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荆轲刺秦王》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必修一《荆轲刺秦王》导学案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复习《战国策》的相关知识,积累文学常识,积累文言文常见
的字词和句式。
2. 学习概括要点的方法和作品的叙事结构和叙事艺术。
掌握人物形象
和刻画人物的手法和人物深层次的精神品质。
3. 学习以荆轲为代表的义士,以国家利
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得失,舍生取义,为国家危亡而英勇献身的爱国精神以及体会荆轲
临别时悲壮的心情。
【学习重点】:
学习文言知识,积累和归纳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
【学习难点】:
梳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学习概括要点的技能方法。
正确评价人物形象。
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 1、作家作品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历史着作,也是一部重要
的散文集。
最初由《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
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33篇,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到秦
始皇三十一年,共245年。
《战国策》的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
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
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
《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
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2、相关背景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6年。
当时,秦已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
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
是一个弱小的国家。
当初,燕王喜为了结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
而秦“遇
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
为了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
王,“使悉反诸侯之地”;或者刺杀秦王嬴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
联合诸侯共同破秦。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荆轲,春秋战
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
祖先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
他喜欢读书击剑,结交名人勇士。
课文提到的击筑的高渐离,就是他的朋友之一。
燕太子丹为了刺秦王,找到智能双全的燕国
处士田光。
田光推荐了荆轲,太子丹高兴万分,马上封荆轲为上卿,精心奉侍??以后,就是课
文记叙的情况。
3、字词积累一、注字音。
督亢()拊()心变徵()淬()忤()视�_()目......遗()赠创()伤拜谒()戮()没()偏袒()自刎
().......血濡()缕()陛()下惊愕()剑鞘()箕()踞().......目眩()樊()将军�L()其胸图穷而匕首见()秦将
王翦().....更()虑之骨髓()被八创()...二、识通假。
1.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
2.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反,通
3.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
4.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
5. 卒起不意卒,通三、积累名句。
1. 风萧萧兮易水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卒起不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理解质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
三、小组合作探究
(一)文言知识梳理(小组分工展示整理结果)(1)一词多义【之】
① 使工以药淬之/愿大王少假借之
②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③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而】②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②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③ 伏尸而哭 /荆轲和而歌 /自引而起 /秦王还柱而走 /倚柱而笑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L其胸/ /图穷而匕首见⑤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以】
①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② 使工以药淬之/ 而乃以手共搏之/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③ 以次进日以尽矣④ 皆白衣冠以送之/ 不敢兴兵以拒大王/遂拔以击荆轲⑥ 箕踞以骂曰【为】
① 乃为装遣荆轲
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③ 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其】
① 尽收其地/疑其有改悔/剑长,操其室② 其人居远未来
2、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1.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
2.持千金之资币物币: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
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偏袒:
5.诸郎中执兵 . 郎中:
6.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 提:
7.断其左股股: 3、文言固定结构:【有以】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奈何】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何如】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然则】然则将军之
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乃今】乃今得闻教
【所以】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 【无以】以故荆轲逐秦王,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所”+动词】荆轲有所待“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
(二)难点探究
1、熟读课文,理出故事梗概。
2、背诵易水诀别一段,说说这段描写烘托了怎样的气氛,其中的音乐描写有什么作用。
3、如何评价荆轲这一人物形象。
四、课堂达标与迁移
1.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有() A.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 秦王还
柱而走。
C.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D.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E. 偏袒扼腕而进。
F.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G. 秦王必说见臣。
2. 从下列各句中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并分别写出其古今的不同意义。
A. 仰天太息流涕
B. 持千金之资币物
C. 樊将军以穷困来
归丹 D.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3.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荆轲(kē)拜谒(ya)督亢(háng)戮没(lù)谬误(miù)
B. 偏袒(tǎn)扼腕(a)厄运(a)濡染(rú)怯懦(ruò)
C. 淬火(cù)猝然(cù)忤逆(wǔ)铁杵(wǔ)拊心(fǔ)
D. 创伤(chuāng)创办(chuàng)�_目(chēn)箕踞(jī)目眩
(xuàn)
4. 解释下列多义词。
5.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② 又前而为歌曰③ 乃朝服,设九宾④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⑤ 使使以闻大王⑥ 箕踞以骂曰
⑦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⑧ 皆白衣冠以送之
A. ①②③
B. ④⑤⑦
C. ②③⑧
D. ①⑥⑧
6.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2)诸郎中执兵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4)愿大王少假借之(5)左右既前,斩荆轲
(6)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7)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7. 翻译下列句子。
(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