1.初级阶段 (1)国家: 意大利 。
(2)特征:肯定人的 欲望 和歌颂自然的人性。 (3)代表:“三杰” ——但丁、彼特拉克和 薄伽丘 。 (4)作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薄伽丘的《十日谈》。
④ 普罗塔戈拉 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第11页
返回导航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二)苏格拉底的智慧 1.地位:是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人,马克思称他为“哲学 的创造者”“ 智慧 ”的化身。 2.主张 (1)反对智者忽视 道德 、追求功利的主张。 (2)强调人类的 理性 、否认绝对权威。 (3)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 自我 ”。 (4)哲学探索的指南是“ 认识你自己 (5)尊崇 ”。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之中国近代的思想变迁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之中国近代的思想变迁

考情分析专题概述鸦片战争以来,面对西方侵略者坚船利炮的挑战和国家的衰败,中国的有识之士不断探索强国御侮之道。

林则徐、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开始开眼看世界,关注时局,探索新知,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

从此,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浪高过一浪。

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变法、辛亥革命,追求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再到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列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改造,不断探求强国之路。

“西学东渐”下的近代思想始终结合救亡图存和近代化两大时代主题。

近代中国经历了学习西方的探索过程,也展现了思想解放潮流的渐进过程。

考向预测1、主干知识:中国近代三大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及资产阶级三大阶层(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向西方寻求救国之道的思想演变阶段历程,中西方制度,文化碰撞中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思想解放与中国近代化的相互关系均是高考命题关注的重点。

2、基本概念:能否正确理解洋务派、顽固派、“中体西用”、“维新派”、“革命派”、“保皇派”、“激进派”、“西学东渐”等概念或专有名词事关本专题得分效率,应下功夫理解。

3、史观:本专题涉及的内容既体现了中国在政治思想领域的近代化历程,也体现了中西方文明冲突融合对中华文明进步发展的影响,也给命题留下广阔的空间。

4、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本专题暗含“思想解放和与时俱进”的社会热点,复习时要注意相关知识的训练。

核心知识一中国近代三大阶级向西方寻求救国之道的思想演变历程知识结构重点强调一、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1、探索具有广泛性:近代前期的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的许多政治派别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活动。

2、具有普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特点(义和团例外):这是因为外国的侵略不仅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也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从闭关锁国和妄自尊大的陈腐观念中解脱出来,看到了西方的先进与中国落后的现实。

第五部分思想文化发展历程专题一中国古今主流思想的演变_

第五部分思想文化发展历程专题一中国古今主流思想的演变_
1.明末清初: 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儒 学 开始受到 批判。李贽、黄 宗羲、顾 炎 武 、王 夫 之 等早期民主思想启蒙大师从不同角度对封建 统治思想展开了犀利的批判。
【典型题例】 明末清初思想家最不同于前
代思想家主张, 而反映了突出的时代特征的是 ()
A.黄宗羲提倡“法治”
B. 王 夫 之 的 唯 物 主 义 思 想
的分析理解能力, 难度不大。汉武帝采纳“罢黜
百家, 独尊儒 术”的建议, 目 的 是 实 行 思 想 上 的
统一, 从而巩固政治上的统一。而儒生董仲舒
的“ 大 一 统 ”思 想 就 是 为 适 应 加 强 中 央 集 权 政
治的需要而提出来的。
答案: D。
3. 宋 明 儒 家 思 想 的 强 化 。继 先 秦 儒 学 、两 汉
D.把西方资本 主义的政治 学说同传统 儒
家思想相结合
简析: A 项指地主阶级抵抗派, B 项指新文
化运动, C 项指资产阶级革命派, 唯有 D 项正 确 揭 示 了 康 有 为 维 新 思 想 的 特 点 。19 世 纪 90 年代 , 康有为在其《孔子改制考》等 著 作 中 把 孔 子改扮成一个主张变革的先师, 说明康有为不 但没有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反 而体现了他想借助于孔子的权威来减轻宣传 维新思想的阻力的特点。
自汉代以来,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
统思想,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之一, 对几千
年 的 封 建 文 化 产 生 了 深 远 的 影 响 。中 国 古 代 儒
家思想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以伦理亲
情为纽带的先秦儒学是儒家思想发展的第一
时期, 以阴阳五行为框架的两汉经学是儒家思
想发展的第二时期, 以心性本体为核心的宋明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是人类活动的记录和反映。

