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21页)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以内)和长 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词有词牌,即曲调。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如《水调 歌头》《念奴娇》《如梦令》等等。
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
“宰相词人”——晏殊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 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 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
12日),号易安居士。李清照诞生于书香门 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 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 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 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 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 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
阳人,宋代词人。 靖康年间 (1126-1127),金兵攻破东
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押解北 上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宋室南 迁。朱敦儒仓促南逃金陵,总算获得暂时 的喘息机会。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时, 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时所写。
【诗词品读】
诗词
【诗词朗读,读出心情】
采桑子
欧阳修
欧阳修曾任颍州知州,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 爱好那里的民风、景物,
隐隐笙歌处处随。
晚年辞官后便定居在此 地。这首词是他泛舟颍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 州西湖后所作。
惊起沙禽掠岸飞。
朗读提示
诵读时应怀着美好的心境、惬意的情怀阅读,读出 恬淡、闲适、愉悦之情。读“西湖好”“处处随”“琉 璃滑”“掠岸飞”等时,末字要稍拖长音。
热闹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
【泛舟湖上,解读情语】
一
景物
轻舟
短棹
情景
绿水
交融
芳草
长堤
沙禽
二
意境 美好 和谐 清新 活泼
三
情感 陶醉 流连 惬意 悠闲
自读分享
朗 诵
一、朗诵作品:
(一)《相见欢》朱敦儒 (二)《如梦令》李清照
二、朗读提示:
(一)读准字音 (二)关注作品写作背景,明确情感基 调。 (三)设计朗读节奏,重音等。
下阙: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批注: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
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但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 相识吗?惋惜与欣慰的交错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 事物都无法禁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
【泛舟湖上,领略美景】
“西湖好”——画面美 西湖风光好,驾着小舟划着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 延不断。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像 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连小船移动都感觉不 到。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那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 掠过湖岸在翱翔。
【泛舟湖上,领略美景】
批注:词人对酒听歌,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逸的意态。
但眼前景象却又不自觉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域的追忆:也是和“今年” 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一种 景物仍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和惆怅之情瞬间袭上心头。
【品读意象,体会情感】
(一)找出词中的关键意象,并分析意象的特点。
(欧阳修《采桑子》)
2.时光流逝,不能倒流,人们无力挽回,经常用晏殊《浣溪沙》中 的“无_可__奈__何_花__落__去_,似_曾__相_识__燕__归__来_”这两句诗表示慨叹。 3.“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__夕_阳__垂__地_”大江,流勾起的是朱敦儒的国恨。
4.夏景里有着诗人的喜悦,欧阳修写道“轻舟短棹西湖好, 绿_水_逶__迤__”,李清照则是夜晚乘舟,偶遇一池荷花,“兴_尽__晚__回_,舟 误_入_藕__花__深_处_”
景物/词句 画面/手法
《相见欢》
夕阳、大地、长江 簪缨、悲风、泪
苍凉感伤 借代、拟人
情感
亡国之悲 爱国之情
溪亭、藕花、鸥鹭
《如梦令》
常记、沉醉、兴尽、 争渡
美好欢快
直抒胸臆 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描写
怀念陶醉 愉悦轻松
【课堂检测】
1.笙歌隐现,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芳草长堤,隐__隐__笙_歌__处__处_。随 ”
【揣摩词句,感悟诗意】
……小园香径独徘徊。
(一)从“独徘徊”一词中,你读出了什么?
刻画出了一个独自在花间踱来踱去,内心孤独寂寞的词人身影。 “独徘徊”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留恋 和对年华易逝、美好不再的怅惆、伤感及孤独寂寞之情。
“六一居士”——欧阳修
欧阳修的词大体呈现两种风格,一是深婉含蓄, 一是清新舒隽。较之晏殊,欧词在题材、XXX、艺 术手法上都有更多的拓展和独创,开宋词士大夫 化的风气。
做过太子的老师,曾经官拜宰相。任职期间唯 贤是举,是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等人的老师。
(在古代,主考官与亲自录取提拔的考生便是师生关系。)
【诗词朗读,读出节奏】
浣溪沙 欧阳修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提示:停顿、重音、语调、节奏等
【译读诗词,描画画面】
(一)借助注释,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夕阳 西下何时再回来?
