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共21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八个“啊”和六个“哟”,如何读?
女声演绎
整体感知
内容和情感
4.你从诗中读到了什么?有何感受?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火山喷发式的情感
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等。第一部诗集《女神》喊出 了时代的真音,震醒了一代青年,释放了被压抑的社会心绪,满 足了时代的精神需求,而且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为 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
五四爱国运动确立的“五四精神”追求“民主”“科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 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女神》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 自由诗体。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郭沫若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置身于日 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惊天的巨浪,作者《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文本研读
问题探究
7.“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律吕哟!”这句话的主语是什么?
——洪涛
8.洪涛之“力”的作用是什么? 排山倒海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
同样巨大的创造力。诗人呼唤“毁坏”“创造”, 是“五四”精神的表现。所谓“毁坏”就是要反 帝反封建,所谓“创造”就是要建设民主与科学 的新中国。
知人论世
写作背景
105年前,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广 大群众、市民、工商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 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等多形式进行的反 帝反封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四提倡四反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字,反对旧文字。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 间,是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 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10.这几句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作用?
最后几句采用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抒发感情,赞美 了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雄强之力,节奏感强,增强 了语言气势,加强了表达效果。
文本研读
问题探究
11.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诗人把自己想象为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目光遍及广阔天地,并发出了激情的呼 唤的巨人。诗人紧扣“立在地球边上”这一着眼点,借助极目远望的开阔眼界, 把地球北极的北冰洋和居于地球腹地的太平洋联结起来,把北冰洋晴空中无数怒 涌的白云和太平洋汪洋浩瀚的万顷波涛两个宏大画面组接起来,于是,自然物的 形象便以超乎人们常见的面积之大、数量之多和超乎人们常见之力,显示出它们 的宏伟、壮观;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自然的抒写,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的高大形 象,窥视到他充实的内心,感受到他如沸的激情,而抒情形象所显示的这种独特 感情、心理,正反映了被“五四”时代怒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的共同特征。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动荡的时代 破坏旧世界 蕴蓄已久的力量 破坏与创造 对力的呼唤 对力的赞美
宏伟
强力
壮丽
热烈
整体感知
内容和情感
5.诗人是站在什么角度来抒发情感的?如何理解诗歌标题的含义?
诗人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 足点上,以浪漫主义者的激越情怀,把整个世界都当作 自己的呼唤对象,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
三个短语加强了抒情的力度,“力哟!力哟!”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 达了作者对“力”的呼唤,也就是对新思想、新文化、新事物的呼唤。
6.诗歌最后一句有什么深刻含意?
以“力”为意象,这也是全诗的主要意象。 描述了“力”的强大与曼妙,抒发了诗人对 “力”的赞美之情。
这是对力的歌颂和赞美,诗人强调色彩,突 出形态,体现其神韵,反映其节奏,多层面感受 力和美。诗人尽情歌颂的力,其实正是五四时期 的那种积极进取,不断创造的时代精神的特征。
文学常识
新诗与自由诗
新诗,又称现代诗,与旧体诗相对而言,一般是指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产生的新 体诗歌,包括现代格律诗、散文诗、自由诗等。它的特点是冲破了旧体格律诗的限制, 采用与现代口语相接近的白话和现代音韵,文体整齐,押韵自由,生动活泼,便于表 现复杂的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
自由诗 ,是一种字数、行数、节数、音韵等方面都较为自由的诗体。它不受格 律的约束,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在形式上自由变化,押大致相近的韵。
诵读指导
节奏”的诗歌代表作之一,它是在感情激荡时一 气呵成的,是火山爆发喷涌而出的岩浆,其气势汹涌,灼热逼人,从中最能感受到 “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为了准确表达出诗人此时的情感,朗诵时语速应 该稍快,尤其是到排比部分,语速要渐快起来;到排比的最后一小句,语速则要适度 放缓。同时,朗诵时的语调也要随诗人感情的升华而逐渐加强。对每一句中的中心词, 如“怒涌”“晴景”“推倒”“洪涛”等,也要做重音处理。
3.语言形象生动。诗人将描写对象人格化,写白云在“怒涌”,太平洋“提起 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滚滚的洪涛在“毁坏”“创造”“努力”,使 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①排比的句式,热烈歌颂了力量,反映了人民那种奋起直追、高扬个性、 改变国家现状的强烈愿望,具有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
②句式自由,节奏鲜明。自由体新诗采用不受東缚的自由句式,具有极为 鲜明、强烈的节奏感。或2个字或20多字,随情而变,自由奔放
意象“太平洋”,“无限”形容面积达, 力量大,以拟人手法写太平洋要提起全身的力 量来把地球推倒。与下文的“力哟”相呼应。
文本研读
问题探究
2.诗歌第四行有什么作用?结合这首新诗的背景,分析“滚滚的洪涛”的象征意义。 过渡,是由景入情的过渡,它进一步突出了海涛汹涌的壮丽景象,又引发了
最后三行诗人面对壮丽景象的主观感受。
1.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画面吗? 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
大声呼喊。他的喊声欢呼在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上,也 欢呼在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上——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
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 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力的律吕”。
诵读指导 划出节奏,激情演绎
读去声,是吹号,但诗歌内容跟号角不 沾边。
读阳平,是号叫——呐喊——惊叹— —赞美,和这首诗的疯魔状态相匹配。
诵读指导
语气语调显精神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这首诗的描写的巨人形象, 其实是诗人的自我形象,诗歌表 达了诗人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 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
归纳总结
诗歌主题
这首诗堪称郭沫若早期“火山爆发式”的诗歌代表作之一,从其诗歌中最能感 受到“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它是在感情激荡时一气呵成的,是火山爆 发喷涌而出的岩浆,其气势汹涌,灼热逼人。
诗人通过赞美自然的巨大力量讴歌了“五四”精神。诗人主张破旧立新,“不 断的毁坏”是毁坏旧世界、旧文化,“不断的创造”是创造新世界、新文化。诗中 对“力”的歌颂,表现出一种奋发进取、积极昂扬的创造精神和热烈向往、执着追 求的进取精神,旨在唤起人们对自身力量的自觉意识和对生活的巨大热情,激起人 们以全部生命的力去努力创造,去追求光明,去获取力的艺术,力的美。
文本研读
问题探究
1.本诗前三行有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意象“白云”,背景是晴朗的天空,与下 文的北冰洋相映照。晴朗的天空,无数的白云 翻卷,正在空中怒涌,与寒冰皑皑的北冰洋相 呼应。
意象“北冰洋”,背景是天地间一片晴 朗,水天一色。啊,啊!好一幅壮丽的画 卷——北冰洋的晴空冰景,美在大自然哟!