而思想则是历史的推动力和灵魂。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一观点,意味着历史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因素,更深层次的决定因素在于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信仰等。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一命题。

首先,历史事件的发生和演变往往与人们的思想观念息息相关。

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背后都可以找到明显的思想影响。

比如法国大革命,作为近代史上重要的政治转折点,其爆发和发展与启蒙思想的传播和影响密不可分。

启蒙思想家们对专制君主制度的批判、对人权、民主的呼吁,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法国民众的不满和反抗,最终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因此,可以说法国大革命的发生是思想斗争的产物,是一场思想史的大舞台。

其次,历史的发展也受到当时主导思想的影响。

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主导思想,这种思想的传播和影响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结构和发展。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在欧洲掀起了一场文化革新的浪潮,推动了艺术、文学、哲学等领域的繁荣发展。

人文主义思想提倡个人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对封建制度和宗教教条进行了挑战,为现代民主、自由的价值观培育打下了基础。

因此,可以说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发展离不开人文主义思想的引领和推动。

此外,历史也是思想碰撞、较量的过程。

不同的思想观念之间的冲突和对话,推动了历史的前进和进步。

例如,19世纪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思想潮流的冲突和对抗,形成了极具代表性的历史篇章。

资本主义推崇私有制、市场自由,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而社会主义强调公有制、政府干预,倡导社会公平和公正。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思想的碰撞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无数政治事件和社会运动,也为现代社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综上所述,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一命题,揭示了历史与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

历史的走向和进程往往受到当时思想观念的塑造和影响,不同思想之间的碰撞与较量推动了历史的演进和发展。

儒家思想发展史概况总结

儒家思想发展史概况总结

儒家思想发展史概况总结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孔子创立以来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演变。

以下是儒家思想发展史的概况总结。

1. 孔子时期(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强调了德行的重要性,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的思想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他的弟子们将其学说总结为儒家经典《论语》。

2.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各种思想学派争相兴起。

儒家经过与其他学派的辩论和交流,逐渐形成独特的学说体系。

这一时期的儒家代表有孟子、荀子等人。

孟子主张人性善良,强调仁义道德的实践,提出了“四端五常”等重要理论。

3. 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在汉代,儒家思想被正式确立为国家的意识形态,并成为国家教育的核心内容。

儒家经典《大学》、《中庸》等开始广泛传播。

同时,新的学派如道家和墨家等也开始与儒家进行交融。

4.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这一时期,儒家遭受了佛教和道教的挑战,但儒家学说仍然保持了重要地位。

尤其是南朝刘宋时期,儒家思想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陶渊明等人对孔子的学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补充。

此外,这一时期还产生了儒学的三家之说,即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和王阳明心学,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更深入的解释和探讨。

5. 宋明清时期(960年-1840年)这一时期,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并逐渐形成了儒家传统文化的鼎盛时期。

宋代的程朱理学成为当时的主流学说,并且在明清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儒家代表有朱熹、陈献章等人,他们对儒家经典进行了全面的解读和深入的研究,对后世影响深远。

6. 近现代(1840年-现在)近代以来,西方的思想进入中国,儒家思想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在晚清时期,面对列强的入侵和国家的危机,一些学者开始反思传统文化,并提出了“新学”,试图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思想相结合,推动中国的现代化。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等人。

高三历史集体备课(思想史)

高三历史集体备课(思想史)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考纲要求明确方向】3. 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孔子与老子的思想;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

(2) 汉代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3) 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4)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 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 汉字与书画:汉字、绘画的起源和演变;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3) 文学成就: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 戏曲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

【自主预习知识准备】——对照课本及考试说明解读进行填空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一)孔子与老子的思想1、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和贡献:①核心是“”,就是“仁者,爱人”,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主张“”维护周朝的礼乐制度。

(保守性的体现)③政治思想: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包含本思想。

④教育思想:兴办私学,主张“”(意义: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⑤整理古籍:“六经”《诗》、《书》、《礼》、《易》、《春秋》(即儒家的五经)、《乐》2、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政治主张:而治(其思想中还包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形成背景:①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走向瓦解。

