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校传统体育文化研究

合集下载

地域性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的融合发展研究

地域性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的融合发展研究

155民族传统体育作者简介:狄嘉辰(1992-),男,汉族,河北秦皇岛人,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现任河池学院体育学院专任教师,主要从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研究。

基金项目:河池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题编号:[2018EB015]。

地域性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的融合发展研究狄嘉辰 河池学院体育学院摘要: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全民健身意识逐步增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也将在河南举办,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日渐进入人们眼球。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等,对区域性高校校园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关系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旨在丰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强化区域性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地域性;民族传统体育;校园文化;高校一、前言在新时代环境下,国家越来越重视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传承与发展,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重要场所,身上肩负着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推广的责任和义务。

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了: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提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展现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

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具有良好的文化传承作用和教育价值,对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有机融合。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现如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手机成为大家爱不释手的日常工具,低头族、吃鸡、王者荣耀等代名词上热搜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时常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形容词,这样的现象不利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更不利于教育部提倡的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的号召。

民族传统体育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在学校可以通过一些民族节日、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社团、学术报告会等平台接触到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的气息。

邯郸市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调查问卷、访谈提纲

邯郸市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调查问卷、访谈提纲

邯郸市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现状调查研究目录摘要 (1)Abstract (2)1前言 (1)1.1选题依据 (1)1.2相关研究 (1)1.3理论意义 (1)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5)2.1研究对象 (5)2.2研究方法 (5)2.2.1文献资料法 (5)2.2.2调查法 (5)2.2.2.1问卷调查法 (5)2.2.2.2访谈法 (5)2.2.3数理统计法 (3)2.2.4逻辑分析法 (6)3邯郸市高校师生对民族传统体育认知 (6)3.1邯郸市高校老师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了解程度 (6)3.2邯郸市高校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了解程度 (7)4邯郸市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现状 (7)4.1邯郸市高校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调查 (7)4.2邯郸市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开展现状 (8)4.3邯郸市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社团活动开展现状 (9)5影响邯郸市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因素条件 (9)5.1邯郸市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场地设施 (10)5.2邯郸市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器材设备 (10)5.3邯郸市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师资力量 (11)5.4邯郸市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文本资料 (12)5.5邯郸市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政策因素 (13)6结论和建议 (13)6.1结论 (13)6.2建议 (13)参考文献 (14)摘要我国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传承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民族传统体育在我国是源远流长。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我国越来越看重民族传统文化,大力宣传民族传统体育,正在将民族传统体育一点一点地融入到高校的课程中去。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中的开展不但有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弘扬和传播,还有助于学生们知道民族传统文化。

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邯郸市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到邯郸市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河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名单

河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名单
羽毛球
篮球
承德市
承德市平泉县第二中学
田径
篮球
承德市
承德市兴隆县北营房中学
举重
田径
承德市
承德市双滦区民族小学
田径
足球
承德市
承德市滦平县第三小学
田径
足球
承德市
承德市围场县第二中学
田径
篮球
承德市
承德市隆化县第二中学
田径
篮球
承德市
承德市双滦区第一小学
乒乓球
足球
承德市
承德市丰宁县第二中学
田径
篮球
张家口市
张家口市桥西区南菜园小学
田径
篮球
衡水市
衡水中学
篮球
排球
田径
承德市
河北省隆化存瑞中学
篮球
田径
承德市
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河北蒙古族高级中学
张家口市
张家口市第一中学
田径
排球
健美操
廊坊市
霸州市第一中学
田径
沧州市
沧州市第一中学
篮球
田径
辛集市
河北辛集中学
田径
(2)河北省省(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名单(共179所)
地区
学校名称
体育传统项目
邯郸市永安中学
田径
篮球
邯郸市
邯郸市邯山区南关小学
乒乓球
田径
邯郸市
邯郸市第十一中学
国际象棋
乒乓球
邯郸市
邯郸市育华中学
田径
篮球
邯郸市
磁县一中
田径
篮球
邯郸市
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学校
足球
田径
邯郸市
邯郸市邯山区渚河路小学

高校体育教研室努力方向(3篇)

高校体育教研室努力方向(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体育教育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健康生活方式、传承体育文化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体育教研室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核心部门,承担着体育课程设置、教学研究、师资培养、竞赛组织等重要职责。

