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对比
区域对比知识点总结
区域对比知识点总结一、区域概念1. 定义区域是指具有一定地理范围和界限、具有一定空间联系和相互关系的地域单位。
它通常是由地理条件和人文条件共同决定的,具有一定的地理特征和文化特征。
2. 分类区域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自然区域和人文区域、政治区域和经济区域、行政区域和自然区域等。
每种分类方式都有其特定的定义和特征。
3. 功能区域具有一定的功能和作用,包括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等。
不同区域之间的功能也会有所差异,其中经济功能是最为突出的一个方面。
二、区域对比的基本原则1. 差异性原则区域对比的基本原则是要关注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性。
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可以通过不同的指标和因素进行对比,如自然地理条件、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等。
2. 关联性原则区域对比不仅要关注区域之间的差异性,还要关注区域之间的关联性。
即不同区域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包括地理空间联系、经济联系、文化联系等。
3. 实证性原则区域对比要有实证依据,不能凭空臆想或主观臆断。
对比过程中需要使用科学的方法和数据进行论证,得出客观的结论。
三、区域对比的主要内容和方法1. 自然地理条件对比自然地理条件对比是区域对比的一个重要内容。
包括地形地貌、气候环境、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的对比。
这些因素对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都有很大的影响。
2. 人文地理条件对比人文地理条件对比包括人口分布、文化传统、居民生活方式等方面。
不同地区的人文地理条件也会导致不同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状况。
3. 经济发展水平对比经济发展水平对比是区域对比的一个重要方面。
可以通过GDP、人均收入、产业结构等指标来比较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了解其经济发展差异和原因。
4. 社会民生状况对比社会民生状况对比包括教育水平、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方面。
不同区域的社会民生状况也会有所不同,这与其经济水平、文化传统等有关。
5. 区域间文化差异对比区域间文化差异对比包括宗教信仰、习俗传统、语言文字等方面。
潍坊市与青岛市吸引FDI的区域优势比较分析
管理科潍坊市与青岛市吸引FDI的区域优势比较分析◎崔婷近年来,国际环境经贸摩擦不断、资本争夺激烈。
2020年全球遭遇新冠疫情,而国内提出了“十四五”规划双循环发展战略。
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大环境下,稳投资成为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举措。
本文以2020潍坊统计年鉴与2020青岛统计年鉴为依据,基于潍坊与青岛的区位优势差异对这两个地区的FDI引入现状及各自的区位优势进行了量化比较分析,借鉴青岛市FDI 吸引策略从自然地理、市场经济、知识文化三个层面提出了潍坊市发挥区位优势、促进FDI引进的具体举措,对于充分利用FDI 推动潍坊市高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相关基础理论回顾(一)FDI的理论回顾FDI即外商直接投资,是外国投资者利用现金、实物、无形资产、股权、利润再投资等投资方式来获取利润或稀缺生产要素的投资活动。
FDI理论旨在探求跨国公司FDI的动因、影响因素和条件。
FDI引入有助于填补国内建设资金不足,推动地区重点项目建设;有助于引进外企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经验;有助于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国家税收,促进社会稳定,是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在经贸摩擦阴影笼罩、资本争夺激烈的复杂局面下,“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020年以来受新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全球跨境投资大幅下滑。
在如此复杂的国际大环境下,如何顺应国内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双循环“作用,实现引外资和稳外资成为很多城市建设的重要政策和研究方向。
(二)区位优势的理论回顾早期的企业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部化理论等都不同程度的提及到区位选择对于FDI的作用。
1977年邓宁创立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首次明确提出区位优势是影响一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三大影响因素之一。
因此本文拟从区位优势角度出发对潍坊市和青岛市吸引FDI的区位优势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帮助潍坊市借鉴青岛市区位优势发挥的策略,提升FDI吸引力。
全国各区域销售数据对比图excel表格模板
全国各区域对比环形图
在此输入数据分析的内容,例如: 1、销售金额最高、最低;分析…… 2、销售数量最高、最低;分析…… 3、同比最高、组队;分析…… 4、环比最高、最低;分析……华中 14% 华东 21% 东北 华北 西北
东北 15% 华北 12%
250 200 150 100 50 0
全国各区域对比柱状 图
全国各区域对比饼状图
333
西南 华南 9% 10% 249
356
东北 15%
华北 12% 西北 19%
256
213
华中 14%
167 154 华东 21%
东北 华北 西北 华东 华中 华南 西南
东北
华北
西北
华东
华中
华南
西南
数据分析:
400
全国各区域对比折线 图
350 300 256 213 167 154 333 356
20XX年度 全国各区域销售数据
地区 东北 华北 西北 华东 华中 华南 西南 总计 销售额(万) 256 213 333 356 249 167 154 1,728 占比 15% 12% 19% 21% 14% 10% 9% 100%
400 350 250 200 150 100 50 0 300
西北 19%
东北 华北 西北 华东 华中 华南 西南
华东
华中
华南
西南
全国各区域对比环形图
25%
占比
25% 20%
20%
华东, 21% 西北, 19% 15%
15%
东北, 15%
华中, 14%
坐标轴标题
10% 5% 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中国四大区域对比表(自已总结,很适用)
资源 工业
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我国第一 、第二大油田分别是大庆油田、 濒临黄海、东海和南海.多港口: 胜利油田,有大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府等特大 长江、珠江、澜沧江等大河连通 型煤矿,还有鞍山、迁安等大型 经济特征:制造业发达 铁矿;二大工业基地:辽中南工 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