封建经济迅速发展,这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②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春秋战国时期是时期,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

(新的统治阶级未形成绝对的权威,思想氛围宽松)③阶级关系:“”阶层活跃,受诸侯国统治者重用,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思想主张实想“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④思想文化:学术下移,“”发展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为学术的繁荣提供了条件。

先秦时期的思想史与文化背景

先秦时期的思想史与文化背景

先秦时期的思想史与文化背景先秦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一批思想家们经过长期的思考和实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哲学思想和思想体系,为中国思想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从文化背景、思想史等多角度来分析先秦时期的思想史。

一、文化背景先秦时期是我国文化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其文化背景决定了当时的思想和哲学也必将受到影响。

在此时期,中国各地方文化开始交流,不同的文化和思想相互碰撞,为思想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当时的文化主要以礼制为核心,同时关注天文、历法、音乐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

这种文化背景使得当时的思想家们在接受旧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创新,推动了中国思想史向前发展。

二、思想史1.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核心是“仁”。

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立者,提出“中庸”之道,即为中正之道,如池鱼之于海一般无限广阔。

他还倡导“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儒家思想一直深入人心,并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普及。

经过不断的发展,儒家思想在更广泛的范畴内被广泛应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

2.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国先秦时期最重要的思想体系之一,其思想核心是“道”。

作为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老子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并倡导“无为而治”、“知止而不殆”等思想,标志着道家思想的真正诞生。

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不断的演化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之一,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文化形态。

3.墨家思想墨家思想以兼爱为核心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互助。

代表人物墨子推崇实用主义思想,认为科技应该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而不是纯粹的追求理论,对于心灵上的自由和对人类的博爱都不予赞同。

4.诸子百家除了上述三家以外,还有诸如名家、法家、纵横家等不同思想体系。

这些思想体系在不同的方面提出了各自独特的观点,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思想史的概念及其理论意义

思想史的概念及其理论意义

思想史的概念及其理论意义思想史是研究人类思想发展演变的学科,其概念包含了人类历史上从古代到现代各个时期的思想观念、哲学思考、学派思维、意识形态等内容。

思想史不仅关注思想的内涵和形式,还关注思想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背景和影响。

思想史的理论意义在于揭示人类思维的发展轨迹,理解人类文明的内涵,以及对当代社会和个体生活有所启示的作用。

首先,思想史揭示了人类思维的发展轨迹。

通过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可以发现人类思维的连续性和断裂性。

例如,古代的哲学思想家们关注对宇宙、人生、道德等问题的探索,这些问题在今天仍然是哲学的核心内容。

然而,现代科学的发展对人们的思维模式和知识结构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使得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通过对思想史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思维模式的演变和知识结构的扩展,从而理解人类智慧的积累和进步。

最后,思想史对当代社会和个体生活有启示作用。

思想是驱动社会发展和个体行为的力量之一,通过研究历史上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我们能够发现一些特定思想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例如,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和人权观念为现代西方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动力,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和艺术追求则对人类精神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历史思想的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汲取先贤的智慧,指导我们面对当代社会问题和困境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总之,思想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其概念涵盖了人类思想发展演变的方方面面。

研究思想史有助于揭示人类思维的发展轨迹,理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以及对当代社会和个体生活提供启示。

通过思想史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智慧的积累和进步,为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成长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精神指导。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020年浙江选考专题冲刺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020年浙江选考专题冲刺

专题0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解读本专题属于高考高频考查专题。

从命题角度来看,注重考查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演变及特点、主要的思想家及其主张,如百家争鸣的特点、先秦时期儒家倡导的施政为民思想、汉代儒学地位的上升、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及其价值等;对于科举制,既可单一考查科举制的文化影响及现实意义,又可综合考查儒学发展的思想价值。

从学科素养角度来看,注重对历史解释素养的考查。

从考查题型来看,以选择题为主。

复习本专题需要注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思想发展的脉络,注意各种思想的基本含义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需要适当阅读一些经典原文或思想史资料,也需要理解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思想与生活的联系,对古代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进行一定的思考和探究。

