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出血性败血症和肠毒血症的临床诊断与综合防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床金

20238261羊出血性败血症和肠毒血症的临床诊断
与综合防治
申文杰
(甘肃省卓尼县柳林镇畜牧兽医站,甘肃卓尼 747600)
摘要:随着羊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提高,而且疾病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并表现出复杂的临
床症状,给疾病诊断和防治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羊的生长周期很长,在生长发育期间会受到多种传染性疾病的威胁,其中细菌性疾病的种类相对较多,疾病传染能力很强,疾病爆发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导致大量羊只感染,给羊的饲养带来很大的损失。

主要分析两种羊细菌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措施,为养殖业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羊出血性败血症;羊肠毒血症;巴氏杆菌;最急性型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8655(2023)08-0019-03
从近几年羊养殖业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在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的持续推进下,养殖业的规模逐步扩大,并且已经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

但在广大基层地区,规模化养殖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散养和中小规模养殖仍占主导地位。

1 羊出血性败血症
1.1 流行特点
1.1.1 病源特征
羊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
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性疾病,多杀性巴氏杆菌又
被称为溶血性巴氏杆菌,革兰氏阴性染色的球杆
菌,菌体细小,不会生长出鞭毛,不具备运动性,
不会形成芽孢。

多杀性巴氏杆菌在自然环境中广
泛分布,同时也是羊上呼吸道系统中的一种常见菌群。

在自然条件下,多杀性巴氏杆菌对高热、紫外线光照都比较敏感,常用的消毒剂,如2%氢氧化钠溶液、10%生石灰乳、10%漂白粉、2%来苏尔溶液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其杀死,但是病
源在污染的环境中,尤其是在患病动物的病变组织中长时间存在。

1.1.2 流行特点
从易感群体来讲,不同年龄、种类的羔羊对多杀性巴氏杆菌都有很强的易感性,其中幼龄阶段的羔羊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易感性最强,表现出来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越是年轻的羊,一
旦感染了巴氏杆菌,其病情会越重,发病周期越短。

山羊相对绵羊更容易感染多杀性发生杆菌。

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来看,在养殖场中重要的传染源是患病羊和没有发病携带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带菌羊,患病羊的排泄物、分泌物中都能够排出大量的巴氏杆菌,污染周边环境之后能够实现间接传播,也可以与健康羊群直接接触,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播。

另外,养殖场中的养殖密度相对较大,不同年龄的羊群相互接触,打架斗殴,导致体表皮肤出现损伤,环境中存在大量的吸血昆虫,也可以通过叮咬皮肤和损伤的黏膜组织传播多杀性巴氏杆菌。

多杀性巴氏杆菌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分布,如果羊的体质比较好,抵抗力
比较高,并且有很好的营养,巴氏杆菌一般不会
有太大的致病力。

若养殖管理条件相对较差,饲
养管理不科学,营养供给不到位,环境中存在诸
多应激刺激,导致身体代谢和生理功能出现异常
时,上呼吸道系统定植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就会处
于异常活跃状态,大量繁殖,产生很多毒素,短
时间内会出现毒血症,引发患病羊出现严重的败血症状。

1.2 临床症状1.
2.1 最急性型
最急性型发病较为少见,主要发生在哺乳阶段的羔羊群体中,表现为突然发病,患病羔羊在
短时间内会出现身体发热、高热的情况,体温可升高到42 ℃以上,全身肌肉震颤,明显虚脱,最后倒地,全身肌肉抽搐,在十几分钟到12 h 左右会死亡。

1.2.2 急性型
急性型是养殖场中最常见的类型,患病羊突然发病后,体温可迅速升高到41 ℃以上,精神
萎靡不振,不能正常采食,身体逐渐衰弱、消瘦,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困难,频繁出现咳嗽症状,从眼角会流出很多的脓性分泌物,眼结膜潮红,甚至出现大量出血点,从鼻孔中会流出大量的脓性分泌物附着在鼻孔周边形成结痂组织,初期出
收稿日期 2023-05-19
作者简介 申文杰(1987—),男,甘肃卓尼人,大专,助理兽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兽医相关。

临床金鉴
20238261现便秘,后期出现腹泻,排出的腹泻物呈现粥样,夹杂少量的血液和肠黏膜组织。

1.2.3 最缓慢型
最缓慢型主要是由急性型转变而来,或者发生在年龄较大的青年羊群中,发病周期相对较长,临床症状相对较为缓和,患病羊表现为食欲不振,身体逐渐消瘦,并表现出胃肠炎、胸部炎、慢性肺炎以及浆膜炎,严重时可导致身体严重消瘦体温显著下降,最终因为身体极度衰弱死亡。

