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湘教版2019春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五节美国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下册《 8.5 美国》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8.5 美国》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8.5 美国》教学设计(新版)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5 美国》章节主要介绍了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通过详细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美国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于其他国家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美国作为一个特殊的国度,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状况等方面均有其独特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美国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状况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国家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拓宽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状况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美国的人文环境和经济状况,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为学生提供美国的基本知识点。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提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分析美国的地理特征。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美国的地理特征。

4.图片展示法:教师通过展示美国的相关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美国的地理特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美国的相关图片、案例资料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

3.准备好板书设计,突出本节课的关键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美国的地图和标志性建筑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美国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为学生提供美国的基本知识点,包括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内容。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5《美国》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5《美国》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5《美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5《美国》一课,主要介绍了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旨在让学生了解美国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美国这一国家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世界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美国这一国家,学生们可能仅仅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的认知上,对美国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深入了解还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美国的地域特色,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国这一国家的认识和理解,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全球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美国的地域特色,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通过教材、网络等资源,自主搜集和整理关于美国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2.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美国的地域特色,分享学习心得。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2.网络资源:关于美国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

3.教学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美国的国旗、地图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美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

七年级地理下册《 8.5 美国》说课稿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8.5 美国》说课稿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8.5 美国》说课稿(新版)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5 美国》这一课,主要介绍了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美国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美国这个国家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美国这个国家,他们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探究、去了解。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还不是很清楚,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情况,培养学生对美国的基本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美国,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情况。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去探究、去了解美国的各个方面。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美国的地图和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美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情况。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互相学习和交流。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5.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一些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点。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五节美国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五节美国教案(新版)湘教版
-城市分布与地理特征的关系:美国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东海岸、中西部和西海岸等地区,这些地区地理环境优越,经济发展较为发达。而中部地区的大城市较少,主要原因是地形平坦,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美国的经济发展: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其经济体系完善,产业发展均衡。美国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对其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东海岸的纽约和波士顿等城市,由于临海交通便利,发展成为国际金融、贸易和文化的中心。而西海岸的旧金山和洛杉矶等城市,由于靠近亚太地区,发展成为重要的国际贸易港口。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本节课的主题,掌握地理分析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在教学管理方面,我通过在线平台和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和作业,及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同时,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在讲解美国的地形、气候等地理特征时,部分学生可能因为缺乏直观感受而难以理解和记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实物模型、实地考察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特征。
2.综合思维:培养学生将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的能力,如通过分析美国的经济发展,联系到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等。
3.创新与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美国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进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4.人地关系:通过学习美国的地理特征,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七年级地理下册8.5美国教案1(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8.5美国教案1(新版)湘教版
六、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 推荐阅读:《美国的农业与工业发展》、《美国地理概况》等相关书籍,深入了解美国的发展历程。
- 视频资料:寻找关于美国农业机械化、工业创新、城市化进程等方面的纪录片,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教材内容。
- 地理信息系统(GIS):利用GIS软件,让学生通过地图数据了解美国的自然资源分布、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状况等。
- 鼓励学生在作业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 对学生在作业中展现出的创新思维和积极态度给予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继续努力的动力。
此外,教学评价还包括以下方面:
3. 过程评价:
-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发表观点,培养其课堂表现力。
- 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如分组讨论、实验操作等,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
-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模拟联合国会议,让学生扮演不同国家的代表,讨论与美国经济相关的话题。
- 引导学生关注美国经济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探讨我国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 建议学生关注美国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信息,了解美国在培养人才、推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
七、课堂
1. 课堂评价:
- 新闻时评:关注近期关于美国经济的新闻报道,分析新闻中的事实与观点,提高学生的时事分析能力。
2. 拓展建议:
- 鼓励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资源等途径,搜集与美国农业、工业、城市化等方面相关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访问当地农场、工厂等,了解其运作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七年级地理下册 8.5 美国教案1 (新版)湘教版
课题:
科目: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5 美国 教案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5 美国  教案