本专题在高考中属于高频专题。

本专题主要内容包含四大发明及其影响、中国书法和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历程、古代文学形式以及代表作、代表人物。

从命题角度来看,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多以作品的特点或影响考查相关人物或科技文化发展的概况,如古代四大发明及其外传、古代军事著作对火药和指南鱼的记载、古代书法艺术的特点、古代文学的成就及其代表人物等。

从学科素养的角度来看,多考查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即古代科技、艺术与文学成就的历史阶段特征。

复习本专题内容应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一分为二地认识和分析中国古代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民族文化观和世界文化观。

复习过程中还应学会运用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这一原理来理解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及特点。

阶段特征古代科技成就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是古代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古代艺术中国古代艺术形式丰富多彩,各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小篆、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构成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中国画、京剧等是中国文化的突出代表古代文学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均有突出成就,涌现出许多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一思想史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一思想史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一:中国古代思想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发生变化。

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私人讲学。

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学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他们的代表人物有: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商鞅、韩非子等。

这些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和早期儒学: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他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他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他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克已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和“至圣”。

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是儒家的两位代表人物。

孟子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荀子主张以德服人,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巨大。

荀子提出“性本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他具有唯物思想,认为自然有自己的规律,强调“天行有常”,同时又指出人道有为,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

经过孟子、荀子的改造和发展,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3)道家: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中国思想发展史

中国思想发展史

专题复习目标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了解佛教思想和道家思想对儒学思想发展的影响。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及其中国化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了解三民主义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概述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专题线索梳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它在我国古代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近代时期,在西方的资产阶级思想影响下,产生了几次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20世纪初期马克思主义思想开始影响我国。

20世纪以来,资产阶级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想都形成了重要的理论成果,并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主要包括老庄与道家、孔孟与儒家、墨翟与墨家、韩非子与法家等各派主要思想及其特点。

认识:(1)“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实质及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历史的巨大变动,旧的思想观念被打破,需要思想理论上的重新认识;诸子百家争鸣是思想领域对种种历史的、现实的问题斗争的反映;各个国家的政治变革与相互竞争也需要理论指导;“学在官府”局面的打破,使聚徒讲学之风大盛,自由的学术风气使各个学派得以发表自己的政见和主张;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天文学的发展,为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材料和论据,使思想认识进一步深化。

“百家争鸣”实际上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中的必然反映。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 专题3 思想、科技与文化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 专题3 思想、科技与文化

D.邀请扁鹊就地行医讲学,宣传防治措施
第8页
七年级 历史 上册 人教版
5.(2019·无锡)祖冲之是古代杰出的科学家,他在天文历法、数 学以及机械制造等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下列属于祖冲之成就的是
(B ) A.撰写了《齐民要术》 B.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C.创作了《洛神赋图》 D.创造了“割圆术”
物以为佐证,已大体可以列入信史的范围。”下列出土的遗物可以
佐证商朝历史的是 A.棉纺织品
B.景德镇的瓷器
( C)
C.刻有文字的甲骨
D.圆形方孔半两钱
第5页
七年级 历史 上册 人教版
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中华民族的民族
性格奠定了基础。下列选项中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推崇的
第 12 页
七年级 历史 上册 人教版
材料三: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 也……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3)汉武帝对材料三中董仲舒的主张持何态度?简要谈谈儒家思想 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作用。 接受了董仲舒的主张。儒家思想对塑造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发挥了重要 作用。儒家思想成为人类思想文明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遗产。
第 15 页
七年级 历史 上册 人教版
【文字艺术】 材料一:
图一
第 16 页
七年级 历史 上册 人教版
(1)图一的书法作品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它的作者是谁? 后人尊称他为什么? 王羲之。“书圣”。
第 17 页
七年级 历史 上册 人教版
【思想光芒】 材料二:
图二 山东曲阜孔庙杏坛
图三 北京孔庙大成殿
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A.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中国思想史的发展脉络

中国思想史的发展脉络

中国思想史的发展脉络从整体上讲,中国古代思想史涉及四个不同历史时期:一,先秦时期二,秦汉时期三,宋元时期四,明清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思想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一阶段的社会大变革,引发不同阶级、阶层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形成了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相互借鉴、“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未来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模式,就成了举世关注的大问题,并在思想界引起了一场百家争鸣式的大辩论。

