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
一、备教材
本单元之前,学生除了初中接触过一些小说外,在高中第二册学过一个小说单元,本册又在第一单元学习了现当代小说和外国小说。
而本单元本身的特殊之处在于是古典小说,就要在通常的小说解读的三要素上,关照到古典小说与现代小说的不同之处。
而在本单元之后的第五册,应该还有一个小说鉴赏单元,注重的应该是文学评论方面。
根据这个单元承上启下的位置,一方面在本课的教学中运用三要素去解读文本时,要兼顾古典小说的特点;另一方面,应该从解读文本的阅读能力训练向评论、写作训练上延伸迁移。
具体到本课,一个要关注的是林冲作为“独一无二的这一个”的人物形象,以及小说在塑造这个人物形象所传达出来的“官逼民反”的主题。
一个要关注的是本课具有古典章回小说明显的说书性质,《水浒》本身情节上的前后勾联,一环套一环的巧妙设置。
二、备学生
就学生阅读前的情况,在阅读能力上,从初中到高中两个小说单元,对怎么抓住三要素来解读文本相对来说比较熟悉。
在文本了解上,大多数学生没有阅读过原著,更多的了解来自央视的连续剧。
阅读时,学生自觉边阅读边分析边感悟边评论的意识欠缺,更多的是阅读时先沉浸在小说情节之中,读完了再去考虑情节人物环境主题语言。
三、备教法
基于此,在情节探讨上结合学生已知的央视连续剧来切入,让学生比较本课情节上与连续剧中不同之处,比较评价优劣,当然,关注点不在影视艺术的表达效果,而在文学艺术中情节设置的精心与巧妙。
在人物形象和主题分析上,则最好从学生读后的感性认识切入,以一个问题提挈全文,在问题的引导下感悟人物性格和主题,在感悟后点评运用,最后再化这种阅读理解为自己的写作指导,落实到笔头。
当然在情节和人物分析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具体描写,在前两者结束后,把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鉴赏的原则加以明确:所有的描写都应该是为情节的展开和人物的塑造服务的,所以鉴赏描写必然要从这两个角度考虑,才能体味出描写的精妙,否则无异于缘木求鱼。
(我国古典小说发展的特点:(1)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2)情节曲折,故事完整;(3)语言准确简练、生动作流畅;(4)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迹。
)
四、具体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小说人物形象和主题
1、导入:从“阅读后,什么地方让你感到最痛快淋漓?为什么?”这个问题切入。
针对学生读后感性认识入手加以追问,很多学生都联系到“鲁提辖拳打郑关西”
那样的畅快,用《好汉歌》的话来说,就是“该出手时就出手”。
从中看到林冲
怎么的性格?(奋起反抗)
2、看看文章前面有没有“该出手”的地方,出手了没有,为什么?林冲的性格又
是怎样?(店小二通风报信,知道陆谦等人要害自己,想出手,没出成,后来
也不想出手了。
从中可以看出林冲有反抗精神,同时又有委屈求全之心,而后
者占了主要。
(注意“大惊”“大怒”“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沧州城里城外,
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街上训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
”)
3、那么,林冲有没有过“该出手时不出手”的情况呢?(学生或老师补充):东岳
庙和野猪林的情节。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林冲的性格是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主要是从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
4、回到文本,点评文章中描写林冲从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过程中具体刻画性格的
语言动作,更深入更完整地体会林冲的性格。
(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写到林冲其
他的人物性格?这个问题可提可不提,学生在点评时自然会发现。
)明确:一是
闲话中的侠肝义胆和委曲求全;二是接管草料场是的小心谨慎和随遇而安。
从
店小二嘴里迸出的“性急”。
总结林冲的性格。
5、那么林冲从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关键是什么?“官逼”——主题。
文章在展
现林冲性格发展变化过程这条明线的同时,始终伴随着陆谦等人迫害林冲这条
暗线,而且也是推动林冲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林冲这个人物刻画的重要意义
在于他是最不应该落草为寇的,然而这样的人最终也有家难回,有国难投。
这
样作者就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封建统治阶级,用金圣叹的话来说,就是“乱自上
作”。
6、小结:文章主要运用了动作语言和细节描写人物,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
