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书法课程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书法课程教案
小学六年级书法教案
第1课正奇相生
学情分析:
学生本学期刚刚接触书法,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强。
但是学生还没有掌握毛笔的握笔书写姿势和正确的坐姿,课堂上还要教会并强调毛笔的握笔书写姿势和正确的坐姿。
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了解书法正奇相生的基础知识,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能参照正奇相生写硬笔字,培养观察、想象、比较、分析能力,掌握欣赏的方法。
3.了解正奇相生的写法,体验汉字书法的形神美,陶冶情操,激发写字兴趣爱好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了解正奇相生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能参照正奇相生写几个硬笔字。
教学准备:
学生:硬笔书法纸。
教师:各种各样正奇相生的书法作品。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书写习作,必须首先了解汉字结构安排的一般知识和要求。
今天我们就来先学习第1课,了解书法作品中的有特点的一些汉字应该如何书写。
二、知识介绍
1、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①、什么是正奇相生?②、汉字正奇相生处理上有哪些要点? ③、书写有哪些要求?
2、学生自读关于正奇相生内容的介绍.
3、教师出示相关的书法作品,学生分别指出哪里是正奇相生的结
构。
4、三、学习“我知道了”
1、刚才我们认识了正奇相生,那么正奇相生汉字又应该怎么写呢?
2、学生自读“我知道了”,了解正奇相生汉字的写法。
四、学习“我来找找”
1、刚才我们认识了正奇相生汉字,那么一幅书法作品的正奇相生汉字主笔在什么位置?教师出示。
2、书法作品。
学生找一找主笔。
五、“我先试试”
1、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正奇相生汉字的基础知识,现在我们参照学过的知识。
写几个硬笔字。
2、学生书写作品。
3、师生共同讲评、展示学生书写的作品。
六、总结:回顾一下书法作品的正奇相生汉字结构知识,你了解了哪些?
七、布置作业:写一幅硬笔书法作品。
板书设计 : 第1课正奇相生
主笔错落
第2课虚实得宜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虚实得宜的特点;
2 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3 会写这种类型的的字。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板书课题
2 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的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授
1 讲解虚实得宜的写法
2 讲解虚实得宜
(1)什么叫虚实得宜?让学生回答。
(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
(3)出示例字
(4)学生观察分析虚实得宜型字的写法。
(5)教师讲解:
(6)让学生观察书上的两则病例,说说问题在哪。
(7)出示范字,让学生分析,师生点评。
(8)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三练习
1 写一写;
2 想一想。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板书:第2课虚实得宜
第3课参差互济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上下结构上大下小型和上小下大型的特点;
2 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3 会写这两种类型的上下结构的字。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板书课题
2 你觉得什么是参差互济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授
1 讲解参差互济的写法
(1)什么叫参差互济?让学生回答。
(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
(3)出示例字
(4)学生观察分析参差互济型字的写法。
(5)教师讲解:
(6)让学生观察书上的两则病例,说说问题在哪。
(7)出示范字,让学生分析,师生点评。
(8)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三练习
1 写一写;
2 想一想。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板书:第3课参差互济
第4课顾盼生姿
教学要求:
1 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顾盼生姿结构字的特点;
2 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3 会写顾盼生姿这种类型的的字。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板书课题
2 观察范字结构
3 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顾盼生姿的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授
1 讲解顾盼生姿结构的写法
第一种情况
①出示例字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第二种情况方法同上
第三种情况方法同上:
三练习
1 写一写;
2 想一想。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板书:第4课顾盼生姿
第5课进退有序
教学要求:
1 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进退有序结构的字的特点;
2 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3 会写进退有序结构的字。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板书课题
2 你觉得什么是进退有序结构的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1)讲解进退有序结构型:
①出示例字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看书上的病例分析病因。
⑥出示范字,分析它的写法。
⑦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三练习
1 写一写;
2 想一想。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板书:第5课进退有序
第6课揖让如仪
教学要求:
1 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到要写好字,要做到揖让如仪;
2 能分析病例,通过对照查出病因;
3 学会在书写时兼顾到字的揖让如仪。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板书课题
2 写字时为什么要做到揖让如仪呢?这是我们这一节课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一)重心平稳
1 汉字结构形式多样,形态变化纷繁,特定结构,必须做到揖让如仪。
2 做到揖让如仪的方法:
A 出示例字
B 与病例进行比较,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我们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呢?
