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美 九上 5魅力无穷的传统陶瓷 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魅力无穷的传统陶瓷》
【研学导航】
1、阅读材料:瓷器是中国人发明的,这是举世公认的。

瓷器的发明是在陶器
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基础上产生的。

商代的白陶以是用瓷土(化妆土、高岭土)作原料,烧成温度达1000°C以上,它是原始瓷器出现的基础。

白陶的烧制成功对由陶器过度到瓷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商代
在商代和西周遗址中发现的“青釉器”以明显的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

它们质地较陶器细腻坚硬,胎色以灰白居多,烧结温度高达1100-1200°C,胎质基本烧结,吸水性较弱,器表面施有一层石灰釉。

但是它们与瓷器还不完全相同。

被人称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原始瓷从商代出现后,经过西周、春秋战国到东汉,历经了1600-1700年间的变化发展,由不成熟逐步到成熟。

东汉
东汉以来至魏晋时制作的瓷器,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多为青瓷。

这些青瓷的加工精细,胎质坚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层青色玻璃质釉。

这种高水平的制瓷技术,标志着中国瓷器生产已进入一个新时代。

隋唐
我国白釉瓷器萌发于南北朝,到了隋朝,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

至唐代更有新的发展。

瓷器烧成温度达到1200°C,瓷的白度也达到了70%以上,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

这一成就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的发展打下基础。

宋代
宋代瓷器,在胎质,釉料和制作技术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烧瓷技术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

在工艺技术上,有了明确的分工,在我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宋代闻名中外的名窑很多;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越窑、建窑以及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的官、哥、汝、定、钧等产品都有它们自己独特的风格。

耀州窑(陕西铜川)产品精美,胎骨很薄,釉层匀净;磁州窑(河北彭城)以磁石泥为坯,所以瓷器又称为磁器。

磁州窑多生产白瓷黑花的瓷器;景德镇窑
的产品质薄色润,光致精美,白度和透光度之高被推为宋瓷的代表作品之一;龙泉窑的产品多为粉青或翠青,釉色美丽光亮;越窑烧制的瓷器胎薄,下巧细致,光泽美观;建窑所生产的黑瓷是宋代名瓷之一,黑釉光亮如漆;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冠,瓷器釉色以淡青为主色,色清润;官窑是否存在一直是人们争议的问题,一般学者认为,官窑就是卞京官窑,窑设于卞京,为宫廷烧制瓷器;哥窑在何处烧造也一直是人们争议的问题。

根据各方面资料的分析,哥窑烧造地点最大的可能是与北宋官窑一起生产;钧窑烧造的彩色瓷器较多,以胭脂红最好葱绿及墨色的瓷器也不错;定窑生产的瓷器胎细,质薄而有光,瓷色滋润,白釉似粉,称粉定或白定。

我国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发展,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并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五彩,斗彩。

彩瓷一般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两大类,在胎坯上先画好图案,上釉后入窑烧炼的彩瓷叫釉下彩;上釉后入窑烧成的瓷器再彩绘,又经炉火烘烧而成的彩瓷,叫釉上彩。

明代著名的青花瓷器就是釉下彩的一种。

明代
明代精致白釉的烧制成功,以铜为呈色剂的单色釉瓷器的烧制成功,使明代的瓷器丰富多彩。

明代瓷器加釉方法的多样化,标志着中国制瓷技术的不断提高。

成化年间创烧出在釉下青花轮廓线内添加釉上彩的“斗彩”,嘉靖、万历年间烧制成的不用青花勾边而直接用多种彩色描绘的五彩,都是著名的珍品。

明代在釉下青花轮廓线内添加釉上彩而烧成的一种瓷器,由于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绘争奇斗艳,故名“斗彩”。

清代
清代的瓷器,是在明代取得卓越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制瓷技术达到了辉煌的境界。

康熙时的素三彩、五彩,雍正、乾隆时的粉彩、珐琅彩都是闻名中外的精品。

清代仿铜胎画珐琅效果的一种瓷器。

珐琅彩又称“料彩”。

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

粉彩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

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从康熙晚期创烧,后历朝流行不衰。

2、学习任务:根据学习要求完成“研学问题”;对本课“学习目标”进行评

3、学习目标:①通过欣赏观察图片和实物,能记住陶瓷的发展历史和能够
分辨陶瓷的种类;②能记住,会说出陶瓷的制作过程
【研学问题】
研学问题:1、陶器和瓷器的区别。