揭示小说主题。
这正是古典小说最鲜明的一点。
第二课时:人物刻画的鉴赏与写作(选讲)
1、《水浒》写人的成功之处在于千人千面,比如“只是写人粗卤处,便有许多写法。
如
鲁达粗卤是性急,史进粗卤是少年任气,李逵粗卤是蛮,武松粗卤是豪杰不受羁靮,阮小七粗卤是悲愤无说处,焦挺粗卤是气质不好”。
同样的鲁智深和林冲都是军官,都是武艺高强,都具有侠肝义胆,但是在两人对待同一件事上却有着明显的差异(东岳庙与野猪林)。
其原因在那儿呢?展示两人的身份地位环境社会,结合东岳庙两人的不同的看法(p58)。
林冲委屈求全不仅来源于性格的因素,也在于身份地位环境社会,以及由此形成的思想意识。
正是有这样的身份地位,才会有这样的言行;也只有这样的言行,才符合他的身份地位。
比如,正是基于中产阶级的地位,试图保住或重返这样的生活,才会看见高衙内“先自手软了”,才会经历如许陷害后,反而说“恶了高太尉”。
换了鲁达决不会,换了武松也不会。
这就是林冲,独一无二的林冲。
明确:小说刻画人物往往是运用动作语言细节描写,扣住他的性格身份地位思想来刻画,这既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也可更大范围的和更概略地看作是中国小说和外国小说不同之处。
2、回顾从初中到高中学过的中外文学长廊中典型人物的招牌式的语言动作是怎样反映
其独特性格的:
孔乙己、奥楚蔑洛夫、陈奂生、祥林嫂、华老栓、葛朗台等等。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只有抓住了人物独特的性格身份地位思想,才能一言一行贴切人物,读来人物形象鲜明。
分析文章末尾的对话(让学生找出分别刻画的是谁):
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
这番张教头没的推故。
”那人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
”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
’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
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
”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
”又听得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
”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
”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
这段话不仅林冲一听就听出了是差拨、陆谦和富安,读者也能一眼看出,关键就在于每一句虽不言谁说,却都扣住了各自的身份地位,读来形象鲜明。
回顾《荷花淀》中的对话: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
这段写女人们探夫前的一段对话,虽没有指名道姓,也没有具体刻画,但一句话就能让人对人物性格印象深刻,可谓一字千金。
尤其是最后一句,电影改编时把她塑造成一个“新媳妇”的形象,是非常贴切于她在小说中仅有的这一句台词的。
3、片段描写训练
小气(小女人、老女人、胖女人、瘦女人|阔太太、农妇、小市民、学生)
豪爽(高个的、黑壮的、矮小的、瘦弱的|司机、学生、民工、白领)
要求:自由组合,通过一段描写(语言、动作、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
4、让学生蒙住自己的人物组合,展示、交流、评价。
5、同桌交流点评修改。
6、小结:阅读与写作不分家,阅读欣赏的要点也是我们写作的要点。
我们阅读时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来挖掘人物性格身份地位乃至思想认识;同时也要学会写作时运用语言动作描写抓住身份地位来刻画人物性格。
第三课时:领会章回小说情节设置的巧妙
1、比较小说第十回与央视连续剧第七集情节上的差异,领会小说的情节设置的作
用。
(有时间和条件的,可以让学生自己观看找出情节的不同处,很容易激发
学生的兴趣)
A、小说第一段的闲话去掉(提供推动情节发展的人物店小二,提供了陆谦等人谋划的
场所,当然还有完善林冲的性格刻画)
B、把两次偷听(第一次模糊、第二次清楚)改为第一次就明白说出阴谋。
同时增加了
店小二偷听被发现,但富安一句话都没说,就饶了店小二。
留下后面店小二暗示林冲而非小说中报恩心态的通风报信。
(p61)
C、删掉了小屋“如何过得一冬”的言语
讨论比较修改前后异同,明确小说这些情节设置的作用。
小结:联系《药》中“凭空添上的花环”明晓情节设置的关键就在于前后勾联,一环套一环,用金圣叹对《水浒》情节的评语来说,就是“草蛇灰线”。
2、从头再次细读小说,从情节设置的巧妙来点评文章。
推动情节发展的因素:
A、酒:酒既符合人物的英雄形象,又切合时令,更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他们去草
料场的路上,标明了“又没买酒吃处”,与老军交谈时老军说“你若买酒吃时有市井”,遥相呼应,使小说叙事周密,同时又为林冲出门买酒发现山神庙而躲过祸事打下铺垫。
转眼差错之间,就可能不被烧死,这个酒可算推动故事向下发展的动力之一!