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 中充满着花香的小径上我独自徘徊。
【品读意象,体会情感】
(一)找出词中的关键意象,并分析意象的特点。
上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 《浣溪沙》(晏殊) 二 《采桑子》(欧阳修) 三 《相见欢》(朱敦儒) 四 《如梦令》(李清照)
宋 词 知 多 少
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代表人物主 要有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等。
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 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等。
❶春水碧绿,流转绵延。 ❷长提芳草,笙歌隐现。 “西湖好”—— ❸水面无风,光滑如镜。 ❹船动不觉,沙鸟惊飞。
【泛舟湖上,领略美景】
“西湖好”——描写妙
视角转换:“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足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
再整体向远处推动的动态画面。
感官运用:“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
词有词牌,即曲调。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如《水调 歌头》《念奴娇》《如梦令》等等。
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
“宰相词人”——晏殊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 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 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
12日),号易安居士。李清照诞生于书香门 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 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 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 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 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 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
阳人,宋代词人。 靖康年间 (1126-1127),金兵攻破东
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押解北 上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宋室南 迁。朱敦儒仓促南逃金陵,总算获得暂时 的喘息机会。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时, 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时所写。
【诗词品读】
诗词
【诗词朗读,读出心情】
采桑子
欧阳修
欧阳修曾任颍州知州,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 爱好那里的民风、景物,
隐隐笙歌处处随。
晚年辞官后便定居在此 地。这首词是他泛舟颍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 州西湖后所作。
惊起沙禽掠岸飞。
朗读提示
诵读时应怀着美好的心境、惬意的情怀阅读,读出 恬淡、闲适、愉悦之情。读“西湖好”“处处随”“琉 璃滑”“掠岸飞”等时,末字要稍拖长音。
热闹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
【泛舟湖上,解读情语】
一
景物
轻舟
短棹
情景
绿水
交融
芳草
长堤
沙禽
二
意境 美好 和谐 清新 活泼
三
情感 陶醉 流连 惬意 悠闲
自读分享
朗 诵
一、朗诵作品:
(一)《相见欢》朱敦儒 (二)《如梦令》李清照
二、朗读提示:
(一)读准字音 (二)关注作品写作背景,明确情感基 调。 (三)设计朗读节奏,重音等。
下阙: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批注: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
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但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 相识吗?惋惜与欣慰的交错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 事物都无法禁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
【泛舟湖上,领略美景】
“西湖好”——画面美 西湖风光好,驾着小舟划着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 延不断。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像 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连小船移动都感觉不 到。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那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 掠过湖岸在翱翔。
【泛舟湖上,领略美景】
批注:词人对酒听歌,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逸的意态。
但眼前景象却又不自觉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域的追忆:也是和“今年” 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一种 景物仍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和惆怅之情瞬间袭上心头。
【品读意象,体会情感】
(一)找出词中的关键意象,并分析意象的特点。
(欧阳修《采桑子》)
2.时光流逝,不能倒流,人们无力挽回,经常用晏殊《浣溪沙》中 的“无_可__奈__何_花__落__去_,似_曾__相_识__燕__归__来_”这两句诗表示慨叹。 3.“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__夕_阳__垂__地_”大江,流勾起的是朱敦儒的国恨。
4.夏景里有着诗人的喜悦,欧阳修写道“轻舟短棹西湖好, 绿_水_逶__迤__”,李清照则是夜晚乘舟,偶遇一池荷花,“兴_尽__晚__回_,舟 误_入_藕__花__深_处_”
景物/词句 画面/手法
《相见欢》
夕阳、大地、长江 簪缨、悲风、泪
苍凉感伤 借代、拟人
情感
亡国之悲 爱国之情
溪亭、藕花、鸥鹭
《如梦令》
常记、沉醉、兴尽、 争渡
美好欢快
直抒胸臆 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描写
怀念陶醉 愉悦轻松
【课堂检测】
1.笙歌隐现,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芳草长堤,隐__隐__笙_歌__处__处_。随 ”
【揣摩词句,感悟诗意】
……小园香径独徘徊。
(一)从“独徘徊”一词中,你读出了什么?
刻画出了一个独自在花间踱来踱去,内心孤独寂寞的词人身影。 “独徘徊”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留恋 和对年华易逝、美好不再的怅惆、伤感及孤独寂寞之情。
“六一居士”——欧阳修
欧阳修的词大体呈现两种风格,一是深婉含蓄, 一是清新舒隽。较之晏殊,欧词在题材、XXX、艺 术手法上都有更多的拓展和独创,开宋词士大夫 化的风气。
做过太子的老师,曾经官拜宰相。任职期间唯 贤是举,是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等人的老师。
(在古代,主考官与亲自录取提拔的考生便是师生关系。)
【诗词朗读,读出节奏】
浣溪沙 欧阳修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提示:停顿、重音、语调、节奏等
【译读诗词,描画画面】
(一)借助注释,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夕阳 西下何时再回来?
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 中充满着花香的小径上我独自徘徊。
【品读意象,体会情感】
(一)找出词中的关键意象,并分析意象的特点。
上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 《浣溪沙》(晏殊) 二 《采桑子》(欧阳修) 三 《相见欢》(朱敦儒) 四 《如梦令》(李清照)
宋 词 知 多 少
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代表人物主 要有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等。
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 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等。
❶春水碧绿,流转绵延。 ❷长提芳草,笙歌隐现。 “西湖好”—— ❸水面无风,光滑如镜。 ❹船动不觉,沙鸟惊飞。
【泛舟湖上,领略美景】
“西湖好”——描写妙
视角转换:“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足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
再整体向远处推动的动态画面。
感官运用:“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