美国【教学目标】1.知道美国的工业发展,工业的分布。

2.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美国的人口和种族的基本概况。

3.记住美国的主要城市及城市职能。

4.通过美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与不足,培养辩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美国的工业主要城市【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美国总统图片、科比图片提问:你认识图中人物吗?是哪个国家的人?属什么人种?2.你了解NBA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

导入:本节我们学习美国的经济中的工业、人口分布及主要城市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美国的经济—工业1.自主学习,读P86正文及阅读资料、思考:(1)美国发展工业的优势有哪些?(2)列举美国主要工业商品。

(3)美国的传统工业,新兴工业有何发展趋势?(4)美国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5)说明美国在对外贸易方面的地位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问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俄罗斯的经济发展趋势是向东发展,那么美国的经济发展趋势呢?学习讨论教师点评:可以从地价,劳动力,环境等多方面,不同角度考虑教师简单介绍美国高污染、高消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学习任务二:人口1.自主学习:学生回答:(1)美国的居民构成特点(2)美国民族间是否和谐相处(3)美国人口分布有何特点(4)美国城市化水平如何?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简介美国的种族矛盾学习任务三:城市1.自主学习:学生读图加正文材料,回答:找到美国主要城市及城市职能2.课堂小活动:请你当导游,向游客(同学)介绍美国的8个主要城市,看那个导游员讲解的最详细准确,掌握的知识最多3.请爱好体育的同学介绍一下有关NBA的知识教师介绍黄石国家公园,科罗拉多大峡谷。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课件展示课堂练习。

七年级地理下册《 8.5 美国》教案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8.5 美国》教案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8.5 美国》教案(新版)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美国这个国家。

教材内容涵盖了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美国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过一些地理知识,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美国作为一个遥远的国家,学生对其了解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全面、深入地了解美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自主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国家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拓宽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美国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人口、经济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美国的自然风光、城市风貌等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地图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地图,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知识。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美国的典型地理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美国的地理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料。

2.准备美国的地理案例,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美国的自然风光、城市风貌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美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地图,引导学生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知识。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美国的地形、气候特点。

3.操练(10分钟)根据呈现的知识,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抢答。

通过这种方式,巩固学生对美国地理知识的掌握。

4.巩固(10分钟)分析美国的地理案例,如旧金山地震、飓风等,使学生深入理解美国的地理特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了解美国的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5《美国》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5《美国》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5《美国》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5《美国》一课,主要介绍了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美国的政治制度。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于新事物充满好奇。

但同时,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需要通过具体形象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帮助理解。

此外,学生之间的地理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政治制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不同国家的地理环境和政治制度,培养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政治制度。

2.难点:美国的政治制度及其运作原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美国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美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美国为例,深入分析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政治制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美国的政治制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美国地图、图片、视频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美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政治制度。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美国地图,让学生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

接着,展示美国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以及人口、城市等人文环境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美国的政治制度,包括总统制、国会、最高法院等,理解其运作原理。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讨论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美国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政治制度的掌握程度。

【推荐K12】2019春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五节美国学案1新版湘教版

【推荐K12】2019春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五节美国学案1新版湘教版

美国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美国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况美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3.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美国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城市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学习重点美国的领土构成及其地理位置学习难点美国的领土构成及其地理位置自主学习1.领土组成(1)美国本土的地理位置:位于北美洲_____部,西临________,东临_______,南临_________,北与加拿大接壤,西南与墨西哥毗邻。

