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二化螟发生特点及其防治对策

合集下载

二化螟防治指标

二化螟防治指标

二化螟防治指标
(原创版)
目录
1.引言
2.二化螟的概述
3.二化螟的危害
4.二化螟的防治方法
5.总结
正文
【引言】
二化螟是我国水稻产区的重要害虫之一,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它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对二化螟进行有效的防治,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将对二化螟的防治指标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化螟的概述】
二化螟,学名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属于鳞翅目螟蛾科。

它的幼虫主要以水稻为食,成虫则以植物汁液为食。

在我国,二化螟的发生季节主要在每年的 5 月至 10 月。

【二化螟的危害】
二化螟对水稻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幼虫期,幼虫会啃食水稻叶片和茎部,导致水稻生长受阻;二是蛹期,蛹会寄生在水稻茎内,阻碍水稻的正常生长;三是成虫期,成虫会吸取水稻的汁液,导致水稻养分流失。

因此,二化螟对水稻的危害是全方位的,必须进行有效的防治。

【二化螟的防治方法】
二化螟的防治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监测,通过定期对稻田进行调查,掌握二化螟的发生情况;二是预防,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创造不利于二化螟生存的环境;三是治理,一旦发现二化螟的发生,要及时采取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进行治理。

【总结】
二化螟是我国水稻产区的重要害虫,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

水稻二化螟防控

水稻二化螟防控

水稻二化螟防控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它会危害水稻的生长,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水稻二化螟的防控工作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水稻二化螟的生活习性、危害特点和防控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以供大家参考。

一、水稻二化螟的生活习性水稻二化螟是一种以水稻为宿主植物的害虫,主要分布在中国华南、华中、西南等地区。

它的成虫是一种中小型的飞蛾,翅膀呈淡黄色,前翅有一道深褐色的斜纹。

成虫主要在夜间活动,白天则躲藏在植物茎叶中。

水稻二化螟的幼虫是其危害水稻的主要阶段,它们主要以水稻叶片为食,会造成水稻叶片被蛀食,甚至整片叶子被吃光。

水稻二化螟的生命周期大约为30-50天,根据不同的气温和环境条件,其发育周期会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水稻二化螟在4-5月份开始孵化,6-7月份达到成虫期,8-9月份开始产卵,10月份左右成虫逐渐减少,随后进入越冬季节。

水稻二化螟的防控主要集中在夏季水稻的生长季节。

二、水稻二化螟的危害特点水稻二化螟的危害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大量食叶。

水稻二化螟的幼虫会在水稻叶片上产卵并孵化,随后大量幼虫爆发并开始食叶,导致叶片被蛀食,严重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降低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2. 传播病害。

水稻二化螟在食叶的过程中,可能携带并传播一些水稻病原菌,如细菌性叶斑病、病毒病等,进一步加剧了水稻病害的危害程度。

3. 形成虫害链。

水稻二化螟的危害会引起水稻的衰老和凋零,从而为其他害虫提供了滋生的环境,形成虫害链,加剧了水稻的病虫害发生。

由于水稻二化螟危害特点的突出,因此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防控是十分重要的。

三、水稻二化螟的防控方法在控制水稻二化螟方面,我们可以采取多种综合防控措施,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下面就分别来介绍这几种防治方法。

1.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主要是通过改变种植结构、加强管理和采用物理手段来减少水稻二化螟的滋生和传播。

具体措施包括:(1)合理种植密度。

研究表明,适宜的水稻密植方式可以减少水稻二化螟在田间的滋生和传播,因此农民在种植水稻时应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

水稻二化螟的识别和综合防治

水稻二化螟的识别和综合防治

05
水稻二化螟防治的成功案例分享
案例一:水稻二化螟的绿色防控技术应用
总结词
绿色防控技术在水稻二化螟防治中具有显著效果,包 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 。
详细描述
绿色防控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的防治策略,通过科学合理 的手段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 量。在水稻二化螟的防治中,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地 控制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其中,农业防治措施包括定期 清理稻田、耕翻灭茬等,生物防治措施包括利用天敌、 微生物农药等,物理防治措施包括使用灯光诱杀、色板 诱杀等,化学防治措施包括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 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稻二化螟的危害 。
案例二:水稻二化螟的生物农药防治示范
总结词
生物农药在水稻二化螟防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有效地控制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和 农产品质量。
详细描述
生物农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植物源等天然物质制成的农药,具有高效、低毒、环保等优点。在水稻二化螟的 防治中,常用的生物农药包括苏云金芽孢杆菌、病毒等。这些生物农药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数量和危 害,同时对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的影响较小。通过在示范区内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稻二化 螟的危害,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时机和用药量,提高防治效果。
农业防治
03
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轮作等农业措施,提
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
提高农民防治技术水平
技术培训
组织技术培训,向农民传授水稻二化螟的识别方法和防治技术,提高农民的防 治水平。
宣传资料
制作和发放宣传资料,包括图片、视频、手册等,帮助农民更好地了解水稻二 化螟的识别方法和防治技术。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摘要】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对水稻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旨在探讨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以提高水稻产量和保障粮食安全。