小组讨论,班级讨论。
C 分析比较范字。
三练习
1 写一写
2 想一想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板书:第6课揖让如仪
第7课集字练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教学要求:
1 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布局”;
2 使学生明白怎样布局;
3 使学生会“书写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几个字,体会汉字结构的变化和关系。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板书课题
2 激发兴趣
怎样写好“书写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几个字呢?为什么要布局?怎样布局呢?
二新授
(一)什么叫布局
1 书写汉字时,要求笔画与笔画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也就是在写下一笔时,需和上一和有连续的运笔动作,这种方法叫呼应。
2 出示带有呼应关系的字,让学生观察,体会什么叫布局。
3 根据例字讲解:
前一笔的收笔和后一笔的起笔为一呼应。
除运笔的方向外,笔画的位置也是呼应的重要内容。
4 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有哪些笔画呼应。
(二)怎样布局
(三)呼应关系明显的字
体会笔画的布局和呼应关系。
(四)笔画未能呼应的字
这些字哪些笔画没有呼应?可以怎样处理?
三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书写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几个字,体会汉字布局和笔画呼应的关系。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板书:第7课集字练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结构布局呼应
第8课避让
(第七课时,2012年10月28日)
教学要求:
1 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避让”;
2 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间怎样避让;
3 使学生会书写性、现、精、航、塔等字,体会笔画避让的关系。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板书课题避让
2 激发兴趣
什么叫避让呢?为什么要避让?
二新授
(一)什么叫避让
1 汉字中笔画相遇时,为了避免碰撞,必须彼此相让,互不妨碍,同时结构还要紧密,做到整体美观和谐,这种处理汉字笔画互不妨碍的方法叫做“避让”。
2 出示带有避让关系的字,让学生观察,体会什么叫避让。
3 根据例字讲解:
“牲”字的右部“生”的撇和长横都插在“牛”的右侧下部。
“现”字的右部“见”的撇画在“王”的下方。
“航”、“精”两字的各部件笔画较繁,空隙较小,所以要尽量避免碰撞。
4 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有哪些笔画避让。
(二)怎样避让
1 出示例字“塔”
2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塔”是怎样避让的?
全班交流:
“塔”字的土旁为了靠紧右边部件,和“”的上部呼应,将提画向上扬,插在“”
的长撇的上方,结构就较紧凑。
3 出示“航”字
4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航”是怎样避让的?
全班交流:
“航”字的舟旁右边为横折钩,无法避让右边笔画,因此只有将近“亢”的撇相对写成直撇,才可避免碰撞。
(三)避让关系处理得好的字
通过欣赏“塔”和“初”,体会是怎样处理避让关系的。
(四)笔画未能避让的字
这些字哪些笔画没有避让?可以怎样处理?
三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性、现、精、航、塔等字,体会笔画避让关系。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板书:避让
后记:使学生会书写性、现、精、航、塔等字,体会笔画避让的关系。
第9课伸缩
(第八课时,2012年11月4日)
教学要求:
1 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伸缩”;
2 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间怎样伸缩;
3 使学生会书写含有伸缩笔画的字,体会笔画伸缩的关系。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板书课题伸缩
2 激发兴趣
什么叫伸缩呢?为什么要伸缩?
二新授
(一)什么叫伸缩
1 一字中如果笔画出现重复,就需要进行变化,延伸一部分,收缩一部分,这样就能避免呆板,使字形生动美观,这就叫做“伸缩”。
2 出示带有避让关系的字,让学生观察,体会什么叫伸缩。
3 根据例字讲解:
“惟”和“徘”的横画写得有长有短,这便是“伸缩”。
“章”的上横和下横一长一短,这也是“伸缩”。
左右结构的字如果有两笔重复的竖画,一般缩左伸右。
4 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有哪些笔画伸缩。
(二)怎样伸缩
1 出示例字“降”
2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降”是怎样伸缩的?
全班交流:
“降”字的耳刀旁有一长竖,右边也有一竖,为了避免重复,伸长了右竖。
出示“戒”字3
4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戒”是怎样伸缩的?