(2)领土组成:本土48个州和一个特区、北美洲西北部的_________和太平洋上的_______群岛。

(3)地形:西部为___ __山脉,中部为_ __平原,东部为____________山脉。

2.人口与城市(1)人口数量:2009年人口为3.07亿,居世界第_ _位。

组成:_____移民的后裔、非洲黑种人和亚洲移民的后裔。

分布:稠密区:沿海_____和东北部的_______附近;稀疏区:西部_________。

(2)城市华盛顿:美国_____,位于_________特区。

纽约: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和最大的_____。

洛杉矶:美国太平洋沿岸的最大_____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

圣弗朗西斯科:又称_______,是美国太平洋沿岸重要的金融、贸易和文化中心,也是著名的天然良港。

世界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区—“_____”在该城市附近。

芝加哥:美国的__ _ __中心。

底特律:美国的_________中心。

匹兹堡:美国的_________中心。

合作探究1.美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哪种地形面积最大?2.为什么说美国是一个移民国(美国人口特征,举例说说美国不同种族的政治、体育、文艺明星)课堂检测1.美国的领土分布在几个大洲上()A.1个B.2个C.3个D.4个2.美国的两个“海外州”是()①夏威夷州②佛罗里达洲③阿拉斯加洲④加利福尼亚州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3.美国位于北冰洋沿岸的州是()A.夏威夷州B.加利福尼亚州C.阿拉斯加州D.佛罗里达州4.下列国家的领土被北回归线和极圈穿过的是()A.俄罗斯B.中国C.美国D.澳大利亚5.美国的河流在世界排第四长,它也是美国第一大河()A.圣劳伦斯河B.密西西比河C.亚马孙河D.科罗拉多河6.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 )A.密歇根湖 B.里海 C.苏必利尔湖 D.贝加尔湖7.沟通五大湖和大西洋的河流是( )A.科罗拉多河 B.圣劳伦斯河 C.亚马逊河 D.密西西比河8.占美国总面积一半以上的地形是( )A.高原 B.平原 C.丘陵 D.山地9.美国聚居华人最多的城市,附近有一著名的“硅谷”的是A.华盛顿B.纽约C.圣弗朗西斯科D.洛杉矶10.美国的首都是( )A.纽约B.华盛顿 C.芝加哥 D.休斯敦11.联合国的总部设在美国的( )A.华盛顿B.波士顿 C.纽约 D.费城12.下列城市位于墨西哥湾沿岸的是( )A.旧金山和洛杉矶 B.芝加哥和底特律C.波士顿和纽约 D.休斯敦和新奥尔良课堂检测参考答案1.B2.B3.C4.C5.B6.C7.B8.B9.C 10.B 11.C 12.D。

2019春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五节美国学案1新版湘教版

2019春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五节美国学案1新版湘教版

美国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美国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况美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3.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美国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城市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学习重点美国的领土构成及其地理位置学习难点美国的领土构成及其地理位置自主学习1.领土组成(1)美国本土的地理位置:位于北美洲_____部,西临________,东临_______,南临_________,北与加拿大接壤,西南与墨西哥毗邻。