主食 住宅特点 生活 传统交通
体育活动
面食、小米(黄土高原) 土坯垒墙,屋顶坡度较小、墙体 较厚,注意防寒保暖。 马拉大车 溜冰、滑雪 煤、石油
大米 砖瓦竹木,屋顶坡度较大,墙体 高,注意通风散热。 船舶 龙舟竞赛、游泳 水能、有色金属、核能丰富 风能 太阳能、地热能、聚宝盆,察
能源,矿产
尔汗盐湖区
主要灌溉水源
温带草原牧场山地牧场(新疆) 三河牛、三河马(内蒙古)细毛羊 (新疆)滩羊(宁夏) 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河西走廊→银川平原→河套平原河 流、冰雪融水、地下水 →河 流
高寒牧场(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 牦牛(青海和西藏)、藏绵羊 河谷农业 地藏南谷地 、湟水谷地 高山冰雪融水 自然原因:海拔高、气候寒冷,冻 土广布;人为原因:过度放牧,乱采 滥挖;独特的动植物牦牛 藏绵羊 藏山羊、雪莲花、冬虫夏草、雪莲 花、藏红花 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 其矿产主要有煤、铁、石油、锰、 铬、钾盐等,其中钾盐的储量居世 界前列,因此有“聚宝盆”之称
位置
划分依据
地形
气候 气温
河流
水量大、汛期长
植被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
粮食作物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水田 一年二熟至三熟 水稻 油菜 甘蔗(产地:广东、广西、福建、 台湾) 棉花、蚕丝 柑橘、香蕉 芒果
小麦、玉米、棉花、瓜果
青稞、小麦、豌豆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经济作物 农业 主要水果 牧场特征 主要牲畜 农业类型
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对比
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对比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然而,在不同地区,特别是不同省份的农村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农民收入等方面展开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的对比分析。
一、农村建设农村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
在东部沿海地区,受益于经济快速发展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农村建设得到了较好的推进。
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供水和电力等方面的条件良好。
而在西部地区,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和经济相对滞后,农村建设水平相对较低,在交通、供水和电力等方面存在瓶颈问题。
二、农业发展农业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东部沿海地区,多年来得到了大量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投入,农业发展水平较高。
现代农业技术应用广泛,农产品质量和产量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而在西部地区,受限于自然条件和经济水平,农业发展相对滞后,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产量和品质都有限。
三、农民收入农村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但不同地区的农民收入差距较大。
在东部沿海地区,工业转移和服务业发展带动了农民的非农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
同时,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市场经济,进一步提升了其收入水平。
而在西部地区,由于产业结构的单一和经济水平的滞后,很多农民依然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四、政府政策政府的政策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区域差异的影响至关重要。
在东部沿海地区,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制定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资金投入。
同时,推动了土地流转和合作社等农村经济组织形式的发展,提升了农民的生产力和收入水平。
而在西部地区,尽管政府也加大了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但受限于经济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政策的实施效果有限。
五、人才流动人才流动对于区域差异的消除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东部沿海地区,吸引了大量的人才进入农村经济领域,丰富了农民的创业经验和管理能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高中地理-1.1.3中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北方
优势:森林、煤、石油、铁
资源丰富
发展重工业
限制:水资源不足, 能源工业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改革开放、 改善生态环境
南方
优势:热量、水分充足 有色金属、生物、 水力资源丰富 发展冶金工 业和轻工业
限制:洪涝灾害、环境污染、 山地丘陵地形破碎
发展方向:人地关系日趋紧张,注重生态保护
人均GDP则可以更好地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
(1)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
特征:东部最高, 中部次之,西部最 低。呈东、中、西 梯度排列方式,且 发展水平的差距还 在扩大。
(2)经济发展速度不同 经济发展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1978-2005年): 东部最快,中部、西部较慢。
人均地区 生产总值
西部 57%
10个
人口 43.1% 34.4% 22.5%
依据:自然条件的差异和 自然资源的分布与社会 经济发展水平
12个+3 9个
1、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12个
范围
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 粤桂琼(不含台港澳)
自然条件
优越
划 经济基础 分 依 发展水平 据 对外开放
程度
雄厚 较高 较高
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三大自然区
二、自然区域差异
自然环境差异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 人类活动差异
以东部季风区为例
三大经济区 三、经济区域差异
三大经济区的内部差异
五、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1、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三个经济地带所包括的 省级行政区有哪些?划 分依据是什么?
