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5李清照词二首课件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词人正是借咏桂花来表现自己独特高尚的人格理想 的。
二、阅读《永遇乐》一词,思考并回答问题。
4.“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夕阳娇艳,晚云瑰丽,词人用浓墨重彩描绘了
2.“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运用了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衬托和拟人。梅花既有艳丽的外表美,更有迎
霜雪而开的高洁的内在美。菊花更是人所公认的“君子之 花”,兼具内外之美。但这两种名花,在桂花面前都自叹 弗如,都产生了嫉妒和羞愧的心理。
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
装有雕花栏杆的花园里,在秋天开的花卉中称首。屈原对桂花可是
煞无情思,
何事
太没有情意了,不然,当年他在《离骚》中赞美了那么多花,为什么没有
当年不见收。 提到桂花呢?
永遇乐
落日
熔金,暮云合
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斑斓,仿佛碧玉一样晶莹
用字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发意不可太高, 高则狂怪而失柔婉之意。”可以说是对婉约艺术手法的一 个总结。
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 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 之美。但内容比较狭窄。
四、识记字音
鹧.鸪.(
) 冠.儿( ) 骚.人( )
煞.( )
3.古人咏物,往往托物言志或者托物抒情。李清照 借“桂花”表现了怎样的情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词人推崇桂花,是因为她十分注重桂花的内在
6.这首词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请简要分析说 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首先是今昔对比,即现在的元宵节和“中州盛
日”的元宵节的不同情景作对比,拿过去的欢乐与今天 的伤感作对比。这是贯穿全篇的。其次,又用他人与 “我”作对比,乐与悲作对比。
答案:今朝在和风煦日的春日里,担心风雨转眼将至, 连酒朋诗侣的呼召也觉兴味索然;可是从前盛装打扮, 呼朋唤友,那是怎样繁盛的景象啊!一盛一衰,不言而 喻。
最后两句尤让人不堪,“不如”其实是情非得已而故 作洒脱。全词充满了对往事的追念,对现实的感伤和对 未来命运的忧虑。
一、内容梳理
《鹧鸪天·桂花》
2.《永遇乐》 1127 年,金人入侵毁了李清照静谧幽静的书斋和高洁平 静的学者生活,李清照夫妇从北方逃往江南。途中夫妻俩 花费无数心血才搜集整理起来的金石书画毁失殆尽。到江 南不久,丈夫由于悲伤过度而病逝。从此李清照成了一个 因国破家亡而孤苦无依的寡妇。国破、家毁、夫死,只身 奔亡、颠沛流离。在民族沦亡的大灾难中,她倍受磨难与 打击,经历了一连串不幸的变故,
“中州盛日”的元宵节乐,今年的元宵节悲。在今 年的元宵中,别人欢乐,“我”伤悲。在对比中含有反衬, 这就把身世之悲和盛衰之慨这一主题思想更鲜明地突现 了出来。
7.找出《永遇乐(落日熔金)》中描写今昔元宵佳节 不同境况的句子,说说其中隐含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用不着,不需要 意动用法,认为……浅 意动
用法,认为……轻 2.开放的时候 在秋天的花卉中称首 3.极,很 为什么 4.转眼 5.谢绝,拒绝 6.漂亮 7. 懒得 8.比得上 在
六、名句积累
1.____________________,情疏迹远只香留。 2.何须浅碧轻红色,____________________。 3.梅定妒,菊应羞,____________________。 4.骚人可煞无情思,____________________。 5.落日熔金,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几句是词人追忆当年元宵节时,心情欢快、
精心打扮的情形,一个“争”字写出了当时女宾满座, 莺歌燕舞,互相比美的热闹欢快场面。
或“上四下四”(史达祖:“定知我今——无魂可销”); 或“上一下七”(向子:“但——长江无语东流去”);或 “上二下六”(柳永:“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婉约派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 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 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 柳永、晏珠、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宋代最著 名的女词人)等。
在以后的岁月里,她怀着一颗破碎的心,过着贫困凄苦的 生活,直至寂寞地离开人间。因此,李清照晚景十分凄苦。 其词更为无边的痛苦和深刻的忧郁。 此词的具体写作时间、地点,难以准确考定。但从作品所 写的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却可以断定是靖康之变以 后,词人流落江南所写。李清照这个时期的境遇和心态与 靖康之变以前相比,是截然不同的。
咏物:突出桂花“香” 议论一二层层::以以群梅花菊作陪比衬 三层:评说古人
《永遇乐》
上阕:写今 下阕:忆昔伤今
今昔对比盛身衰世之之慨悲
二、课文主旨
《鹧鸪天·桂花》这是一首咏物词。通过赞扬桂花的 色淡香浓、迹远品高,表现自己独特高尚的人格理想。
《永遇乐》这是一首描写元宵灯节的词。但此词不 是着意描写元宵节的繁华热闹欢乐,而是通过眼下的元 宵和过去的元宵的不同情景的对比,来抒发深沉的盛衰 之慨和身世之悲。
“霄”,不要把“融”写为“溶”等。
答案:1.暗淡轻黄体性柔 2.自是花中第一流 3.画栏开
处冠中秋 4.何事当年不见收 5.暮云合璧 人在何处 6.染柳烟浓 吹梅笛怨 7.元宵佳节 融和天气 8.捻金 雪柳 簇带争济楚
一、阅读《鹧鸪天·桂花》一词,思考并回答问题。
1.“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写出了 “桂花”形象的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说明。
三、文学常识
词的句子长短 词的句子,不仅有五字的、七字的,还有一字、二字、三 字、四字、六字、八字、九字、十字的,还有十一字的长 句子。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何断句。八字以上的句子, 词谱一般给以断开。但不同的作者有时也可能作不同的处 理。例如八字句,可断为“上三下五”(如柳永:“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