当时代表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利益的诸子百家,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其中一个最主要的争论焦点就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

围绕这个问题而进行的思想交锋,儒、法两大思想流派最有代表性.他们旗鼓相当,针锋相对,英者云集,皆为显学。

另外还有墨家、道家、阴阳家、兵家等等学派,可谓学派林立,学术与言论的开明为儒家思想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用理性、重道德修养。

老子创立了道家学派,力求探讨世界的本源和本质,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发展了儒家思想,庄子发展了道家思想战国时期的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主张将“法”作为政治统治的工具,服务于最高统治者。

这样,儒、道、法、墨、阴阳、名等各学派都为后世的主流思想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共同构建了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

西汉武帝在位时期封建国家十分强盛,这给封建统治稳定创立了前提。

为维护大一统的局面,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体系。

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等有利于君主统治的成分,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的思想,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中央集权的加强,也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巩固儒家思想,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

纵观两千多年来儒家之所以能独领风骚,一方面是因其思想内核即哲学上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在根本上都有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的因素。

专题一 中外历史上的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

专题一 中外历史上的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

影响
立开辟了道路,是资本主义时代到
来前的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中考新突破 · 历史(江西)
专题知识 · 梳理
设问角度 · 预测
第二部分 专题综合强化
10
设问角度 ·预测
1.分析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1)思想解放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思想解放与社
会进步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中考新突破 · 历史(江西)
专题知识 · 梳理 设问角度 · 预测
思想主张(观点) 强调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用以抵抗西方的侵略。洋务运动
自强、求 李鸿章
富思想 左宗棠
第二部分 专题综合强化
4
思想
实业救国
代表
张謇
思想主张(观点)
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的主要途径
三民主义 ( 民族、民权、民生 ) 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
第二部分
专题综合强化
常考常新专题
第二部分 专题综合强化
1
专题一
中外历史上的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
专题知识 ·梳理
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及思想解放运动 (一)中国古代治国思想 学派 思想家 孔子 儒家 孟子 思想主张(观点) 提出“仁”的学说,认为统治者要体贴人民;提倡“为政以德”, 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主张“仁政”治国,反对兼并战争,提出“民贵君轻”,主张轻徭 薄赋,反对涸泽而渔
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 想解放运动
是继文艺复兴后又一次大规模的资产 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中考新突破 · 历史(江西)
专题知识 · 梳理
设问角度 · 预测
第二部分 专题综合强化
9
项目
文艺复兴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政治史知识点归纳与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趋势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政治史知识点归纳与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趋势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政治史知识点归纳与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趋势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和发展趋势秦朝----汉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清确立巩固完善强化加强顶峰发展趋势:不断加强,从集权到专制二、分裂与统一1、分裂的原因⑴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占主导地位)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削弱和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

(政治腐败)⑶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激化矛盾)⑷各族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2、统一的原因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原因:⑴秦汉以来,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效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⑵从思想上看,中华民族很早就产生了统一的思想要求,经儒家发展为“大一统”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的思想根源。

⑶民族融合使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加强。

⑷中原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使少数民族向往中原。

(被征服)3、评价:⑴分裂是历史发展的支流,处于短暂的、次要的地位。

①从时间看,封建社会分裂时间不超过几百年。

②从朝代看,重要的朝代都是统一的王朝,影响巨大、深远。

③从分裂时期看,分裂孕育着统一,出现局部统一。

⑵对分裂与统一要具体分析,尤其是国家分裂不能一概而论,不能对分裂简单地加以否定。

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处于主要地位。

要充分肯定国家统一的历史进步作用三、调整和改革1、相同点⑴背景相同。

都发生在推翻前朝的大规模农民战争之后,统治者都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的力量。

⑵目的相同。

都是为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2、措施(相同与不同)⑴经济:①解放生产力。

前期-解放劳动者本身和释放奴婢;后期-放松人身依附关系、②减轻人民负担--从十五税一到三十税一。

③把人民和土地紧密结合起来--安置流民,更名田等。

⑵政治:①约束统治者,生活节俭,澄清吏治(隋文帝、唐太宗、明太祖)②减轻刑罚,缓和阶级矛盾③加强中央集权,解决内部矛盾3、评价⑴调整或改革后,从经济上看,推动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力富强(不同朝代富强的程度不同,东汉较差),多出现治世。