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和机遇,高校体育教研室应明确努力方向,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一、加强课程体系建设1. 完善课程设置: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优化课程结构,合理设置体育课程。

在保证基础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增加特色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2. 提高课程质量:加强体育课程教学研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强化课程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考核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学习成果。

二、提升教师队伍素质1. 加强师资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2. 引进优秀人才:积极引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的优秀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3. 强化师德建设: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一支忠诚于教育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体育教师队伍。

三、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1. 深化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2. 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体育竞赛、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优化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如采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

四、加强体育科研工作1. 开展体育科学研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体育科研工作,提高科研水平。

支持教师申报科研项目,争取科研经费。

2. 加强学术交流: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讲座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3. 推广科研成果:积极推广体育科研成果,为教育教学提供理论支撑。

高校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课程引入太极拳的可行性分析——以张家口学院为例

高校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课程引入太极拳的可行性分析——以张家口学院为例

125《拳击与格斗》(下半月)2020年12月太极拳集健身修心、开发思维、文化传承等功能于一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1世纪以来,从国家方针政策到各大高校的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高等学校是民族文化传播最活跃、最重要的阵地,这意味着在高校向大学生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它是一项培“根”铸“魂”的持久工程。

而且,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作为中国大学生如果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丢掉了,就等于割断了中国大学生的精神命脉,那么大学生又如何称之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呢?因此,国家鼓励高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高校课堂教学中,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目前,虽然国内大多数高校都开设有太极拳课程,但是效果都不是很好。

比如,张家口学院在公共体育教学中开设了太极拳课程,但是在开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太极拳”在高校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

1张家口学院公共体育课开设太极拳课程存在的问题1.1太极拳课时较少,很难使学生深入理解太极拳的传统文化内涵。

太极拳运动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在我国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张家口学院太极拳体育选项课一般仅开设一个学期。

也就是说一个学期16周课程不仅需要学会一套24式太极拳,同时还要练习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内容以及学习广播体操。

一个学期总计32学时的体育课程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容太多,严重影响了太极拳课程的学习效果,而且太极拳以体育课的性质开设很难使学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学习并理解太极拳的文化内涵。

1.2体育教师对太极拳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有待提高。

通过对张家口学院公共体育教学的10名体育教师访谈得出:100%的教师在读大学期间都学习过24式太极拳;80%的教师认为太极拳对学生身体健康具有促进作用。

但是90%的体育教师没有系统学习过太极拳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

因为,大多数体育教师都有着自己的专业体育项目,比如在10名教师中有3名篮球专项、2名田径专项、2名排球专项、1名健美操专项、1名乒乓球专项。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现状研究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现状研究

Sport年月总第期2013770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现状研究齐宝龙(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四川 成都 610041)摘 要:本研究在大量调查、走访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现状,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开设比例、教材、师资等几个方面提出现阶段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然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 (2013)07-104-02投稿日期:2013-07-04作者简介:齐宝龙,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向:体育教学。

1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现状分析1.1 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设置尽管有些高校比较关注民族传统体育,将其设置为必修课项目,如北京大学将武术与其他的基础内容相结合,将其设置为全体学生的必修项目,但是仍有很多学校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视程度稍显不足,通常民族传统体育只是课程中的选修项目;并且授课形式也各不相同,有些是以单项俱乐部的形式进行,而有些则是突出专项,如民族体育俱乐部或者课外休闲体育俱乐部等。

1.2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与类别在调查中发现,我国多数高校均开设了民族传统体育的相关课程,不过仍然接近8%的学校并未开设任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

而在教学内容方面,几乎所有的高校均有武术类项目,该项目的覆盖率最高。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民族文化、人文环境等因素也会对高校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设置产生不同影响,如少数民族多将当地传统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引入课堂。

当然,还有一些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还未得到充分发展,项目较少甚至没有。

针对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可以大致将其分为武术类、养生功法类、民俗体育类以及少数民族体育类等;而各种类别中武术类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少数民族体育类、民俗体育类,占比例最小的为养生功法类。

