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初级中学中考化学《选择题》专项复习训练题(无答案) 湘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专项复习训练题
一、化学与生活类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B.化学纤维和羊毛可以用燃烧法区别
C.生物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多吃无害
D.有机物都是含碳的化合物,CO、CO2也是有机物
2.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安全B.化学与生活
稀酸溅入眼睛——用大量水冲洗进入地窖——先做灯火实验除去餐具上的油污——用洗洁精乳化
人体需要适量补钙——防止患甲状腺疾病
C.化学与能源D.化学与环保
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等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提倡使用公共交通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利用水力、核能发电
3.小明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与人体健康B.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①人体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症
②人体缺锌会导致甲状腺肿大
③人体缺铁会导致贫血症①保护空气要减少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排放
②爱护水资源要节约用水和防止水体污染
③保护金属资源只能通过防止金属锈蚀实现
C.“低碳经济”的措施D.日常生活经验
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②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③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和筷子等①洗涤剂去油污—是溶解作用
②区别硬水与软水—加入肥皂水振荡
③区分羊毛纤维与合成纤维—灼烧后闻气味
二、化学用语类
4.图示为A、B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A.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为12
B.A和B分别属于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21世纪教育网
C.A的原子和B的原子分别形成简单离子的过程相同
D.A与B可组成化学式为BA2的化合物
5.下列符号表示正确的是()
A.2个氮分子:2N B.2个碳酸根离子:2CO32﹣
C .氧化铝元素的化合价:O3D.4个氢原子:2H2
6. 人体中的钙主要以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形式存在于牙齿和骨骼中,使牙齿和骨
骼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

下列关于羟基磷酸钙的说法正确的是()
A.羟基磷酸钙是一种碱 B.羟基磷酸钙是一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C.羟基磷酸钙由5种元素组成 D.羟基磷酸钙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
7.下图为一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示意图,其中分别表示X、Y、R、Z四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据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表示的是化合物
C.R在该反应中的作用一定是加快反应速率
D.该反应可表示为Y2+2Z2X X 2+2Z2
8.以下两幅微观示意图揭示了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

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个数是守恒的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以再分的 C.两幅图表示的都是化合反应 D.以上图示中未涉及到置换反应
三、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类
9.某物质不含碳元素和氢元素,它不可能是①酸②碱③盐④有机物中的()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0.现有①液态氧;②铁锈;③食盐水;④小苏打;⑤氢氧化钾;⑥石油。

对上述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A.盐一一③④ B.纯净物一一④⑤⑥ C.碱一一①⑤ D.混合物——②③⑥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复分解反应中,没有单质参与
B.化合反应一定要加热
C.置换反应一定有新的单质生成
D.中和反应一定有水生成
12. “特殊性——普遍性——特殊性”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是()
A.根据元素周期表,可判断原子的核电荷数
R
B.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判断元素的种类
D.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表,可判断原子的内部结构
13. 下列关于“不一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含氧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一定是单质
C.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组成
D.质子数相等的一类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汽油、煤油都是石油加工产品
B.KNO3和Ca3(PO4)2都是复合肥料,为植物生长提供N、P、K等营养元素
C.生石灰与烧碱与水都有热量放出,不能用加水的方法鉴别二者
D.汽油和洗涤剂除去油污都是乳化过程,与食醋除水垢的原理不同
15.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某同学用下表所示的形式对所学物质
选项甲乙、丙、丁
A 碳单质金刚石、石墨、C60
B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C 有机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D 常见碱火碱、纯碱、熟石灰
16.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B.锌和铜均是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则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C.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CO2也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17.下列归纳或类推中,正确的是()
A.将氯化氢和SO2分别通入石蕊试液中,溶液都变为红色,所以它们都是酸类物质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一氧化碳和氢气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它们都具有还原性
D.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18.镍氢充电电池有着广泛应用,镍及其化合物能发生下列反应
①Ni+2HCl=NiCl2+H2↑②NiO+2HCl=NiCl2+H2O ③NiO2+4HCl=NiCl2+Cl2↑+2H2O
对上述反应的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A.镍能与氯化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B.NiCl2能与NaOH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C.反应②和③都是复分解反应
D.反应中Ni①、③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19.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总结或发现许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知识。

在下列所给
的有关规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碳”是一个大家族,所有物质都含有碳元素
B.所有酸中都一定含有氧元素
C.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后,溶液的质量都会增加
D.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四、化学实验类
20..把铝箔放入CuCl2溶液中,铝箔表面覆盖了红色物质,一会儿又有大量气泡冒出。

同学们对“放出气体”这一异常现象进行猜想、实验。

其中没有
..价值的是()
A.小宇同学推测气体是氢气并检验
B.小琪同学猜想CuCl2溶液呈酸性并测定
C.小寒同学认为气体是氨气并检验
D.小梁同学认为试剂变质,更换后再实验
21.认真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有助于获得化学知识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以下分析你认为合理的是()A.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变红色,可证明碳酸钠属于碱类
B.某固体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氨味,可证明该化肥一定是铵态氮肥
C.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氧化物,可证明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D.将浓盐酸放置于空气中浓度会减小,可证明浓盐酸具有吸水性
22.欲鉴别澄清石灰水、稀硫酸和蒸馏水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