2、瓷器的艺术特点窑变和冰裂纹欣赏了解他们是如何产生的。

3、窑变和冰裂纹都是烧制陶瓷的过程中后者之后才产生的,这种未知性可能和艺术家所预料的结果不太一样,发表一下你们的看法,这种现象究竟是好还是不好?
学习要求:通过材料、书本,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展示学习成果,完成“研学练习”
【研学练习】
1、认真观察展示台上的陶瓷,以小组为单位写出你们对陶器和瓷器的主观感受。

陶器:
瓷器:
2、能够排列出烧制陶瓷的步骤顺序。

3、窑变和冰裂纹是怎样形成的?
4、窑变和冰裂纹都是烧制陶瓷的过程中后者之后才产生的,这种未知性可能和艺术家所预料的结果不太一样,发表一下你们的看法,这种现象究竟是好还是不好?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古今中外陶瓷的欣赏,使学生明确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
2、从造型、纹饰、材质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不同时代、地区陶瓷的工艺特
3、从用料、釉色、温度、质地粗细、敲击后发出的声音等方面,了解区分陶器
和瓷器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陶瓷的本质区别、种类、艺术特色。

难点:陶瓷的本质区别和艺术特点。

三、教学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欣赏法、观察法、情境法、发现法
四、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在上课前二天发一份陶瓷的历史资料给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学,大
致了解陶瓷的种类和历史。

课前将桌子和座位摆成U形,在中间摆放一组高级瓷器在展示台上,照射灯营造展览效果。

分别有龙泉窑、汝窑、钧窑、粉彩、青花、斗彩的瓷器,并说明这是老师自己的收藏。

2、课程导入:先介绍展示台的瓷器,借助展示效果惊艳的瓷器,布置这节课的
研学任务和分组情况。

1、分四组分别完成研学练习四道题;2、每一组都放置的一份陶器和瓷器,便于研学时观察。

继而播放视频资料,根据视频资料完成研学任务。

在引导第一组学生研究陶器和瓷器的区别时,告诉学生可以通过眼睛看,手触摸,轻轻的敲打听它们的声音去分辨,并且通过资料找出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

3、陶瓷的区别:陶器的材料是黏土,烧制温度在700度;瓷器材料是高岭土,
烧制温度是1230度。

并且陶质材料:与瓷相比,陶的质地相对松散,颗粒也较粗,温度较低,烧成后色泽自然成趣,古朴大方,成为许多艺术家所喜爱的造型表现材料之一。

与陶相比,瓷的质地坚硬、细密、严禁、耐高温、釉色丰富等特点,常有人形容瓷器“声如磬、明如镜、颜如玉、薄如纸”,瓷多给人感觉是高贵华丽,和陶的那种朴实正好相反。

4、陶瓷的烧制步骤,请第二组同学上讲台排列准备好的步骤图。

待学生排列完
毕之后立即评价,并且告诉全班同学有哪些步骤可以灵活替换,原因是上釉的顺序不同,烧制出的瓷器会不一样。

例如青花瓷是釉下彩,需要先上彩再上釉;粉彩属于釉上彩,要先上釉再上彩,以此来讲授彩瓷的不同烧制方法。

5、艺术特点:第三组学生总结出窑变和冰裂纹产生的原因后,第四组的开始辩
论这种未知的、残缺的、不完整的艺术效果到底可取不可取,美观不美观,你怎么看?各抒己见,展开辩论。

辩论方可扩展到组外。

最后老师总结对于这样的艺术,我们应该采取开放的态度,虽然它们出窑后并不完美,甚至不完整,在某些朝代还会论罪,但是也要感谢宋徽宗这种对艺术包容的态度。

因为窑变和开片的,才让这个瓷器变成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也因为他们变化的未知,才让艺术品的形式多样化,我们的陶瓷艺术才会枝繁叶茂,发展到今天仍然不衰竭,让全世界的人都为之仰慕,比起那些拥有完美的造型和绚烂的彩绘的瓷器,像窑变这样顺其自然的更加接近艺术一词的内涵。

6、内容整理:通过PPT来梳理陶瓷的发展史、特点、分类等课堂上出现的知识
点,加强记忆。

总结班级同学的学习情况,予以表扬,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