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湖泊的特征 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泊的特征专题练习题
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位于巴尔干半岛,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由岩性为石灰岩的加利契察山相隔(下图)。

奧赫里德湖面积348 km2,湖面海拔695 m,平均深度144.8 m,湖水透明度21.5m,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渔产不甚丰富;普雷斯帕湖面积275 km2,湖面海拔853 m,平均深度18.7 m,湖水透明度1.5~7.2 m,透明度湖心最大、近岸较小,渔产颇丰。

据此完成1、2题。

1.奥赫里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
A.雨水B.河流水
C.地下水D.冰雪融水
2.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温B.水深
C.水量D.水质
鄱阳湖是长江流域的第一大湖泊,其水量变化受降水、流域内河流径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下图为2000~2015年鄱阳湖水量和流域降水总量的年际和季节变化图。

据此完成3、4题。

3.鄱阳湖水量( )
A.年际变化小,季节变化大B.年际变化大,季节变化小
C.汛期期间年际变化大D.降水多的月份年际变化小4.10~11月,伴随流域降水的增多,鄱阳湖平均水量却持续降低是因为( ) A.长江水位低,湖水外泄B.湖泊面积大,湖水蒸发多
C.流域内河流补给有延迟D.围湖造田广,截留湖水多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年降水量仅40~80 mm,理论蒸发量3 000 mm。

沙漠东南部腹地有湖泊70多个,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大沙山(相对高度多在200~300 m)环抱湖泊的景观。

苏木吉林湖就是其中之一,湖区全年降水量为164 mm,全年实际蒸发量1 261 mm。

下图示意苏木吉林湖区湖泊补给量和排泄量动态曲线。

据此完成5、6题。

5.苏木吉林湖近些年面积比较稳定,若不考虑下渗因素的影响,推断苏木吉林湖每年地下水平均补给量约为( )
A.1 260 mm B.160 mm
C.3 000 mm D.1 100 mm
6.苏木吉林湖( )
A.冬季湖面面积缩小B.主要排泄方式是蒸发
C.春季湖面面积较小D.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湖泊,它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通,其面积和蓄水量季节性变化很大。

由于洞里萨湖流域降水集中期较湄公河磅湛以上集水区偏晩约1~2个月,因此产生湖水倒流现象。

下图示意洞里萨湖周边区域及磅湛站和波雷格丹站水量年内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7、8题。

7.洞里萨湖向湄公河补给水量最大的月份是( )
A.2月B.5月
C.8月D.11月
8.湖水倒流明显时,洞里萨湖( )
A.水量较大B.水位最低
C.含沙量较小D.处于枯水期
乌伦古湖,是新疆第二大内陆湖,位于准噶尔盆地北部,是乌伦古河的尾闾湖(河流的尾部所形成的湖泊)。

乌伦古河流域是新疆重要的农牧业区。

下图示意乌伦古湖部分时段有效降水量变化情况。

有效降水量=降水量(P)-蒸发量(E)。

据此完成9~11题。

9.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乌伦古湖环境中变化最大的要素是( ) A.气温B.降水量
C.蒸发量D.下渗量
10.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乌伦古湖有效降水量对湖泊的影响是( ) A.湖泊水位上升B.湖水面积趋稳
C.入湖径流量不变D.湖水盐度上升
11.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乌伦古湖水位不断下降,主导因素最可能是( ) A.湖区降水量B.湖区下渗量
C.入湖径流量D.全球气候变化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乌伦古湖位于新疆西北部,由吉力湖(小湖)和布伦托海(大湖)两个水域组成,由乌伦古河沟通,大湖水面没有出口。