B、雪:因为风雪,所以才去买酒;因为风雪,草屋才被压塌;因为风雪,才会掇
一块石头挡住山门。
否则,林冲如何会免于被草屋压塌之险;否则,又如何发现栖身的山神庙;否则,又如何得知真相。
(当然除此之外,雪的描写还有烘托紧张的气氛,渲染悲壮的场面等通常的作用。
)
C、石:石头是一个精妙的设置,因为风雪大,林冲才会掇一块石头来靠门,也因
为有了石头,才让后来的陆谦等人推不开门,才有了第二次偷听,也才最终导致了林冲性格的彻底转变和使情节最终推向了高潮。
当然这里也有一个情节设置的疑惑,可以提出来让学生探讨,也可能学生自己会发现这一疑问。
(山神庙中,林冲用一块“大石头”顶住了庙门,使陆虞侯等三人不得进庙,为林冲最
终识破奸贼的险恶用心从而走上反抗的道路提供了契机,可林冲一个人掇的动大石头吗?怎么陆虞侯三人却推不开呢?这个细节真实吗?参看:《在活动性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前后照应的巧妙:
A、第七段开头对林冲离开天王堂时的描写,看起来好像是不经意的描写,但这里
所写到的事物,在后文都有着落:包裹——放在床上(第八段);尖刀——剜了陆谦的心(第十二段),同时也照应了第五段的“买把解腕尖刀”;花枪——挑了酒葫芦(第八段,第十段),挑了差拨和富安(第十二段)。
(枪:屠格纽夫关于情节设置的话)
B、闲话不闲,前后两次偷听,草屋倒塌,山神庙等等。
小结:古典小说明显带有说书的痕迹,说书的“卖关子”和“抖包袱”也就自然演化成了《水浒》故事情节的铺垫照应,前后勾联,从而最终形成了小说情节设置上
严谨周密。
引用金圣叹的论述:夫文章之法,岂一端而已乎?有先事而起波者,有
事过而作波者,读者于此,则恶可混然以为一事也。
夫文自在此而眼光在后,则当
知此文之起,自为后文,非为此文也;文自在后而眼光在前,则当知此文未尽,自
为前文,非为此文也。
必如此,而后读者之胸中有针有线,始信作者之腕下有经有
纬。
不然者,几何其不见一事即以为一事,又见一事即又以为一事,于是遂取事
前先起之波,与事后未尽之波,累累然与正叙之事,并列而成三事耶?如酒
生儿李小二夫妻,非真谓林冲于牢城营有此一个相识,与之往来火热也,意自在阁
子背后听说话一段绝妙奇文,则不得不先作此一个地步,所谓先事而起波也。
3、延伸拓展:阅读第九回中《林冲棒打洪教头》中林冲与洪教头比武的一千余字,
体会《水浒》在情节上除了前后勾联,铺垫照应外,说书叙述方式还有没有留下别
的特点,作用如何?(参看课后的花边文字)
4、归纳小说语言:
我们没有专门去赏析语言,但这篇文章的精妙的语言却又都赏析到了,因为在体会情节发展和人物刻画时,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语言分析,而这也说明了小说语
言是为情节发展和人物刻画服务的,从而进一步为小说的主题服务的。
在这个理解
上去赏析小说的语言,就能更好的体会到语言的精妙。
(1)有的描写(动作语言细节景物)生动具体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略)
(2)有的描写则使故事情节前呼后应,使作品布局更加严谨:(略)
(3)有的描写同时兼有以上两方面作用。
请大家找一找这方面的例子:如第五段写林冲听到店小二报告的消息后,立刻大怒,去街上买了把解腕尖刀。
这一细节既表现了林冲刚烈的性格,也为下文写刀剜陆谦心做好了铺垫。
再如第十段,写林冲见草厅被雪压塌后,怕火盆内有火引起火灾,就探半身进
去摸。
这一细节既表现了林冲的小心谨慎的性格,也为下文写陆谦放火做了铺
垫。
提供的资料:央视《水浒》第七集,金圣叹对《水浒》的点评,自己收集的ppt,推荐两篇参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