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大连市第三十四中学中考实验题化学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市大连市第三十四中学中考实验题化学试题
一、中考化学实验题
1.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实验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一: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甲同学设计了验证微粒的性质,在一支试管内加入少许浓氨水,再快速将一团用酚酞溶液浸润过的棉花塞在试管口。

(1)甲同学将观察到的现象______;
(2)上述实验说明:______;
(3)同学乙仿照甲同学的方法,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乙同学设计这组实验的目的可能是______。

2.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面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不可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

(3)装置A相比其它装置的优点是______,此装置不适宜粉末状药品与液体反应的理由是______。

(4)用双氧水和MnO2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要收集一瓶氧气用于观察蜡烛燃烧实验现象,可选用______(填字母“D”或“E”或“F”),若用G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5)有的同学完成上述实验后,提出“铁丝能否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呢?”,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已知在点燃的条件下,镁带能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
方案①:将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系上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铁丝能否被引燃。

方案②:将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系上一段镁带,点燃镁带,待镁带快燃尽时,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铁丝能否被引燃。

你认为方案______(填①或②)更为科学,理由是______。

3.某兴趣小组制取氧气,可能用到的部分装置如图。

(1)上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

(2)用双氧水和MnO2制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收集氧气的装置可选用_________(填字母)。

(3)加热KClO3固体制氧气(1.5gMnO2作催化剂),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4)查阅资料得知:①通常状况下,甲烷(CH4)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②实验室中常用无水醋酸钠(CH3COONa)和碱石灰(发生反应的是其中的氢氧化钠)两种固体药品,研磨均匀混合,通过加热制取甲烷,同时还生成碳酸钠。

在实验室中:
①可用于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填字母)。

②可用D装置收集甲烷的原因是_________。

③制取甲烷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④用装置F收集了一瓶纯净的甲烷气体,在装置G中进行燃烧实验。

可用水将F中气体压出,通入G中,那么,水应从_________端(选填“a”或“b”)注入。

⑤点燃后,烧杯内壁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同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请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约达瓶容积的 1/5。

(1)在第二步中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内要迅速把塞子塞紧,理由是______。

(2)上述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具有______的物理性质。

(3)实验完毕,若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不到瓶容积的 1/5,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填一个原因)______。

(4)能否用木炭代替红磷做此实验,为什么? ______。

(5)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提出了改进方法,如下图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______。

5.实验室现有石灰石、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盐酸等药品及相关仪器和用品,请结合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A B C D E F G
式为_________。

(2)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_________时开始收集。

(3)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4)实验室用上述药品制取二氧化碳时,若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空气应从
_________(填字母)口排出,其原理是:由于反应生成气体使瓶内________,气压
________,在压强差的作用下,瓶内空气排出。

6.某化学小组探究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进行性质实验。

下图是有关实验的部分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a仪器的名称为______;甲同学用A和C组合制取二氧化碳,乙同学用B和C组台制取二氧化碳,你认为那个组合更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______(填写甲或乙),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室制取氧气也可以用同样的装置,请写出利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制取气体后,甲同学利用装置D进行性质实验时,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将红色液体充分加热未能重新变为紫色,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为使上述红色液体加热后能重新变为紫色,在气体通入装置D之前可接入上图装置______(填字母序号)。

(3)乙同学将CO2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经过思考讨论后,设计了如图G 装置,使该反应有了明显现象,则装置G中的现象为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7.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
(2)实验室用一种紫黑色固体和装置B、D制取O2,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为
_______。

上图B装置中存在的一个不足之处是_______。

(3)检查A装置气密性可以用以下方法: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末端浸没在水面以下,从a处
向外抽气,若观察到_______,则气密性良好。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是____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为了便于控制反应速率获得平稳的气流,小组成员小芳思考后把装置中某仪器换成了____,若需要收集一瓶纯度较高的二氧化碳,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当看到____的现象时证明二氧化碳收集满。

(5)小华为验证生成的气体是CO2,将所选发生装置的导管口与C相连,但装置F有错误,请在图中修改(图见答题卡) ____,此时瓶内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 (6)已知: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硫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实验室常用亚硫酸钠粉末与硫酸溶液在常温下反应制取SO2。