首先介绍了水稻二化螟的生命周期,发生现状和危害特点,然后分析了目前常用的防治措施及其效果评价。

在提出了对水稻二化螟防治工作的建议,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有效防治水稻二化螟,提高水稻产量,保障粮食安全,为农业生产做出贡献。

【关键词】水稻二化螟、发生现状、危害性、防治对策、生命周期、危害特点、防治措施、防治效果评价、防治工作建议、研究意义、展望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水稻二化螟的危害性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危害性极大,给水稻生长与产量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水稻二化螟的幼虫主要以水稻叶片为食,造成叶片损伤、叶片卷曲、叶面变黄,严重时可导致叶片干枯脱落,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进而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

水稻二化螟的成虫主要为害水稻的茎部和穗部,导致茎秆内部被蛀,穗部结实不良,甚至导致水稻减产甚至绝收。

除了直接危害水稻植株外,水稻二化螟还是水稻病毒病传播的重要媒介。

水稻二化螟叮咬感染了病毒的水稻植株后,可将病毒通过唾液注入健康植株内,从而传播病毒,加重水稻生长的困难。

水稻二化螟的危害性不仅仅体现在直接损害水稻植株,还在于其对水稻生长环境的破坏以及对水稻病毒病的传播。

有效防治水稻二化螟对于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确保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上一种常见的害虫,其危害性极高,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对水稻二化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而水稻二化螟的危害会导致水稻减产、品质下降,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粮食供应。

研究水稻二化螟的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对于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水稻二化螟的研究还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水稻二化螟防治技术

水稻二化螟防治技术

水稻二化螟防治技术
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对水稻的影响很大。

为了有效防治水稻二化螟,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

一、生物防治技术
1. 天敌引入:引入天敌来控制水稻二化螟的种群数量。

例如引入巨大食蚜蝇、鸟类
等天敌,来主动寻找并捕食水稻二化螟。

2. 壮苗栽培:通过合理的育苗技术,促进水稻苗期的健壮生长,提高植株的抗虫能力。

如在育苗盘中添加菌剂,利用盘中生物制剂的生物杀虫活性来抑制水稻二化螟的发
生。

3. 种植抗虫性水稻品种:选择抗虫性较强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降低水稻二化螟的
危害程度。

例如选用抗虫性好的杂交稻品种,通过育种手段提高水稻的抗虫能力。

1. 机械捕虫:利用人工或机械手段,捕捉水稻二化螟。

如设置黄色粘虫板或灯源陷阱,在水稻田中吸引和捕捉水稻二化螟。

2. 覆盖网栽培:在水稻田中搭设覆盖网,阻挡水稻二化螟的入侵。

覆盖网可以增加
水稻田间的气温和湿度,对水稻二化螟的生长和繁殖产生不利影响。

1. 农药喷洒:使用合适的农药喷洒在水稻田中,杀灭水稻二化螟。

农药的选择应考
虑农田环境和水稻生长的特点,选择低毒、高效、环境友好的农药。

2. 施肥技术: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提高水稻植株的抗虫能力。

合理施肥可以
提高水稻的鲜重和养分含量,增强水稻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防治水稻二化螟需要综合运用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治技术。

通过引入天敌、选择抗虫
性强的水稻品种、机械捕虫、覆盖网栽培和农药喷洒等手段,可以有效地减少水稻二化螟
的危害,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作者:隋永林来源:《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年第10期由于受耕作制度变化、气候条件和害虫抗药性等因素的影响,水稻二化螟的发生与危害日趋严重,给水稻生产造成了较大的损失。

一、二化螟的危害特点二化螟以幼虫在稻草、稻桩及其它寄主植物根茎、茎杆中越冬。

越冬幼虫在春季化蛹羽化。

由于越冬场所不同,1代蛾发生极不整齐。

螟蛾有趋光性和喜欢在叶宽、秆粗及生长嫩绿的稻田里产卵,苗期时多产在叶片上,圆秆拔节后大多产在叶鞘上。

初孵幼虫先侵入叶鞘集中为害,造成枯鞘,到2~3龄后蛀入茎秆,造成枯心,白穗和虫伤株。

初孵幼虫,在苗期水稻上一般分散或几条幼虫集中危害;在大的稻株上,一般先集中危害,数十至百余条幼虫集中在一稻株叶鞘内,至3龄幼虫后才转株危害。

二化螟幼虫生活力强,食性广,耐干旱、潮湿和低温等恶劣环境,故越冬死亡率低。

二、二化螟的发生条件1、农药使用不当,加重了二化螟的危害自80年代初期推广杀虫双大粒剂和水剂防治螟虫,80年代亩用18%杀虫双水剂200毫升,防效可达80%以上,而近两年亩用18%杀虫双水剂500毫升,防效也仅达30%左右。

由于20余年单一使用此药剂,抗性增强,虫口基数猛增,加重了危害。

2、水稻品种一般情况下,有芒品种重于无芒品种,叶片长而宽、秆高、分蘖多的品种易比叶片狭而短、秆矮、分蘖一般的品种受害重,另外,水稻植株体内淀粉含量多,米粒带香味的品种,受害也比较重。

