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杂粮生产发展工作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进杂粮生产发展工作方案
近年来,我市杂粮产业快速发展,种植品种、栽培技术、机械装备、经营规模、加工能力和水平有了大幅提升,逐步从传统意义上的抗旱救灾作物,转型升级为种植面积仅次于玉米的特色产业,在稳定粮食生产、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增强杂粮产业发展动能,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提升种植效益,充分调动农民种植杂粮积极性,推动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坚持“四调四化”,立足我市资源禀赋,优化区域布局,突出品种改良、技术更新、农机升级,不断提高杂粮种植的标准化、规模化和机械化水平,提升杂粮产量和品质。

加大政策扶持,增强精深加工能力,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和水平。

加大科研投入,大力开展院企、农企基地共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二、目标任务
杂粮播种面积达到161万亩以上,总产13万吨以上,平均单产提高5%以上。

建设谷子、糜子、荞麦等高效种植示范区25个以上,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等引进示范20项以
上,示范基地新品种、新技术全覆盖。

培育和扶持自治区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产品精深加工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联农带农帮农作用更加凸显,种植效益明显提高。

三、重点工作
(一)推进区域化布局。

按照立足资源、集合要素、发挥优势的原则,发展谷子,主推张杂谷13号、陇谷11号、晋谷40号等优新品种,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

发展荞麦,品种以信农1号、黔黑荞1号为主,面积稳定在85万亩左右。

发展糜子,品种以固糜21号为主,面积稳定在31万亩左右。

发展燕麦,品种以以燕科1号、固燕4号为主,面积稳定在15万亩左右,发展、藜麦、豌豆、蚕豆、鹰嘴豆等特色杂粮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左右。

(二)推进标准化生产。

集成推广“全环节”绿色高质高效技术,围绕耕种管收各环节,示范推广缓控释肥料、新型生物农药、生物降解膜等绿色投入品,示范推广轻简化栽培、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综合防治、残膜回收等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为主体,全面开展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控、统一机械作业的“五统一”生产模式,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相配套。

(三)推进规模化种植。

充分发挥杂粮耐瘠薄、耐干旱的
优势,在有条件的干旱区,按照“定区域、定品种、定规模”的“三定”措施,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规模适度、集中连片的杂粮生产基地,推动杂粮种植规模化。

加快示范应用现代先进技术,加大“互联网+”的物联管控建设,提高种植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减轻劳动力投入,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增加种植效益。

(四)推进产业化经营。

支持龙头企业建立“五统一”生产基地,鼓励发展“订单种植”、“企业+科技+基地”等多种经营模式,鼓励企业引进加工设备,开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全面提升杂粮产业融合发展能力。

依托区域公用品牌,通过举办杂粮基地观摩、产销对接、产品品鉴等活动,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

四、推进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推进责任落实。

成立杂粮产业发展专项工作领导组,强化项目支持,细化任务分工,统筹进度安排,狠抓责任落实。

积极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定期开展督导和考核工作。

相关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严格落实属地责任,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二)强化示范引领,推进技术创新。

以杂粮高效种植技术示范与推广、粮食作物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行动、旱作节水农业等项目为依托,积极组织力量开展多点试验示范。

在有条件
的县(区)至少建设杂粮节水农业示范园区1个,集中展示一批新品种新技术,强化示范引领作用。

建设规模500亩以上的杂粮高效生产核心示范区10个以上。

(三)强化技术保障,推进高效生产。

积极组织农技农机人员开展技术指导服务,适时召开现场观摩和农业技术培训活动,加快渗水地膜抗旱栽培技术、波浪式精量穴播技术、控释肥技术、大垄双行播种技术等高效技术的集成应用,提高杂粮绿色化种植水平,提升农产品产量和效益。

依托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开展统一供种、代耕代管、统防统治、技术咨询、订单生产等服务,切实提高优新品种和关键技术到位率,提升种植水平和效益。

(四)强化龙头带动,推进融合发展。

坚持绿色引领、科技支撑和利益共享,加快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步伐,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鼓励龙头企业发挥品牌和市场优势,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

支持龙头企业技改升级,提高精深加工能力。

注重产品研发和品牌营销,借助电商销售平台、直播带货新型销售平台,进一步开拓市场,拓宽销售渠道,提升产品附加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