1.3 病理特征
对病重濒临死亡的羊群或者已经死亡初期阶段的羊群进行解剖观察,发现大多数患病羊的颈部和胸下部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炎性水肿,皮下血管存在充血出血现象,体腔前部的皮下组织会存在较重要的出血尖锐,胸腔内会蓄积有很多黄色的炎性渗出物,如果肺部的表层有瘀血,就会引起肺部的各种充血损伤,肺部的表层会有很多的出血,且肺脏和胸壁会出现一定的粘连。

肝脏严重坏死,在表面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坏死病灶,胆囊中会存在很多稀薄的胆汁。

肉眼观察发现胃黏膜壁会出现条状出血或者块状出血,全身淋巴结显著充血水肿。

有的患病羊只是表现为胸腔出现病变,在胸腔中会存在很多淡黄色的积液,肺脏呈现鲜红色、紫红色,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肉样变化,淋巴结显著水肿。

1.4 疾病诊断
采集病死羊的典型病变组织进行涂片染色镜
检,能够看到大量的革兰氏阴性染色的球杆菌,
两端会存在夹膜。

将其接种到普通肉汤中,培养
24 h 后,能够发现肉汤出现浑浊现象,底部会
存在少量的沉淀物,轻轻地摇动试管沉淀物会逐
渐与原有的液体混合。

小心的调取肉汤培养物,
将其划线接种到普通琼脂平板上,生长出灰白色
圆形的小菌落,菌落大小在1 mm 左右,呈半透
明状,通过镜检能够发现卵圆形的小杆菌,由此
可以判定病源为多杀性巴氏杆菌。

1.5 防治措施1.5.1 治疗措施治疗前先明确药物的敏感性,经药敏试验选择部分敏感的抗菌药物,并有针对性地使用,保证药物的靶向性。

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通常传播速率都比较快,发病较急,短时间内就会导致羊群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所以要大剂量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可以给予头孢噻呋钠0.1 g/kg、黄芪多糖注射液0.2 mL/kg 混匀后肌肉注射;或使用复方长效磺胺注射液,首次用药加大剂量,使用剂量为0.4 mL/kg,搭配使用黄芪多糖注射液0.2 mL/kg,混匀后肌肉注射,每天一次,连续用药3 d。

对不能正常采食的患病羊,在采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可于另一侧颈部肌肉注射复合维生素B 注射液,每天使用一次,间隔6 h 之后再使用一次,刺激胃肠道蠕动,加速身体机能恢复。

1.5.2 预防措施
防控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发的传染性疾病,首先应结合当前疫病的发生流行情况、流行趋势,建立一个科学的、合理的、正确的、高效的疫苗免接种流程,并严格遵守流程,保证一只羊一个针头,接种之后要及时收集各种废弃物,对注射用具进行严格的卫生消毒。

一般接种2周之后就可以产生抵抗能力。

其次,日常养殖做到精心喂养,保证饲料的多样性,饲料品质优良,具有良好的适口性,不能向羊群投喂发霉变质的饲料,更不能使用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国家明令禁止的药物;向羊群提供清洁的饮用水,进入冬春季节之后应储备充足的青绿饲料或青贮饲料,满足机体对矿物质维生素的需求。

最后,日常养殖期间需加强养殖环境的定期消毒,采用物理、化学消毒,在出入口处设置消毒池、消毒室或者设置消毒通道,定期更换消毒剂,工作人员进出入生产区域前需更换相应的工作衣帽。

2 羊肠毒血症
2.1 流行特点2.1.1 流行特点羊肠毒血症是羊养殖地区散发流行或者地方
性流行的一类细菌性传染性疾病。

从近些年的发
病情况来看,肠毒血症的传播流行会存在一定的
季节性,通常以初春到秋末进入到流行高发期,
绵羊和山羊都可以受到病源的入侵,病源是D 型
的产气荚膜梭菌。

4~12周龄的羔羊对产气荚膜
梭菌的易感性最强,极容易造成群体发病。

产气
荚膜梭菌属于条件性致病菌,在污染的环境和土
壤当中,尤其是污染的粪便、尘埃当中广泛存在,
同时也是羊肠道当中定植的一种常态菌群,通常
情况下与其他菌群呈现正常栖息状态,但如果受
到某些因素改变,有益菌群繁殖受到抑制之后,产气荚膜梭菌就会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被肠道吸
收之后,经血液循环达到各个脏器组织,引发全身性的毒血症。

肠毒血症一般呈现散发流行,近年来羊养殖群体当中呈现逐年上升流行的态势。

气候多变,养殖场所地势低洼,羊群缺乏运动,饲料搭配不合理,突然更换饲料,环境温度突然下降,都可以促使或加重该种疾病的发生。

2.1.2 发病原因未对羊群进行针对性的免疫接种是导致肠毒血症发生流行的主要原因。

环境和饲料配方突然改变,导致羊群的身体抵抗能力下降,也会造成

床金

20238261羊群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

养殖户未综合分析羊群的抵抗能力,养殖场卫生条件相对较差,发生疫情之后不能将患病羊单独隔离,未及时确诊病情,用药不科学,也会造成疾病的传播蔓延。

产气荚膜梭菌本身属于条件下的致病菌,在正常条件下细菌的增殖速度较为缓慢,能够产生少量的毒素。

肠道的不断蠕动能够将各种毒素排出体外,促进细菌产生,毒素在肠道中大量聚集,如果饲料突然发生改变,特别是由干草转变成青绿饲料,或短时间内采食了大量富含蛋白质的饲料,瘤胃内部正常分解纤维素的菌群一时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大量死亡。

