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精选】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师大附中2016级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卷(文科)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
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
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第I卷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战国文献中出现了“九州”的地理概念,豫州、并州、冀州等皆属中原,而如北方之幽州、南方之荆州、东南之扬州都已覆盖了传统上的四夷居地。
“九州”的出现
A.加速了统一局面的到来 B.表明原有封国不复存在
C.适应了尊王攘夷的需要 D.是华夏文明扩展的结果
2.在对待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孟子、荀子分别主张“天人合一”“制天
命而用之”;韩
非子主张无神论;墨子提出人定胜天的“非命”观点。
这表明当时
A.唯物思想初步形成 B.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出现
C.人的主体意识增强 D.思想合流趋势愈加明显
3.下图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竹简《论语》,考古工作者1973年在河北定州西汉中山怀王刘修墓中发掘而出。
中山怀王刘修死于汉宣帝五凤三年(公元前55年)。
这批《论语》残简行文中,只避讳“邦”
字,汉惠帝以下诸帝皆不讳。
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定州汉墓出土的竹简《论语》
A.残简避讳“邦”字说明《论语》成书于刘邦时期
B.残简中的文字字体表明《论语》编篡于西汉时期
C.中山怀王刘修墓藏《论语》与当时主流思潮不符
D.儒家学说在西汉时期已经受到统治者的极大重视
4.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的恢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
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
然
按实而论,秦人
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
”这一统一的变局还体现出
A.从血缘世袭到宗法世袭 B.从宗法封建到帝制集权
C.从世袭政治到官僚政治 D.从礼乐治理到法律治理
5.据《耒耜经》,唐后期江东地区已使用犁地、碎土、去草、平田等各种农具,加上从岭南引来的耖(把
土弄得更细的农具),由此形成一整套生产技术措施。
据此不能直接得出唐代
A.该技术在长江流域广泛使用 B.农具和技术在区域间交流传播C.江东农业体现精耕细作特点 D.农耕技术已初步形成完整体系6.宋朝科举制有如下规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参考人员多元 B.考试规定渐趋严密 C.选拔方式多样 D.防弊措施流于形式
7.元朝时,“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
今皆赋役之,比
于内地”。
这种变化反映了
A.人口增加推动边疆开发 B.君主专制统治更加强化
C.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D.地方管理制度模式一致
8.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九卿奏报各处田苗,康熙帝将该无关机要的奏折交内阁大学士
阅览,并说:“九
卿奏折,朕已知。
尔等票签具奏。
”此举
A.说明内阁具有决策权 B.说明内阁专职批答奏折
C.反映出相权得到恢复 D.益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
9.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
护照的主要内容:“兹有本国人名□□请照赴十八省游
历,本领事深知
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
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
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
”据此可知
A.这一现象出现于十九世纪中期 B.如果外国人寻衅滋事,地方官可以裁办
C.中国内地实现向外国人的全方位开放 D.清地方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0.梁启超说:“黄宗羲……在过去二百年间,大家熟视无睹。
”但近代以后,却被誉为“中
国的卢梭”,是
“过去民主思想的伟大代表”。
导致黄宗羲思想不同境遇的最主要原因是
A.他的思想主张脱离时代要求B.近代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C.反君主政体成为国人的共识 D.救亡图存成为近代思想主题
11.厘金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内贸易征税制度之一,厘金中商税完全出自
华商而不及外
商。
厘金制度的推行
A.解决了清政府财政收入不足问题 B.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C.有利于西方国家占领中国的市场 D.成为阻碍中国经济近代化的根本因素12.20世纪初,民国政府须布了大量发展工商业的法律、法规,如《公司条例》《商人条例)、
《矿业条例》
等,这种做法
A.有利于保障民族资本主义的合法地位 B.有效遏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C.奠定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基础 D.促使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
13.有学者称,20世纪初期,中国的青年学生、工商业者、工人等阶层将“一战”、“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