(2)领土组成:本土48个州和一个特区、北美洲西北部的_________和太平洋上的_______群岛。

(3)地形:西部为___ __山脉,中部为_ __平原,东部为____________山脉。

2.人口与城市(1)人口数量:xx年人口为3.07亿,居世界第_ _位。

组成:_____移民的后裔、非洲黑种人和亚洲移民的后裔。

分布:稠密区:沿海_____和东北部的_______附近;稀疏区:西部_________。

(2)城市华盛顿:美国_____,位于_________特区。

纽约: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和最大的_____。

洛杉矶:美国太平洋沿岸的最大_____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

圣弗朗西斯科:又称_______,是美国太平洋沿岸重要的金融、贸易和文化中心,也是著名的天然良港。

世界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区—“_____”在该城市附近。

芝加哥:美国的__ _ __中心。

底特律:美国的_________中心。

匹兹堡:美国的_________中心。

合作探究1.美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哪种地形面积最大?2.为什么说美国是一个移民国(美国人口特征,举例说说美国不同种族的政治、体育、文艺明星)课堂检测1.美国的领土分布在几个大洲上()A.1个B.2个C.3个D.4个2.美国的两个“海外州”是()①夏威夷州②佛罗里达洲③阿拉斯加洲④加利福尼亚州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3.美国位于北冰洋沿岸的州是()A.夏威夷州B.加利福尼亚州C.阿拉斯加州D.佛罗里达州4.下列国家的领土被北回归线和极圈穿过的是()A.俄罗斯B.中国C.美国D.澳大利亚5.美国的河流在世界排第四长,它也是美国第一大河()A.圣劳伦斯河B.密西西比河C.亚马孙河D.科罗拉多河6.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 )A.密歇根湖 B.里海 C.苏必利尔湖 D.贝加尔湖7.沟通五大湖和大西洋的河流是( )A.科罗拉多河 B.圣劳伦斯河 C.亚马逊河 D.密西西比河8.占美国总面积一半以上的地形是( )A.高原 B.平原 C.丘陵 D.山地9.美国聚居华人最多的城市,附近有一著名的“硅谷”的是A.华盛顿B.纽约C.圣弗朗西斯科D.洛杉矶10.美国的首都是( )A.纽约B.华盛顿 C.芝加哥 D.休斯敦11.联合国的总部设在美国的( )A.华盛顿B.波士顿 C.纽约 D.费城12.下列城市位于墨西哥湾沿岸的是( )A.旧金山和洛杉矶 B.芝加哥和底特律C.波士顿和纽约 D.休斯敦和新奥尔良课堂检测参考答案1.B2.B3.C4.C5.B6.C7.B8.B9.C 10.B 11.C 12.D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2019最新七年级地理下册 8.5美国教案1 (新版)湘教版

2019最新七年级地理下册 8.5美国教案1 (新版)湘教版
5.展示美国的地形图。
请同学们从图上找出阿巴拉契亚山脉、洛杉矶、科迪勒拉山系、中央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圣劳伦斯河和五大湖。然后思考:美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哪种地形面积最大?(美国的地形东西高,中间低,即:西部为山地,中间为 平原,东部为低矮的高原。其中,平原面积最大,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
二、美国的农业
问:以上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美国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效率高,产量大。)
3.美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具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地区生产专业化,形成了一些农业带,好处是:能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 条件,便于推广农业技术。)
4.展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图。
问:大家观察图,看看美国主要形成哪些农业带(区)?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C.中国D.法国
2.美国的两个海外州是
①夏威夷州②佛罗里达州③阿拉斯加州④加利福尼亚州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3.分布在五大湖 附近和东北部地区的农业带为
A.棉花带B.玉米带C.小麦带D.乳畜带
完成南方新课堂P68-70
3.展示美国国旗。
问:你知道美国国旗的含义吗?(美国国旗的左上角蓝色星区内,一共有50颗白色五角星,他们分别代表美国的50个州;星区以外还有13道红色白色相间的条纹,他们又代表美国最初独立时的13块英国殖民地。)
4.展示美国的气候图。
引导: 美国是一 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三面环海,对气候影响非常大。大家观察图,看看美国有哪些气候类型?最主要的是哪种?(温带大陆气候、亚热 带温润气候、温带海洋气候、高山气候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温带大陆气候。)
乳畜带:位置偏北,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城市和人口密集。
玉米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春夏气温较高。
小麦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8第5节 美国》教案 (1) .doc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8第5节 美国》教案 (1) .doc

第五节美国[学习目标]1、能借助地图和资料说明美国的领土组成、面积以及地理位置,美国的主要山脉和河流、湖泊的分布。

2、能通过判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理解美国高度发达的经济。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84页,要求:阅读文字及地图,注记要点,完成以下问题:1.美国的全名是,共50个州,包括美国本土的48州和海外的两个州,它们是位于北美洲西北部的和位于太平洋北部的。

2.美国地形分为、、三大部分,美国地跨两大洲,濒临的海洋有,地跨三个温度带。

五大湖指的是、、、、,湖全部位于美国境内,其余的和共同拥有,密西西比河为世界第四长河,注入。

3、完成P84活动。

小组合作借助地图册中世界政区图、美国的地形图、美国的气候图,完成下列问题:1、观察地图,说说美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临国位置。

2、除了本土外,美国海外的两个州分别位于什么位置?这两个州属什么温度带?5、美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哪种地形面积最大?3、美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三面环海,对气候影响非常大。

观察图,看看美国有哪些气候类型?最主要的是哪种?地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什么只分布在太平洋沿岸?自主学习阅读P85---86,完成下列问题。

1.美国是世界上农业大国,农业总产值居世界首位,是世界上出口最多的国家,但、、等热带农产品需大量进口。

2.美国农业现代化水平高,实行和,主要农业带有、、3.美国农业依赖国际市场,经常面临产品过剩问题。

过去农业造成和,多次发“”现行实行和以保护耕地。

4.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传统工业面临新兴工业国家的激烈竞争,呈衰落状态,被称为“”;另一方面,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兴工业部门则呈现蓬勃向上的发展趋势。