湖区主导风向为西北风。

吉力湖矿化度在2g/L以下,能为湖区淡水鱼类提供良好的繁衍和栖息场所。

当水温低于7°C 时,湖鱼进入半休眠状态,不再进食,鱼体内干净无异味。

乌伦古湖是新疆重要的渔业基地。

为了保护乌伦古湖,当地政府定期向湖内投放鱼苗,并采取了夏季休渔政策。

每年1月,当地都会举办“冬捕节”。

1970年以后,为了缓解湖泊萎缩等问题,政府分别在布伦托海与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间建造了补水工程、拦河工程(如图所示)。

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案,生态恢复的同时布伦托海开始倒灌吉力湖。

(1)比较1970年前,大湖和小湖的盐度状况并描述大湖的盐度分布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试分析布伦托海倒灌吉力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明湖水倒灌对吉力湖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推测该地区每年1月开展冬捕节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湖泊冰情变化既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也受局地气候的影响。

湖冰的时空变化能直接反映气候的变化状况。

研究表明,风能够通过加快湖—气对流、增强湖水的扰动,影响湖冰的冻结、消融。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上(图1),湖区冬、春季节多大风,主导风向为西北风。

图2为刚察县气象站观测到的周内平均风速(指湖冰冻、融前一周内的平均风速)和湖泊冰情关系图(图中日数均采用本年内第几天)。

(1)找出下列地理事象的内在联系,将左框内相关内容填入右框图中对应位置。

(2)与2005年相比,判断2015年青海湖开始结冰日期与开始消融日期的特点,并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解析答案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由图文信息可知,奥赫里德湖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地形封闭,海洋水汽难以到达;位于巴尔干半岛,属于地中海气候,年降水量较少,故A 项错误。

奥赫里德湖几乎无河流注入,B项错误。

奥赫里德湖东侧的加利契察山岩性为石灰岩,石灰岩吸水性强,含水量大,可以为奥赫里德湖提供稳定的水源,C项正确。

该地区纬度较低,海拔较低,几乎没有终年积雪,D项错误。

故选C 项。

第2题,由图文信息可知,两湖的纬度和海拔相差不大,因此水温差异不大,故A项错误。

奥赫里德湖面积更大,水深更深,水量更大,应该渔业资源更丰富,但实际渔产不如普雷斯帕湖,因此水深和水量不是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原因,故B、C两项错误。

影响渔业资源的主要因素是饵料,奥赫里德湖是欧洲透
明度最高的湖泊,水质好,营养盐类少,饵料不足,渔产不丰,故D项正确。

故选D项。

答案 3.C 4.A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鄱阳湖水量年际变化大,季节变化也大,A、B两项错误。

鄱阳湖水量在5~10月汛期期间年际变化大,枯水期的年际变化相对小,C项正确。

在5月、6月降水多的月份年际变化大,D项错误。

故选C项。

第4题,10~11月,流域降水总量虽然有小幅度上升,但是此时湖泊水位高,而长江水位相对低,湖泊水补给河流水,湖水外泄,鄱阳湖平均水量持续降低,A项正确。

与夏季相比,10~11月,气温相对降低,蒸发减弱,B项错误。

流域内河流补给延迟,不会导致鄱阳湖平均水量持续降低,C项错误。

10~11月鄱阳湖平均水量持续降低,与围湖造田关系不大,D项错误。

故选A项。

答案 5.D 6.B
解析
第5题,本题考查水平衡原理,若不考虑下渗,苏木吉林湖水收入为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支出为蒸发,近些年面积比较稳定,表明湖水收支平衡;再结合材料,湖区全年降水量为164 mm,全年实际蒸发量1 261 mm,则苏木吉林湖每年地下水补给量约为1 100 mm,故选D项。

第6题,读图可知,12月至次年4月湖泊总补给量大于总排泄量,湖面面积扩大,A、C两项错误;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湖泊蒸发量大,蒸发是其主要排泄方式,降水量少,湖泊主要补给水源是地下水补给,B项正确,D项错误。

故选B项。

答案7.D 8.A
解析
第7题,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波雷格丹站水量为正值时,洞里萨湖水流出补给湄公河,为负值时湄公河补给洞里萨湖。

