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能源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质能源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082922)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新时期社会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生物质能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
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
团结协作并愿为生物质能源化工程事业献身的精神。
3、掌握本学科领域内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本专业
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前沿动态,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攀登本学科高峰、开拓新领域并作出创新性成果的能力。
4、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生物质液体燃料制备理论与技术
研究生物质的预处理,木质纤维水解酶类制备与酶水解,木质纤维苏生物质糖发酵理论、方法与技术,基因过程在液体燃料技术研究中的应用。
研究生物油的组成、性质和应用特性,生物油的催化液化和热化学液化等制备机理、方法和技术,生物油提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研究化学和生物法制备生物柴油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2生物质气体燃料制备理论与技术
研究热化学转化和生物化学农林木质纤维原料制备气化气、合成气、沼气、氢气等各种气体生物质燃料所涉及的理论、原理、方法和技术,以及气体燃料的应用基础。
3、生物质固体燃料制备理论与技术
主要研究农作物秸秆及木质纤维转化为高效固体燃料所涉及的理论、方法、技术与应用基础。
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
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可根据实际情况,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适当延长,但一般不超过6年。
一般半年至一年时间为课程学习阶段,后两年至两年半(及以上)时间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四、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和课程说明
1、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学分要求:博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和选修课程三类,要求总学分不少于15学分(同等学历者不得少于18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9学分,其余为选修课程。
课时要求:每个学分20学时。
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可根据课程内容和需要一般原则上可设2或3学分;专业课每门课程原则上设2学分。
非学位课由指导教师和研究生根据专业培养方向的要求,以及研究生原有的基础、特长及专业爱好共同商定。
给研究生留有充分的自学时间和选择的灵活性,鼓励研究生跨学科、专业选修课程,以拓宽知识面,增强适应能力。
博士阶段的具体课程设置和学分如下:
1)公共学位课:5学分
(1)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2学分
(2)第一外国语3学分
2)专业学位课程:不少于4学分
(1)生物质生物转化理论与技术2学分
(2)生物质热转化原理与技术2学分
(3)高等有机化学3学分
(4)生物柴油制备技术2学分
(5)生物质液体燃料制备技术2学分
3)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
(1)第二外语2学分
(2)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技术2学分
(3)工业微生物学2学分
(4)新型能源材料2学分
(6)新型清洁能源2学分
(7)高等工程热力学2学分
(8)工程热物理2学分
(9)应用概率统计2学分
(10)生物有机化学2学分
(11)环境科学与技术进展2学分
(12)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2学分
(13)材料有机化学2学分
2、课程说明
(1)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见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学大纲。
(2)第一外国语
见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学大纲。
(3)生物质热化学转化理论与技术
要求掌握生物质热转化化学与技术的原理、方法与技术,以及他们的应用。
主要内容包括:生物质热解、炭化、热解气化和液化等生物质热转化过程所涉及到的化学反应、原理与结构;催化热解的基本原理与进展;热解气化与液化的主要技术与设备;合成气的利用与热解油的催化提质等理论、方法与技术;生物基炭材料的结构、制备与应用。
(4)林产资源的生物转化
要求掌握基本生物技术在林产资源开发领域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包括:木材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树木提取物在微生物、酶等的作用下转化成有用化学品的原理、研究现状、应用前景。
(5)高等有机化学
要求研究生从静态角度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从动态角度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反应历程,掌握影响反应历程的诸多反应物本身的结构和反应条件等。
主要内容有:共价键,电子效应与空间效应,立体化学,有机反应中的活性中间体,芳香烃,饱和碳原子上亲核取代反应,芳香环上的亲电和亲核反应,碳-碳重键的加成反应,碳-杂重键的亲核加成反应,消除反应,自由基反应,分子重排反应,周环反应,有机光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