①实验室制取SO2的发生装置可用_______(填字母序号)。

②收集SO2的装置可用_______(填字母序号)。

8.如图是实验室炼铁的装置图:
(1)硬质玻管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

9.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装置______________(选填序号)和E组合,应先______________(填“将导管伸入集气瓶”或“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可用装置B或C制H2,C装置相对于B的优点是____________,可选用E装置收集H2,说明H2具有______________性质。

(4)用如图装置获取CO2气体并验证相关性质。

A中固体逐渐减少,发生______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实验中观察到C中试液变___________色。

10.CO可用于冶金工业。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其具有还原性,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①CO气体能使人中毒,其原因是_____。

②实验开始时,先通入CO一段时间后,再加热,其原因是_____。

③实验中图A处玻璃管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现象,原因是_____;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④该装置中有一个明显的缺陷,请指出改正方法_____。

1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分子的性质”(已知将氨水滴入酚酞溶液中,溶液显红色)。

图1所示实验中,大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分子__________。

但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该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2所示,实验操作如下:
①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人5mL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

②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胶塞的导管按图2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讨论)(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

(2)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婷认为还需要加对比实验,验证水是否参加反应,是否对实验造成干扰,你认为小婷的说法___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12.如图所示为某化学小组设计的微型实验装置:
(1)请写出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

(2)反应发生后a处的现象是________,该处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

b处的现象是___________。

CO的化学性质为_______,因此(3)移开挡板后,烧杯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可推出2
在日常生活中CO2可用于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中考化学实验题
1.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团变红色分子在不断地运动验证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详解】
(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可以使酚酞变红,所以在一支试管内加入少许浓氨水,再快速将
一团用酚酞溶液浸润过的棉花塞在试管口,甲同学将观察到的现象是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团变红色,故填: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团变红色;
(2)浓氨水没有与酚酞接触,而酚酞变成红色,说明浓氨水中氨气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溶于水呈碱性,使酚酞变红,故填: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3)乙同学将浓氨水放在试管中并用热水加热,观察酚酞的变化情况,发现酚酞比甲同学变红的快,该实验是为了验证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故填:验证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长颈漏斗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B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粉末状固体漏入试管中与液体混合后不能分离,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2H 2O 22MnO 2H 2O+O 2↑ D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c 处,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② 镁能在CO 2中燃烧,而火柴不能
【详解】
(1)仪器a 的名称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2)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 3+2HCl=CaCl 2+H 2O+CO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 或C ,不可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 ,故填:CaCO 3+2HCl=CaCl 2+H 2O+CO 2↑;B ;
(3)装置A 带有多孔隔板和活塞开关,关闭活塞开关,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活塞开关,气体输出,压强减小,液体重新进入试管,固液接触,反应发生,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粉末状固体漏入试管中与液体混合后不能分离,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填: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粉末状固体漏入试管中与液体混合后不能分离,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4)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 2O 22MnO 2H 2O+O 2↑;做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由于燃烧后的产物中有水,要想在实验过程中证明有水生成,则收集的氧气中不能有水,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故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干燥的氧气,选择的收集装置为D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氧气先在集气瓶底聚集,若用G 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c 处,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故填:2H 2O 22MnO 2H 2O+O 2↑;D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c 处,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5)验证铁丝是否能在二氧化碳内燃烧,需要在二氧化碳内点燃铁丝,看铁丝是否燃烧,方案①中点燃的火柴伸入二氧化碳中,不再燃烧,无法使铁丝点燃;而方案②中,镁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引燃到铁丝,观察铁丝是否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故填:②;镁能在CO 2中燃烧,而火柴不能。

3.分液漏斗 22222MnO 2H O 2H O O +↑ C 或E 232MnO 2KClO 2KCl 3O +↑∆ B
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 3
423CH COONa NaOH CH Na CO ∆+↑+ b 水雾生成 42
22CH 2O CO 2H O ++点燃
【详解】 (1)上图中仪器a 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氧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222MnO 2H O 2H O O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选用装置C 收集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选用装置E 收集氧气;
(3)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二氧化锰催化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32MnO 2KClO 2KCl 3O +↑∆;
(4)①实验室中常用无水醋酸钠(CH 3COONa )和碱石灰(发生反应的是其中的氢氧化钠)两种固体药品,加热制取甲烷,可选用反生装置为B ;
②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可以选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甲烷;
③无水醋酸钠(CH 3COONa )和氢氧化钠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
423CH COONa NaOH CH Na CO ∆+↑+; ④水应该从b 端注入,因为水从b 端注入至集气瓶底部,甲烷气体沿着端导管a 被压出; ⑤甲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点燃后,烧杯内壁有水雾,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将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222CH 2O CO 2H O ++点燃。

