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前赤壁赋》语言之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前赤壁赋》语言之美
《前赤壁赋》是苏轼的经典作品之一。

成文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这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居黄州已近四年。

苏轼一生几度起伏,历经生活磨砺,遍尝人生况味。

文章深刻而精彩地阐释了人生哲理,启迪数辈人的心智。

数百年而下它依然熠熠生辉,光耀史册。

笔者拟从文中撷取其中一个亮点——语言,姑且一同品味佳作的别样风采。

1 内蕴之美
陆机在《文赋》中说:“或藻思绮合,清丽千眠。

炳若缛绣,凄若繁弦”。

其意为文藻情思汇合,显得文采鲜明,像锦绣那样光彩缤纷,像琴弦那样凄婉动人。

因而文辞内蕴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岁月遗芳,不仅仅是苏轼的文笔,还有他文章中深含的思想和哲理。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展示了极其开阔辽远的画面,雾气弥漫,浩淼如烟,上下天光水乳交融。

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

颇有“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之意味。

一叶扁舟悠然划过,任其往来于东南西北无拘无束。

大自然宽广宁谧容纳着红尘中失意或得意的过客。

在此放逐身心接受精神的洗礼。

与其说是一副山水画,不如说是苏轼把我们带入了世外桃源,这里足以使人平和沉静,使人叩问心灵,获得释然。

关于变与不变文中有一段精彩论述。

苏轼从容淡定地回答了从古至今探讨不息的问题。

对于漫漫历史而言,无论风流人物还是一介草民,均不过是匆匆过客而已。

所谓永恒大抵是此人在世之际留下的痕迹,或战功卓越,或文采风流,甚至臭名昭著。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千百年后人们津津乐道于此,故事的主角就这样活在了众生的口中心中。

不仅如此,苏轼还敏锐地发现,其实每一年每一月,甚至每一秒事物都是变化的。

这种变化如影随形亘古如一。

这就容不得人悲哀了。

那么是否人一旦逝去一切真的戛然而止?生生世世,代代相承,你的影响你的血脉延续着,它超越了生命本身。

纷繁复杂的问题让世人纠结不已,苏轼用简洁之语深入剖析。

无论认可与否,我们至少看到了一种哲人般的理智的思考,发人深省。

苏文的语言往往化繁为简,一语中的,抒情写景议论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这样的语言经得起时间考验,历久弥香。

倘若与之心有灵犀,还能感受到生生之气。

这或许也是苏文几百年来深深打动读者的缘由之一吧。

2 韵律之美
正如文中所言:“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一篇文章既需静心品味,也要高声朗读,唯此才能多角度感受其魅力。

陆机认为“苟达变而相次,犹开流以纳泉;如失机而后会,恒操末以续颠。

谬玄黄之秩叙,故淟涊而不鲜”,意为如果能懂得音律声响变化的道理,理解其次序安排的规律,就能像开渠纳泉,顿然顺畅。

反之,就好像淆乱了五色丝线的次序绣出的绣品,色彩自然不能光泽鲜明。

文章对仗押韵,多处押韵,却换韵较快。

每段一韵或几韵不等,而且换韵
处往往是文义的一个段落。

这就使本文特别宜于诵读,并且极富声韵之美,体现了韵文的长处。

如第四段的“鹿”“属”、“粟”“穷”“终”“风”等。

音韵优美,朗朗上口,如淙淙溪流淌过,如袅袅轻云飘过,如微微暖风吹过。

纵情高歌是对文章的言传,亦是另一个角度的欣赏。

《前赤壁赋》中有美景如斯,心旷神怡;有情绪低沉,悲从中来;有智者解惑,豁然开朗。

种种情思潜在于字里行间,吟咏者倘若深悟其感,必将一唱三叹,抑扬顿挫。

颇有“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境。

通过声音的演绎,文章的情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这是又一种形式的解读。

在文章优美的节奏中由不得人不沉迷陶醉。

3 形式之美
自荀子《赋篇》创其名后,历史上先后有鸿篇巨制的汉赋、骈偶讲究的骈赋、格律严谨的律赋。

唐代,科举考试中仍要按声律平仄写赋。

杜牧的《阿房宫赋》可称滥觞,欧阳修《秋声赋》已趋成熟。

纵观《前赤壁赋》全文排列工整漂亮。

既非单一的重复,也非无序的杂糅,而是错落有致,尽显参差和谐之美。

《前赤壁赋》以文为赋,藏韵于不觉;借客设问,叹人生之如寄。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二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

《前赤壁赋》每段首句或开头几句又多为散句。

如开头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整饬中见参差,整齐中显自由。

又如“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作者摆脱堆砌典故、拘守声律的束缚,在句法、结构、韵律中,既保持赋的形体,又含诗味的浓郁,且与散文亦迥乎有别。

因此,《前赤壁赋》行走自由、如诗如画,可以说是散赋中杰出的代表。

《前赤壁赋》作为千古名篇,让人折服拜读的原因可谓见仁见智。

陆机在《文赋》中说:“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他认为美词佳句在文章中像石中包孕美玉使得山峦生辉,又像水中蕴含着明珠使得江河增丽。

因而笔者仅仅以管窥豹,试图将语言作为桥梁,使更多读者更好地领略苏文的风采。

希望文学大师的盖世才华能穿越时空,一点一滴浸润到后辈的世界里;希望后人在他的文字里寻求并体会到语言之美,从而积极地将这种美传扬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