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伦理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伦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
2.教师道德良心:是指教师对社会和他人履行义务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是教师个人意识中各种道德心理因素的有机结合
3.教师道德选择: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过程中,遇到各种道德关系和矛盾,又有几种可供选择的行为方案时,按照自己的道德信念作出的行为决定。
4.教师道德评价:是教师按照教育行为善恶评价标准,运用校内外舆论,教育传统习惯和教师内心信念等形式,对自己或他人的教育活动过程中的种种行为作出善恶的道德评价
5.教师道德修养:教师个体改造、教育和锤炼自身职业道德品质,提高自身职业道德境界的实践活动以及所达到的程度和水平
二、判断说明题
1、教师对师德规范的理解,只有从他律上升到自律,才能发挥教师道德应有的作用。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教师对师德规范的理解,只有实现他律与自律的统一,而不仅仅是他律上升到自律,才能发挥教师道德应有的作用。
2、师德规范体系由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构成。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师德规范体系由师德原则、师德规范和师德范畴三部分构成。
3、教师道德规范是指导教师道德生活的最高准则,在师德规范体系中居于主导和核心地位。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教师道德原则是指导教师道德生活的最高准则,在师德规范体系中居于主导和核心地位。
教师道德规范只是道德原则的具体化。
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履行教师道德义务应该以获得权利和报偿为前提。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履行教师道德义务不应该以获得权利和报偿为前提。
5、教师道德行为的目的有善恶之分,手段只有有效与无效的区别;因此只要目的是善的,就可以采取一切手段。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目的与手段是辨证统一的,不正当的手段会破坏目的的正当性,因此不能因为目的是善的就可以采取一切手段。
6、师德评价的标准与社会道德评价的标准一样,就是视其行为是否符合社会性的善。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抛弃了教师的职业性。
师德评价的标准应该是社会标准与职业标准的统一。
7、在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教师道德评价的标准都是相对的、不确定的。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在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教师道德评价的标准应该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8、现代高校教师所具有的独立人格,使其道德行为选择完全取决于教师个人的主观内部条件。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现代高校教师所具有的独立人格,使其道德行为选择应取决于教师个人的主观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的统一。
三、简答题
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及其特点
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
特征:(1)道德意识——教师道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高的要求
(2)道德行为——教师道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突出的示范性
(3)道德影响——教师道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广泛、更深远
2、简述师德规范的他律与自律及其相互关系
①师德规范他律:是指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对教师职业行为具有外在制约导向功能。
②师德规范自律:就是变外在的制导功能为主体自己的意志约束。
③两者关系:教师对师德规范不能走到自律阶段就满足于“良心发现”而不前,必须实现两者的统一,使师德良心和义务相互影响,教师道德规范的功能才能得到有效和充分的发挥。
教师道德他律和自律的统一是教师个体道德发展达到相当成熟和完善的标志。
3、简述教学过程中的伦理矛盾及其师德规范
伦理矛盾表现为:①师生之间的矛盾::是根本利益和目标一致的同志式关系。
②教师个人的教学业务能力和水平不能适应教学工作的实际教学需要引起的矛盾。
③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态度和责任心不能满足实际教学要求而引起的矛盾。
师德规范:①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②以身作则,为人师表③精通业务,学而不厌。
4、简述科研过程中的伦理矛盾及其师德规范
伦理矛盾:(1)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的矛盾(2)教师的科研能力,水平与职业要求的矛盾(3)科研协作中的矛盾
师德规范:(1)严谨治学、实事求是(2)团结协作、公平竞争(3)坚韧不拔,勇于探索
5、简述教师道德良心及其作用
教师道德良心——是指教师对社会和他人履行义务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是教师个人意识中各种道德心理因素的有机结合。
作用:(1)在教师选择行为之前,教师道德良心起着指导作用。
(2)在教师的行为进行过程中,教师道德良心起着自我控制和监督作用。
(3)在教师的行为结束后,教师道德良心对行为起着自我评价的作用。
6、简析教师道德评价标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绝对性表现在:(!)培养人才,满足现实与潜在需要。
(2)承担传播、创造知识与监督社会的职责。
(3)自觉探索人才培养和教育规律
相对性表现在:(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性。
(2)社会意识形态和思潮
的左右。
(3)教育事业自身的发展状况。
(4)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7、概述教师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