党史教育十个专题

党史教育十个专题

党史教育是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中共中央提出的“党史教育十个专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现实为主线,研究党的历史沿革,唤起党员和广大群众对党的伟大历史、丰功伟绩、崇高理想和历史使命的认识和感召,深入挖掘党史文献中的精神财富,为全体党员和社会各界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是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抓手。

党史教育十个专题主要包括: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党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担当,以更宽广的视野和更深刻的思考,坚定不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建设推向前进。

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把党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党的伟大历史和宝贵经验融入到实践中,把党史教育转化为全党全国人民积极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行动。

三、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党的历史,把党的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党史教育的示范作用,引导党员和社会各界人士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学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到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中学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到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中,以新的认识和思维方式,深入挖掘党史文献中的精神财富,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转化为改革发展的智慧。

五、学习党的建设历程中的伟大人物和重大事件学习党的建设历程中的伟大人物和重大事件,深入研究党的历史沿革,以伟大的历史为载体,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让党史教育深入人心。

六、学习党的一切伟大事业和丰功伟绩学习党的一切伟大事业和丰功伟绩,铭记党的历史使命,把对党的伟大历史的认识和感召运用到实践中,时刻提醒党员和广大群众,坚定不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共产主义思想的发展史

共产主义思想的发展史

共产主义思想的发展史共产主义思想的发展史共产主义思想的发展源远流长,是经历了长期演变才得以完成的。

从德国的“天才的耶拿大学”到俄国的十月革命,再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共产主义思想在不断地充实和完善中发展壮大。

下面从阶级斗争、劳动问题、政治革命等几个方面介绍共产主义思想的发展史。

一、阶级斗争早在17世纪,荷兰的罗克和斯宾诺莎便提出了阶级斗争的概念,这使得人们开始关注社会阶级问题。

1848年德国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了阶级斗争的核心地位,并提出了消灭阶级的旗帜,这一思想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十月革命后列宁再次强调马克思主义中阶级斗争的重要性,并指引了世界革命前进的方向。

阶级斗争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主张消灭剥削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反抗。

另一个方面则在于呼吁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斗争计划,并整理合理的措施控制敌对势力,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利。

回顾历史,阶级斗争始终是共产主义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助力于社会变革以及人类共同前进的目标。

二、劳动问题共同富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特点之一。

马克思强调认为,共产主义可以消除私有制和生产力的不平等现象,以期共同丰衣足食。

但在当前社会,国家、阶级、种族之间的利益问题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问题也需要重视。

从劳动问题来看,广泛存在的剥削现象一直扼制着工人阶级的发展。

劳动者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具备条件的雇主对他们提供制度化和公正的工作环境,以达到质量高、效益好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劳动者也应该通过教育和训练,使自己的技能得到提高,提高自己的劳动价值。

政府应该加强劳动力市场调节和相关制度建设,使得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工人阶级得到更多的尊重和回报。

三、政治革命政治革命是共产主义思想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在共产主义社会,一切政治权力和经济财产都被公有化,其目标是消灭产生不平等的因素,最终实现人类真正的自由和平等。

历史中的伟大政治革命,如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和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正是共产主义思想在实践中充分展示的体现。

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史主题教育

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史主题教育

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史主题教育
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史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主题,涵盖了从社会主义思想的萌芽期到现今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历程。

这个主题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思想的起源、演变和实践,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深入理解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内涵,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意识和社会主义质素。

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主义思想的起源和演变:探讨社会主义思想的起源,包括早期的乌托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思想的贡献。

2. 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研究不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验和教训,探讨中国、苏联、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经验,以及社会主义制度转型的发展和变革。

3. 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和创新:研究社会主义思想在实践中的发展和创新,包括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实践,以及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

4.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内涵:探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共产主义、社会公平和正义、人民民主等,以及社会主义精神的特点,包括集体主义、奉献精神、共同富裕等。

