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融合下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教视点
基于校企融合下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索
文/纪克玲 王 新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文件中进一步明确了校企融合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一是逐步拓宽企业参与途径,二是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主要是推进产教协同育人,因此探索实践校企深度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对推动学校的人才培养,提高培养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以济南市技师学院为例,通过引企入教、引企入校、校企共建教学点、通过工学交替的等形式进行实践,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习交替、订单培养、定标培养、顶岗培养”校企合作模式,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引企入教实施案例
笔者学校汽车工程学院,通过引企入教,不断将企业培训标准纳入到教学中,实施订单培养,深层次地将产教融合到一起。
1.引企入教,订单培养
2018年,汽车工程学院分别与东风雷诺汽车有限公司和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主机厂建立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关系,企业投入近300万元,共建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和汽车营销与售后服务专业,双方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共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组建订单班、开展经销商员工培训。截至目前,东风雷诺华北区域培训中心已揭牌成立,首期东风雷诺30人订单班已组建完毕并按计划进行订单培养,首期华北区域经销商员工培训也于11月在笔者学校完成;东风悦达起亚校企实训中心已建设完毕,首期东风悦达起亚60人订单班已组建完毕并按计划进行订单培养。
与主机厂的校企合作,合作水平高,合作层次深,订单培养针对性强。在共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方面,主机厂提供实训车辆、专用工具、技术资料,在学校建设具备两大汽车品牌4S店真实场景的实训基地,学生实习场景与以后工作场景一致。在培养计划方面,主机厂全程参与制订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企业员工培训内容标准一致,教学实训更具针对性。在订单培养方面,主机厂组织经销商先面试后组班,进入订单班学员都有意向就业单位,订单班教师必须通过主机厂的培训考核认证,确保教学质量。在培养过程方面,主机厂委托第三方专业培训机构全程参与订单班教学指导、教学监督和考核认证,确保“订单班”人才培养输出质量。
2.工学交替,产教协同育人
校企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健全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制度。汽车工程学院与奇瑞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齐河)合作共建新能源汽车专业,校企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奇瑞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全程参与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在确定专业设置方向、构建课程体系、工学交替实习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和帮助。同时,汽车专业所有学生按照教学计划第三学期均安排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工学交替,熟悉岗位职责,培养职业素养。
二、校企专业共建实施案例
笔者学校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在“两个坚持”的思想指导下,由济南市技师学院与湖南华曙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建3D打印售后服务培训基地。通过该合作项目校方实现高起点、高水平规划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建设、产教融合规划实训室建设、构建适应产业技术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打通就业创业畅通渠道。企方借此机会在山东乃至华北区域构建快速高效的售后服务及培训体系,提升企业形象并进一步拓展市场。
该合作项目本着互惠互利、资源共享、校企双赢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校企各自优势,致力于山东市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确定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开展合作。
1.建立合作联络机制
校方由机械制造技术系为主负责合作事宜,企方由公司驻山东办事处为主负责,双方设专职联络人,负责日常事务的沟通、协调及安排,保障合作顺利开展。
2.建立工作小组
小组成员由校方专业教师和企方工程师为主组建,主要负责课程建设、基地建设、师资培养及教学、售后服务与培训等工作任务。
3.基地建设
该基地设在济南市技师学院,所需场地由机械制造技术系相关3D打印实训室构成,用于合作过程中的教学、培训、讲座及其他相关活动。
(1)基地环境建设。根据合作项目需要,在相关实训室引入企业标识、标准、技术规范、售后服务及培训章程等,展现校企合作的相关内容,融入到
26OCCUPATION
2019 05
OCCUPATION 2019 05FOCUS
职教视点编辑 宋 双
教学培训的全过程。
(2)基地设施建设。根据合作的实效及需求,校企双方可以共同投入建设。校方以带动专业建设发展的水平考量设备设施的投入,企方可根据开展售后服务与培训的需要,并结合企业宣传的需要投入设备设施,提升基地建设水平。