提供的试剂有:①Na2CO3溶液②紫色石蕊试纸③无色酚酞试液;只用一种即可将它们鉴别出来的试剂是()
A.只有①
B.①或②
C.只有②
D.①②③
23.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A.制备NaOH溶液将饱和的Na2CO3溶液与适量的石灰水混合后过滤
B.检验碳酸根离子:将要检验的物质与稀盐酸混合,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C.鉴别H2、CH4、CO三种气体: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现象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选用NH4Cl溶液与NaOH溶液,比较反应前后溶液的总质量
2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浓硫酸可以除去氢气中含有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B.将Cu(OH)2加入到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溶液显红色
C.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保持不变
D.某溶液加入足量稀硝酸后,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含有SO2-4
25.下列是四位同学分别设计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是()
A.某白色化合物固体溶于水,向所得的无色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证明该白色固体物质一定是碱
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证明该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盐
C.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氢氧化钠、氯化钠、氯化镁、硫酸铜和硝酸钾这五种溶液
D.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火焰熄灭,证明瓶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中考复习选择题专项训练(二)
四、物质性质及转化关系类
26.图1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物质相互
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其中可能符合图
2所示变化关系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7.将一些锌粉加入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
中,完全反应后过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不含硝酸银,滤纸上一定不含锌,一定不含铜
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滤纸上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
C.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锌,滤纸上可能含有铜,也可能含有锌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银,滤纸上一定含有铜,一定含有锌
28.下表提供的四组物质符合图示相连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的是()
29.生活中常有发
生亚硝酸钠中毒事件的报道,这是因为亚硝酸钠外观酷似食盐且有咸味;工业用盐中常
混有亚硝酸钠,有关氯化钠和亚硝酸钠的部分资料如下表:
如要检验食盐中有无亚硝酸钠,下列判定方法错误的是()
A.在食盐中加人盐酸,观察有无红棕色气体放出
B.蒸干100克100℃食盐饱和溶液,称量溶质的质量是不是39. 12克
C.用pH试纸测定食盐溶液的酸碱性
D.把食盐加热到3200C以上观察有无刺激性气体放出
30.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
某物质X,溶液的pH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则X是()
A.水 B.澄清石灰水
C.纯碱溶液 D.稀盐酸
甲乙丙丁
A CO O2H2SO4CuO
B Mg HCl CuSO4NaOH
C KOH SO3NaOH CuSO4
D Na2CO3Ca(OH)2HCl CaCl2
甲乙
丙丁
31.实验课上,小明同学把一包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蓝色滤液。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和锌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锌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一定没有硝酸锌和硝酸银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和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银
32.下列各组物质能按照关系图 (→表示反应一步完成)相互转化的是
A B C D
X NaOH Ca(OH)2Fe2O3Cu
Y N aNO3CaCl2Fe CuO
Z Na2SO4CaCO3FeCl2Cu(OH)2
五、图像分析类
33.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
B. t1℃时,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
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
C.将t2℃时的b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一定能得到b的饱和溶液
D. t2℃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4.下列图象与对应实验相符合的是()
A.图①表示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1的盐酸
B.图②表示向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等质量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金属镁和锌
C.图③表示将一定质量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至有晶体析出
D.图④表示向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35.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氢气质量/g 溶质质量分数/%沉淀质量/g pH
A.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B.将浓盐酸敝口放置在空气中
C.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D.向p H=1 8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36.根据右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 50℃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
B 升温可使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饱和
C 50℃时把9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190g溶液
D 将50℃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时,B溶液最浓
37.t℃,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物
质的质量,绘制成下图中斜线.下列说法正确是
()
A.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
C.G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D.图中4个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
G<m<w=z
38.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b大
C.图中A、B两点对应溶液均为饱和状态
D.将t2℃时a、b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
分别冷却到t1℃,a析出的晶体质量大
39.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40.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A.向一定量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水
B.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锌粉
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氢氧化钠溶液
D.向一定量的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不断加氯化钡溶液
41.向含有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右图。

则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A.P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
B.M点溶液比P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大
C.N点的溶液显碱性
D.整个反应过程中,氯离子个数不变
42.用右图中纵坐标所对应的变化情况来表示的过程是()
A.烧碱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时溶液pH的变化
B.锌粒和稀盐酸混合产生气体的体积的变化
C.过氧化氢制氧气时试管中二氧化锰的质量的变化
D.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中加水时溶质质量的变化
43.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有多种。

小华同学进行了以下
四个实验,并用图像分别描述了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其中依据图示现象不能判断中和反应一定发生的是()
A.在稀盐酸中加入氯化铜,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B.在NaOH溶液中加入CaC03,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在NaOH溶液中加入CuO,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D.在NaOH溶液中加入Ba(N03)2,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