3、小麦、油菜的免耕稻草覆盖栽培,为二化螟峰期增多提供了条件小麦、油菜免耕稻草覆盖栽培,一方面对稻桩无机械损伤,因而对二化螟亦无机械损伤;另一方面,稻草覆盖可提高二化螟环境温度,且气温越低,保温效果越好,冬至日测定,稻草覆盖下二化螟的环境温度较非覆盖高4℃,这样对于各龄期二化螟幼虫提供了安全越冬的条件。

4、气候因素暖冬气候特点,有利于二化螟安全越冬。

暖冬降低了二化螟越冬死亡率,有利于二化螟安全越冬,增加了虫口基数。

水稻二化螟防治方法

水稻二化螟防治方法

水稻二化螟防治方法
水稻二化螟是一种危害水稻的害虫,主要为害水稻叶片、茎和穗部,造成叶片黄化、枯萎、穗减少甚至全失,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以下是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加强水稻种植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枯死叶和杂草,保持土壤湿润,避免积水。

选择适合水稻生长习性的农药,如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农药等,喷雾防治。

2. 药剂防治:根据二化螟的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症状,选择适当的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常用的药剂有:阿维菌素、氟虫胺、甲氨基阿维菌素、四氟乙烯、嘧啶核苷酸等。

在使用药剂时,要注意合理用药时间、用药量、用药方式等,避免过度用药和产生不良反应。

3. 虫口控制:利用灯光或药剂进行虫口控制,减少二化螟的种群数量。

灯光防治是利用水稻灯光吸引二化螟,然后利用药剂将其杀死。

药剂防治可以使用含有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成分的喷雾剂,如嘧啶核苷酸、阿维菌素等。

4. 物理防治:利用天敌进行防治,如鸮鸟类、蜘蛛、蚂蚁等。

在水稻生长期间,可以通过捕捉、捕杀等方式控制这些天敌种群数量,从而减少二化螟的发生。

水稻二化螟的防治需要综合考虑农业防治、药剂防治、虫口控制和物理防治等方法,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水稻种植情况,选择最合适的防治方法。

同时,要注意合理用药,避免过度用药和产生不良反应,保障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水稻二化螟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

水稻二化螟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

龙源期刊网 水稻二化螟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作者:韩建波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08年第10期一、发生规律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为杂食性害虫,为害水稻、玉米、小麦、谷子、高粱、甘蔗、油菜、蚕豆等作物和多种禾本科杂草。

以幼虫为害水稻,造成枯鞘、枯心、半枯穗、死孕穗、白穗或虫伤株。

二化螟在黑龙江省一年发生一代左右。

化蛹盛期在6月上、中旬,蛹期平均10.9天。

成虫羽化盛期在6月中、下旬,成虫寿命平均为2~7天。

产卵盛期在6月下旬,卵期约为5~7天。

幼虫孵化盛期在7月上旬,田间调查一直可持续到7月中上旬。

幼虫取食稻株叶鞘和茎杆,一直发生到9月中、下旬,开始在水稻的茎杆和根茬中越冬。

二化螟幼虫有群集为害和转株为害习性。

二化螟在水稻不同生育期都可以产生危害,形成枯鞘、枯心、枯孕穗、白穗、虫伤株。

以枯心、白穗最重。

幼虫孵化后,钻入植株下部靠近水面的叶鞘内群集为害,此时的幼虫体长3~6mm,一个叶鞘内常有幼虫5~35头,致使稻株基部第2、3叶鞘干枯;幼虫发育到2~3龄时,开始在叶鞘基部钻蛀水稻,进入稻杆中。

二化螟成虫具有明显的趋光性,昼伏夜出。

成虫对黑光灯趋性较强,对高压汞灯也有一定的趋性。

二、二化螟危害对水稻品种有明显的选择性,不同水稻品种被害株率和枯心白穗丛率有明显差异。

长势繁茂,茎秆粗壮的中晚熟水稻品种受害严重。

田间调查发现,二化螟卵孵化高峰3~5天后,田间出现枯鞘高峰,5~10天出现枯心高峰。

三、防治指标为:1.每亩有卵块120~150块,卵孵化高峰为防治适期。

2.每亩枯鞘率2%(以100丛为1个调查单位,计算平均枯鞘率)。

3.二化螟发生重的地块,以3龄幼虫始盛期每亩虫量2500头为防治指标。

二化螟防治措施

二化螟防治措施

二化螟防治措施
二化螟是水稻等农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有效的防治措施包括以下几种:
1.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或寄生性昆虫,如牛眼蜂、蚜小蜂等,来控制二化螟的数量。

2. 化学防治:使用合适的农药喷洒,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和二化螟的密度选择有效的农药,进行定期喷洒。

3. 土壤管理:采用深翻土壤和彻底清除残茬等措施,减少二化螟的滋生和繁殖条件。

4. 轮作和间种:合理进行轮作和间种,避免连作和单作,减少二化螟的滋生和传播途径。

5. 发生预测和监测:及早发现二化螟的发生情况,进行准确的监测和预测,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6. 化学调控:根据二化螟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生理特点,使用合适的药剂和喷药方法进行化学调控,如使用性别信息素等。