2005 东部 中部 面积 16% 27%
通用版高考地理综合题 区域比较类 答题模板含练习题及答案.doc
【通用版】高考地理综合题区域比较类答题模板考查方式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区域地理环境要素分布图或材料为命题切入点,考查不同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地理特征差异形成的原因、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及治理措施等。
二、设问形式常见设问形式有“比较图中……和……的差异(异同)”“分析…… 和……的共同特点(问题)”“说明图示……和……的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等。
三、答题思路“三步比较”回答区域比较类试题1、细致审题确定比较对象审比较对象,避免答题时张冠李戴;审比较考点,如比较AB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可避免跑题;审比较要求,即审准题意要求找相同点还是不同点,还是异同点都找,或者要求通过比较找原因;审比较角度,审准题目从什么角度、几个角度去回答,可避免漏掉答题的要点;注意设问的分值,养成要点化答题的习惯,看分给点。
2、确立比较的类型与思维模式(1)名词比较类:应先搞清名词的含义,包括的内容,针对内容进行分析比较。
女口:比较两地的气候特征,须知道比较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特点(2)区域特征比较类:应先对区域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根据要求对分析内容有选择性地列举比较。
这类试题重在分析,次在比较。
所以,区域的综合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区域的综合分析主要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进行。
3、巧妙比较,简洁作答三项联系是答题的依据:A、联系题中图表和材料,他们是解决比较类问题最直接的依据B、联系所学教材知识点,即能迅速理解题目设置的情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所学知识建立准确的联系,并从中提取需要的知识点C、联系生活经验和常识,当学生实在想不起来所学教材知识点时,根据题意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常识来答题往往也是有效的答题模板地理要素比较要素河流水系特征比较流向、流程;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及形态;河网密度;河道深浅、弯曲、宽窄;洛差或峡谷分布河流水文特征比较流量、汛期、水位的季节变化、含沙量、、结冰期、凌汛、水能蕴藏量等地表坏境特征地形;气候;植被;河流;土壤(其实是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气候特征气戻类型;气温(气温咼低、日较差、年较差大小)降水(降水总量的多少、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小)降水与热量的组合状况气温差异比较年均温大小、气温咼低、气温年较差、气温咼低的月份分配状况等区域特征比较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自然资源)、人文地理特征(工业、农业、人口、城市、交通、环境问题)人口问题人口过多或过少;人口增长快慢;人口老龄化程度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咼低;速度快慢;城市化阶段(初级、加速、成熟阶段);城市化问题(逆城市化、虚假巴西、滞后印度孟加拉)农业发展条件与特点比较地形、气候、水源、土壤、技术、劳动力、市场、政策、交通等区位因素;经营方式和规模、商品率高低、机械化水平、科技发展水平等生产特点等值线特征等值线数值咼低、延伸方向、弯曲趋势、疏密状况专题练习[2016 •全国卷II, 36(1), 9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理区域的比较
1.我国三大自然区差异比较附中国三大自然区图2.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分析思路(1)分析各个区域发展的条件自然条件:包括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水文、土地及矿产资源等。
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区域的人口、工业、农业、商业、城市、旅游活动、交通运输状况等。
(2)进行区域差异的比较:包括区域发展条件、优势、限制因素等。
(3)深层次分析各差异条件的原因。
3.适合比较的地理区域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存在着地理事物的异同,通过逐项比较的方法,可以准确掌握不同区域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因此,比较法是复习区域差异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具体列举如下:(1)地理位置相似或差异性明显的地区①60°N亚欧大陆东岸和西岸,可从气候类型、特点及其成因等方面进行比较。
②印度河和恒河入海口都位于23°26′N附近,可从气候类型、农产品、城市、宗教等方面比较。
③位于30°N附近的长江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和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比较,可从河流注入的海洋、地形成因、气候类型、人口分布、主要城市、发展农业的条件与主要的农产品、农业带等进行。
④马达加斯加岛与台湾岛都有回归线穿过,可比较两者的地形和气候类型的异同。
⑤回归线附近的圣保罗与加尔各答,可从气候类型、矿产、主要农产品、人口与工业、经济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
⑥直布罗陀海峡与曼德海峡的密度流及其成因的比较。
⑦南极洲和北冰洋都位于极地地区,可从气候特征及成因、科学考察、特有动物等进行比较。
(2)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相似或差异性明显的地区①秦岭南北两侧地区的气候、水文特征。
②喜马拉雅山南坡与阿尔卑斯山南坡冬夏季雪线变化及其成因比较。
③中亚与同纬度的西欧地区的气候特征和水文特征的差异比较。
④比较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南亚的地形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⑤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气候、自然景观差异及成因的比较。
⑥澳大利亚和巴西自然环境的异同(位置、气候、地形、资源等)。
(3)经济特征相似或差异明显的地区①日本和英国在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工业分布和经济特点等方面的异同。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与区域比较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与区域比较一、本文概述1、数字经济定义与发展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数字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政府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
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背景主要得益于政府政策的支持、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以及市场的广泛需求。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如“互联网+”行动计划、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等,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我国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支撑。
消费者对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快速增长。
在此背景下,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迅速,规模不断壮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显著。