通过这个主题教育,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实践经验,全面掌握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培养对社会主义的认同和理解,为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毛泽东思想历史发展

毛泽东思想历史发展

网络论文·毛泽东思想历史发展江西师范大学王思婷姓名:王思婷班级:国教学院ACCA学号:201526906044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是中华人民为无产阶级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

毛泽东思想像一座灯塔,引领中国社会建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巨大的影响。

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历史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饱受帝国主义压迫,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将马克思主义带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以其先进性、科学性,吸引了无数学者、革命家的探究。

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由王明为代表的领导人犯了“左”的错误,剥夺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权,一度导致中国共产党陷入了危急存亡的境地。

毛泽东通过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最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在理论上研究了中国革命的新形势,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遵义会议以后,党内正本清源。

毛泽东结合实战经验与理论知识,形成了更加全面、更加符合中国发展的特色体系。

在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建设社会主义遇到的种种问题,毛泽东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等,指导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时期的探索,也是毛泽东思想的一部分。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

上世纪90年代,面对复杂的国际社会形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逐步确立。

进入新21世纪以来,我党又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史,是在毛泽东思想一贯指导下,由广大人民创造出来的伟大理念。

大学生是社会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我们需要了解理论,更需要加以应用、创新。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西方思想发展史

西方思想发展史

西方思想发展史欧洲文艺复兴时间:14——15世纪萌发地:意大利核心内容:人文主义人文主义的具体内容:1、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2、人文主义者大力宣扬人的自由意志和个性自由的发展。

3、要求现实生活和尘世的享乐。

名称由来:(为什么称这场运动为“文艺复兴”?)由于新生的资产阶级是借助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来反对封建神学的,所以历史上称这场新兴的文化运动为“文艺复兴”。

一、概况1、何为“启”“蒙”?“打破”“蒙昧主义”(迷信和无知)2、兴起的原因:思想文化:自然科学的进步经济: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封建专制制度3、时间:17—18世纪4、发源于英国;中心在法国;影响到世界各地5、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继文艺复兴之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6、指导思想:理性主义7、主要内容反对专制王权、盲目信仰;提倡理性和进步二、发展情况1、发源——英国原因:⑴英国资本主义最发达2、中心——法国高潮原因:根本原因——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封建专制制度、等级制度矛盾最为尖锐直接原因——法国启蒙思想家人才辈出,影响巨大伏尔泰:批判专制制度和教会的欺骗性、提倡自由“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伏尔泰孟德斯鸠:发展了洛克的分权学说、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原则 代表作:《论法的精神》 卢梭主张: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建立民主共和国 代表作:《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狄德罗:百科全书派,介绍科学技术成就,宣扬知识和理性 三、启蒙运动的影响1、对欧洲: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和理论准备。

2、对法国: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3、对世界: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激励了中日等国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社会主义的理想1.社会条件:工业革命开展,资本主义固有矛盾暴露、经济危机发生2.阶级基础: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近代前期西学东渐的历程(一)19世纪40~60年代:主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1)内容:①魏源、林则徐主张“向西方学习”;②洪秀全、洪仁玕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③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

(2)特点:①先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农民革命领袖探索救国道路;②向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③显示出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起步;④“师夷长技”、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⑤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1)内容:①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顽固派进行论战,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使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②1905-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保皇派之间展开论战,争论的核心问题是要不要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

结果,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

(2)特点:①中国先进分子在认识西方问题上进入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②由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④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学习西方的经济、政治制度已从书本和口头上变为了资产阶级的实际行动,相继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④从学习日本走改良道路转变为学习欧美走革命道路。

(三)新文化运动前期:发展到学习西方民主精神与科学思想(1)内容:1915年开始的民主科学与尊孔复古的论战,陈独秀等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以西方民权、平等和进化论思想为指导,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极大地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形成中国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为中国革命新时期的到来准备了条件。

(2)特点:①矛头直指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从而使新文化运动在批判封建主义问题上比维新派和革命派更为彻底;②既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③在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存在着绝对倾向。

(四)中国近代前期思想文化的特点中国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急剧变化直接影响到近代文化。