7. 机械防治:采用捕捉器具和陷阱等机械装置,吸引并捕杀二化螟。

8. 加强农田管理:合理施肥,加强农田排水和灌溉管理,提高作物的抗病虫能力,减少二化螟的发生和危害。

需要注意的是,防治二化螟时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和二化螟的种类选择适合的防治措施,并且要遵守环境保护和农药使用的相关法规。

水稻二化螟防控

水稻二化螟防控

水稻二化螟防控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营养素,它的危害非常严重,也是农民们防治的重点。

本文将介绍水稻二化螟的生命周期、危害和防治措施。

一、生命周期水稻二化螟名为螟蛾科二化螟,也叫作水稻螟蛾,其生命周期一般为一个月左右。

在高温季节,发育期缩短,成虫数量大。

一般来说,雌虫较多,寿命较长,大量孵化后,雄虫数量就会增加。

二、危害1.幼虫吞噬叶片水稻二化螟的幼虫主要通过吞噬水稻叶片来进食。

由于幼虫的吞食力极强,会导致叶片受损,降低叶片的光合作用,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

2.寄生虫危害水稻二化螟还是一种重要寄生虫的宿主,对水稻产量把控有很大的影响,导致水稻的产量下降,影响农民的收益。

三、防治措施1.药物防范水稻二化螟主要是在春季和夏季出现,可以通过喷洒农药防治。

常用的农药有防止螟蛾、飞爪螨和咪唑酰等多种产品。

2.生物防治除了传统的农药防治,农民可以选择利用蜘蛛和寄生昆虫等生保方式进行防治。

蜘蛛是主要的捕食者,对二化螟的控制效果很好。

3.农业生态措施采用科学管理库,适时施肥、保温保湿,配合整地、整水、除草等复合技术控制病害。

还要注意环境清洁卫生,不同深耕、深翻,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病害发生。

4.化学管理应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规格,选择合适比例的农药种类,用农机等器具统一喷洒。

在密度和实效管理上,要注意防风,减择化性污染。

综上所述,要想有效防治水稻二化螟,必须采取多种防治措施,综合施策,加强产业链顶端的监管管理,同时提高农民的技术和专业水平,增强农民的防治病虫害的意识,才可以有效控制二化螟的危害,保障农民的经济收益。

水稻二化螟发生新特点及防治新技术

水稻二化螟发生新特点及防治新技术

水稻二化螟发生新特点及防治新技术汇报人:日期:•水稻二化螟的概述•水稻二化螟发生的新特点•防治水稻二化螟的传统方法•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新技术目•防治水稻二化螟的实践与建议•研究展望录01水稻二化螟的概述水稻二化螟在我国水稻种植区均有分布,以长江流域和南方稻区发生较为严重。

水稻二化螟是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幼虫钻蛀水稻茎秆,造成枯心、枯穗、死孕穗和白穗等症状,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水稻二化螟的分布与危害危害分布二化螟的为害症状和特点为害症状水稻二化螟为害症状可分为枯梢型、枯心型和白穗型。

枯梢型是指螟蛾产卵孵化后的幼虫蛀食稻株基部,使叶片枯黄而死;枯心型是指螟蛾产卵孵化后的幼虫钻蛀稻株心叶,使心叶枯死;白穗型是指螟蛾产卵孵化后的幼虫蛀食稻株茎秆,使稻穗呈现白色或灰白色。

为害特点水稻二化螟的为害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严重性。

幼虫钻蛀水稻茎秆,不易被发现,且一旦造成危害,难以补救。

二化螟的繁殖能力强,种群数量大,为害周期长,可对水稻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水稻二化螟每年发生代数因地域而异,一般一年发生1-4代。

成虫具有趋光性,喜欢在高大、茂密的稻田产卵。

幼虫具有背光性,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活。

二化螟的幼虫可以在土壤中越冬,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

生活习性水稻二化螟的发生与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品种布局和栽培措施等密切相关。

一般而言,温暖湿润、杂草丛生、连作稻田以及品种单一的稻田容易发生二化螟。

此外,不合理的施肥和灌溉也会加重二化螟的发生。

发生规律二化螟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02水稻二化螟发生的新特点二化螟的抗药性增强抗药性机制01二化螟的抗药性机制包括降低药物吸收、增强药物代谢和利用生物屏障等。

这些机制使得二化螟能够抵抗药物的作用,从而继续繁殖和为害水稻。

抗药性水平02近年来,二化螟的抗药性水平不断上升,一些地区的二化螟种群已经对常规药物产生了高抗性,这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抗药性监测03为了有效地控制二化螟的抗药性发展,需要加强对抗药性监测的工作。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1. 引言1.1 水稻二化螟简介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主要危害水稻的叶片和穗部。

水稻二化螟的学名为Chilo suppressalis,属于蛾科昆虫。

成虫体长约1.5厘米,翅展约3厘米,体色呈暗褐色,前翅具有深褐色纵纹和数个白色椭圆斑。

幼虫体白色或淡黄色,头部较宽大,体侧有黑色斑点。

水稻二化螟主要危害水稻的叶片和穗部,造成植株生长迟缓,叶片出现褐化斑点、半透明斑点和黄白色线条,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黄、干枯,穗部受害则影响水稻的结实和产量。

