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联合现代医学康复技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穴位注射联合现代医学康复技术治疗小
儿脑性瘫痪的疗效
摘要:小儿脑性瘫痪是一种临床儿科中导致儿童瘫痪的常见疾病。
穴位注射疗法又称水针疗法,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在穴位或相应部位进行药物注射,将针刺药理、穴位特性综合运用,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穴位注射联合现代医学康复技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方法现已成为目前研究小儿脑性瘫痪
治疗的关键疗法。
对此,本文主要从当下穴位注射联合现代医学康复技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意义出发,探讨穴位注射联合现代医学康复技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旨在更好地完善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为小儿脑性瘫痪患者康复回归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穴位注射;现代医学康复技术;小儿脑性瘫痪
小儿脑性瘫痪,全称“脑性瘫痪”,俗称脑瘫,是指婴儿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早期,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
是指从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也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以及姿势异常,还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感知觉障碍、语言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等,严重者会伴有智力不足、癫痫和肢体抽搐、语言功能出现障碍等,是引起小儿机体运动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
对于小儿脑瘫来说,当下医疗认为综合治疗效果是最好的,综合治疗具体内容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应有一整套针对每个患者不同情况的详细术前临床评估,并选择合适术式进行个体化治疗,同时应强调术后坚持长期正规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这是保证疗效、防止复发的关键。
但综合治疗方法虽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往往十分有限。
一、穴位注射联合现代医学康复技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意义
小儿脑瘫的全球发病率相当高,每1000名活产婴儿中有1-5名儿童患有脑瘫,世界上约有1700万人受脑瘫影响。
分娩前后的各种因素可能导致脑瘫,如
缺氧、创伤、感染、遗传因素和发育性脑异常。
人们与脑瘫斗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
当时,英国骨科专家约翰·利特(John Little)带头研究脑瘫。
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形成并发展了许
多处理系统。
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越来
越多的治疗脑瘫的高科技手段应运而生。
目前,临床上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很多,但疗效往往参差不齐,因此探索一
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
脑瘫的缘由很多,可以用8个字概括——早产、产伤、窒息、黄疸。
一般认为,窒息、早产、重症黄疸为脑瘫的三大主要致病因素。
根据不同表现,脑瘫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按照运动功能障碍分型,可分
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强直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
按受累
的解剖部位分型,可分为四肢瘫、双瘫、截瘫、偏瘫、双重性偏瘫、三肢瘫、单瘫。
在以上类型中,痉挛型脑瘫是脑瘫中最常见和最典型的,占全部病人的55%
左右。
主要表现为肢体痉挛、肌张力增高,活动受限。
上肢表现为肩关节内收,
肘关节屈曲,腕关节屈曲,手指关节屈曲呈握拳状,拇指内收,紧握于掌心。
下
肢表现为大腿内收,两大腿分开困难。
站立时足尖着地,足跟悬空,行走时呈剪
刀步态。
检查时,两大腿之间角度变小,膝关节有折刀征,腱反射亢进,踝阵挛。
按运动受限的程度可分为轻度,能独立行走,但登梯时需要助器;中度,活动受限,需要助力器;重度,不能活动,需要轮椅并且需他人推动。
脑瘫的治疗目前
以“康复训练+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的综合治疗方法为主。
以患病人数最多的痉
挛型脑瘫患儿为例,早期一定要进行长时间的康复训练,防止孩子出现严重肢体
畸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康复训练会因为肌张力高出现效果越来越差,这
时一般在孩子3岁后就可以考虑进行手术,将过高的肌张力调整到比较正常的状态,解除患儿的肢体痉挛。
手术后再坚持进行康复训练,这时候不仅康复训练的
效果好,还能巩固手术疗效,纠正患儿多年的不良活动模式。
在临床实践中,脑
瘫患儿主要接受综合康复治疗,有一定效果,但往往非常有限。
