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道德修养B5DACBC4D5C220BCD3C7BFB5C0B5C2D0DED1F820B4B8C1B6B5C0B5C2C6B7D6CA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教学,帮助学生认识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自觉继承弘扬优良道德传统,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家庭道德观,知荣辱、求发展,努力按照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完善自我。

教学重点、难点:

1.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与作用。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3.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

4.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

教学方法:

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理论阐述的同时,进行典型案例的教学,开展有关的讨论,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把知和行统一起来。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一)道德的起源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社会现象,属于社会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必须而且只能从人类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本身去探讨道德的起源。

首先,道德萌发于人类早期的劳动和简单交往。

其次,道德形成于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观条件是统一于社会实践的,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二)道德的本质

1.道德的内涵

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道”一般是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引申为人们

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和规范;“德”即得。把“道德”两字连在一起用,始见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可见,道德从它的原始规定和后来的使用来说,就包含着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活动等广泛内容。它既是一种善恶评价,又是一种行为标准。

在现代社会中,道德这个概念的科学涵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的要求表现为道德的外部形式——行为规范;二是个体的内在约束力——表现为内在个人品质(人格)规范;三是表现为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手段——即肯定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特殊方式。

我们可以给道德以科学的定义:道德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意识形态,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个人内心信念和价值观念来维持的,以善恶评价为标准的,评价人们的行为,调节人与自然、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道德也是人们发展自己的一种特殊力量和方式。

2.道德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的本质是被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社会意识。所谓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道德的内涵揭示了道德的本质,而道德的本质表现出道德的外在特征。首先,道德是阶级性与全民性的统一;其次,道德是变动性与稳定性的统一;再次,道德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第四,道德是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第五,道德是协调性与进取性的统一。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一)道德的功能

认识功能:即道德往往借助于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理想等形式,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认识自己对家庭、他人、社会的义务和责任,使人们的道德实践建立在明辨善恶的认识基础上,从而正确选择自己的道德行为,积极塑造自身的道德人格。

调节功能:指道德能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在社会生活中,道德调节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和其他社会调节手段密切配合,共同发挥调节效用。

除此之外还,道德具有其他方面的功能,如导向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道德作用主要体现在社会作用上,这种作用可以从历史的横向关系与纵向关系来考察。

从横向关系上讲,道德的作用体现在现实的社会中。历史上“道德万能论”和“道德无用论”有过激烈的争论。“道德万能论”认为道德决定社会进步与倒退、稳定与动乱、持续与更替、兴起与灭亡、幸福与灾祸,即道德决定一切。

“道德无用论”则否定道德的社会作用。中国古代的法家就坚决反对用道德来治国,而是坚持用严格的法来约束人们。

“道德万能论”和“道德无用论”都是错误的。

从纵向关系来看,道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阻碍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道德的作用,是与决定它的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利益直接联系着的。

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体现在: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道德

(二) 奴隶社会的道德

(三)封建社会的道德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尺度。

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基本内容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诗经》中的“夙夜在公”;《书经·周官》的“以公灭私,民其允怀”;西汉贾谊《治安策》中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的“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孙中山的“天下为公”等等都显示了强烈的为国家、为民族、为整体的献身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特别强调要“推己及人”,关心他人,也就是“仁者爱人”。孔子以“仁”作为自己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并最先把“仁”同“爱人”联系起来。墨子从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功利原则的角度,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孟子也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中国传统道德认为,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是因为人有道德。儒家传统伦理思想认为“为学的目的”就是要“改变气质”,以达到“成贤”的目的。孔子主张在物质生活基本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应当追求崇高的精神生活,并把这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看作人生的最大快乐。道家更崇尚精神境界,把成为无私无欲的“真人”、“圣人”作为最高的人生理想。墨子的“尚贤”,推崇“圣王”、“贤人”,把为大众谋利的牺牲精神,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古人追求崇高的道德理想的精神在今天对我们青年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