水稻二化螟以幼虫为害虫,在水稻生长季节内,幼虫在叶片、叶鞘和穗部内取食,造成植株养分丧失和机械破坏。

水稻二化螟的繁殖力强,一年可发生多代,且在水稻种植区域普遍存在。

及时有效地防治水稻二化螟对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在正文部分将介绍水稻二化螟的生命周期、发生现状以及防治方法,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1.2 水稻二化螟的危害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其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危害水稻叶片:水稻二化螟主要取食水稻叶片的叶肉,造成叶片出现黄斑、褐斑及枯黄病斑等病害,严重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和叶片的营养供给,导致水稻生长受阻,减产甚至绝产。

2. 危害水稻茎秆:水稻二化螟也会在水稻茎秆上产卵孵化,幼虫取食茎秆内部,导致茎秆虚弱易折断,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时会导致倒伏现象发生。

3. 危害水稻籽粒:水稻二化螟成虫也会吸食水稻籽粒上的汁液,导致籽粒变形、发育不全,降低籽粒的品质和产量。

水稻二化螟的危害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保障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水稻二化螟的生命周期水稻二化螟的生命周期通常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首先是卵,水稻二化螟雌虫在水稻植株上产卵,卵呈淡黄色到深黄色,椭圆形,表面有细微纵向的网状纹理。

卵一般在7-10天内孵化,孵化后为幼虫。

水稻二化螟的综合防治

水稻二化螟的综合防治

水稻二化螟的综合防治当每亩稻田有卵块120~150块,在卵孵化高峰时(卵块由淡黄色变为紫黑色,初孵幼虫为淡褐色)就是防治水稻二化螟最佳时期。

也可在田间枯鞘率达2%时进行防治。

那么,怎样来防治水稻二化螟呢?其一,销毁带虫稻草。

对于不以稻草为主要燃料和发生二化螟危害较重的地区,要求在5月中旬以前把稻草全部销毁。

可通过沤肥、加工(高温后变为饲草块或制成稻草碳)、烧掉等方法消灭越冬虫源。

其二,采用频振式杀虫灯对二化螟成虫进行封锁以及本田诱杀。

对于发病较重的村屯,必须选用频振式杀虫灯对村屯稻草垛进行灯光封锁,要求开灯时间从6月下旬二化螟成虫始现开始,至9月中旬二化螟成虫终现止。

建议在水稻本田2~3公顷设一台杀虫灯进行水稻本田诱杀二化螟成虫。

其三,深浅水交替灌溉。

在二化螟孵化高峰后及枯鞘初期(7月上、中旬)灌12~15厘米深水淹没叶鞘,保持水层2~3天,深浅交替进行,可杀死大量幼虫。

再有,就是化学防治水稻二化螟。

水耙地时施药。

于水田耙地时亩用90%晶体敌百虫100克毒土法施入。

田间防治。

在7月上、中旬,卵孵化盛期开始,选用杀虫单、杀虫双撒滴剂防治,要求整个生育期用药5~7次(间隔7天)。

田间杂草、池埂、林带药剂灭虫。

于水稻收获后或次年5月初,选用3%呋喃丹颗粒剂每平方米10~20克加湿土200克闷2小时后撒施。

设立明显标志,施药后60天内防止人畜中毒。

药剂封垛。

在秋季稻草上垛时,选用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逐层喷药,成垛后在表面再喷1次,药剂封闭60天后如做为燃料使用,需拆垛晾晒10天以上方可使用。

如稻草成垛已近结冻期,可于次年5月初倒垛后进行药剂封闭,方法同秋季药剂封垛。

凡药剂处理过的稻草均不可做为饲料使用。

联防联治。

水稻二化螟具有短距离迁飞的习性,因此在防治时要求做到联防联治,否则无法达到最佳防效。

另外,杜绝从二化螟重发区私自引种,如制种田有二化螟发生,必须进行严格机械精选,以防二化螟危害面积进一步扩大。

水稻二化螟发病特点与防治措施

水稻二化螟发病特点与防治措施

水稻二化螟发病特点与防治措施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2年第10期于小飞水稻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钻心虫、蛀秆虫。

二化螟寄主范围广泛,可危害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

对水稻产量影响严重,是水稻的主要害虫。

水稻从分蘖期到乳熟期均可受害,形成不同的受害状。

以幼虫钻稻茎为害,发病先期枯心,既而死穗,后期秕粒增加。

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因此,有效做好水稻二化螟的防治对促进水稻丰产丰收具有重要意义。

