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久祥,演绎国风糖艺之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崔久祥,演绎国风糖艺之美
作者:陈亚梅
来源:《走向世界》2024年第19期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糖的国家之一,在中国文化中,处处都能寻觅到“糖”的踪迹,如糖人、糖画、糖塑等。

看似普通的白糖,天生具备神奇的变幻超能力。

在高温助力下,经吹、捏、搓、捻、压、提、绞、拉等一系列技法,质朴的白糖可被塑造成千变万化的形象,这是糖塑艺术的魅力所在,也是崔久祥成为一名糖艺师的缘由之一。

“90后新锐糖艺艺术家”“登上央视”……这些都是崔久祥众多标签中的一部分。

崔久祥出生于潍坊诸城市,2011年去苏州求学时选择了食品艺术专业。

因为坚持和热爱,聪明好学的崔久祥基本功比别人更扎实,“食雕”技法也日益精进。

2014年毕业后,老师推荐崔久祥到深圳一所职业学校担任食品雕刻专业的老师。

崔久祥一边教课,一边继续苦练技艺,周末还到附近的美术学校学习国画,充实的生活让他对所做的事情充满了热爱,也有了更多思考。

兩年后,崔久祥决定前往上海发展,真正开始接触糖艺,并尝试将国风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使其从外形、意境、神韵等方面,皆体现出国风韵味。

然而,在糖艺作品中展现如画中水墨、色彩的晕染并非易事,多种色彩的交融,需要经过不断尝试与大量练习,方能融合得恰到好处。

“起初吃了不少苦头,制作一件国风糖艺作品往往要耗费数天时间,经常在摘下手套后,发现手上又起了好几个水泡。

”崔久祥说道。

为使糖艺作品在外形上呈现飘逸、轻盈之态,崔久祥在作品各组成部分的构架上苦下功夫,细心摸索每件糖艺作品的承重能力。

“有时稍有不慎就会把即将完成的作品弄碎,有的作
品还会因承重不足而倒塌,致使所有心血付之一炬。

糖艺其实是一件极为耗费自身精力的事,我也曾想过放弃,但还是凭借热爱坚持了下来。

”最终,他通过努力收获了累累硕果。

烂漫盛开的芍药、翩翩起舞的红嘴蓝鹊、惟妙惟肖的水墨虾……每件作品都令人眼前一亮。

让崔久祥印象最深的一件作品是《翡翠鸳鸯》。

“以前的很多糖艺作品多以玫瑰、天鹅来表达爱情,我认为这是西式的表达方式,能否在糖艺作品中用中国传统文化表达爱情?”经过思索,他决定选取“愿作鸳鸯不羡仙”和纯洁无瑕的“冰种雕刻玉竹翡翠”为元素,创作出《翡翠鸳鸯》,成品具有强烈的国风风格,体现出独属国人的浪漫情愫,含蓄却有张力。

九年的不间断努力,让白糖在崔久祥的手中变得顺从。

他以国风元素为表达手段,创新运用糖剔透的质感、国画般含蓄的色彩,使作品在具备可食用性的同时,呈现出浓郁的中国风,古朴典雅,简约灵动。

不论是烂漫盛开的繁花,还是翩跹灵动的梦蝶,抑或是乘云而上的游龙,每件作品的诞生,都展现出崔久祥独具新中式审美的创意,中国独有的浪漫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为更有效地推广中国糖艺,崔久祥多次对作品的样式与配色进行更新迭代,以匹配当代年轻人的审美。