穴位注射又称“水针”,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所谓“水针”,是相对于原来穴位注射所采用的“金针”而言。
这种疗法
始创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在蓬勃地搞中医现代化。
穴位注射是中国传统医学
的瑰宝,而针筒器械注射药液则是西方现代医学的重要成果,它结合了这两种治
疗方法的优势,在临床治疗上有时候比单纯的穴位注射或是打针更有效,是现代
技术和传统中医的完美结合。
由于使用了现代提纯的药物,这种疗法又不同于
传统的穴位注射。
因为,药物进入经络,其治疗规律和传统的穴位注射治疗规律
不尽相同。
但两种疗法都是以传统经络理论为基础进行的。
现代医学还不能解释
经络理论。
用传统的经络理论也不能完全解释和指导现代的“穴位注射疗法”。
现阶段,穴位注射在脑瘫主症及伴随症状的治疗中都有广泛的应用,现代医
学已经证明穴位注射作为治疗脑瘫的有效性。
脑瘫是大脑皮质或大脑内运动神经
纤维病损所引起的,没有强刺激,这些受损的大脑皮质和运动神经是很难恢复的。
而穴位注射治疗正是通过强刺激使睡眠状态的脑组织细胞再度兴奋起来,这种对
神经具有激活作用的强刺激可反射性地兴奋大脑皮质,加速血流,使受损细胞复苏,甚至达到正常脑细胞的水平。
穴位注射治疗儿童脑病是以头部取穴为主,配
合辨证取穴。
头部取穴主要根据脑的神经功能分布定位、经络学说和临床经验,
以区域取穴为主。
目前国内医学界对脑瘫患儿的推荐治疗方案是采用综合疗法,
以穴位注射疗法的穴位注射联合现代医学康复技术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和家庭教育,从而使患儿获得学习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让他们尽早地过
上正常人的生活。
二、穴位注射联合现代医学康复技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分析
(一)有效地提升患儿身体独立性
由于早产、多胎妊娠、老年母亲等因素,儿童脑瘫的发病率日益增加。
提倡
临床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在脑瘫患儿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帮助脑瘫儿童最大
限度地提高他们的身体独立性,并将身体伤害的影响降至最低。
穴位注射联合现
代医学康复技术用于治疗脑瘫儿童。
其主要目的是恢复大脑和脾脏,益气活血,
补充肝肾,疏通督阳。
穴位注射基本技术结合穴位按压、揉捏、揉搓、捏捏、握持、叩击等,可以降低肌肉张力,有效改善儿童的异常姿势,提高肌肉力量。
用
于按摩儿童体表的特定部位的穴位。
常见的技巧包括推、揉、捏、握、搓、点叩
和移动。
按摩穴位:对于肌肉痉挛的儿童,应首先使用软放松技术来缓解肌肉张力,然后逐渐增加力量。
这种力量主要应该被孩子们所容忍,这样孩子们才能合作。
脊椎按摩:腰部肌肉无力儿童每天4~6次。
分段按摩:刺激脊椎和周围肌肉、肩胛带、骨盆带、翻身、坐姿、爬行等的运动。
脑瘫患儿日常生活中常存在平衡
能力差,手、眼、足、口等动作不协调,应变能力差,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智力、运动落后等。
感觉统合训练运用特殊器材,如平衡板、儿童蹦跳床、荡秋千、坐
滑梯、走独木桥等感觉统合训练,在家中也可以配合训练,占用场地少、方便简单、费用低,在玩与运动过程中相互配合;使患儿能够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完
成训练。
感觉统合训练作为机体的有效协调方法,是个体对大脑接受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刺激信息经中枢神经有效组合所形成的适应性反应能力。
对刺激患
儿前庭功能、改善动作不协调、智力、运动落后等有积极意义。
(二)利于改善脑瘫患儿肢体障碍
脑瘫的影响是深远的,现实生活中,如不幸发生脑瘫,给一个家庭带来的则
是沉重的打击和负担。
而为了孩子的情况能有所好转,父母更应该正确认识脑瘫,对于防止脑瘫具有重要的意义。
脑瘫的治疗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治疗开始的时
间和脑瘫的类型。
小于 6 个月就开始干预训练且程度不是很重的患儿,会有一
个比较好的恢复效果。
也有一些会留下轻微的后遗症,但不会明显影响以后的生活。
较重的脑瘫患儿尽早进行功能训练,可以较大改善宝宝的伤残程度,提高自
理能力。
常见穴位注射也要配合其他的治疗方法才能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单纯使用
穴位注射治疗无法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对于病患的病变部位无法有效定位。
如
果我们想在脑瘫儿童的治疗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都提倡综合治疗。
对于符合
手术适应证的儿童,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配合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建议
将医院康复治疗与家庭康复训练相结合进行康复训练,穴位注射联合现代医学康
复技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使儿童在运动、认知、语言、社交等都可以充分开发。
脑瘫的病因主要集中在神经系统,所以还是中枢神经出现问题,对于这块的话,穴位注射有它的优势。
小儿脑瘫是困扰很多家庭的难题,当然它的原因也有
很多,比如怀孕期间受到某种病毒的感染,有的是生活习惯不规律,有的是生产
时候受产伤所导致的,不管什么原因,脑瘫患儿的症状都表现为发育迟缓。
小儿
脑瘫通过穴位注射和小儿推拿的治疗方式,效果是非常好的。
运用穴位注射,根据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在头皮上划分出运动区、感觉区、言语区等相应的刺激区进行针刺,使处于睡眠状态的脑组织细胞再度活化起来。
这种对神经具有激活作用的强刺激可反射性地兴奋大脑皮质,加速血流,使受损
地处于半休眠状态的细胞复苏,最大极限的活化代偿损伤细胞的能力。
穴位注射联合现代医学康复技术治疗用于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在改善脑