严重的能造成绝产。

一、为害的特点1、幼虫钻蛀稻杆,因为害部位和生育时期的不同表现而不同。

初孵幼虫危害集叶鞘内取食内壁组织,造成枯鞘。

2龄后开始蛀入稻茎为害,分蘖期造成枯心,孕穗期造成枯孕穗,抽穗期造成白穗,灌浆成熟期造成虫伤株。

幼虫常群集为害,钻蛀孔圆形,孔外常有少量虫粪,一根稻杆中常有多头幼虫,多者可达数十头甚至过百头,杆内虫粪较多。

一般一头幼可危害3-5株水稻。

2、形态特征成蛾雌体长14-16.5mm,翅展23-26mm,触角丝状,前翅灰黄色,近长方形,沿外缘具小黑点7个;后翅白色,腹部灰白色纺锤形。

雄蛾体长13-15mm,翅展21-23mm,前翅中央具黑斑1个,下面生小黑点3个,腹部瘦圆筒形。

卵长1.2mm,扁椭圆形,卵块由数十至200粒排成鱼鳞状,长13-16mm,宽3mm,乳白色至黄白色或灰黄褐色。

幼虫6龄左右。

末龄幼虫体长20-30mm,头部除上领棕色外,余红棕色,全体淡褐色,具红棕色条纹。

蛹长l0-13mm,米黄色至浅黄褐色或褐色。

区3-4代,20-24C地区4-5代,高于240C地区5-6代。

以4龄以上幼虫在稻桩、稻草中或其他寄主的茎秆内、杂草丛、土缝等处越冬。

气温高于11℃时开始化蛹,15-160C时成虫羽化。

3、繁殖特点稻桩及小麦、大麦、蚕豆、油菜等冬季作物的茎秆中;均温l0-15C进入转移盛期,转移到冬季作物茎秆中以后继续取食内壁,发育到老熟时,在寄主内壁上咬l羽化孔,仅留表皮,羽化后破膜钻出。

水稻二化螟为害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

水稻二化螟为害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

水稻二化螟为害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水稻二化螟是水稻重要的害虫之一,其危害主要表现在倒伏、病毒传播、减产等方面,给水稻的生长发育带来极大的影响。

以下将详细介绍水稻二化螟的害虫特点和相应的绿色防控技术。

一、水稻二化螟的害虫特点水稻二化螟在我国南方和中南部水稻区广泛分布,其幼虫为寒天玉米蛾(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在水稻上发生的变态,经过蛹期后变成二化螟幼虫。

成虫的体长为12-15毫米,翅展开长约25-28毫米,前翅表面呈淡棕色,前缘、后缘和翅脉为深棕色,后翅呈乳白色。

水稻二化螟在水稻生长期内一般分布在叶片、茎秆和穗部,以幼虫为害最为严重。

蛹期约10-15天,成虫寿命为6-7天,平均寿命不超过10天。

水稻二化螟在危害水稻的同时也会传播水稻病毒,特别是绿片螟传播的病毒病,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二、绿色防控技术1、生态工程措施可以采用物理和生物方法来控制水稻二化螟。

农田里增加植被密度,比如种植竹麻、花生、蚕豆等,提供寄生的蜜蜂、天敌和昆虫的栖息地。

加强田间管理,清除杂草,定期翻耕。

利用田间灯具诱捕水稻二化螟成虫,减少繁殖。

2、利用天敌和昆虫控制生物防治方法是防止水稻二化螟的一个可行方案。

接种能吸引寄生二化螟幼虫的天敌和昆虫,如“背甲椿象(Ooencyrtus nezarae)”和“天敌忍冬蚜(Chrysoperla carnea)”等。

在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地区,可以采用引进特定的昆虫物种进行防治。

3、病毒预防在病毒发作时进行疫苗接种,可以提高水稻病毒抵抗力,预防水稻病毒的传播。

此外,还应避免长时间的高温干旱等极端环境下的种植,这可能会导致水稻株体枯萎,从而影响水稻病毒的传播和危害。

4、化学防治在水稻生长阶段进行化学防治,可以达到灭杀水稻二化螟的目的。

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着风险,可能会对水稻、人类和环境造成不可预估的危害。

因此,应在实际使用时严格按照要求使用农药,对使用的方法和剂量进行严格的管控,杜绝不当使用农药的情况发生。

水稻二化螟为害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

水稻二化螟为害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

水稻二化螟为害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
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上一种严重危害的害虫。

其幼虫主要在水稻各个生长阶段寄生在水稻茎、叶、花和穗内饲食而引起损失。

它的特点如下:
1. 损害范围广:二化螟幼虫对水稻的各个部位的损伤都很明显,主要损害茎、叶、花、穗等水稻各个生长阶段的部位。

2. 生长发育快:二化螟幼虫的生长发育很快,在短时间内能造成相应的损失。

幼虫最多分6龄,每龄幼虫时间为4~9天,总寄生时间为25~26天。

3. 数量多:二化螟的数量大,在春、夏、秋季均可发生高峰期。

每年将其作为防控对象,是水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为了控制水稻二化螟的这种情况,需要采用绿色防控技术。

下面是一些防治措施:
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菌等天然生物方式,并建立生物防治体系,还可以采用生物制剂、微生物制剂等化学手段来防治二化螟。

