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教案分享:从入门到精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站桩教案分享:从入门到精通
原创:本空本真让阳光洒满后背
近期,我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成都、重庆、常州、郑州、安阳等地连续组织了线下分享,教学相长,受益颇丰,感恩至极,无以为报,现将所有心得整理出来奉献给有缘人。
这几场线下分享,充分运用了《内功真经》里边讲的「伸筋拔力、真气自行」这八个字。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几次教学,从上身到下身全部要领因此归结得更加简练了。
大家平时都有这样的经验:一根绳子要把它抻紧了,是不是扯住两头,然后中间再找一个点把它拉住,这样子才能抻得更紧呀?
请注意图中的两头及中间指头,一会儿请大家分别在自己的上身、下身找到这些对应点。
第一部分:下半身动作要领
咱们先从中间的裆胯开始调。从胯根开始。这个胯根,在哪个部位呀?就是臀部下沿靠近大腿里侧的那个位置。
站桩的时候,下半身直接从胯根、顺着大腿后侧往脚后跟使劲!同时,膝盖有点往前顶的劲。这两个劲:膝盖向前,胯根向后向下,形成一种胶着状态,使臀部「卡」在或者「镶嵌」、「悬挂」在大腿上。
有些人体会不到怎么办?首先,您做动作之前,一是腿一定要先管束住,先向后绷紧。膝盖不要弯,腿不能晃荡乱动!二是前面的大腿根不能挺出来,要向脚后跟使劲。在此基础上,可以把胯根往中间合一下,再往脚后跟用劲。这里要注意一点,咱们不强调尾骨向上卷,因为尾骨上翻太过,下颌收得太过,容易导致气在胸部「闷」住。
膝盖用意向前顶一下,这个动作叫「膝曲而伸」,就是膝盖是往前用劲的,但膝盖的这个曲,导致了腿后侧是伸张的:就像伸懒腰一样,从脚底有个反弹劲往上伸张。注意,膝盖的曲,是有个劲往前顶,绝对不是主动的弯,几乎没有几何尺寸的变化!要是出现了几何尺寸的变化,最多也就是一两毫米。
膝盖还有一句话叫「曲中求直」,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什么意思啊?就是膝盖微微的向前顶一点点劲,没有几何尺寸的变形,这样子的“曲”,“求”的是《内功真经》所言的腿后侧「委中两大筋竭力要直」这个结果。这是它们的逻辑关系。
另外,胯根内合再往脚后跟使劲,跟咱们以前分享的《内功真经》要领「逼臀以坚膝」是一个道理。实际上,臀部下沿里侧往中间并一下,那就是逼臀嘛!这个逼臀,或者说胯根内合,能够达到的效果是让身体的重量落到脚后跟,这样膝盖自然不会受力。
所以,各种说法其实都是相通的。我这几次教学一再强调不要被法束缚住了,法是被我们所用的。
整个下半身从胯根往脚后跟使劲,然后膝盖往前用意顶一下,就像那条抻紧的绳子,膝盖属于中间的那个点,一往前顶,腿后侧就用上劲了。这里请注意,腿后侧大筋吃上劲了,您自己本身是感觉不到的,除非别人摸才能摸出来。因为您弯腰自己摸、那个状态又变了。
上面动作到位后,在脚部达到的效果叫「足坚而稳」。就是那个脚啊,像粘在地上一样牢靠,实际上是通过胯根内合、身体重量压下来实现的。这时,别人踢一脚都踢不动。
到这里,还不够稳。我现在采取的方法呢,完全按照咱们公众号里发的那四个步骤:膝盖还要用意内扣一点点。内扣呢,就实现了脚大趾着地,其实连带着也有一点圆裆的感觉。这样子,「圆裆以坚胯」的效果也就出来了,这也是《内功真经》的原文。
这时候还有一个问题要注意,就是两脚之间的距离,大多数人两脚平行与肩同宽就行了。有的人,因为膝盖结构上的原因,可以稍外八站。如果找不到抻拧胯筋的感觉,也可以脚外侧平行、也就是稍内八站。只要脊柱中正、放松舒服就行了,咱们不要被这些卡死。