然而,我国数字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不同地区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区域比较,有助于深入了解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和问题,为政府和企业制定针对性政策和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2、国内外数字经济发展现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数字经济的发展状况不仅关乎国家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也影响着全球经济的格局。
各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对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在国内,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数字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目前,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大,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在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中国均取得了显著进展,涌现出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
非洲和南美洲区域差异比较
2.地形单一起伏小 --干扰气候的因素少
3.海岸线平直 --海陆差异小
降水量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 在非洲赤道附近的多雨区,一般年降水 量2000毫米左右,几内亚湾沿岸迎风坡可 达3000-5000毫米。而非洲大陆干燥地区降 水不到100毫米,撒哈拉沙漠许多地区不到 10毫米甚至出现大面积无雨区,成为世界 上面积最大的少雨地区。
(四)、海岸线平直、 少半岛、岛屿和海湾
阿特拉斯 山
刚果 盆地
东埃 非塞
大俄
裂比
谷亚
东 非
高 原
高
原
南
非
高
德原拉肯斯山
南美洲地形
与非洲相比,南 美洲地形以高原和 平原为主。
西部是纵贯南北 的安第斯山脉,东 部高原和平原相间 分布,有著名的巴 西高原和亚马逊平 原。
三、气候
非洲气候特征
1、气温高——热带大 陆
2、干燥地区广——干 燥大陆
3、气候类型——以赤 道为轴南北对称
4、降水量地区分布极 不平衡
南美洲气候特征
一、温暖湿润
温暖性:冬季温而不冷(最冷月2℃等温线从大陆南端通过,除山
地外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夏季暖而不热(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26-28℃,而非洲绝 大部分地区在30-32 ℃ )
成因:1.主导因素:纬度位置和大陆轮廓相结合(以热
工业以采矿业和制造业最为 重要。采矿业是南美各国的 基础部门,大部分矿产供出 口。轻工业为南美多数国家 制造业的主体,肉类加工、 制糖、饮料、皮革、纺织、 服装等部门较发达。钢铁、 汽车、化工、橡胶、电器、 机械等重工业集中在巴西、 阿根廷、委内瑞拉、智利、 秘鲁、哥伦比亚等国家。
1.2比较区域发展的异同(教学课件)高二地理(2019选择性必修2)
大陆性稍强;东面有山脉的阻挡,
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
水稻土;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黑土分布广泛,多为旱地,集中
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加上人 连片,人口密度相对较低,人均
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较少
耕地面积较多
01 区域发展的异同
区域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矿产资源条件 矿产资源贫乏
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农业生产
3.博斯腾湖和艾比湖湖岸芦苇湿地土壤的甲烷排放量夏季最高,
其原因不可能是( D)
A.土壤升温,产甲烷菌活性增强 B.芦苇植株生长旺盛,吸收输送甲烷速率快 C.淹水范围扩大,土壤湿度增加,分解形成的低碳有机物较多 D.降水少,蒸发量大,土壤易形成厌氧环境
课堂练习
土壤中的产甲烷菌利用低碳有机物制造甲烷。甲烷被植物根系吸收,经植物体的通气组 织排放到大气中。厌氧(缺少氧气)环境有利于生物残骸被分解为低碳有机物。同处新疆 的淡水湖博斯腾湖和咸水湖艾比湖湖岸都有芦苇湿地分布,但芦苇生长各异,土壤产生的 甲烷排放量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下图)。据此完成3-4题。
03 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
03 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
根据以下图片及教材文字信息,完成教材17页活动。
03 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
1.根据地形要素将东北地区划分为大兴安岭北部山地、东北部山地以及 东北中部平原;根据农业生产要素将东北农业区划分为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以及畜牧业区; 2.主要由于该地区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耕地多、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3.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气候变暖,以及市场需求大、政府政策支 持等原因,松嫩平原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02 区域发展的异同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
02区域发展的异同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
区域对比皖北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四)区域对比——皖北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学生比较陌生的区域进行对比研究,属知识应用层面。
)案例关键词:李守银的老家皖北地区怎么样?工业化水平城市化面积人口珠江三角洲(2005年)52.4%69.5%4.17万平方公里4077万人皖北地区(2005年)26.9%23.8%3.23万平方公里2700万(1)尽管居住在珠江三角洲,但老李时常牵挂着家乡。
老李经常疑惑,家乡工厂怎么那么少?根据表格,请同学们思考两地工业化、城市化的差异的原因。
通过学案上皖北地区的相关资料(皖北地区地图、资源、交通等),组织学生进行探究。
(2)与珠三角相比,其工业化发展所欠缺了哪些条件?(政策、特殊的区位条件、侨乡)(3)老李认为家乡充满希望,请根据资料分析皖北地区工业发展的条件。
(“中部崛起”政策;京九铁路建设及京沪铁路,交通便利;淮南、淮北煤炭资源丰富;距长江三角洲或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较近,有利于接受其辐射;旅游资源丰富,附近有安徽凤阳、三国古战场等知名地点;劳动力丰富廉价;土地资源、水资源相对丰富;)(4)请设计一下,皖北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该如何走?如:工业化:第一阶段:资源密集型-----矿产资源的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第二阶段:(以煤炭工业为中心,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利用廉价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吸收长三角地区的投资,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和第三产业)第三阶段:技术密集型城市化:煤炭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四、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当李守银老家皖北地区的乡亲羡慕着珠三角的收入和生活时,珠三角的官员和居民却在为困扰的一系列问题寻找出路。
(一)从措施中看问题下列资料显示了广州市采取了哪些措施?从具体措施中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存在着哪些突出的问题?(培养学生从资料提取信息的能力,逆向思维能力)材料:广州提出要从产业调整、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等方面来实施“中调”战略。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65课时 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