2. 农艺措施:适当调整播种期、密度和栽培机具,加强农艺管理措施,可减少二化螟的感染率。

3. 种植抗病品种:选育抗二化螟的水稻品种或将二化螟抗性与其他优良性状集成的品种。

4. 科学施肥:避免使用高氮肥等肥料,合理施用磷、钾、有机肥等营养元素,降低二化螟的发生率。

总之,针对水稻二化螟的特点,可通过合理使用生物防治和农艺处理等方法来进行绿色防控,以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及产量的稳定提高。

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技术

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技术

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技术二化螟系螟蛾科昆虫的一种,又称钻心虫,长期以来一直是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

1、危害症状二化螟在水稻分蘖期危害,造成枯鞘和枯心苗;幼虫蛀入稻茎后剑叶尖端变黄,受害茎上有蛀孔,孔外虫粪很少,茎内虫粪多,稻秆易折断,别于大螟和三化螟危害造成的枯心苗。

孕穗期、抽穗期受害,出现枯孕穗和白穗;灌浆期、乳熟期受害,出现半枯穗和虫伤株,秕粒增多,遇刮大风易倒折。

2、形态特征雄蛾体长10~12毫米,翅展20~25毫米,头和胸部背面淡褐色,前翅近长方形,黄褐色或灰褐色,后翅白色,近外缘渐带淡黄褐色;雌蛾体长12~15毫米,翅展25~31毫米,翅面小黑点很少,后翅白色,有绢丝状反光。

蛹长11~17毫米,圆筒形,初化时为淡黄褐色。

卵扁平,椭圆形,长约1.2毫米,初产为乳白色,渐变为乳黄色、黑褐色、灰黑色。

幼虫6龄,老熟幼虫体淡褐色,体长20~30毫米,体背有5条褐色纵线。

3、生活习性水稻二化螟有趋嫩特性,抛秧田更易引诱螟蛾集中产卵。

化蛹的起点温度在11℃,14℃开始羽化。

苗期卵块多产在叶片上,圆秆拔节后多产在叶鞘上,气温在23~26℃,相对湿度80%~90%,有利于螟卵孵化。

初孵幼虫先侵入叶鞘中危害,出现水渍状黄枯,造成枯鞘,到2~3龄后才蛀入茎秆,造成枯心苗、白穗和虫伤株。

幼虫3~4月份间化蛹,幼虫老熟后转在叶鞘或稻茎内结薄茧化蛹。

4、发生规律成虫产卵盛期在7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幼虫危害盛期;二化螟以幼虫钻蛀到茎内蛀食茎秆组织,在分蘖期造成枯心苗,在孕穗期造成枯孕穗,在抽穗期造成白穗,在成熟期造成虫伤株,导致减产。

5、防治方法:5.1农业防治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连片种植,减少插花田和混栽田;在纯单季稻区可适当推迟单季晚稻播种时间,避过1代二化螟产卵高峰。

及时灌水杀蛹和清理越冬稻草,可降低虫源基数。

对种植单季晚稻或作连晚秧田的春花田、冬闲田,在1代二化螟蛾始盛期前,及时翻耕灌水,消灭越冬幼虫和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庆 华
( 北 京 大北 农科 技 集 团股份 有 限公 司 北京 1 0 0 0 8 0 )
[ 摘 要] 本 文重 点介 绍 了水稻 二化 螟 的发 生特 点 , 在 防治 措施 上提 出 了农业 防治 、 物 理 防治 、 生 物 防治 、 化 学 防治等 综 合配套 措施 。
【 关键 词] 水稻 二 化螟 发生 特 点 防 治对 策 中图分 类号 : [ R9 3 1 . 2 】