1.3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开设比例在上述4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各项内容开设比例存在较大悬殊,其中武术类主要拳种的设置情况又体现出较大差别,其中开展最广泛的为太极拳,其次为长拳,接下来依次为初级剑、棍、刀,其他很多项目并未有过多涉及,如传统武术中的螳螂拳、八卦掌等。

高校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高校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78作者简介:吴京彦(1979-),女,四川成都人,西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讲师,硕士,体育教育训练学。

高校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吴京彦 西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摘要:随着对高校体育教育研究的深入,使得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开设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在对高校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现状认识的基础上,指出高校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意义,并且尝试性地探索高校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对策,旨在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发展,推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高校体育;对策一、高校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现状(一)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在高校的开设仍处于起步的发展阶段。

一方面,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尚存需大力发展的情况,集中体现在学生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程度,有效解决高校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所需要硬件和师资。

另一方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开设尚未得到系统化教材的支持,严重影响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良性发展,以对高校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形成消极影响。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受到外来体育文化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使得高校师生接受到许多外来的体育文化,这对少数民族体育教育形成一定的冲击。

一方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外来体育的冲击会影响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对师生的吸引度,会影响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发展中人的因素。

另一方面,与外来体育的冲击会影响到高校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经费投入,甚至会导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某个项目流失现象的出现。

二、高校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意义(一)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并且具有特定的体育教育的功能。

一方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本身就是在民族生产活动与实际生活所形成和创造出来的,如通过摔跤节活动形成少数民族的摔跤体育项目。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风俗习惯有着紧密的关联性,可以被视为民族文化元素形象化的展示。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文体用品与科技总第459期2021年1月(下)1、研究目的虽然当前西方竞技体育成为世界体育文化的潮流,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其本身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提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开始突破重围,逐渐在世界体育文化体系中展露自己的民族特色。

本文通过深入了解分析传统体育文化的渊源和传承价值,初步尝试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途径进行探讨。

2、研究方法2.1、文献资料法本文以“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等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百度学术等电子资料库检索近10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通过对查阅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和研读,为本文的写作奠定深厚的理论基础。

2.2、逻辑分析法本文运用类比、综合、归纳等方法对阅读文献获取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深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相关问题。

3、结果与分析3.1、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渊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孕育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

首先中国古代以农耕文明为主,自给自足的思想使中华民族缺乏外出探险,征服大自然的冒险精神,形成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其次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提倡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刚柔相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受此影响注重养生保健和修身养性;最后中国古代处于封建社会时期强调皇帝权力至高无上,严重忽视个人意识的发展,导致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更加注重娱乐性和观赏性,竞技性发展不足。

3.2、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价值(1)传统体育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核心价值。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及身体与心理的统一发展。

它提倡人应该遵循大自然的发展与变化规律,与自然中的各种生命和谐相处,并学习的生存之道,以此达到养身保健、延年益寿。

此外他还强调人要内外兼修,内修心里的淡泊宁静,外修身体的健康强健,内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西方竞技体育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功利主义和金牌主义不断膨胀导致兴奋剂泛滥、营私舞弊现象时有发生。

在当前竞技体育与奥林匹克文化倡导的精神内涵日益背道而驰的情况下,中国传统体育蕴含的和谐发展观可以为奥林匹克运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

高校校园传统武术开展现状的研究

高校校园传统武术开展现状的研究

PHYSICAL OBSERVATION体育观察中图分类号:G8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02-(2021)-05-103-2-ZL高校校园传统武术开展现状的研究吕凡(三峡大学体育学院湖北宜昌443002)摘要:在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背景下,武术作为中国最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体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锻炼身体、教书育人的一种重要手段。

为了解高校校园传统武术的开展现状,以部分高校和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本文运用文献资料、亲身访谈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了解现今高校中传统武术的实际发展状况,对高校中传统武术的文化建设、教学现状存在的不足提出应对方法。

关键词:高校传统武术开展现状文化建设前言教育具有文化的传承功能,而传统武术一直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校园传统武术更是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伟大使命。

它对于学生健身运动、健全思想人格、培育民族精神、弘扬传统文化等方面都具有其他体育项目难以替代的功能。

现如今伴随着体育全球化的发展,更多西方体育项目和异族体育项目被大力推广,导致我国校园传统武术项目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自1961年,武术正式被列入《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以来,50多年的武术教学表明校园传统武术的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可见,校园传统武术运动的开展现状不容乐观,剖析高校校园传统武术开展现状,探寻校园传统武术发展策略意义重大。