目录
03 主观题规范答题指导(十)
(1) 说 出 渭 河 平 原 南 北 两 侧 (沿108°E)的地形特征差异。 (4分) (2)简述甲、乙城市共同的区 位优势。(8分)
区域地理特征与差异类
目录
03 主观题规范答题指导(十)
区域地理特征与差异类
答案 (1)南侧:以山地为主,地势较高(南高北低),起伏较大。北侧:以高原 为主,地势较低(北高南低),起伏较小。 (2)地处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宽阔;气候较温和;河流较多,水源充足,周边地 区农业基础较好,农产品丰富;交通便利;是当地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
目录
03 主观题规范答题指导(十)
区域地理特征与差异类
真题感悟
[典例] (福建卷)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2分) 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 区有一块“秦腔飞地”(乙城附近),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至今 仍保留着原有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
下游地区
拥有四通八达的水陆空 有我国最大的沿
_交__通__运__输___网络,是我国 海_港__口__群___,是
东西部、南北方经济交流 国内和国际联系
的中心枢纽
的交通枢纽
目录
01 图表自主填绘
(2)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发展
地区
发展策略
上游
①重点发展特色__生__态____农业;②发展__休__闲___农业和乡村旅游;③建 立全国性的__能__源____、原材料加工基地;④巩固加强第二产业;⑤优先 发展__第__三____产业,利用旅游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⑥建立现代化综合 _交__通__通__信___网络体系,加快城镇化进程
目标背景对比度计算方法
目标背景对比度计算方法目标背景对比度是指图像中目标物体与背景之间的灰度差异程度。
对比度是图像中不同灰度水平之间的差异度量,它能够影响人眼对图像的感知能力,也是图像分析和处理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目标背景对比度计算方法可以进一步提取图像中感兴趣目标,进行图像分割、物体检测、图像增强等多种图像处理应用。
目标背景对比度的计算方法可以分为区域对比度和像素对比度两种。
1.区域对比度:区域对比度是基于图像中不同区域的平均灰度级之间的差异性来计算的。
一般情况下,图像分成目标区域和背景区域,计算两个区域的灰度平均值,然后计算两个平均值之间的差异作为对比度度量。
方法步骤:a)将图像分割成目标区域和背景区域。
b)计算目标区域的灰度平均值和背景区域的灰度平均值。
c)计算两个平均值之间的差异作为对比度的度量。
优点:区域对比度计算方法简单且易于理解,能够较好地反映目标与背景之间的灰度差异。
缺点:区域对比度方法可能会忽略局部细节的灰度差异,因为它只考虑了整个区域的平均值。
2.像素对比度:像素对比度是基于图像中每个像素点的灰度级之间的差异性来计算的。
该方法能够更好地反映目标与背景之间的边缘和纹理细节差异。
方法步骤:a)遍历图像的每个像素点。
b)计算每个像素点与其周围像素点的灰度差异度量,如平均灰度梯度、方差等。
c)对所有像素点的灰度差异度量结果求平均或加权平均,作为对比度的度量。
优点:像素对比度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目标与背景之间的灰度差异,包括边缘和纹理细节。
缺点:像素对比度方法计算量较大,且对噪声敏感,可能会受到图像中噪声的干扰。
除了上述两种主要的目标背景对比度计算方法外,还有其他一些相关的计算方法,如灰度直方图对比度、小波变换对比度等。
这些方法都可以用于目标背景对比度的计算,但具体的选择需要考虑图像处理的应用场景和要求。
总结起来,目标背景对比度是图像中目标与背景之间的灰度差异程度,可以通过区域对比度和像素对比度等方法进行计算。
农村经济发展趋势与区域差异对比
农村经济发展趋势与区域差异对比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变得日益重要。
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区域差异对比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并对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一些看法。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势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多方面的。
首先,农村经济从以农业为主导转向多元化发展。
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逐渐发生改变,农民开始转向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农村工业化、农村国有企业的发展逐渐兴起。
其次,农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趋势是农民收入的提高。
随着城乡差距的缩小,政府纳入农村产业的政策支持和农村金融改革的推进,农民工资逐年增长,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升。
再次,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通信、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改善使得农村经济更加活跃。
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农村地区可以更好地参与到全球化的经济体系中。
二、区域差异对比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由于地理环境、资源禀赋、政策导向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较为先进。
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基础良好,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较早,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相对较高。
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经济相对滞后。
由于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等原因,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相对困难,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
三、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农村劳动力短缺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不少农民选择到城市务工,导致农村的劳动力供给不足。
其次,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
由于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限制,一些地区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再次,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有待加强。
虽然在过去几年中,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四、应对挑战的思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大区对比试验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大区对比试验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当前科学研究中,大区对比试验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
大区对比试验的概念基于对两个或多个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这些区域的关键因素进行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获得有助于了解不同地区之间差异和相似性的重要信息。