再加上饲料发酵产生很多酸性物质,使瘤胃的pH 值下降到4.0以下,此时大量未经消化的饲料会经真胃进入到小肠组织当中,在小肠当中通过多种寄生虫的干扰破坏肠道正常的消化和正常的免疫机能,为产气夹膜梭菌的繁殖生长提供条件,导致细菌繁殖速度大大增快,产生了大量毒素,高浓度的毒素改变了肠道黏膜的通透性,毒素会进入到血液循环,系统引发全身性的毒血症,威胁羊群的生命安全。

2.2 临床症状
该病发病十分突然,发病进程较快,通常急性发病病例的发病过程在1~4 h,流行后期患病羊的症状会逐渐缓和,发病时间逐渐延长。

有的患病羊在发病初期阶段频繁的向上跳跃,然后倒地不能正常站立,紧接着出现全身痉挛,数分钟到数小时之内就会死亡。

发病时间较长的患病羊大多表现为兴奋不安,在圈舍当中倒地不起,不断出现空嚼现象,不会正常下咽,用力地咬住牙齿,牙关紧闭,喜欢啃食泥土或者其他异物,头径向后仰或者弯向身体的一侧,在圈舍当中做转圈运动,部分患病羊不能正常行走,长时间卧地不起,角弓反张,全身肌肉震颤,腿部乱蹬,从口腔当中流出大量白色的泡沫状内容物。

2.3 解剖变化
解剖发现,病死羊尸体腐败较为明显,真胃当中存在很多液体状和大量气体状的内容物,真胃黏膜出现潮红充血和炎症病变,有的黏膜表面存在大量坏死病灶,黏膜脱落,肠道黏膜会出现充血和出血,形成溃疡病灶,严重时整个肠道变成红色,俗称血肠子。

部分患病羊肾脏显著肿大,质地逐渐变脆,轻轻按压就会破裂,心内外膜会存在大量的出血点,全身淋巴结存在充血肿大的现象,肝脏肿大明显,质地逐渐变脆,胆囊显出肿胀,可达正常大小的1~3倍,含有大量的胆汁。

2.4 防治措施
2.4.1 治疗措施
肠毒血症发病急,发病过程快,可造成相对较高的死亡率,往往来不及治疗就会死亡。

出现临床症状后一定要及时进行有效的疾病诊断,并配合使用大剂量的磺胺类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

可灌服磺胺脒,使用剂量为12 mg/kg,首次用药加倍,每天使用2次,连续使用3 d。

同时给予综合性的辅助治疗,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10%安钠咖注射液10 mL+青霉素300万IU 混合静脉注射,每天用药一次,连续使用3 d,强心补液。

2.4.2 预防措施
防控肠毒血症关键是应该做好针对性的疫苗免疫接种工作,在每年疾病进入流行高发期之前,羊群可以选择使用三联四防疫苗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共进行2次免疫接种,,2次间隔时间为16~20 d。

部分患病羊在免疫接种之后会存在体温升高的现象,经过3~4 d 后会逐渐消退。

养殖户日常要加强对养殖环境的有效清理,切断病源传播途径,可以使用5%来苏尔溶液、20%生石灰水进行全面消毒处理,每周使用一次,连续使用3 d;定期清理圈舍中的粪便。

对没有治疗价值的病死羊要落实无害化处理制度。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推动羊养殖业的现代化发展,使养殖质量得到进一步的保证,养殖户需加强养殖环境管理,根据羊群的生长发育阶段构建完善的饲养管理方案,严格落实差异性疾病防控制度,有效降低细菌性疾病的发病率。

密切监测羊群的精神状态和采食情况,一旦发现病羊应立即采取措施,对患病羊进行针对性隔离,筛选出敏感的抗生素,确保在短时间内控制细菌性疾病的流行,更好地促进羊养殖业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秋梅.牛羊细菌性疾病的治疗分析[J].新农民,2020(4): 88.
[4] 王东平,朱海龙.抗生素治疗牛、羊细菌性疾病的微探[J].农家致富顾问,2020(2):94.
[3] 黄建新.细菌性疾病在牛羊中的防治分析[J].畜禽业,2020,31(2):93-94. 
[4] 辛启明.牛出血性败血症的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控措施[J].中国动物保健,2023,25(5):31-32.
[5] 冯红星,黄旭伟.绵羊肠毒血症诊断与防治[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1(19):44-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