瘫患儿肢体运动障碍、智力障碍、言语障碍及脑瘫患儿肢体乏力,顽固性便秘、
食欲欠佳,免疫力低下等各种脑瘫伴随症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三)有利于加强脑瘫患儿的康复与防御
穴位注射疗法又称水针疗法,是将药物注入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能发挥针刺、穴位及药物的多重功效。
用具:使用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根据使用药物的
剂量及刺的深度选用不同的注射器和针头(目前临床上多选用一次性注射器)。
通过临床研究表明,中医特色疗法结合常规药物治疗心衰,效果比单纯药物治疗
效果更佳。
大量的临床资料和实验结果证实,穴位注射与针刺一样,可以兴奋多
种感受器,产生针感信号,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脊髓和脑,产生诱发电位,这种
诱发电位可以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因局部刺激信号进入中枢后,可以激发许多神
经元的活动,释放出多种神经介质,其中有止痛作用的5-羟色胺、内源性吗啡
物质,这些物质的释放起到了止痛作用。
穴位注射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主
要是因其针刺可以激发体内的防御机理有关。
研究者发现,不同经穴对不同药物反应性不同,经穴有辨别性地接受化学性
刺激的性质或者说穴位组织对注射药物有一定的辨识作用,这正是药物的归经理
论表现所在。
在穴位注入有相对特异性的药物,这种药物的性味与此经穴具有特
殊的亲和作用,即归于此经,就能显著地加强穴注药物的效应;相反,如果注射
进入的药物被识别不利时,穴组织能够减弱或者纠正这种不良效应。
穴位注射当
以经络为载体,把药物运送到相应区域或部位,从而发挥药物和经穴的双向作用,
使药效得到加强,并且更迅速、持久。
显药效的发生与发展有经络功能的参与和协同,有一定的循环性,遵循经穴——脏腑相关原理。
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和大量的总结,中医药传统的康复治疗方法在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脑瘫患儿缓解痉挛、降低肌张力、提高肌力、矫正姿势等方面有较好的疗效,但也应看到,中医传统康复方法在促进患儿的运动、特别是主动运动能力的训练,运动的协调性、灵活性及精细动作训练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只有把中医传统康复方法和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如果单纯使用或强调某一种治疗方法,不重视综合康复,特别是运动康复,必将影响康复效果,这方面是尤其需要注意的。
总结
小儿脑瘫是临床儿科常见疾病是导致儿童瘫痪的一种重要疾病。
我们经常说的脑瘫是一种比较广泛的说法,它分为很多种类型。
而且脑瘫的症状也并不是单一的,每种类型的脑瘫患儿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也不尽相同,而不同类型患儿的具体治疗方法也是有所区别的。
一般而言脑瘫病变主要位于大脑症状和体征主要是运动功能障碍、姿势异常等,常伴有行为异常、智力障碍、精神障碍、癫痫、语言、视力和听力障碍不仅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增长和发展将对他们的家庭和社会产生严重影响巨大的负担。
给脑瘫患儿穴位注射结合现代医疗康复技术治疗,以穴位注射疗法为主,配合康复训练和家庭教育,从而使患儿获得学习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让他们尽早地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儿童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的改善,应用推广价值高。
参考文献
[1]李芳. 穴位注射联合现代医学康复技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J]. 现代医药卫生, 2018, 34(5):2.
[2]杨威,刘欣,刘华霆. 穴位注射联合现代医学康复技术治疗小儿脑瘫61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11):2.
[3]赵鹏举,李恩耀. 穴位注射联合康复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 021(013):1465-1469.
[4]史华. 穴位注射联合现代神经促进技术治疗69例小儿脑瘫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6(007):74-76.
[5]杨艳艳,王景涛,杨柯. 穴位注射与手法训练联合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16(11):2.
[6]张国平. 穴位注射神经节苷脂结合神经促进康复技术治疗小儿脑瘫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7(19):2.
[7]陈桃秀,吴瑛,蒙群利. 穴位注射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疗效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 2009, 36(7):3.
[8]王杏颜. 穴位注射结合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治疗小儿脑瘫语言障碍效果分析[J]. 健康大视野, 2019, 000(016):250.
[9]闫瑾,郭旭升,王红梅,等. 穴位注射结合康复训练干预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与护理[C]/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