这样,胯根内抽,膝盖用意内扣,也导致了脚后跟的外沿是向外扭的,从孙禄堂先生那里总结的四个调形要点中的三个在下半身就落实了。落实了以后呢,脚底自然隐隐约约地呈现「阴阳鱼」的受力结构,就是我手里拿的鞋那个形状。这个形状呢,其实是隐隐约约的,有一点感觉和意思就行了,并不是非常明显。
这是右脚受力演示
实际上,大家一个方法掌握了,其它的也就全部通了。比如,如果按照《内功真经》的要领,咱们也从裆胯开始调,「圆裆以坚胯、逼臀以坚膝」这两个要领同时做:大腿根往中间合、再往脚后跟使劲;臀部下沿里侧也往中间合、再往脚后跟使劲,这样子我们的外胯、也就是髋部位置,就像箍水桶的箍一样箍紧了,这在形意拳叫「束身而起」——说的多形象呀!如果这里束不紧,全身的劲是不会整的,蹚泥步也无从谈起。
「圆裆以坚胯、逼臀以坚膝」这两个动作到位后,膝盖想弯也弯不了,只能往前顶一个劲,达到「膝曲而伸」。请注意,如果您的膝盖还能打弯,说明您的裆没有藏,也就是大腿根没有合起来往脚后跟使劲。大家也可以把膝盖用意往前顶、腘窝委中那里用意往后使劲,达成的效果也是身体重量落到脚底,形成「足坚而稳」之势。这些道理和动作都是相通的,一通百通。
第二部分:上半身动作要领
上半身也是两头拉、中间抻紧的三点结构。上半身的动作要领很重要,平时即便是不站桩也能用得上,但许多人并没有做到位。这里也请大家注意。
我最近突出强调站桩的三条铁律:第一是胸一定要往上提;第二是腰一定要往下塌,第三是感觉上身微向前倾,下身似坐非坐。感觉上身微微向前倾,这句话杨澄浦和孙禄堂都说过,也是经验的累积。请注意:身形到位后,您感觉上身是微向前倾的,但请别人从旁边看,脊柱和后背又是正的。
提前胸与塌后腰,与《黄帝内经》的话完全相符:
黄帝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其合之于人奈何?歧伯曰: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故天为阳,地为阴。
这一段话非常重要。腰以上为天,本乎天者亲乎上,所以胸要往上提;腰以下为地,本乎地者亲乎下,所以腰要往下塌。天地阴阳是最大的阴阳,提前胸、塌后腰,这是站桩必须遵守的铁律。请注意:塌腰或者说松腰,并不是说腰那里往外凸,而是像婴儿一样,腰那里
是平的就行了。塌腰有个往下的劲,这样说比松腰更明显、更突出一些,也是形意拳里的说法。
婴儿的腰是往下塌的
这几次教学,还有一个主题:开心。怎么开心啊?我一再强调前胸、也就是喉咙底下这里一定要上提,提到什么程度啊?提到靠近锁骨的两个肩窝发紧就行了。所以,咱们公众号里原来说的站桩调形四句话中的最后一句:肩根内抽,与提前胸也是相辅相成、异曲同工的,只是下手点不一样,表达方式不同。
为什么要提前胸啊?以前,看到《内功真经》有句口诀叫「提胸以下腰」。因为没有从理论上深刻理解,所以行动上做得不坚决。近期正好看到资料:舌下和肛门括约肌其实是同一条筋膜的两头。前胸上提,因为同一个筋膜嘛,反而有下腰的感觉。
还有一个缘,就是看到近代形意拳大家韩慕侠的照片,整个上身挺拔、威武,显得神气内敛、精干有神。提前胸,喉咙下面的这个位置往天空的方向提,而不是挺胸。女性这样做也显得特别精神,特别的美。我观察电视播音员,她们都提得特别好,可能有这方面的礼仪要求吧。我们许多人平时低头哈腰,把胸口这里窝住了,应了垂头丧气这句话,气机肯定不顺。
图片来自网络
提前胸还有一个原因,是杨瑞教授讲的:咽喉下三寸有个位置叫天门,天门是三门合一的,最外面叫心门,里面叫肺门,肺门里面还有个胃嘴。如果心门是宽的,肺门也宽,胃嘴也宽,这样子就食欲大增。所以,开心的物理前提是提前胸,这样子心门打开,肺门就开,气血交换输送就顺畅,运化吸收就充分,新陈代谢加快,身体残留的垃圾少。
刚才说了,上半身也是三点成线、中间抻紧的结构。提前胸、胯根往脚后跟用劲,舌下与肛门括约肌所在的筋膜形成了一个对拉关系,但是,还要找到中间那个点,这样筋膜才能抻得更紧。上身那个中间点在哪里呢?就是心口窝。心口窝这里啊,一定要顺着心口窝这里的肋骨往尾骨方向「空」,是用意念「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