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答:汇率是一国货币兑换他国货币单位的比率,是一国进行国际经济活动时最重要的综合性价格指标,在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活动中执行着价格转换职能。
它的变动对一国对外贸易的平衡与国内经济活动的波动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我国从2005年7月21日起,不再盯住单一的美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即日人民币兑美元外汇牌价为l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人民币升值2%。
此后,人民币一路飙升,截至2008年2月28日,1美元兑7.1455元人民币,人民币升值10%。
到2008年4月16日,1美元兑人民币突破7,跌至6.99元人民币。
首先从升值的原因看:从短期来看,全球油价高企、国内通胀和国内巨额贸易顺差,美国经济近期走弱,美元连续走软,原油期货价格一度突破100美元/桶大关,国内外汇市场供求状况是推动近期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原因。
但从长期来看,推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因素主要有:一、人民币币值长期被低估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币实行盯住单一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人民币相对美元一直处于被低估的状态。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由于美元发行不受约束以及采取的低利率政策,致使美元在全球的供给过剩,给美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而人民币的高利率及外贸优惠政策,大量的海外资本纷纷涌入中国,投资者一来可以享受优惠的政策和人民币低估,获取更多的人民币利益的同时,也在赌人民币升值所创的外汇差价利润。
据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认为,押注人民币升值的热钱流入中国的数量在逐年攀升。
2005年,总规模达787.14亿美元;2006年,热钱占中国GDP的36%左右;2007年1至3月,总规模估计为300多亿美元。
这些热钱的大量涌入,无疑给人民币升值造成很大的压力。
二、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的不断攀升。
近年来,我国一直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资本项目顺差,甚至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升值以来,我国外贸顺差还在不断攀升,2006年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2007年贸易顺差突破2600亿美元。
2007年1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5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3.32%。
全年国家外汇储备增加4619亿美元,同比多增2144亿美元。
外汇供大于求,人民币的国外需求增加。
此外,美国的赤字经济和贸易逆差一直得不到解决的办法,他们认为,中国的双顺差是美国赤字的主要原因,中国成为美第一大贸易逆差来源地。
因此,在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不断攀升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强。
表1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升值后我国对外贸易的情况
年份出口额(亿元)进口额(亿元)贸易差额(亿元)汇率2005年7-12
月4192.1 3576.8 615.3 8.0759 2006年9691 7915 1775 7.8238 2007年12180 9558.2 2622 7.5215 2008年1月1096.6 901.7 194.9 7.2478 2008年2月874 788 86 7.1601 2008年3月1089.63 955.56 134.07 7.0752
从表1可以看出,2006年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对外开放迈上新的台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汇率弹性提高,国际收支延续双顺差格局。
2006年末国家外汇储备比上年末增加2475亿美元,达到10663亿美元。
2007年出口继续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2.1738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出口1.218万亿美元,增长25.7%,进口9558.2亿美元,增长20.8%。
全年贸易顺差26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47亿美元。
2008
年第一季度,实现贸易顺差414.8亿美元,同比下滑10.9%。
1月份,我国以进口额为901.7亿美元,27.6%的进口增幅超过了出口额为1096.6亿美元,26.7%的出口增幅。
2月份,受春节、次贷危机、出口退税、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我国进出口增幅下降。
出口874亿美元,只增长了6.5%,比去年同期的增幅回落45%,比1月份也回落20%;进口额788亿美元,增长35.1%。
3月份,据海关总署统计,我国进出口总额为2045.19亿美元,同比增长27.8%;其中出口1089.63亿美元,同比增长30.6%;进口为955.56亿美元,同比增长24.6%。
3月份实现贸易顺差134.07亿美元。
在我国2007年的对外贸易中,我国贸易顺差主要集中在美国、香港、欧盟等国家或地区,并呈逐年扩大趋势。
其次,人民币升值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了很多方面不利的影响:
(一)削弱我国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利于我国出口企业海外市场发展