(3)共建师资队伍。借助企业在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培养一支专业技术过硬,能紧跟国内外前沿技术装备发展需求的师资队伍,为搭建山东售后服务与培训体系及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师资培养一方面由企业派工程师来校指导,且可聘为客座教授参与教学,另外可根据需要派教师到企业实地培训。
(4)共建专业。企方应积极参与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的建设,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参与实训室建设、课程开发,特别是利用客户资源,在工业级3D 打印应用环节引入有价值的实践项目(如金属材质3D打印应用领域)。此外,打通就业创业渠道,为企业客户提供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学生提供高质量就业。
(5)构建完善的售后服务培训体系。依托基地建设,企方在山东市场建立起完善的售后服务与培训体系,以此为后盾,助力华曙高科不断开拓山东乃至华北市场。该体系建立在一支由教师和优秀学生构成的技术服务团队基础之上,由该团队为华曙高科的客户群提供快速响应的技术服务保障。另外,在基地组织相关技术培训,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
三、“引企驻校”办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究
1.实施案例
笔者学校机电工程学院2018年与济南顺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将企业引入学院。主要合作方式为企业引入、设备共享、岗位承包。企业引入由学院提供场地及其他各种服务,由企业出资建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SMT生产车间),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岗位(企业每年需往学校交一定的场地使用费,水电费自理)。通过合作方式,企业得到了学校在厂房、技术及技术工人等方面的支持,降低了生产成本,而学校获得了学生顶岗实习、教师参与技术开发等机会,取得了生产与教学双赢的效果。
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2018年汽车工程学院引进汽车车身修复和汽车美容2家汽车维修企业,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中厂”,共建汽车车身修复专业和汽车美容专业。按照教学计划,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参与实际生产经营,企业技术人员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实施教学,学生在校期间已具备企业工作经历,以后到对口企业顶岗实习和就业,适应能力大大提高。专业教师可以随时到“校中厂”进行顶岗锻炼和课题研究,收集教学素材,全面提升专业教学水平。
2.企业与教学管理模式
主要以教学工厂式管理模式为主,即整个实训车间就是一个完整的生产车间,内部所有设备全部是企业目前正在使用的生产设备,完全按照企业的7S 管理模式进行管理。除了能完成正常的生产加工任务,还要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每学期学校都要选派不同的教师带领一定数量的、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学生到该实训车间,由企业技术人员进行生产技术、操作规范等专业培训,然后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由带队教师同步进行学生的现场管理,企业发放给学生一定的生活补贴,在此种管理模式逐渐成熟的情况下,尝试实行德国的双元制培训模式。
3.学生管理模式
驻校企业的学生生产实习在笔者学校应属于“学徒制技能实训”。目前按照学院规定,学生在最后一学年进行企业实习外,还要进行不低于3个月的工学交替,与驻校企业实习学生有诸多共同点,这种管理制度已经较为完善,可以参照工学交替的规定进行。此外还对其特别的地方作适当补充,一是学生实习期间的住宿仍在校内,宿舍管理问题,休班和夜间的考勤问题应与学院协调同步。保证学生在生产性实习期间能严格自觉遵守学院和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良好秩序,尊重企业指导教师,服从管理与分配,从而达到强化学生职业道德意识、培养严谨精细的工匠精神、认真完成实习任务的目的。二是在学生、企业、学校间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以座谈、问卷、考评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各种表现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在专业技能、文化体育、课外活动等多方面、多层次地进行校企互动,以此消除学生的角色转换的陌生和紧张感,树立自信,增加学生的专业认同和企业归属感。三是学生管理工作者、专业指导老师、企业管理者都要参与到育人工作中来。由带队指导教师、学院校企合作负责人、学工部主任、教学部主任、教研室主任、班主任组成管理队伍全方位参与实习学生的管理,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做好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并共同完成学生在企业的量化考核、综合素质测评等工作。
四、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还存在一些瓶颈与困难。例如企业的优惠条件没有得到体现、教育部门拥有的政策支持有限等困难还在束缚院校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急切需要综合部门牵头,在更高层面上进行政策突破。“引企驻校”“引企入教”这种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还在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当中。相信随着教育改革和产教融合的深入,产教融合、校企共同育人将逐步成为培养工匠的主要培养模式,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一定能发挥更大的效力。
(作者单位:济南市技师学院)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