但研究表明,高校学生对传统武术的兴趣程度并不高,通过对这一现象的探究,发展高校校园传统武术文化建设和校园教学存在一系列问题。

1、校园传统武术文化建设1.1、校园传统武术文化的概念武术文化从广义上讲,是指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武术,现在体育领域中的竞技武术、校园武术、观赏性的表演与舞台武术、影视武术和文学类武术等。

而从狭义上讲,则指的是渊源流长、拳理技法清晰、具有独特风格,且自成体系的拳种和流派,以及蕴含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道德,戒律和制度等。

民俗体育游戏运用于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研究

民俗体育游戏运用于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研究

民俗体育游戏运用于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研究张模翔南昌医学院江西南昌330052摘要:民俗体育游戏是民间的传统游戏,其特点在于趣味性强、规则简单,且流传广泛,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有效引入民俗体育游戏,一方面,能够激活学生的体育积极性,让他们从心理上接受体育,不再抗拒;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在运动中爱上体育,不断提高身体素质,缓解学业压力。

实践证实,民俗体育游戏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有效克服了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有利于实现提高学生身体机能的教学目标,与此同时,民俗体育游戏作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促进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

关键词:民俗体育游戏 大学体育课程 身体素质 运动 锻炼中图分类号: G8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2813(2024)04-0059-04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Folk Sports Games to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ZHANG MoxiangNanchang Medical College, Nanchang, Jiangxi Province, 330052 ChinaAbstract: Folk sports games are traditional folk game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interesting and simple rules, and they are spread widely. The effective introduction of folk sports games to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on the one hand, can activate students' enthusiasm in sports to enable them to accept sports psychologically without resistance, and on the other hand, can also enable them to love sports during exercise to constantly improve their physical fitness and ease their academic pressure. It has been proved by practice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folk sports games in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effectively overcomes the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benefit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teaching goal of improving students' physical functions, and that as the important part of folk culture, folk sports games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eform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students' concept of life-long sports.Key Words: Folk sports game;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Physical fitness; Sports; Exercise民俗体育游戏中包含着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具有文化、经济与社会价值,同时又彰显了更高层次的教育理念[1]。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珍珠球”在河北省高校的开设、传承与演变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珍珠球”在河北省高校的开设、传承与演变

传统体育|TRADITIONAL SPORTS中图分类号:G8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02-(2021)-04-012-2-JF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珍珠球冶在河北省高校的开设、传承与演变侯紫薇(吉林体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00)摘要:“珍珠球”运动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设场地、器材要求低,且具有健身、趣味、竞技等特点,将“珍珠球”作为体育课程引入高校,不仅丰富了高校体育文化,更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

目前河北省高校“珍珠球”课程开设较少,现对“珍珠球”运动起源、现状及开设必要性进行阐述,为“珍珠球”运动在高校的发展提供依据遥关键词:珍珠球民族传统体育高校前言珍珠球是勤劳的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活与劳动之余创造了“珍珠球”活动,并成为一项新兴起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同时也占有重要一席之地在传统体育文化中。

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项目之一的珍珠球,其竞赛工具为球、竞赛的目的为投球得分、竞赛的过程为攻守转换,以篮球及手球的竞赛规则为依托发展。

在历史的见证下,“珍珠球”运动显示岀勃勃的生机,这项运动不仅具有文化价值、健身价值、锻炼价值,还具有娱乐性、趣味性、观赏性,同时集对抗性与竞技性于一身,是一项符合高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社交活动的集体运动。

在时间的长河中,“珍珠球”运动只局限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甚至大受欢迎,但是在其余地区,尤其在各大高校中所熟知这项运动的人是凤毛麟角,更不用说参与的人了,更是所剩无几。

这种情况的岀现主要由于这项运动在高校的起步太晚,没有得到有效的宣传与开发,使学生缺乏了解并接触这项运动的时机,更不用说学习它。

研究各大高校开展“珍珠球”课程,促进“珍珠球”运动进入高校,并得到发展与传承,使高校课程得到丰富,从而促进学生的身体与心理健康发展,让学生在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熏陶中茁壮成长。