加工贸易占我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近年来加工贸易出口占我国商品出口比重接近55%,加工贸易进口,外商设备进口和一般贸易中的原料进口以占我国进口的60%左右,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
我国加工贸易(加工贸易中低附加值的产品所占比重)人民币升值提高了我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我国的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就缺乏出口价格竞争优势,成本提高,一些弱小的依靠规模扩张和廉价劳动力生存的企业,不利于扩大海外市场,甚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将被淘汰。
(二)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商品结构变化将影响中西部地区的利益
资源性商品、一部分大宗农产品和低附加值制成品出口增长的放慢甚至下降,对中西部资源依赖程度较高、农业比重较大地方的经济发展,对一部分以农业为主的农民的收入、对低技能劳动者的就业可能会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三)增加我国就业压力
人民币升值,将导致我国国内就业压力增大。
一是我国目前出口的大部分产品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人民币升值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也促使企业优化产品,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增加技术性人才,降低对低素质廉价劳动力的需求,造成失业及就业压力。
二是我国目前提供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是出口和外贸企业,外贸行业提供的就业机会超过7000万人。
但由于人民币升值将会增加外商的投资成本,根据测算,当人民币升值5%,汇率的出口弹性和外资弹性分别为0.8和1的情况下,出口增速将下滑4%,外商投资增速下滑5%。
外商投资和出口贸易的下滑,也将会造成劳动力需求下降。
(四)人民币如果升值过快过猛。
将造成出口下滑。
影响国民经济平稳增长
如果人民币升值过快和幅度过大,那么它对进出口增长的影响可能就不那么温和了。
一是将造成出口增长速度大幅回落或下降,那样不仅对资源性和低附加值商品,也会对整个出口加工产业发展以及就业产生较大打击;二是可能刺激一部分商品大量进口,冲击国内市场,甚至引起一定的通货紧缩。
最后,我国政府对人民币升值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与区域货币合作。
20世纪60年代,蒙代尔提出了最佳货币区理论。
他认为,经济密切相连的许多国家形式的区域,他们之间由贸易和要素移动相联结。
如果他们之间产量水平较高和要素贸易移动较多,采取固定汇率对成员有利,他们决定加入货币区是因为取得效益大于失去自我宏观调节稳定经济(通过汇率变动)的益处。
最佳货币区理论提出了以生产要素流动性作为建立最佳货币区的标准。
在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的区域内,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是可行的。
最佳货币区实施的典范即为欧元区。
基于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密切联系在一起,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
加强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区域货币合作,一方面,减小因盯住美元的东亚货币,因人民币对美元浮动而与人民币汇率关系不稳定,从而稳定东亚国家间的贸易关系。
另一方面,避免我国的人民币因大量依赖美元而带来的贸易冲击。
2.加强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稳定汇率。
汇率变动会影响外汇收支的变化,导致国内资金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利率水平。
一般而言,本币对外汇率上升,会抑制出口和外资流入,进而减少国内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给,利率便产生上升的压力。
本币对外汇率下降,结果便相反。
另一方面,利率水平也作用汇率水平,利率平价论认为,高利率国家,汇率远期贴水;低利率国家,汇率远期升水。
因此,我国中央银行为避免人民币无限期地升值,需要相应地提高利率,产生国际利差,促使资本流入,带来国内基础货币投放增加、货币供应量上升的效应;在远期投资者将人民币换回外币,对人民币的需求减少,人民币升值压力减弱,远期贴水。
稳定人民币的汇率。
3.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
循序渐进地进行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切实落实真正意义上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充分发挥中央银行的滤波器的作用,追求汇率区间值的稳定性,使人民币汇率稳定实现从管理基础上的浮动向浮动基础上的管理机制转变;同时,循序渐进地开放资本账户,稳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增加人民币抗风险能力,使人民币汇率逐渐向完全自由的浮动汇率制度靠拢。
因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进改革:首先,理顺市场的供求关系。
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逐步放松对外汇需求的管制,实现从需求单向管制向供求双方调控的转变。
其次,实现管理方式和手段的多样化。
既包括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直接干预,也包括结合一定的宏观经济条件,通过调节本外币的供求量以及调整利率水平等方法进行综合调节。
最后,适当扩大汇率的浮动区间和波动幅度,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和灵活性,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