全班交流:
“戒”字的笔画中,有三笔画方向相近,为了避免重复,伸长了右边的斜钩。
(三)伸缩关系处理得好的字
通过欣赏“素”和“奉”,体会是怎样处理伸缩关系的。
(四)笔画未能伸缩的字
这些字哪些笔画没有伸缩?可以怎样处理?
三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含有伸缩笔画的字,体会笔画伸缩关系。
四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后记: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间怎样伸。
第10课疏密
(第九课时,2012年11月11日)
教学要求:
1 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疏密”;
2 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间怎样安排疏密;
3 使学生会书写笔画较多和较少的字,体会疏密关系。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板书课题疏密
2 激发兴趣
什么叫疏密呢?为什么要安排疏密?
二新授
(一)什么叫疏密
1 汉字笔画有多有少,结构形式多种多样。
为了使每个字都具有生动活泼的形态,书写时需要根据字的具体情况,将某一部分写得紧一点(密),某一部分写得松一点(疏),这种安排叫“疏密”。
2 出示笔画多的字和笔画少的例字,让学生体会疏密的安排。
3 根据例字讲解:
在进行字的疏密安排时,上下结构的字,一般上部写得稍密些,下部写得稍疏些;左右结构的字,则根据左右部分的笔画和形态灵活安排,但须做到合理、自然与和谐。
4 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怎样安排疏密关系的。
(二)怎样安排疏密
1 出示例字“臻”
2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臻”是怎样安排疏密的?
“臻”字的笔画较多,书写时,左部“至”写得较疏,形较短;右部“秦”写得较密,形较长,这样就形成了疏密对比。
3 出示“乍”字
4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乍”是怎样安排疏密的?
全班交流:
“乍”字的笔画较少,书写时,笔画稍向上靠,下部空一点,这样“乍”字就显得生动活泼。
(三)疏密处理得当的字
通过欣赏“上”和“囊”,体会是怎样处理疏密关系的。
(四)疏密处理不当的字
这些字的疏密关系处理得怎么样?有什么地方处理得不好?
三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笔画较多和较少的字,体会疏密关系。
四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板书:疏密
后记: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间怎样安排疏密。
第11课大小
(第十课时,2012年11月18日)
教学要求:
1 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大小”;
2 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间怎样处理大小;
3 使学生会书写笔画较多和笔画简单、并且不向四面发散的字,体会大小的关系。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板书课题大小
2 激发兴趣
什么叫大小呢?为什么要处理大小呢?
二新授
(一)什么叫大小
1 笔画多的字要写得不挤,需将近笔画写得松些,但是这样容易松散;笔画少的字要写得不散,需将笔画写得紧些,但是这样会嫌小。
为了使字写得既疏朗又紧凑,并且大小又很和谐,就需在书写时将笔画多的字写得细点,字形稍大点;笔画少的字笔画可写得粗点,字形稍小点。
这样处理,整篇文字的大小有变化,又不过分悬殊,就会显得和谐美观。
2 出示笔画多的字和笔画少的例字,让学生体会大小的安排。
3 根据例字讲解:
4 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怎样安排大小关系的。
(二)怎样安排大小
1 出示例字“西”
2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西”是怎样安排大小的?
全班交流:
“西”字笔画较少,笔画又不向四面发散,书写时笔画可写粗一点,字可小一点。
3 出示“藏”字
4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藏”是怎样安排大小的?
全班交流:
“藏”字笔画多,笔画可写细一点,字可稍大一点。
(三)大小处理得当的字
通过欣赏“颜”和“日”,体会是怎样处理大小关系的。
(四)大小处理不当的字
这些字的大小关系处理得怎么样?有什么地方处理得不好?
三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笔画较多和笔画简单、并且不向四面发散的字,体会大小的关系。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板书:大小
后记: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间怎样处理大小。
第12课相向
(第十一课时,2012年11月25日)
教学要求:
1 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相向”;
2 使学生明白怎样写好相向的字;
3 使学生会书写相向的字,体会相向的含义。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板书课题相向
2 激发兴趣
什么叫相向呢?怎样写好相向的字呢?