通过对“珍珠球”运动在高校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珍珠球”运动在高校的设立、普及及推广提供依据。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现状与趋势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现状与趋势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现状与趋势1. 引言1.1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指自古以来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形成并延续至今的各种体育活动。

这些传统体育项目包括但不限于武术、太极、传统民间体育游戏、民俗表演等。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融合了丰富的哲学、宗教、文化等元素,既是体育运动,又是文化传承,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历史价值。

传统体育在中华民族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一种体育锻炼方式,更是民族认同感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通过传统体育,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还可以为当代社会提供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支持。

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体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内涵。

对传统体育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可以为当代社会提供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支撑。

传统体育所蕴含的价值观、生活理念、审美观念等,都对当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研究传统体育,可以促进国民体质的提高,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体育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对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意义重大,不仅关乎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更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民族精神的传承。

传统体育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希望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能够更好地挖掘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宝贵精神财富,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贡献力量。

1.3 研究目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探索传统体育项目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独特价值和特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2.推动传统体育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促进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和传播,加强对传统体育的保护措施,确保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体育教学与民族传统体育的融合教学方法

高校体育教学与民族传统体育的融合教学方法

高校体育教学与民族传统体育的融合教学方法作者:毛淑佳来源:《体育风尚》2023年第07期摘要: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孕育了民族体育文化,将高校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融合是实现高校体育教学全过程育人的目标。

文章通过研究高校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融合教学方法,明确高校体育教学与民族传统体育的融合的重要性和二者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文章以高校引入民族传统体育为基础,提出创设高校民族体育文化的教学氛围、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多元化民族体育项目教学融合方法,以期实现高校体育全方面育人。

关键词:高校体育;民族传统体育;融合教学我国是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各民族在发展中彰显出独特的民族底蕴,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基本的表现形式,其中蕴含民族生活、娱乐等信息,体现了民族性。

我国现有的民族传统体育演变及发展一方面成了强身健体的娱乐方式,构建了人们陶冶情操、信仰寄托的方式,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现实意义,另一方面承载着对国家民族文化的保护,对建立民族文化自信和国际文化地位有益,所以高校体育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融合教育具有必要性。

针对我国目前高校体育课程肩负的德育和素养教育作用,引入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继承蕴含的文化价值,让民族传统体育产生新生机,帮助高校学生的素质协同发展。

一、高校体育教学与民族传统体育的融合的重要性(一)拓展高校体育教育的资源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涵盖多元的民族特性,民族体育的项目高达977种,汉族体育项目有301种,表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备多元化特点[1]。

将这些民族传统体育融合到高校的体育教育中,加速高校体育教育建设,丰富高校体育课程,促进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兴趣,推动高校体育事业的更好建立。

其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有我国传统的体育理念遗留,高校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融合对校园的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提高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程度。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得到发展,为高校实施体育教育提出了新的方向,通过民族传统体育和高修体育教学的融合,开发多元化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帮助体育教育体系中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吸收和融合。

论太极文化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价值

论太极文化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价值

论太极文化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价值作者:张文忠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中下旬刊》 2015年第3期张文忠(河北科技大学)摘要:太极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颗奇葩,它的核心内容已同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标准、道德情操、处事态度和风俗习惯融为一体,它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的文化功能、社会功能为社会所广泛接受。

本文通过对太极文化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作用的阐述,揭示太极文化是高校体育文化的价值主体,是对高校体育文化的拓宽和丰富。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应着力加强太极文化的建设。

关键词:太极文化高校体育文化价值太极文化是中国先秦黄老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结晶,是中国文化的代表。

高校体育文化是高校这一特殊社区的体育群体意识,是特定的人文环境和社会大背景下的产物,与整个高校校园文化和国家教育事业息息相关。

二者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太极文化究竟在高校体育文化中占据怎样的价值,我们进行必要研究,以揭示太极文化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价值。

1 太极文化和高校体育文化概念尧内涵的区同高校体育文化的概念、内涵:体育文化是指人类在体育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早已在大学校园形成。

大学校园学生进行的体育活动与竞赛,在无形中接受与传播着体育文化,同时又与高校校园文化有机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高校体育文化。