因此,洞里萨湖向湄公河补给的月份应该是波雷格丹站水量为正值时,而且水量越大表示补给量越大,即为11月。

第8题,湖水倒流时间应该为湄公河水位高于洞里萨湖水位时,处于热带季风气候的雨季,故A项正确。

该题选项中“水位最低、含沙量较小、处于枯水期”表达的时期是一致的,故B、C、D三项排除。

答案9.B 10.D 11.C
解析
第9题,该段时间内环境变化最大的方面在降水量上,而不是气温,故A项错误,B项正确;从多年平均状况看,蒸发量与下渗量并无多大变化,故C、D两项错误。

第10题,由于平均蒸发量大于平均降水量,所以入湖水量减少,湖泊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故A项错误;入湖水量减少,湖泊面积减小,故B项错误;入湖水量是减少的,故C项错误;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分积累,导致湖水盐度升高,故D项正确。

第11题,降水量并不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湖泊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它属于自然因素,变化较小,故A项错误;下渗量不会随时间变化有较大的变化,故B 项错误;由于河流上游人类过度引水灌溉,使得入湖水量大幅度减少,湖泊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故C项正确;全球气候变化不会很大程度地影响湖泊水量变化,故D项错误。

12答案(1)大湖盐度大于小湖盐度(或者小湖为淡水湖,大湖为微咸水湖);大湖自南向北,盐度不断增大。

(2)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乌伦古河入湖水量减小,小湖水位下降(低于大湖);补水工程建设,额尔齐斯河(部分水源)补给导致大湖水位上升(高于小湖);该地盛行西北风,为湖水由大湖流向小湖提供动力。

(3)吉力湖盐度上升;破坏湖泊原有的生物结构(生物多样性减少或影响淡水鱼生存和繁殖);湖水水量增加,水位上升,面积增大。

(4)(经过休渔)鱼群数量多,体重大;(环境污染少,鱼类半休眠)鱼类味道肥美;临近春节,市场需求量大;冬季气温低,利于储藏;冬季是当地牧民的休闲期;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13答案(1)离岸风;向岸风;较暖湖水;较冷湖水。

(2)开始冻结日期较晚,开始消融日期较早。

2015年开始结冰周内平均风速较小,湖—气对流弱,对湖水的扰动小,湖水热量散失慢,开始冻结日期较晚;2015年开始消融时气温回升,周内平均风速较大,易产生冰裂隙,湖—气对流增强,湖水升温快,开始消融日期较早;受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影响,冰情发生变化(冰期缩短)。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湖水温度的因素及影响开始冻结日期与开始消融日期的因素,同时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1)风能够通过加快湖—气对流、增强湖水的扰动,影响湖冰的冻结、消融。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上,湖区冬春季节多大风,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湖西岸湖水受离岸风影响,湖东岸受向岸风影响;冬季表层水温低,湖西岸湖水在离岸风作用下,表层湖水向东流,深层较暖湖水上涌,西部表层降温慢;湖东岸受向岸风影响,西部表层较冷湖水向东部聚集,东部表层降温快;因此西岸湖水结冰日期比东岸晚。

(2)2005年开始冻结日期大约是340日,2015年开始冻结日期大约是360日,2015年开始冻结日期较晚;原因是2005年开始结冰周内平均风速较大,约为4 m/s,2015年开始结冰周内平均风速较小,约为2.5 m/s,湖—气对流弱,对湖水的扰动小,湖水热量散失慢,开始冻结日期较晚。

2005年开始消融日期大约是85日,2015年开始结冰日期大约是70日,2015年开始消融日期较早。

原因是2005年开始消融时周内风速较小,为3.5 m/s,2015年开始消融时气温回升,周内风速较大,达到5.5m/s,易产生冰裂隙,湖—气对流增强,湖水升温快,开始消融日期较早;2005~2015年,受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影响,冰期缩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