二新授
(一)什么叫相向
1 在左右结构的字中,左右两部件的笔画形态同时向字的中间聚集,在结构上称做“相向”。
这类字写时容易过挤,所以要求做到紧
而不挤。
2 出示相向的例字,让学生体会相向的字是怎样写的。
3 根据例字讲解:
“锡”中“”的笔画趋向右上,右边部件“易”的撇画则趋向左下,相向就容易互相碰撞。
“功”、“妙”、“坊”等也属于这类字,书写时要上下错开。
4 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怎样写的。
(二)怎样写好相向的字
1 出示例字“锡”
2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锡”是怎样相向关系的?
全班交流:
写“锡”字时,两者之间空隙不能过小。
3 出示“功”字
4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功”是怎样处理相向关系的?
全班交流:
写“功”字时,“工”的提画和“力”的撇画上下交错,这样就显得紧而不挤了。
(三)相向但不拥挤的字
通过欣赏“功”和“姆”,体会相向的字是怎样写的。
(四)处理不当的相向字
这些字处理得怎么样?有什么地方处理得不好?
三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相向的字,体会相向的含义。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板书:相向
后记:使学生会书写相向的字,体会相向的含义。
第13课相背
(第十二课时,2012年11月25日)
教学要求:
1 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相背”;
2 使学生明白怎样写好相背的字;
3 使学生会书写相背的字,体会相背的含义。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板书课题相背
2 激发兴趣
什么叫相背呢?怎样写好相背的字呢?
二新授
(一)什么叫相背
1 在左右结构的字中,左右两部件的笔画朝反方向展开,在结构上称做“相背”。
这类字写时容易松散,所以要防止左右两边离得太远,要背而不离,离而不散。
2 出示相背的例字,让学生体会相背的字是怎样写的。
3 根据例字讲解:
“施”和“犯”比较,“施”有向字心突出的笔画,所以两部件写时要靠拢。
“犯”无向字心突出的笔画,所以书写时要稍分开。
“兆”和“非”的左右两部件距离不能大,大就散了。
4 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怎样写的。
(二)怎样写好相背的字
1 出示例字“施”
2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施”是怎样处理相背关系的?
全班交流:
“施”字的左右部件笔画都有向字心突出的部分,如“方”的“”、“”的“”,所以书写时要靠拢点。
3 出示“兆”字
4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兆”是怎样处理相背关系的?
全班交流:
“兆”字是笔画偏左的字,其中撇与竖弯钩之间的距离不能大,写时笔画稍靠左,四点要均匀分布。
(三)相背但不松散的字
通过欣赏“施”和“非”,体会相背的字是怎样写的。
(四)处理不当的相背字
这些字处理得怎么样?有什么地方处理得不好?
三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相背的字,体会相背的含义。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板书:相背
后记:使学生明白怎样写好相背的字。
第14课怎样写和“可”组合的字
(第十三课时,2012年12月2日)
教学要求:
1 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字根;
2 使学生明白怎样写好和字根“可”组合的字;
3 使学生会书写和字根“可”组合成的字。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板书课题怎样写和“可”组合的字
2 激发兴趣
和字根“可”组合的字该怎样写呢?
二新授
(一)什么叫字根
1 有些字字意不同,但读音相近甚至相同。
细看其结构,其中有
的部件完全一样。
如果学会了写这些相同的部件,掌握了其中的变化,就能写好许多类似的字。
这类相同的部件,我们暂且称它为字根。
2 你知道有哪些字根吗?
(二)“可”是一个组字能力很强的字
哪些字是由“可”组成的?让学生举例。
(三)和“可”组合的字举例。
出示“呵”、“苛”、“何”、“哥”等字。
(四)“可”字与作为字的部件的“可”在书写上的差别。
1 出示“可”和“何”字
2 学生观察分析“可”字与作为字的部件“可”在书写上的差别。
小组讨论。
全班讨论。
教师总结:
A “可”字占满格,字形较宽,竖钩应在字中心偏右处,“口”要写在横和竖钩间右边靠上的地方。
B “可”做字的部件,只占字中的一部分,所以形态应有相应的变化。
“可”在字右时形体变窄。
也有在字的上部或下部的,这时形体就要变宽扁,如“苛”、“哥”等。
(五)字根“可”组合成的字
这两个字中字根“可”是如何变化的?应注意什么?
三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和字根“可”组合成的字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板书:可字根
后记:使学生明白怎样写好和字根“可”组合的字。
第15课怎样写和“主”组合的字
(第十四课时,2012年12月9日)
教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