高校体育文化是指在高校教学环境下,以高校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各种体育活动中相互作用创造出的高校文化之一,其宗旨是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精神、体育意识、体育技能,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太极文化的概念、内涵:太极文化是以“太极”为轴心的集合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太极文化:由于太极的广泛性,太极基因可以渗透在各个文化领域和各种事物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太极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所不能;但这并不表明一切事物就都可以称之为太极,各事物都有其自身的本质、特性和表现形式,其间又都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高校开展中国式摔跤的可行性与策略分析

高校开展中国式摔跤的可行性与策略分析

72《拳击与格斗》(下半月)2020年02月引言中国式摔跤在高校发展中经历了多次起伏,但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高校体育运动项目在内容上也发生了明显转变,中国式摔跤在这一时期重新进入了高校体育运动项目中,并延续至今。

无论是体育院校还是一般院校,都可以借助中国式摔跤丰富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体系,强化学生身体素质,作为一项传统体育项目,在现代学校的体育运动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1中国式摔跤在高校开展的可行性1.1能够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国式摔跤是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也是中华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层面同样得到了认可。

例如2006年在法国就举办了中国式摔跤锦标赛,吸引了众多俱乐部的参赛,且俱乐部中已经注册登记的中国式摔跤运动员数量已经达到四位数。

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所以中国式摔跤也应该回到大众身边,应该在教育过程中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将中国式摔跤列入高校体育运动项目中,可以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对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2符合现代学生的文化需求在中国式摔跤的文化传承方面,并没有过多讲授方面的内容,而要想让某种事物的影响力扩大,就需要从文化需求的角度进行影响,改变传统的文化意识形态。

中国式摔跤也可以突破传统校园体育运动认知,将体育运动项目与文化传承相融合,让学生能够主动融入研究的过程中,并将中国式摔跤当成一项终身爱好,也符合终身体育的要求。

久而久之,学生也能对这一事物产生文化认可。

1.3为体育运动创新提供发展依据高校体育运动是学生身体素质建设的重要保障,相关部门在新时期的发展创新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研究。

中国式摔跤也是当前高校体育运动创新的重点,为校园体育运动开展提供了有效依据。

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认为中国式摔跤符合21世纪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需求,不再盲目地通过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来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

2中国式摔跤在高校开展的主要策略2.1强调基础设施的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直接关系到体育运动的安全与质量目标是否能够达成。

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价值及现实困境探究

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价值及现实困境探究

收稿日期:2020-06-12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BTY027)。

作者简介:潘怡(1996-),男,硕士,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与体育文化。

通信作者:姚绩伟(1976-),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与体育绩效评价。

2021年(第20卷)第4期Vol.20,No.4,2021·民族传统体育学·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伟大的民族需要优秀的文化,优秀的文化滋养伟大的民族。

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帕特里克·莫伊尼汉认为,文化作为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能够对时代进步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影响[1]。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阐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2]。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国人民的人文精神、民族传统以及时代价值观念等诸多思想层面的追求。

2019年9月,国务院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指出,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推动运动项目文化建设及丰富体育文化产品[3]。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中华文化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的根基所在。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先在历史的长河中所积淀的优秀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

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保障。

由此可见,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深厚的内涵价值,也成为了时代发展潮流的风向标。

就当前情况来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实然困境,通过探索其发展的突破路径,旨在为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概念及其当代释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属于文化学研究范畴,廓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概念及其当代释义,则有必要借鉴文化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的主要成果以及融合当代社会文化的发展诉求,从而较为全面地厘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概念。