水稻 二化 螟成 虫喜 欢在晚 间8 ~9 时产卵 。 第l 代多 产卵 于稻 苗叶 片表 面距 叶片嫩 尖 约3 ~6 mm处 , 有 时也在 稻叶 背面产 卵 。 第2 代 卵多产 于 叶鞘离地 面 约 3 am附近 ; r 第3 代卵多产 于 晚稻 叶鞘外 侧。 一般 一只雌 蛾能 产卵2 ~3 块, 健 壮 的
( 6 ) 大龄 幼虫 具有 转移 性
3 ~5 %, 严 重 时减 产达 到3 成 以上 。 近 年来有 加 重发 生与为 害 的趋 势 , 是水 稻作 物的 劲 敌 。 【 l
(二 )“ 三 性 ”
水 稻二化螟 初孵幼 虫具有群 集 叶鞘内为 害的特点 , 造成 枯鞘 , 3 龄 以后 幼虫 蛀 人 稻株 内为 害 , 水 稻分 蘖期 造成 枯 心苗 , 孕穗 期造 成枯 孕穗 , 抽 穗 期造 成 白 穗, 成熟 期造 成虫 伤株 。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9 —9 1 4 X( 2 0 1 4 ) 4 4 —0 0 9 6 — 0 2
2 0 1 3 年9 月1 0 日, 笔者来 到安 徽省合 肥市肥 西县官 亭镇 张祠 村调查 时 发现 :
翌年 土温高 于7 ℃时钻 进上 面稻 桩及小 麦 、 大麦 、 蚕豆、 油菜 等冬 季作 物的 茎秆 中; 平均 气温 1 0 -l 5 ℃进入转 移 盛期 , 即转 移到 冬季 作物 茎秆 中 以后 继续 取 食
l 、 分 布范 围极 广 在 国内分布 : 水 稻二化螟 “ 光 顾” 的区域北 至黑 龙江克 山县 , 南至海 南岛 , 从 北到 南都 留有 水稻 二化螟 的 “ 足迹 ” , 真 可谓 是“ 南征北 战 ” 。 但其主 要分 布地 区
有湖 南 、 湖北 、 四川 、 江 西、 浙江 、 福建、 江苏 ( 苏北 ) 、 安徽 ( 皖北 ) 、 陕西 、 河 南、 辽
“ 螟 氏五兄 弟 ” 分 享一 株稻 ( 虫态 为幼虫 , 龄期为2 ~3 龄) 。 调 查 时还发现 , 虽 然一
株上 的虫 子数量 较 多 , 但全 田只见零 星白穗 。 诊 断 这 种 虫子 中文名 叫 水稻 二 化螟 C h i l o s u D p r e s s a l i s ( Wa l k e r ) , 属鳞 翅 目、
6大龄幼虫具有转移性综上所述初孵幼虫首先群集在水稻叶鞘内取食但随着虫龄的增大为了避免因争夺食物而发生冲突它们会自觉地由群集为害转变为分散为害即转株为害并由先前取食叶鞘转向蛀食心叶和茎秆最后发挥其二化螟蛀杆害虫的特有本领一一展开地道战先是在水稻茎杆下部
科 学 论 坛
l I ' l l "
水 稻 二 化 螟 发 生 特 点 及其 防 治 对策
雌蛾 产卵 高达 l O 余块 。 一般 平 均每 块卵 有4 0 ~1 2 0 粒。 ( 5 ) 初孵 幼虫 具有 群集 性
般 一头 幼虫 可为 害3 ~5 株水 稻 。 在水 稻分蘖 期 , 若是 遭受水 稻二 化螟 的
为害 , 可造 成 “ 两枯 ” ( 枯鞘、 枯心 苗 ) ; 在 水稻 穗期 受 害后 , 可造 成两 种异 常稻 株 ( 虫 伤株 、 白穗 ) 。 在 不加 强防治 的情 况下 , 一般年 份可 因二化螟 的为害 造成减 产

内壁 , 待发 育到老 熟时 , 在寄 主内壁上 咬一羽 化孔 , 仅 留表皮 , 羽化 后破膜 钻 出。 3 、 “ 生 活” 具 有“ 七大 习性 ”
( 1 ) 成 虫具有 趋 光性

螟蛾科害虫。 广大农友们根据其为害特点 , 还给它取 了三个别名, 分别叫钻心
虫、 蛀心 虫 、 蛀 秆虫 , 是 我国 水稻 上危 害最 为严 重 的常发 性 害虫之 一 。 二. 发 生特 点 水 稻二 化螟 的 发生 与为害 具 有“ 三极 ” 、 “ 三性 ” 等特 点 。
宁 以及贵 州 、 云南 高原 等地 带 在 国外分 布 : 朝鲜、 日本 、 菲律 宾、 越 南、 泰国、 马来亚 、 印度 尼西 亚、 印度 、 埃 及等 均有 水稻 二化 螟 的踪 影 2 、 为 害对 象极 多 水稻 二化螟 除为 害水稻 外, 还 能为害 茭 白、 玉米 、 高梁 、 甘蔗 、 油 菜、 蚕 豆、 麦 类 以及 芦 苇 、 稗、 李 氏禾 、 游 草 等杂草 植 物 3 、 为 害损 失极 重
(一 ) “三 极 ”
趋 光 陛就是 生物对 光刺激 的趋 向性 , 如水 稻二化 螟成虫对 光产生 向着光 源 方向 活动的反 应 , 这 种现象称 为 害虫的趋 光性 。 其活动 规律是 喜欢 日伏夜 出 , 夜 出后性 喜趋 向光 源方 向活动 。 关于 昆虫趋 光性机 制 的假说 较多 , 其 中报道 较 多 的是光 干扰假说 、 光 定向行 为假说 和生物 天线假说 3 种, 现在较 为普遍 接受 的是 前两者 。 光干扰 假说 是指刺 眼 作用干 扰 昆虫的 正常 活动导 致趋 光 , 而光 定 向行 为假说 则 指 昆虫 趋光 是 由于光 定 向行为 所致 。
( 2 ) 交 配具 有时 限性 二化螟 成虫 大多在 午夜 以前寻 找异 性 , 并进行 交配 , “ 婚” 后 间隔一 日即可 产籽 繁殖 后代 。 ( 3 ) 繁殖 具有 趋嫩 ( 绿) 性 由于水 稻二 化螟具 有趋嫩 ( 绿) 性, 所 以, 当水稻 后期氮 肥使用量 过多 , 水 稻 檀株 嫩绿 , 能 诱集二 化螟 到此 产卵 , 并 且还 能给 二化螟 提供 “ 两 增” ( 虫体增 重 , 繁殖 能力 增强 ) 的 良好外界 条件 。 ( 4 ) 产卵 部位 具有 移动 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