4.防止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使瓶内空气受热逸出 难溶于水 红磷量不足(合理即可) 不能,因为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新的气体 装置气密性更好或误差更小等
【详解】
(1)在第二步中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内要迅速把塞子塞紧,理由是:防止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使瓶内空气受热逸出;
(2)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约达瓶容积的 1/5,便不再进入,说明氮气难溶于水;
(3)实验完毕,若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不到瓶容积的 1/5,可能是红磷的量不足,不能将氧气完全耗尽,也可能是装置漏气,在冷却至室温的过程中,外界空气进入,占据了一定的体积,也可能是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气体受热膨胀,占据了一定的体积;
(4)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反应前后,压强的变化不大,无法检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
(5)由图可知,改进后,无需打开瓶塞,五氧化二磷不会散逸到空气中,更加环保,误差更小。

5.BE 322MnO Δ2KClO 2KC1+3O ↑ (导管口)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 长颈漏斗 b 气体(量)增多 变大,大于外界大气压
【详解】
(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适合用装置B 作发生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要收集较纯的氧气,可用装置E 收集;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22MnO Δ2KClO 2KC1+3O ↑。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观察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开始收集。

(3)仪器a 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4)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用向上排空气法,如果用G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气体应该时长进短出,空气应从b 排出;其原理是:由于二氧化碳的进入使瓶内气体增多,气压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瓶内空气排出。

6.长颈漏斗 乙 3222CaCO +2HCl=CaCl +H O+CO ↑ 22222 MnO 2H O 2H +O O ↑ 通入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 F 小气球逐渐膨胀起来或小气球变大 22322NaOH+CO Na CO +H =O
【详解】
(1)a 仪器的名称为长颈漏斗;在A 装置中石灰石和稀盐酸一旦反应,至少有一种反应物反应完全后,反应才能停止;而在B 装置中,把石灰石放在隔板上,稀盐酸通过长颈漏斗加入,使用时让稀盐酸与石灰石接触,反应开始,产生气体;不用时,可把导气管用止水夹夹住,产生的气体不能导出试管,造成试管内气体越来越多,压强越来越大,液体被压倒长颈漏斗中,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所以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222CaCO +2HCl=CaCl +H O+CO ↑;实验室制取氧气液可以用同样的装置,则选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222 MnO 2H O 2H +O O ↑;
(2)D 进行实验室,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将红色液体充分加热未能重新变成紫色,原因可能是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氯化氢气体,为使上述红色溶液加热后能重新变为紫色,在气体通入装置D 之前可接入如图装置F ,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钠和水;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锥形瓶中的压强减小,所以装置G
中的现象为小气球逐渐膨胀起来,其化学方程式为:22322NaOH+CO Na CO +H =O 。

7.锥形瓶 水槽 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或KMnO 4加热K 2MnO 4+MnO 2+O 2 试管口处没有放棉花 长颈漏斗的管口处出现气泡 碳酸钙+稀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或CaCO 3+HCl→CaCl 2+H 2O+CO 2 A 分液漏斗 E 瓶内水面降至瓶口,且瓶口有大气泡向外冒出 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或Ca(OH)2+CO 2→CaCO 3+H 2O A D
【详解】
(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故填:锥形瓶;
仪器②的名称是水槽,故填:水槽。

(2)用一种紫黑色固体制取氧气的反应是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符号表达式为:KMnO 4加热K 2MnO 4+MnO 2+O 2,故填: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或KMnO 4加热K 2MnO 4+MnO 2+O 2;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在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而装置B 中试管口处没有放棉花,故填:试管口处没有放棉花。

(3)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末端浸没在水面以下,从a 处向外抽气,锥形瓶中的压强减小,大气压将空气沿长颈漏斗压入锥形瓶中,观察到长颈漏斗的管口处出现气泡,说明装置不漏气,故填:长颈漏斗的管口处出现气泡。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石灰石中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碳酸钙+稀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CaCO 3+HCl →CaCl 2+H 2O +CO 2,故填:碳酸钙+稀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或CaCO 3+HCl→CaCl 2+H 2O+CO 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固体与液体在常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气体,应选择固液常温发生装置,即装置A ,故填:A ;
固液常温发生装置中,为了便于控制反应速率获得平稳的气流,应该加装分液漏斗,通过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来控制反应的速率,获得平稳的气流,即将长颈漏斗换为分液漏斗,故填:分液漏斗;
排水法收集的气体纯净但潮湿,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干燥但不纯净,收集一瓶纯度较高的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排水法,即装置E ,故填:E ;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观察到瓶内水面降至瓶口,且瓶口有大气泡向外冒出时,表明已经集满气体,故填:瓶内水面降至瓶口,且瓶口有大气泡向外冒出。