5、在对外贸易方面,美国既是输出最多,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进口、、最多的国家。

美国是高度发达的国家。

6、美国的工业大体上分为三大地区、、。

小组合作1、完成p86活动。

2、美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具有什么特点?美国主要形成哪些农业带(区)?3、说说美国乳畜带分布在东北部五大湖区的原因?4、美国有哪些农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首位?5、从图3---33中用红色笔划出美国三大工业区的名称和位置6阅读P86阅读材料,说说美国三大工业区各自的发展特点【课堂练习】1.世界最大的山系是( )A.科迪勒拉山系 B.阿尔卑斯山系 C.喜马拉雅山系 D.阿特拉斯山系2.世界第四长河是( )A.尼罗河 8.亚马孙河 C.长江 D.密西西比河3.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 )A.密歇根湖 B.里海 C.苏必利尔湖 D.贝加尔湖4.沟通五大湖和大西洋的河流是( )A.科罗拉多河 8.圣劳伦斯河 C.亚马逊河 D.密西西比河5.占美国总面积一半以上的地形是( )A.高原 B.平原 C.丘陵 D.山地6.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是( )A.法国 B.德国 C.日本 D.美国7.美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第一位的有( )①玉米②小麦③稻米④大豆⑤棉花⑥肉类⑦牛奶⑧鸡蛋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⑦⑧ D.①④⑤8.美国分布在墨西哥湾沿岸的农业带是( )A.棉花带 B.乳畜带 C.亚热带作物带 D.玉米带9.美国成为世界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的主要原因是( ) A.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B.有便利的水陆交通C.历史悠久,精耕细作 D.农业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10、读美国地图并完成以下各项:1.将代表以下海洋的数字填入图中:①大西洋②太平洋③墨西哥湾2.将以下数字所代表的邻国填入图中:④加拿大⑤墨西哥3.将代表以下地理事物的数字填入图中:⑥大平原⑦大高原⑧中央平原⑨佛罗里达半岛4. 以下字母所代表的山脉、河流、湖泊是:A 山脉;B 山脉;C 河;D 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第1课时1 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主要从农业和工业两方面介绍美国的经济,要求学生了解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工农业情况和生态、环保问题与对策,并引以为戒。

教学难点:美国所临大洋和邻国及主要地形区的位置;美国农业地区专门化的水平。

2.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方案①:出示图6—28“美洲”图,取一面美国国旗,设问:“这是哪个国家的国旗?”并请回答正确的学生将星条旗贴到地图上美国范围内。

方案②:根据最近新闻报道中有关美国的重大事件,整理成一个小故事,引出美国。

如9·11恐怖袭击事件、导弹防御系统与《反弹道导弹条约)、总统大选等。

方案③:按历史发展。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1607年英国在北美建立第一个殖民地弗吉尼亚,100余年间建立了13个殖民地——美国独立战争——1776年7月4日发表《独立宣言》,美利坚合众国(美国)诞生。

从而引出美国。

学习新课一、“美国的领土”部分,可参考以下方案和步骤:方案①:1.出示国旗并简单介绍垦区和条纹区的含义。

2.读图8-39,观察美国所临海洋和邻国,注意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如跨北寒带、热带、大洋洲等)。

观察本上的庆要山脉、河流、“平原、湖泊等。

3.介绍首都华盛顿和哥伦比亚特区。

方案②:1.出示美国国旗,设问:“谁知道美国国旗图案含意?”2.解释美国国旗图案:13道红白相间条纹代表美国最初独立时的13个州,蓝色星区的50颗白色五角星代表美国的50个州。

3.出示图8-48,说明:除首都华盛顿所在哥伦比亚特区外,只有48个州位于美国本土,还有另外两颗星代表的2个州在哪里呢?4.小结美国领土由本土48个州和1个特区、2个海外州构成。