今年3月,崔久祥在青岛举办了非遗遇见现代美学“溯·明澈”个人作品展,共展出24件作品。

开展首日,展厅内人头攒动,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一同前来观赏糖艺作品。

其中,栩栩如生的《墨虾图》引得观展人纷纷驻足,几只虾晶莹剔透、活灵活现,尾节、虾身、虾节、大触角、小触角、虾足等都得以一一呈现。

有不少观众称赞道:“这简直像齐白石画里的虾游出来了呀,真的是用糖做的吗?都能看见里面的虾线。

”据崔久祥介绍,这件作品的灵感源自国画《墨虾图》,将中国画独有的以水渗墨的渲染手法融入糖艺作品中,重现了经典名作的审美意境。

崔久祥更是为观众现场展示了制作《墨虾图》的流程:先是把砂糖用火加热至165℃,待糖液稍微冷却后加入少量墨鱼汁调制成淡黑色。

待到糖体变为软糯状态,用透明糖体包裹黑色糖体进行加热并塑形。

随着糖体在崔久祥的指尖降温定型,一个水墨虾的身体便完成了。

接着,崔久祥娴熟地拉出虾须和虾腿。

最后,便是化零为整的环节,将大触角、小触角、虾足、虾钳等粘合在一起。

20分钟后,一只栩栩如生的墨虾便呈现出来。

“制作墨虾,需要用到搓、揉、点、切、刻、划等技法,糖体在塑形时必须在3秒内完成,且糖体的温度有80℃左右,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忍受着糖体带来的高温快速完成塑形。

”崔久祥介绍道。

随着央视新闻对《墨虾图》的采访播出,更多人领略到融入国风的糖艺作品所带来的震撼美感,网友还为崔久祥起了一个“糖白石”的爱称。

“我深知这是网友对我的鼓励,也更坚定了我将传统文化持续融入糖艺的决心。

我会一直坚持下去,让中国糖艺得到传承与发扬。

”崔久祥说,当创新的糖艺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就犹如打开一座宝库,有着取之不竭的素材和灵感。

在崔久祥看来,自己的糖艺作品是有生命的。

所谓“生命”,不只是作品栩栩如生,更是中国糖塑技艺能够得以传承,让这份斑斓澄澈的文化生生不息。

“目前我正在构思用糖艺作品讲述中国故事。

”崔久祥说道,中国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众多,若能以糖艺作品呈现,一定会非常有趣。

朴素的糖,国风的美,共同造就中华传统文化的新表达。

“希望有朝一日,我的作品能够走向世界,让全世界了解中国,看到东方之美,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糖艺的魅力。

”崔久祥对未来之路充满信心。

编辑/刁艳杰
Cui Jiuxiang: Presenting Beauty of Chinese Sugar Art
Plain sugar can be shaped into various images. This is not only the charm of sugar art, but also one of the reasons for Cui Jiuxiang to become a sugar artist.
Cui Jiuxiang has attempted to integrate Chinese-style elements into his works, making them show traditional Chinese style in the aspects of appearance,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essence. His
effort has born great fruits. Peonies in full bloom, dancing redbilled blue magpies, lifelike ink prawns… Every work is amazing.
Cui Jiuxia ng’s most impressive work is Emerald Mandarin Ducks. He said,“I used the ele- ments of the verse ‘preferring to be mandarin ducks rather than envy immortals’ and the pure and flawless ‘carved bamboo-shaped icy jadeite’ to create the Emerald Mandarin Ducks. The finished product reflects a strong traditional Chinese style,and embodies Chinese romantic feelings.”
To promote Chinese sugar art in a more effective fashion, Cui Jiuxiang has updated and iterated the styles and color matching of his works so as to match the contemporary young people’s aesthetic taste. From March 23 to May 5, Cui Jiuxiang has held his personal works exhibitio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Meets Modern Aesthetics “Tracing Brightness and Limpidity” in Qingdao,exhibiting a total of 24 works.
“Now,I’m working on the idea of using sugar artworks to tell Chinese stories,” said Cui Jiuxiang. China has numerous myths and historical stories. If they can be presented as sugar artworks,it is going to be fun.“I hope that one day, my works could go global, make the world know China better and see oriental beauty, and enable more people to feel the charm of Chinese sugar ar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