主要特点有:①中西文化碰撞激烈,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传统封建文化发生了矛盾和斗争,最终使封建文化发生动摇,中国传统文化在斗争中不断吸取先进文化,获得新生。

②救亡图存是主题,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在文学艺术上多有反映,中国的思想界更是显示出面对危局,不断探索救国之路的特点。

③近代前期文化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特别是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其实质是追求民主与科学。

④由于社会变化剧烈,中国近代前期文化的发展变化之快是前所未有的。

这种快速变化也使文化本身在层次上不够深入,在内容上缺乏本质飞跃,在理论上没有形成成熟的体系。

二、近代后期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一)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日益传播(1)内容:①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②李大钊开始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③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④“问题”与“主义”之争,是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⑤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⑤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体现了当时的时代潮流。

(2)特点:①由学习西方转向“以俄为师”;②由学习资本主义文明转向接受社会主义思想;③运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④新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广泛流行。

(二)中共成立后由照搬苏联模式到“走中国自己的路”(1)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7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的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提出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成立后,照搬苏联模式走“城市中心论”的道路导致大革命的失败。

(2)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探索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在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945年的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最终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3)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一系列独创性经验进行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指导思想。

它是马克恩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1)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内容十分丰富。

主要内容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一国两制”原则;教育的“三个面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已证明了这一点。

(2)江泽民的“三个代表”①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对其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理解:第一,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基础和前提。

第二,先进文化是灵魂和旗帜。

第三,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目的和保证。

②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指导思想,对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冲刺演练1.李鸿章认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铁路耳,机器耳。

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以下主张与李鸿章洋务思想相一致的是A.兴办洋务就是学习西方的政教文物风俗B.中国只有向西方学习,才能实现富国强兵C.中国的典章制度优于西方,仅在技术上不如他国。

D.中国不仅要学习西方的枪、炮,铁路、机器,还要学习西方的政教文物风俗。

2.中国近代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引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在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民主共和思想B.戊戌变法抨击了封建文化,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C.戊戌变法最终失败,宣告维新思想的结束D.戊戌变法中的维新思想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政治制度3.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时,双方论战的焦点是A.是否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 B.是否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C.是否推翻中国的封建君主政体 D.是否彻底批判儒家思想4.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实现他们的理想政府而不懈奋斗,他们的理想政府中的政体仿效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5.下列近代前期的图书报刊,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民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的是A BC D6.新文化运动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主要是因为A.它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B.它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和价值观C.白话文运动打破了古文对人们的思想和束缚D.马克思主义成为宣传的主流思想7.维新变法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思想呈现的共同特点不正确的是A.出现“西学东渐”的局面 B.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流C.向西方学习是文化的主旋律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8.从16世纪开始,中国社会兴起了“西学东渐”之风,到了中国近代“西学东渐”不断深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西学东渐最早体现在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潜滋暗长B.西学东渐过程中,存在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C.近代西学东渐的深入主要在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西学东渐有得于中西方文化思想之间的交流9.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作出了许多伟大的创举,下列举措具有创造性的是①工农武装割据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③“一国两制”的构想④社会主义改造中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0.基辛格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统一了中国,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人改革并促进了中国现代化。

”邓小平在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成就排序正确的是①明确概括和阐发党的基本路线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③在广东、福建设立经济特区④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①③②④11.教育和思想文化的进步推动着人类历史进程的发展。

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由于在外交活动中语言文字方面存在障碍,加之《天津条约》规定中外条约均由英文书写,并以外文为准。

这就迫使清政府作出了开办外国语学堂的决定。

材料二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材一律禁用。

在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清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有应由各书局自行修改,如学校教员遇有教科书中不合共和宗旨者可随时删改。

……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

──南京临时政府颁《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材料三康有为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借用儒家经学的外衣和孔子的亡灵,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对孔子和儒家学说进行了猛烈的攻击,树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

材料四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并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开办的新式学堂有哪些类型?目的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列举革命派在教育方面采取的重大举措。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简要分析近代资产阶级对孔子和儒家学说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进的中国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所开创的两条成功的道路。

(5)依据以上材料,试分析中国近代教育和思想发展的历史意义。

11.【参考答案】(1)类型:翻译类、军事类和实用技术类。

目的:适应外交发展和洋务运动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