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教师教学方法的可行性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教学法教师教学方法的可行性选择
摘要:本文通过对案例教学法内涵的分析,总结出案例教学法所具有的针对性、启发性、实践性的特征。概括了案例教学法的意义及教师运用案例时要注意的问题,提出教师运用案例教学应处理好的四种关系。最后得出了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教学方法的可行性选择的结论。
关键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特征;问题;关系
一、案例教学法的涵义及特征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最早是由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来的,原是讨论问题的方式。但它真正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形成和运用,却发生在1910年美国哈佛大学的法学院和医学院。20世纪初,案例教学开始被运用于商业和企业管理学,其内容、方法和经验日趋丰富和完善,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选用典型案例,组织、引导学习者分析案例,进行学习、研究,让学习者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培养学习者综合能力和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经过近百年的实践,已取得巨大的效果,并且愈来愈具有不可替代的实效价值。案例教学法至少应具有以下特征:
(一)针对性
教学案例选择要适应教学目标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选择和编写的案例就要明确这些目标,案例的内容、操作过程、具体要求等均要围绕这一目标展开。
(二)启发性
教学案例本身既不是纯理论性的内容,又不是简单的事例,有的反映经验,可供学习,有的则是反映弊端,需要对症下药地进行分析。教学案例是让学I]者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去挖掘、去体验,开动脑筋,寻求问题的本质所在,从而提出建设性意见和解决的方法,由此提高学习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说,与常理和公认的逻辑相悖的事件;现行政策明令禁止而又不断发生和广泛存在的事件;充满内部矛盾、存在相互冲突、看似无法解决的事件案例是最受学习者欢迎的。这样的案例因有一定的奇特性,戏剧性,复杂性而引人入胜,人们不仅要看个究竟,而且会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实践性
教学案例是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精心加工编写出来的,案例的某些情节虽然可以虚构,但其本质性的内容必须依据客观实际,因此,学习者通过案例的钻研和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会越来越高。
二、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一)有利于加深理解所学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单纯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而把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能记忆的内容达65%。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中,学习者尽管能够记住所学的理论知识,但这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上的理性思维的认识和收获,是一种单一的,静止的,孤立的抽象认识。而案例教学法通过视觉材料、经过分析,将书本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并利用理论分析说明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获得的收获会很大,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会相对深刻。
(二)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生动,逼真的正反案例和由简单到复杂的案例,给学习者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感性认识。同时,在民主和谐的讨论气氛中,学习者大胆交流,有较大的自由度和较多的展现自己的机会,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学习探索,容易产生学习兴趣。选用较感兴趣的案例,会使学习者变厌学为愿学,变浅学为深学,变空学为实学,变死学为活学。
(三)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的学习规律总是情景心理占主导地位。案例教学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讨论氛围,使学习者在一种无拘无束的情景下进行学习活动,学习者有较大的自由度和较多的展现自我的机会。有助于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习者敢想敢说,从而能够展开想像的翅膀,畅所欲言。
(四)有利于增加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习者的关系是“师生互补,教学相辅”。学习者积极参与,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发挥主体作用,而教师在整个案例教学中则始终起着“导演”的作用。既要选择好的“剧本”,即符合教学需要的案例,又要在课堂讨论中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学习者得到充分的发挥,获得最大的收效。采用案例教学法可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活跃进取状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三、选用案例应注意的问题
(一)方向性
选用案例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慎用、少用消极的案例。案例教学要利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和社会主义信念的树立,有利于学习者的健康成长。运用案例时应把握正确方向,唱响主旋律,多弘扬正气,讴歌正义,用积极的例子去激励学习者。
(二)趣味性
所举案例应生动有趣,生活化、通俗化,适应学习者的接受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习者兴趣,帮助学习者轻松掌握知识。
(三)时效性
引用的案例不应是陈年旧事,而应紧跟形势,是发生不久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习者感兴趣,有新鲜感。并切中学习者的关注点、兴奋点,使学习者在饱满的精神状态下完成了学习任务。
(四)精确性
引用的案例应尽量真实具体,不宜胡编乱造。引用的案例应尽量讲明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果以及此案例引自何处,做到真实可信,现实感强。这样才能让学习者信服,让他们真正接受,反之,则会使学习者对教师所教所讲的知识产生怀疑,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四、实施案例教学法应把握好的四种关系
(一)把握好收集、整理、改造与自编的关系
首先是根据教学内容需要,有目的地收集现成的国内外案例,经过深入细致的加工、改造和整理,进入课堂使用,这是案例教学改革初期的主要案例来源。同时,要综合各种媒体和典型材料,自编一部分有一定容量、较高质量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案例。
(二)把握好教师和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中心,是教学的权威,教师的知识倾向和价值观念深刻地影响着学习者,学习者通常被动地接受知识、服从权威。案例教学要求师生角色发生很大转变,教师起引导、组织作用,而学习者成为探究知识的主动者。
(三)把握好教学案例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衔接的关系
教学活动有着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约束,因此进行案例教学要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的接受水平为标准进行选择。何时引入案例,在何种程度上使用案例,完全由任课教师决定。教师编写、选择案例要有目的性,不顾教学需要生搬硬套,将会把案例教学引入歧途。
(四)把握好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关系
案例教学对教师素质、能力提出很高要求,为完成一堂较高质量的案例教学课,教师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课前选择案例、印发资料,指导学习者阅读并先行分组讨论;课中巧妙地引导学习者进入案例设置的情境,机智地控制课堂运作;案例的答案往往不止一个,课后仍有讨论、答疑工作要做。因此,上好案例课,教师必须合理衔接各个环节。
总之,案例教学法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既要深刻认识案例教学法的涵义、特征,又要充分认识案例教学法的意义和运用案例需注意的问题,更要处理好运用案例教学法时的各种关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使课堂教学由注入式为启发式,学习者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因此,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教育方法中行之有效且值得大力推广的可行性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