众所周知,“文化”一词的概念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较难界定。

民俗体育文化价值演进规律研究_刘旻航

民俗体育文化价值演进规律研究_刘旻航
“何 以 可 能 ”的 问 题 。 概 括 来 说 ,本 体 论 的 研 究 意 义 在 于 对
民俗体育的社会文化价值存在的客观性与天然性进行证
伪 ,从 而 确 证 民 俗 体 育 领 域 价 值 研 究 的 合 理 性 ,为 该 领 域
的价值研究提供逻辑起点。
把 握 客 观 事 物 的 本 质 以 及 其 规 律 ,脱 离 不 开 对 主 、客
从原始游戏民俗体育现代体育这一连续演变的体育文明发展史中现代体育可以视为对传统体育或古代体育的辩证扬弃与发展那些?为古?的原始游戏原始体育文化要素原始体育项群乃至民俗体育项群以及区别于现代体育的古典体育项群它们在体育文化体系中的存在并继续存在对于人类体育文明完整性具有某种重要的支撑作用这种支撑效应?仅是外显的而且是内铄的倘?将外显的支撑质?予以剥离内铄的支撑质?的价值本体的意蕴就会显?出来
刘 旻 航1 ,李 储 涛2 ,赵 壮 壮3 LIU Min-hang1 ,LI Chu-tao2 ,ZHAO Zhuang-zhuang3
摘 要 :以 民 俗 体 育 文 化 价 值 演 进 为 切 入 点 ,研 究 其 演 进 规 律 ,认 为 民 俗 体 育 的 本 体 存 在 是 其 演 进 基 础 ;文 化 价 值 认 知 是 其 演 进 根 本 动 力 ;同 时 指 出 了 民 俗 体 育 文 化 价 值 演 进 的 两 种 主
成历史赋予它的文化和价值使命。
关 键 词 :民 俗 体 育 ;文 化 ;价 值 ;演 进 规 律
Abstract:Taking the folk sports culture value evolution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this paper makes thoroughly study on its evolution rule,points out that folk sports is the basis of ontolo- gy evolution,cultural value of cognition is the basic power of evolution.The folk sport culture value evolution has two main modes,the complex and main line of streaming evolution model value.Based on it,the folk sport value evolution principle is further revealed.The research re- sult shows that our folk sport culture value should reflects its cultural vitality and value activi- ty,and complete the culture and value mission endowed by history. Key words:folk sport;culture;value;evolution law 中 图 分 类 号 :G85 文 献 标 识 码 :A

民族传统体育一级学科博士点

民族传统体育一级学科博士点

民族传统体育一级学科博士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民族传统体育一级学科博士点是国家在推动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设立的重要学科。

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增强和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民族传统体育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建立具有里程碑意义。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凝聚着民族智慧的精髓。

传统体育活动如武术、太极拳、民族舞蹈等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文化传统和精神象征。

在现代社会,随着体育运动的普及和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认识到传统体育对于身心健康和文化底蕴的重要性。

民族传统体育一级学科博士点的设立,旨在加强对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培养高水平的研究人才,推动传统体育的发展和创新。

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和开展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促进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传播,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一级学科博士点的研究内容包括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演变、体育理论与实践、传统体育技艺的传承和发展等方面。

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深入探讨传统体育的精髓和特点,了解其文化内涵和价值,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掌握相关技能和方法,为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篇示例:在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指源自汉族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体育活动,如武术、民族体育、传统游戏等。

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已成为当务之急,开设民族传统体育一级学科博士点势在必行。

民族传统体育一级学科博士点的设立,将为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提供更多的学术支持和资源保障。

通过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解析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及其在当下的传承与发展。

开设民族传统体育一级学科博士点,也有助于培养一批批专业的研究人才,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相关学科的发展和壮大。

传统文化的研究舞龙

传统文化的研究舞龙

传统文化的研究——舞龙舞龙舞狮进高校的可行性舞龙舞狮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基础,是民族精神的体现,但作为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一员,和其他传统体育项目一样,在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西方体育文化的强势冲击下,在现代国际流行项目的不断涌入的情况下,舞龙舞狮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因而,舞龙舞狮必须寻求新的生存环境和传承方式,不然就会退出历史舞台而成为展览品。

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栋梁,在高校中开展舞龙舞狮不仅具有深刻的文化传承意义,同时也是深化教学改革、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团结协作精神的内在要求,更是舞龙舞狮运动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从舞龙到中国传统文化舞龙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于中国传统文化而言,是枝叶与大树的关系。

然则,舞龙并非是单单的一条长龙,而是一个民族活跃的象征,它突显出一个民族的浩然正气,预示着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

舞龙并非是人、杆、龙的简单组合,在其中蕴涵着深层次的民族体育精神、道家学派的“天人合一”思想以及民族的凝聚力量。

舞龙也并非是单纯的舞龙,这一茂盛的枝叶已经为大树增添了光华的色彩,并将继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价值功能。