5.设问:美国国旗如何从最初的13道条纹变成50颗星星,即如何由13个州扩张成为50个州的呢?结合下列资料讲解:a.1783年,英国将密西西比河以东土地划归美国;b.1803年,从法国购得路易斯安那;C.1810一1819年,从西班牙强占强购佛罗里达;d.1818年,从英国购得俄勒冈地区;e.1846—1848年,从墨西哥夺取新墨西哥地区;f.1845—1850年,从墨西哥吞并得克萨斯地区;g.1867年,从俄国购买阿拉斯加州;h.1898年,从西班牙夺取夏威夷州。

二、“高度发达的经济”部分,可采取以下方案和步骤:1.经济概况部分:可分解为两个层面:一是国内的工农业总产值,二是对外贸易。

三个要点:一是工农业总产值一直居世界第一位,二是外贸输出工农业产品最多、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国家,三是世界上进口小汽车、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

需要说明的是:美国进口工业产品和能源的原因是消费量极大和浪费严重以及工业生产需要造成的,而不是本国工业落后、能源缺乏所导致的。

如:美国的燃料动力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能都蕴藏丰富,美国国内年产煤8~9亿吨,原油4亿吨,天然气5~6千亿立方米,还生产近3万亿度电力,能源总产量占世界首位。

但美国能源消耗量占世界的1/4,是世界上能耗最多的国家,能源生产仍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石油进口量不断增加。

2.农业大国部分:方案①:1.指导学生阅读图8-40,分组讨论:a.农业地区专门化与美国农业;b.农业生产专门化与美国农业。

2.归纳学生观点,指导:农业地区专门化和生产专门化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水、土、光、热等),有效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并可集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3.小结;美国的农业模式使之成为世界上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

4.设问:美国是世界粮食最大出口国,为什么还要进口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等农产品?5.提示:a.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生产地在热带;b.美国本土在北温带,缺乏大面积的热带地区。

6.小结:美国尽管粮食产量多,是世界农业大国,但由于纬度位置的原因,还需要大量进口生长在热带地区的农业产品。

方案②:1.阅读图8-39,分析其位置特点(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特点(配合美国沿纬线剖面图)。

2.引导学生评价美国地理位置和地形,重点关注下列地理事项:a.本上在北温带,阿拉斯加州跨北寒带,夏威夷州跨热带;b.多面临海,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C.地形以平原为主,耕地面积广大且水热配合较好;d.密西西比河干支流与农业灌溉等。

3.简单介绍美国农业地区与生产专门化的特点。

4.小结在上述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下,美国成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

最后再说明美国粮食的出口和热带农产品的进口。

工业大国部分:方案①:1.介绍美国工业经济特点:一方面是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另一方面是新技术的研制与开发居世界领先地位。

这说明美国仍然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最强的国家。

教师在介绍时可列举美国各工业部门的产量及世界排名情况,让学生有感性认识。

2,介绍美国“夕阳工业”与新兴工业的竞争状态,可出示一些数据或产值对比,让学生从数字上领悟到:传统工业逐渐衰落,新兴工业蓬勃兴起。

3.引导学生提升到理论认识层面:能源、资源密集型的传统工业与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新兴工业的劣势和优势。

4.可安排学生对就近的科技工业园进行参观访问。

方案②:1.由阅读资料“美国的工业分布”人手,出示美国三大工业地区分布示意图。

2.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条件,从发展历史、资源、交通、农业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是传统工业的集中分布地,出现了地价昂贵、污染严重等问题。

3.分析美国南部、西部“阳光地带”的优势条件:地价便宜、劳动力充足、环境污染少。

美国工业逐渐向南部、西部地区迁移。

4.介绍南部、西部地区新兴工业兴起的条件:环境、技术、大学和科研机构等。

5.小结: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传统工业产值和产品情况,南部和西部工业区新兴工业产值和产品情况,从而了解美国传统工业衰落、新兴工业兴起的特点,可通过列表对比方式进行归纳总结。

课堂小结美国领土由本土48个州和1个特区、2个海外州构成。

一是工农业总产值一直居世界第一位,二是外贸输出工农业产品最多、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国家,三是世界上进口小汽车、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