大区对比试验通常涉及对不同地理区域进行定量或定性的比较。
这些地理区域可以是国家、城市、乡村、生态系统等。
通过在这些区域之间选择一定数量的研究对象或样本,并对它们进行详细观察和数据收集,我们可以从中得出一些有关地理区域特征、环境变量以及其对人类社会、经济或环境的影响和响应的结论。
大区对比试验的定义包括了对所选地理区域内的多种变量和因素的考察。
这些因素可以包括自然环境(如气候、地形、土壤等)、人类因素(如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等)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地理区域内现象的因素。
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比较和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区域内现象的本质和特点。
尽管大区对比试验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信息,但我们必须要注意在实施试验过程中遇到的可能的局限性和挑战。
例如,不同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可能会导致比较结果的偏差,而数据采集和整理的困难也可能会对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因此,在设计和实施大区对比试验时,我们应该在方法选择、样本选择和数据处理等方面谨慎操作,以确保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大区对比试验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通过对不同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为我们提供有关地理区域特征、环境变量以及其对人类社会、经济或环境的影响和响应的关键信息。
然而,在进行大区对比试验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困难以及地理区域差异带来的限制,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逐步阐述大区对比试验的定义和意义。
第一部分是引言,其中会对大区对比试验进行概述,并介绍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全国各区域销售数据对比图(多图)
全国各区域对比柱状 图
全国各区域对比饼状图
333
西南 华南 9% 10% 249
356
东北 15%
华北 12% 西北 19%
256
213
华中 14%
167 154 华东 21%
东北 华北 西北 华东 华中 华南 西南
东北
华北
西北
华东
华中
华南
西南
数据分析:
400
全国各区域对比折线 图
350 300 256 213 167 154 333 356
20XX年度 全国各东 华中 华南 西南 总计 销售额(万) 256 213 333 356 249 167 154 1,728 占比 15% 12% 19% 21% 14% 10% 9% 100%
400 350 250 200 150 100 50 0 300
华北, 12% 10%
华南, 10% 西南, 9%
5%
坐标轴标题
0% 0 2 4 占比 6 8 占比
西北 19%
东北 华北 西北 华东 华中 华南 西南
华东
华中
华南
西南
全国各区域对比环形图
25%
占比
25% 20%
20%
华东, 21% 西北, 19% 15%
15%
东北, 15%
华中, 14%
坐标轴标题
10% 5% 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全国各区域对比环形图
在此输入数据分析的内容,例如: 1、销售金额最高、最低;分析…… 2、销售数量最高、最低;分析…… 3、同比最高、组队;分析…… 4、环比最高、最低;分析…… 5……
区域竞争力对比分析
区域竞争力对比分析——以云南省16个地州为例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属于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但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云南省自身的发展,云南省正以一定的速度向其他省区靠拢,以缩短与其他全省区的经济发展差距。
回顾云南省的发展历程,区域竞争与区域整合是必然趋势,只有在竞争中谋求发展,在竞争中求整合,才能更好地推动整体与局部区域竞争力的提高。
本文运用了一定的方法,以数据为依据对云南省16个地州的区域竞争力进行评价对比分析,为区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基础。
1.区域竞争力的含义、评价指标和方法1.1区域竞争力的含义区域竞争力主要是指一个地区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地区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已创造价值,为其人民提供福利的能力。
主要体现在一个地区集散资源、创造财富、提供服务以带动辐射周边地区的能力,是地区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环境、人民素质等综合水平和能力的体现。
它在时间上是动态的,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其高低直接关系到当地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
1.2区域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及方法区域竞争力分析是基于比较经济学的方法论,建立指标体系,通过分析与评价,发现区域发展中的问题,找到提升竞争力的因素。
因此,研究区域竞争力有重要意义:扩大了研究的视野,讨论如何提升区域竞争力,创造竞争优势,来为本区域经济发展在大区域中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为区域经济战略与决策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一般认为,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即城市经济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金融竞争力、科技竞争力、对外开放度、人口竞争力、生活质量、政府效率等八个方面。
本文主要从经济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和人口竞争力三方面来对云南省16个地州区域竞争力进行评价对比分析。
区域竞争力评价的方法有多因素综合评价法、SWOT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其中最常用的是多因素综合分析法。
本文将采用多因素综合分析评价法对区域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
东北哈尼泥炭腐殖化度古气候意义及区域对比
东北哈尼泥炭腐殖化度古气候意义及区域对比作者:程胜高肖河黄庭周莹胡忠霞刘晓彤来源:《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4年第02期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2023)摘要:不同地区泥炭腐殖化度指示的古气候意义存在着分歧。
运用碱提取溶液吸光度法对东北哈尼泥炭腐殖化度进行测定,结合14C测年数据的年代框架,对比东北哈尼、神农架大九湖、青藏高原红原、福建天湖山地区泥炭腐殖化度气候代用指标,分析不同地区泥炭腐殖化度古气候意义异同的原因。
结果表明:哈尼泥炭腐殖化度的古气候意义包含温度湿度组合,较高的腐殖化度指示气候温暖潮湿,较低的腐殖化度指示气候干燥寒冷;从哈尼、红原、大九湖、天湖山泥炭腐殖化度时间序列的对比可以得出,虽然其古气候意义有所不同,但其记录的中国全新世古气候环境演变趋势大体相同,都反映了中国早全新世阶段的升温现象、中全新世的大暖期现象及晚全新世阶段的降温;温度、湿度、季风、经纬度及地质地貌等因素都对泥炭腐殖化度有影响,但水热条件是直接影响,其他因素通过对水热条件的改变而间接影响腐殖化度;阐述不同区域泥炭腐殖化度的古气候意义没有固定模式,需结合当地的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年均气温、季风、降水、植被等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泥炭;腐殖化度;碳、氧同位素;全新世;古气候;时间序列;冷事件;东北中图分类号:P532;X16文献标志码:APaleoclimatic Significances of Peat Humification in Hani of Northeast China and Regional ComparisonCHENG Sheng gao1,2, XIAO He1, HUANG Ting1, ZHOU Ying1, HU Zhong xia1, LIU Xiao tong1(1.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Hubei, China;2.