文本研读
问题探究
3.如何理解“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 诗歌的主体形象是“巨人之力”,用三个“不断”,形容巨人力量之大,无
坚不摧,新思想、新文化、新事物正以排山倒海之 力摧枯拉朽,摧毁着旧思想、旧文化、旧事物。
4.能不能将语序调整为“不断的努力,不断的毁坏, 不断的创造”?
反逻辑的写法越是超出常规、越是反常、越是无理,就越显诗歌之奇妙、越是 符合诗人之情思。
“放号”是欢呼、是呼喊、是呐喊、也是赞歌。
6.诗人又是通过哪些意象来塑造形象和表达情感的。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白云、北冰洋、太平洋、洪涛、力
宏大、阔远、雄奇、气势磅礴
诗歌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宇宙图景。苍茫的宇宙,飘浮的白云, 一颗蓝色的星球,广袤无垠的大洋,波涛汹涌的大浪……唤起人们对 自身力量的自觉意识和对生活的巨大热情,激起人们以全部生命的力 去努力创造,去追求光明,去获取力的艺术,力的美。这是崇高与壮 美的统一,作者唱出的是一曲表现崇高美的激情洋溢的赞歌。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2.标题中的“号”应该怎么读,阳平?去声?
归纳总结
定作特色
这首诗在写作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1.想象奇特。诗人把自己想象成站立在地球边上的一个巨人,北冰洋、太平洋
的景色也就尽收眼底了,由此诗人才可以自由地调用这些本来宏大的意象。
2.强烈的抒情色彩。全诗直抒胸臆,运用了四组“啊啊”、六个“哟”宣泄诗 人热烈奔放、雄壮豪迈的情感。叹号的大量使用,强化了情感的力度。
“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正如滚滚而来的 洪涛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坏力,冲击一切半 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罗网,同时以伟大的创 造力建树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
洪涛滚滚向前,强大无比,无坚不摧!既是诗人回国途中所见之景,也象征 着五四运动的巨大声势,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动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年青气 盛的郭沫若。
如果是胡适先生的《尝试集》可以视为区分新旧诗的界限, 那么堪称新诗纪念碑式作品的就是郭沫若先生的诗集《女神》。 本堂课,我们一同走进诗集《女神》中的名篇《立在地球边上 放号》,一同感受新诗的魅力。
知人论世
郭沫若,少年时代接触了大量古典文学,喜欢屈原、 李白、苏轼等人的诗,受到浪漫主义影响。是我国新诗 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浪漫 主义的天才诗人。留学回国后,编辑《创作周报》《洪 水》,提出“革命文学”主张。
情景导入
中国第一首白话诗
蝴蝶 胡 适 1917
两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只忽飞回。 剩下另一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这首诗选自《尝试集》,作者在尝试什么?为什么要尝试白话诗呢? 胡适说:“私心以为文言决不足以为吾国将来文学之利器”,西方新的文化 思想的熏陶使他想要刻意摆脱旧诗体的束缚,写出真正自由体的白话诗。 但旧诗体的痕迹依然存在,比如它还是以五言为律,还有压着an韵等。所以 胡适先生对自己的《尝试集》这样评价:我现在回头看我这五年来的诗,很像一个 缠过脚后来放大了的妇人,回头看她一年一年的放脚鞋样,虽然一年放大一年,但 是年年的鞋样上总还带着缠脚时代的血腥气,因为缠过脚的妇人永远不能恢复她的 天然脚了。言辞中对自己诗作中留下的新旧时代交错的影子感到很是无奈。
部编版必修上第一单元第2-1课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学习目标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1. 了解郭沫若诗歌特点,了解诗歌写作背景。 2. 反复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3. 赏析诗歌使用的艺术手法,感受意境美。 4. 品味诗歌生动形象的语言。 5. 理解诗人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
以及追求个性解放的社会思潮。
从社会文化来看,“五四”的首要任务就是“毁坏”,捣毁那旧的体制、旧的 文化。只有捣毁旧的才能创造一个全新的国家,然而,旧的体制和文化不是一触即 溃的,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是朽而不死的,它需要广大的青年持续地、不停地 “努力”方能改造成功,这也是对“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映照。
文本研读
问题探究
5.“啊啊!力哟!力哟!”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