(5)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长进短出,装置F 图象为;二氧化碳能够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Ca(OH)2+CO 2→CaCO 3+H 2O ,故填: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或Ca(OH)2+CO 2→CaCO 3+H 2O 。

(6)①亚硫酸钠粉末与硫酸溶液在常温下反应制取SO 2是固体与液体在常温条件下生成气体的反应,应选择固液常温发生装置,即装置A ,故填:A ;
②二氧化硫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所以收集SO 2的装置用只能选择向上排空气法,即装置D ,故填:D 。

8.红综色固体变成黑色 2323CO+Fe O 2Fe+3CO 高温 将多余的CO 燃烧,防止其污染空气 2
22CO+O 2CO 点燃
【详解】 (1)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是红综色固体变成黑色,故答案为:红综色固体变成黑色。

(2)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23CO+Fe O 2Fe+3CO 高温,故答案为:2323CO+Fe O 2Fe+3CO 高温。

(3) 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所以装置C 的作用是将多余的CO 燃烧,防止其污染空气,故答案为:将多余的CO 燃烧,防止其污染空气。

(4)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答案为:222CO+O 2CO 点燃。

9.铁架台 分液漏斗 A 加热 232MnO 2KClO 2KCl 3O +↑∆ 催化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物理 红色
【详解】
(1)根据图示,仪器名称:①铁架台,②分液漏斗。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故发生装置选A 。

实验中,应先加热,因为装置内原来存在空气,所以必须等气泡连续并均匀地放出时,再将导管伸入集气瓶,此时收集到的氧气纯度高。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和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32MnO 2KClO 2KCl 3O +↑∆。


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3)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若采用装置C ,有孔隔板上放锌粒,用漏斗向U 型管中加入稀硫酸,待稀硫酸和锌粒接触,有大量氢气生成。

如果要停止制取氢气,就用止水夹夹住胶皮管,此时稀硫酸和锌粒接触,仍有气体生成,U 型管内压强增大,把稀硫酸压回漏斗,此时稀硫酸和锌粒分离,反应停止;如果要再次制取氢气,就打开止水夹,U 型管中氢气逸出,压强减小,大气压把漏斗中的稀硫酸压回U 型管中,稀硫酸又和锌粒接触,反应继续。

若采用装置B ,稀硫酸加入后,除非拆卸装置,倒出稀硫酸,否则无法使稀硫酸和锌粒脱离接触。

故C 装置相对于B 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可用排水法收集氢气,说明氢气具有的性质是: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4)A 中干冰固体逐渐减少,这是升华现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是一种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10.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 将装置内空气排尽,防止发生爆炸 黑色固体变红 2ΔCO+CuO Cu+CO 防止铜在高温下被氧化 2232CO +Ca(OH)CaCO +H O ↓=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详解】
①CO 气体能使人中毒,其原因是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
②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实验开始时,先通入CO 一段时间后,再加热,其原因是:将装置内空气排尽,防止发生爆炸;
③实验中图A 处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现象是黑色固体变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ΔCO+CuO Cu+CO ; 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现象,原因是防止铜在高温下被氧化; B 中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32CO +Ca(OH)CaCO +H O ↓=;
④一氧化碳有毒,未反应的一氧化碳散逸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故该装置中有一个明显的缺陷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11.甲烧杯内的溶液变红色,乙烧杯内的溶液不变色 在不停的运动着 C 中的溶液先变红色,B 中的溶液后变红色 进行对比 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环保 能够说明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错误 酚酞溶液中本身含水,酚酞不变红,说明水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详解】
图1所示实验中,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无色酚酞溶液中时,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大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甲烧杯内的溶液变红色,乙烧杯内的溶液不变色;
此实验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②在A 、D 试管中分别加入2mL 浓氨水,立即用带橡胶塞的导管按图2连接好,并将D 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