龙在九天,动作如舞。

原本那条彩龙只是竹杆、彩布、假龙的静态组合,可是在民族人士的舞动下,不知不觉,变成了一项极为人们喜爱的舞龙运动。

舞龙运动自问世以来,在大江南北一直备受关注。

虽然南北舞龙有所差异,然而各个民族对舞龙运动的热爱却是一致的。

舞龙运动在历朝历代都有出现,可见这项运动长盛不衰,并且这条在人们手上舞动的巨龙也已经成为灿烂的舞龙文化。

舞龙运动是一项传统体育运动,集“民族体育”、“民间体育”、“民俗体育”于一身。

这项运动能够兴盛至今,绝对不是偶然因素使然。

其一,舞龙运动具有民族色彩,对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中华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没有理由让这项鼓舞人心、主张民族团结的运动就此消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高校传统体育文化研究
作者:马天龙杨洪波甘海霞
来源:《体育时空》2014年第12期
摘要我国高校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特色文化,也是高校师生日常生活中接触最为广泛的校园文化。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以河北省的大中专院校为研究对象,通过具体的调查研究来探讨和分析其高校校园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北省高校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河北高校传统体育文化现状策略
随着奥运会在我国的成功举办,近年来我国的体育文化事业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学校体育作为我国进行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环节,其在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建设中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河北省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省内高校在发展传统体育文化过程中有着自身的特点,本文首先对当前河北省高校内部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和发展策略。

一、河北省高校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现状分析
传统体育文化是指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各民族在自身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体育文化活动。

河北省地理环境优越,自古以来民间就具有浓厚的尚武之风,在今天的京津冀都市发展圈中,河北省占有八所城市。

而在当前我国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中,河北省的杂技和竞技类项目占据了国家总项目的近1/4,远远多于其它省市。

这些都决定了河北省高校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有着优越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

通过对河北省内大中专院校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研究发现,近年来河北省各高校的传统体育文化在不断地传承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个性特点,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一些高校设立了专门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或者由学生自己组织了相关的传统体育协会和体育社团,这些都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做用。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河北省各高校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还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现象。

其中一半左右的高校在体育教学中并没有设立传统的体育项目,而设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高校也主要以中华武术、太极拳和民间舞蹈为教学课程。

这就使得课程教学较为单一,学生在学习中并不能深入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从而不利于高校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河北省高校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策略研究
(一)大力挖掘文化内涵,加强传统体育精神文化的引导
高校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的挖掘,在实际的高校传统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高校体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上面。

同时还要在保持体育文化原生态的前提下,紧跟时代步伐,加强对外来文化优势的吸收,以促进各高校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和现代化发展。

此外,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教授学生基本的体育知识之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高尚的体育道德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从而促使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积淀和文化氛围的形成。

(二)加强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积极进行课程体系建设
当前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课程主要是竞技类的体育项目,在新时期的体育教学发展中,各高校应注意积极进行体育课程的体系建设,加强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以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为全校师生创设出崭新的管理环境和良好的管理氛围。

在体育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河北省各高校可以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选取学生喜爱且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以丰富课程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如邯郸学院将杨式太极拳纳入教学课程并在全校推广普及,河北科技大学师生根据当地的地域环境和风土人情创编了秧歌健身操和拉花健身操,使民间艺术与现代元素进行有机融合,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

(三)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环境氛围对于大学生的认知和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河北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应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感染,提高他们的体育文化素养。

如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现场考察或采风活动,鼓励他们参与当地的一些民俗体育活动。

此外,还要注重第二课堂的开辟,通过校园网、校园广播和文化展板等渠道来向学生展示传统体育,从而使他们更多地了解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形成自觉传承和维护传统体育文化的校园氛围。

体育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对于一个国家甚至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时期,河北省各高校应注意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创设出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全新途径,以促进高效体育教育与传统体育文化的和谐共同发展。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规划项目。

编号:JYGH2010023。

参考文献:
[1] 张建华,常毅臣,芦平生.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价值、进展与走向[J].中国体育科技.2010(6).
[2] 杨雨龙.和谐社会背景下构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时代意义[J].内蒙古体育科
技.2013(6).
[3] 丁宝玉.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价值体系重构[J].学术论坛.2010(9).
[4] 刘雅媚,刘国钊,郭强.高校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