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Hubei, China)Abstract: There are different viewpoints on the paleoclimatic significances of peat humifica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Alkali extracting solution absorbance method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peat humification in Hani of Northeast China. Combined with 14C dating data for chronological framework, the proxy climate indicators of peat humification in Hani of Northeast China, Dajiuhu of Shennongjia, Hongyuan of Qinghai Tibet Plateau and Tianhushan of Fujian were compared, and thereasons fo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n the paleoclimatic significance of peat humifica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aleoclimatic significance of peat humification in Hani includes temperature humidity combination, and the higher humification indicates warm and humid climate, the lower humification indicates dry and cold climate; according to the comparison of peat humification temporal series in Hani, Hongyuan, Dajiuhu and Tianhushan, although the paleoclimatic significances are different, but the evolution trends of Holocene paleoclimate environment recorded are almost the same; the records include warming in Early Holocene, megathermal in Middle Holocene and cooling in Late Holocene;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humidity, monsoon, latitude and longitude and geological landform on peat humification are significant, but the hydrothermal conditions are direct, and the other factors are indirect; it is different to explain the paleoclimatic significances of peat humifica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the location, geological landform, average annual temperature, monsoon, precipitation and vegeta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Key words: peat; humification;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s; Holocene; paleoclimate; temporal series; cold event; Northeast China0引言泥炭是不同分解程度的松软有机体堆积物,这种有机体主要是植物残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对比材料一: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迅速起飞,其经济发展速度先后超过英、法而位居世界前列。
其中位于德国中西部的鲁尔区,依靠丰富的煤炭资源、邻国法国洛林的铁矿以及便利的水陆交通运输,迅速发展成为传统工业的典型。
我国东北地区曾经是经济起步较早的地区,为我国早期的经济发展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国企改革面临着较在的困难,下岗职工在全国的比例较大。
因此,国家提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
材料二:我国东北地区的辽中南重工业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本地区有丰富的铁矿、水等资源以及我国最密集的铁路网。
但辽中南也遇到了整个大东北地区同样的经济困难,整治辽中南是“振兴东北”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1)根据以上提供的资料以及学过的知识,完成下表:比较项目德国中国地势南高北低二级阶梯,西高东低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单一)东部为季风气候,西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气候(多样)成因终年受西风影响我国跨经纬度大,相对高差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经济发展方向向南向西与地形的关系从地势较低的平原(经济发达地区)向地势较高的高原山地(经济落后)发展国家类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2)辽中南重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的对比有很多相似之处和不同点,根据学过的知识和提供的材料,完成下表。
比较内容德国鲁尔区辽中南重工业区相同点资源丰富、工业结构单一、水陆交通便利(铁路)、环境污染严重、以重工业为主(钢铁、机械、石化等)不同点多煤炭,运进铁矿多铁矿,运进煤炭兴起时间早(19世纪中叶)兴起时间晚(20世纪中叶)衰落后成功整治国企改革面临困难,正改造(3)鲁尔区的成功改造对我国辽中南的改造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对此,请就我国大力“振兴东北”,对辽中南重工业的改造提出合理的建议。
建议:改变单一经济结构;产、学、研相结合;加强技术改造;治理污染;引进民间资本;政府支持;发展交通;积极发展高等教育;招商引资。
(4)黑龙江垦区土地利用构成的特点是土地类型多种多样;耕地面积大,人均耕地多;荒地多,耕地后备资源丰富(5)黑龙江垦区是我国最大的农业现代化垦区,试分析其区位优势及今后发展方向。
区位优势:黑龙江垦区地处中温带,气候湿润,光照充足,降水丰沛,黑土广布,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广阔,人均耕地面积多,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发展方向:开展多种经营,提高种植业,大力发展养殖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荒地资源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地区属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是。
ABD(2)制约四地区粮食生产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 热量较少B地形低洼、排水不良C水资源短缺D人均耕地少(3)与其他三地相比,发展粮食生产的优势是:A土地肥沃(黑土地),人均耕地多。
C晴天多,光照强,温差大,利于养分积累。
D热量充足,降水多,雨热同期(4)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粮食生产面临的共同问题是:B、D大量耕地被占用(城乡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粮食生产的地位相对下降。
A、C 生态破坏、生产条件恶化(A地区水土流失、湿地缩小,(C水资源短缺,荒漠化严重等)(5)A地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其特点是生产规模大、高度机械化;B地新颖的混合农业形式是基塘生产。