1.设问方式 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2.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确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 具体分析怎样运用衬托手法的;第三步,回答衬托手法所 起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3.注意事项 在鉴赏时,要注意反衬与对比不同,反衬有明显的主 次之别,而对比常常不分主次,重点一般在使读者产生新 认识、新感情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形神兼备地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桂花的颜 色并不艳丽,“暗淡轻黄”,与很多名花相比,外表逊色 得多。它的社会声望也很一般,且“情疏迹远”,所以 没有得到什么荣耀和宠幸,更没有人给它热捧恭维。但 是它的体性温柔,香留天地之间。
词句形象地展现了词人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对桂 花由衷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鉴赏指导] 衬托类题目的解答技巧
衬托即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之间的相近或相反 的条件,以其中一事物为辅,突出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 如以乙衬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衬托,分正衬 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以乐景衬哀情等。
“婉约”一词,早见于先秦古籍《国语·吴语》的“故婉 约其辞”,分别言之:“婉”为柔美、婉曲;“约”的本 意为“缠束”,引申为精炼、隐约、微妙。故“婉约”与 “烦滥”相对立。其内容主要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 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 景交融,声调和谐。宋末沈义父《乐府指述》标举的作词 四个标准:“音律欲其协,不协则成长短之诗;下字欲其 雅,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
三、艺术特色 1.善于在咏物词中议论。 2.巧用对比。
鹧鸪天·桂花
暗淡 轻黄 体性柔,情疏迹远只 桂花颜色暗淡,轻黄,但体态轻盈,于幽静之处,不惹人注意,
香留。 何须 浅碧轻 红色, 只留给人香味。为什么要用浅绿或大红的色相去招摇炫弄呢,
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 菊应羞,
你自然是百花中最好的。 梅花定会嫉妒,菊花也会害羞,在
捻.( ) 簇.带( )
风鬟.( )
霜鬓.( )
答案:zhèɡū ɡuàn sāo shà niǎn cù huán bìn
五、词语释义
1.何.须.浅.碧轻.红色 何须:_____________________ 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轻: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栏开.处.冠.中.秋. 开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冠中秋:_____________________
3.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煞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次.第.岂无风雨 次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谢.他酒朋诗侣 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簇带争济.楚. 济楚: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怕.见.夜间出去 怕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不如.向.、帘儿底下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论语·雍也》 【古文今译】 宰我问道:“对于有仁德的人,别人告诉
他井里掉下去一位仁人啦,他会跟着下去吗?”孔子说: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君子可以到井边去救,却不可以陷
入井中;君子可以被欺骗,但不可以被迷惑。”
二、背景介绍
1.《鹧鸪天·桂花》 关于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学界尚无确考。李清照 24 岁时, 其夫赵明诚奔父丧,加上当时的党争的连累,曾屏居乡里 多年,从作品的内容格调看,或许作于这一时期。
第三单元 漫步宋词
15 李清照词二首
2.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 上也。”
——选自《论语·雍也》 【古文今译】 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
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
讲高深的学问。”
3.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 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 可罔也。”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意 知几许?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第岂无风雨? 8.铺翠冠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不要把“璧”写为“壁”,不要把“宵”写为
元夕傍晚的景象。面对这清朗的暮景,词人却发出了“人 在何处”的长叹,这是一声充满着迷惘和痛苦的叹息。 国破家亡,心情悲苦,神志恍惚,一时间竟不知自己置 身何处,这是词人南渡之后心灵遭受重创的具体表现。
5.“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是精彩的 动作描写,你认为“争”字的运用好在哪里?请作简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