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级土壤学实习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2010级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请输入学校名称]
[请输入论文题目]
专业:[请输入专业]
学生姓名:[请输入姓名]
指导教师:[请输入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
2010级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
1、实习概况
1.1 实习目的、任务
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土壤实习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土壤理论的进一步理解。
这次实习将以青城山为例,观察土壤剖面,可以初步确定土壤类型,了解土壤的内在性质,并为土壤改良提供初步意见,应用和验证课堂教学所讲授的理论和知识,加深和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1.2实习内容:土壤剖面观察
1.3 实习路线:7月1日:川师——青城山
1.4 实习器材:铲子,小刀,研钵等
2、实习具体内容
2.1土壤剖面的观察
2.1.1挖掘土壤剖面的原则和方法
土壤剖面数据是确定土壤类型、制定土壤分类系统、野外勾绘土壤图、确定土壤界限,以及选择典型土壤剖面和试样的重要依据。
土壤剖面点的选择要能够代表调查地的土壤基本特点,通常要求小地形的平坦和稳定,不宜在受人类干扰较大的地段。
一般自然土壤剖面大小要求长2m 、宽1m 、深2m(或达到母质层)。
挖出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在土坑的两侧,不允许混乱,以便看完土壤后分层填回。
观察面的上方不应堆土,同时不允许踩踏观察面上的地面,以免扰乱破坏土壤剖面土层的性态,影响剖面研究。
2.1.2剖面的观察与描述
土壤剖面中与地面大致平行的物质及性状相对均匀的各层土壤,称为土层,亦称土壤发生层。
按照土壤剖面调查表的要求描述以下内容:土壤颜色,土壤颜色是土壤物质成分和内在性质的外部反映,是土壤发生层次外表形态最显著的标志。
土壤质地,野外鉴定土壤质地,一般可用目视手测的简便方法。
松紧度,是反映土壤物理性状的指标。
干湿度,及土壤干、湿程度。
其标准可分为干、湿、湿润、潮湿、湿。
土壤ph 值等。
我们将青城山的土壤分为四层,分别为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淀积层、母质层。
土壤剖面图:
O 枯枝落叶层
A 腐殖层
Bt 棕色淀积层
2cm
5cm
37cm
C母质层
2.2 土壤性质分析
土壤质地的判定:由于在野外,条件相对较为简陋,难以使用仪器或实验来准确的判定土壤的质地。
因此在野外常用一些较简单的方法来判定土壤的质地。
如,湿泥条法。
具体方法如下:①把土样压碎后加入适量的水像和面一样把土壤搓成面团。
②然后充分捣碎调和均匀。
再做成小球,大小如核桃或把小球搓成长条。
可以根据土壤小球或长条出现的不同情况测定土壤质地。
土壤固相物质分析:由于青城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炎热多雨,比较潮湿,矿物风化反应剧烈,主要为化学风化矿物风化以脱硅、富铁铝化过程为主。
矿物中的硅以游离硅酸的形式被析出,并开始淋溶,Al(OH)3富集。
由于青城山水热充足,年温差较小,冬季气温不低于0℃,因温度高、化学风化强,加上植物根系穿插分泌有机酸,所以青城山的PH值在多在6·0——7·0之间。
2.3 影响青城山土壤形成的因素
成土过程是指岩石(或土壤)母质在一定的成土因素作用下形成一定类型土壤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将发生物质和能量的迁移和转化。
成土过程实质是矿质营养元素与腐殖质之间的矛盾统一。
前者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后者是土壤肥力形成和发展的支柱。
土壤是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我们常说的成土因素有:气候、生物、母质、地形、时间及人类活动六大类。
(一)气候:影响土壤形成方向和强度的基本因素之一。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影响土壤中矿物质、有机质及其产物的转化、迁移,淋溶和淀积过程。
不同的气候带中水热状况及其配比不同,决定土壤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过程及其变化。
青城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高,降水丰富,淋溶作用较强,因此在青城山的山地黄壤中形成了淋溶层和淀积层。
(二)生物:青城山地区主要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主要有樟科,楠科,壳斗科等木本植物组成,植被较为茂盛,受其影响,土壤不易直接被雨水冲刷走。
同时,位于亚热带,微生物活动活跃,分解活动剧烈,大量动植物残体转化为腐殖质后,随即被迅速分解,因此腐殖质层较薄,而淋溶淀积层较厚。
(三)母质:母质的矿物、化学组成,对土壤的形成、性状和肥力有一定影响;青城山黄壤的主要成土母质为侏罗纪紫色砂岩、泥岩和砾岩的坡积物,受青城山地区特有的生物和气候作用影响这些母质逐渐变成土壤。
(四)地形:该处为山地地形,因此形成了大量的森林,为枯枝落叶和腐殖质层的形成做出了贡献,同时山地降水较平原地区丰富,淋溶作用更强,形成的淋溶层也更厚。
(五)时间:决定土壤形成的母质、气候、生物和地形等因素作用的强弱受时间因素的制约。
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城山土壤的发育会越来越完全。
(六)人类活动:人类对土壤的影响具有双向性。
人既是土壤的改良者,又是破坏者,登山过程中发现大量的树林都是人工种植而成,这对青城山土壤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同时每天都有大量的游客登山,游客的活动势必会影响当地生态系统循环,如每天都要产生大量的垃圾,影响当地的动植物活动等。
这些活动对土壤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4 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土壤样品的制作过程可分为:风干、研磨、过筛、混合分样、贮存。
具体的制作步骤有:
(1)风干采集的样品:将土壤样品弄成碎块平铺在干净的纸上,摊成薄层放于室内阴凉通风处风干,经常加以翻动,加速其干燥。
注意事项:切忌阳光直接曝晒。
风干场所要防止酸、碱等气体及灰尘的污染。
⑵研磨风干的样品:取风干样品一份,仔细挑去石块,根茎及各种新生体和侵入体。
研磨。
注意事项:必须挑去那些不属于原土壤的物质,防止造成分析误差。
⑶过筛:将研磨好的土壤样品过筛。
使全部通过2mm的筛。
注意事项:如果要对土壤样品进行粒径分析,则需要过不同孔径的筛,一般有3mm和2mm的筛。
然后将通过2mm的筛的土样收集起来。
⑷混合分样研磨过筛后将样品混匀。
如果采来的土壤样品数量太多,则要进行混合、分样。
样品的混合可以用来回转动的方法进行,并用土壤分样器或四分法将混合的土壤进行分样,将多余的土壤弃去,一般有 1kg 左右的土壤。
(5)贮存过筛后的土样经充分混匀,然后装入玻璃塞广口瓶或塑料袋中,内外各具标签一张,写明编号、采样地点、土壤名称、深度、筛孔、采样日期和采样者等项目。
教师评语:
实习成绩:_______________ 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