(1)学习——师德修养的基本方法(2)内省——师德修养的重要方法(3)慎独——师德修养的特殊方法(4)笃行——师德修养的根本方法
四、论述题
1、结合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论高校教师教书与育人的辩证关系及其伦理意义。
劳动的特点:(1)目的:为社会培养中高级专业人才
(2)对象:趋于社会化的青年学生
(3)手段:教师的真才实学、人格品德
(4)时空:较强的弹性与自由度
辨证关系:
教书与育人是一对“教”与“学”双向结合和双边互动的过程,是一对充满矛盾的辨证发展过程。
对于大学教师而言,首先要教育学生怎么做人,其次才是教授专业技术。
要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正确处理好三对关系。
(1)教书与育人的关系。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认真传授科学知识,又要注重思想教育,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一,寓思想教育与传授知识之中。
第二,寓思想教育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第三,寓思想教育于师生的交往之中。
(2)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的关系。
学生是教师教育的对象,爱护学生就是正确处理教师职业关系中的主要矛盾,是实现教书育人目的的关键。
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
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3)言教与身教的关系。
根据学生具有天然“向师性”的特点,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
第一,言行一致,身体力行。
第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第三,严于律己,勇于自责。
伦理意义:
(1)教书育人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和展示自身人格的根本途径。
(2)教书育人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保证。
(3)教书育人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成为人民满意教师的重要内容。
教育与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在社会转型、价值多元背景下,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也出现了善恶、是非、荣辱观念模糊甚至颠倒的现象。
请联系实际,谈谈高校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和加强师德建设的意义。
劳动的特点:(1)目的:为社会培养中高级专业人才
(2)对象:趋于社会化的青年学生
(3)手段:教师的真才实学、人格品德
(4)时空:较强的弹性与自由度
意义:围绕上述四点的任一点谈谈即可。
(第62—64页)
3、近年来,国内一些高校陆续被揭露出种种学术造假的丑闻,涉及研究生、青年教师和教授、博导,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思考。
请联系实际,谈谈高校教师在科研过程中的矛盾及其应遵循的学术道德规范。
(答案见第四题)
4、为进一步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惩治学术不端行为,教育部于2009年3月19日发出《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
通知指出,高校广大教学科研人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教学科研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发生在少数人身上的学术不端行为,败坏了学术风气,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绝不姑息。
请联系实际,谈谈高校教师在科研过程中的矛盾及其应遵循的学术道德规范。
高校科研过程中的伦理矛盾:
高校教师是我国一支重要的科研力量,科学研究是一种个人创造力与集体协作相结合的艰苦劳动,在进行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矛盾。
(1)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的矛盾。
教学与科研工作既有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处理好可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处理不好,引起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的对立与矛盾,最终影响教师个人的全面发展和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2)教师的科研能力,水平与职业要求的矛盾。
有些教师个人知识结构陈旧,科研手段落后,主观认识,畏难情绪等原因,其成果与现代教师职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因而难以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3)科研协作中的矛盾。
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的社会化趋势,使得科学研究必须以集体协作的方式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在科研活动中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和学术民主作风。
学术道德规范:
首先,学术规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学术研究中的具体规则,如引文出处,对引用成果的说明,重要的文章应对学术史有所交代等;二是高层次的规范,包括学术制度和学风。
学术规范的主要内涵和本质要求在于:在任何严肃的学术研究,学术写作过程中,都应切实尊重知识产权和学术伦理,严禁抄袭剽窃,充分理解,尊重前人及今人已有之相关学术成果,并通过引证,注释等形成加以明确说明,从而在有序的学术对话,学术积累中加以学术创新。
其次,高校教师在科研中还应遵循以下的道德规范:(1)严谨治学,实事求是。
这是最基本的治学态度,既是科学真理的内在要求,也是科研工作者最基本的科研道德规范。
忠诚踏实,严肃认真。
科学的抽象,严密的论证。
客观公正地进行科研成果的鉴定。
(2)团结协作,公平竞争。
团体为重,顾全大局。
配合协调,互相帮助。
尊老扶新,甘为人梯。
开展公平竞争,维护合法权益。
(3)坚忍不拔,勇于探索。
刻苦学习,不断探求。
不畏艰险,开拓进取。
坚持真理,献身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