(6)试分析B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宜建哪些商品农业基地?发展商品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我国的珠江三角洲,有优势的农业发展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河网密布,地表水丰富;地处沿海地区,海陆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市场广阔;技术先进,粮食单产水平高等。
宜建基地:商品粮基地,花卉、蔬菜、水果等高效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基地。
存在问题:地势低平,低洼易涝;人口稠密,商品率不高;宜农荒地少等。
发展方向:克服低洼易涝地,发展基塘农业等新颖的混合农业;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多种经营来提高商品率读下表,回答问题。
2002年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的比较(1)东北商品粮基地与全国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突出的特点是大规模专业化生产。
(2)东北商品粮基地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粮食的单产较低,其原因可能是纬度高,气温较低,热量不足,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单位面积投入的劳动量较少等。
(3)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土地辽阔,耕地面积广,总产量高;东北地区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人均耕地资源丰富,人均粮食较高,当地消费的粮食较少;土壤肥沃,生态环境较好,机械化程度高(4)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而且将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日益重要的位置。
这一观点有道理吗?。
为什么?有道理东北地区耕地资源和耕地后备资源丰富,提高单产还有很大潜力,其他大多商品粮基地地处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地区,耕地受到产业调整、城市化等因素的影响,有缩小的趋势,且增产潜力较东北地区小(5)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扩大耕地面积(开垦荒地)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
要保持和提高东北地区在全国商品粮供应中的地位,可行的途径有哪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发展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推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建立绿色食品基地等读我国两区域图,回答问题:(1)A、B两地区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以此为基础发展的工业部门有。
(2)A地区与B相比,发展上述工业的优势有。
(3)为了优化资源配置,A、B两地资源都大量输往地区。
这对资源输出地区有什么重要的地理意义?资料一:东北曾是世界著名的商品大豆产区,是我国主要食用油的来源。
自加入WTO后,2001年江苏某榨油厂即进口美国大豆1396万吨,约相当于我国一年的大豆产量,同年东北大豆却有七成积压在农村。
资料二:东北和美国进口大豆的产销成本调查其中Ⅹ为美国每吨大豆的加工成本(l)2001年江苏某榨油厂“舍近求远”从美国进口大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东北大豆出油率低,价格高,加工成本高。
(2)请你分析造成东北大豆与美国大豆生产成本差异的主要原因。
水热不足,科技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
(3)该研究性学习小组以“东北大豆的出路”为题进行研究,应主要采用何种研究方法?试简述理由。
比较法;选定对象进行比较,能找出差距和改进的措施:(4)该学习小组要将研究成果“东北大豆的出路”呈报给政府供决策参考。
如果你是小组成员,你会提出哪些建议?建立高油大豆生产基地,实行专业化规模生产;加大科技投入,改良品种,发展面向市场的产品;机械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生态农业;发展大豆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下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后回答问题。
(1)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人民生活最富裕,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其区位优势。
位于东南沿海,同香港、澳门毗邻,靠近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劳动力廉价丰富;地价低廉;著名侨乡;地处改革开放前沿,优惠政策。
(2)简析两经济区发展经济的共同的区位优势。
同处在河流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经济腹地广阔;发展农业生产的水热条件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二熟至三熟;地形平坦,水网密布,降水充沛,土壤比较肥沃;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
(3)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耕地减少,土地资源紧缺,农业基础明显削弱;生态环境破坏,区域环境质量下降;能源紧张。
(4)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两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积极发展核电,建设了秦山、大亚湾等核电站;建设“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能源调配工程。
(5)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迅速崛起,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都市圈。
分析该城市群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长江三角洲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具备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区位优势。
近年来,农村经济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大量农业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大大加快了城市化的速度,促进了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下图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区域中的平原地区优势农产品的差异。
甲:水稻油菜、棉花等乙: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等(2)图中甲地A、B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该如何解决?问题:湖泊面积萎缩、洪涝灾害较多办法: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退耕还湖,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抗灾能力等(3)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乙区域C、D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低温(热量条件较差)办法: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等(4)图中甲区域农业的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优势区位?热量条件优越;劳动力素质和科技水平较高★长江流域湖泊面临的环境问题及治理问题:(1)长江流域湖泊的日益萎缩;(2)长江流域湖泊的水污染及富营养化日益严峻;(3)长江流域湖泊生态环境衰退。
治理:(1)治:治理污染源;(2)控:控制污染量;(3)截:截流湖泊和河道污水;(4)疏:疏浚河道湖底的淤泥;(5)引:引清水入湖;(6)修:修复湖区生态环境;(7)管:实行长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