美国尽管粮食产量多,是世界农业大国,但由于纬度位置的原因,还需要大量进口生长在热带地区的农业产品。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传统工业产值和产品情况,南部和西部工业区新兴工业产值和产品情况,从而了解美国传统工业衰落、新兴工业兴起的特点,可通过列表对比方式进行归纳总结。

第五节 美国 第2课时1 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人口与城市”介绍美国人口与分布、种族问题和各主要工业城市,城市的分布、地理位置及主要城市职能无疑是本小节的重点。

2.直线串珠式的逻辑关系,再辅以补充资料,使学生对美国既有整体上的认识,也有具体问题上的了解,构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教学难点:1.美国的50个州和城市与人口的分布情况;2.美国经济发达方面的原因;3.美国的农业、工业、城市、旅游等方面的主题、。

2.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一、生态、环保问题部分:本部分实际上是将教材编排稍作组合,分两大方面探讨美国的生态环保问题:一是美国农业开发使“黑色风暴”多次发生。

二是经过不断的治理,现在美国的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已不太严重。

教师需引导学生思考:①滥垦土地与“黑色风暴”的关系;②地形特征与“黑色风暴”的关系;③对“黑色风暴” 的防治措施。

二、“人口与城市”部分,可采取下列方案和步骤:人口部分:可分解为两个层面:人口构成和人口分布。

1.人口构成主要有欧洲白人后裔、亚洲移民后裔、黑人和印第安人;人口分布体现在空间地域上的不均衡性和城乡人口比例的不均衡性。

在教学中可先读图8-47,让学生对美国城市和人口密集区有感性认识。

再讲其人口构成,注意运用资料说明美国黑人的社会地位和华人华侨对美国科技与文化的贡献。

2.人口分布,可利用美国人口密度统计图,也可参考下列数据:美国三大地区人口与面积比较(单位:%)。

美国城市人口比例可作为过渡,引入“美国的城市”内容。

城市部分:1.在图8-48上找出美国的重要城市,确定其地理位置。

2.熟悉教材提供的7个主要城市的资料,收集课外资料并补充休斯敦的有关资料。

3.课堂小活动:请你当导游员,向游客(同学)介绍美国的8个主要城市。

看哪位导游员讲解得最详细准确,掌握的资料最多。

4.评出最佳导游。

项目 东北地区 南部地区 西部地区 面积 25.8 24.8 49.4 人口 46.9 31.9 21.2本节图表指导:l.图8-39提供的信息:①美国领土的组成;②美国领土濒临的海洋和邻国;③美国的地形及分布;④美国地形与农业的关系;⑤美国地形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2.图8-40提供的信息:①美国农业的地区专门化;②美国农业区的空间分布;③美国农业开发与环境关系。

3、图8-48提供的信息:①美国50个州和1个特区的分布;②美国的主要城市分布;③美国领土扩张过程;④美国工业的迁移。

4.景观图或配合教材,或配合练习,对相应的具体问题作直观的阐述。

课后活动:①结合美国“ 9·11”恐怖袭击事件,收集资料后讨论:超高层建筑物的利与弊。

提示:利——节约用地,城市象征,能集中办公,联系方便等等。

弊——突发事件和灾难时逃生困难,垃圾清运困难,上下班高峰人流疏导困难等等。

②收集资料,了解华人与华侨对美国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

也可举办小型的相关人物及事迹介绍会,如李政道、杨振宁的事迹介绍等。

③结合美国“黑风暴”环境问题,收集资料,探讨我国沙尘暴的原因及治理措施,并写成小论文。

④画图比赛。

结合历史资料,自行画一张美国领土扩张示意图,用图例或颜色区别不同时期的领土扩张情况。

展览并评出最优秀地图。

⑤课外收集资料,探讨美国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特点。

小结①滥垦土地与“黑色风暴”的关系;②地形特征与“黑色风暴”的关系;③对“黑色风暴”的防治措施。

人口构成和人口分布。

1.人口构成主要有欧洲白人后裔、亚洲移民后裔、黑人和印第安人;人口分布体现在空间地域上的不均衡性和城乡人口比例的不均衡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