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秋季食品安全教育材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季食品安全教育讲座
炎炎夏日,不少人的食欲随着气温的上升而下降,有些人可能就在饮食卫生上有所疏忽了。

笔者为大家提供一些夏季食品安全小常识:
食用卤菜要冷藏夏天买卤菜要注意两点:一要到正规的卤菜店购买,正规卤菜店的切菜间或者配菜间都装有空调,这就使销售的卤菜有了一定的安全保障;二要注意购买的量不要太多,能满足一餐的需要即可,如果有剩余,一定要及时冷藏。

洗蔬菜有要求要防止农药残留中毒,需注意三个环节:一、购买绿叶蔬菜市场;二、蔬菜可食部分如果有破损,应立即食用,不要储存,以免破损部分长时间放置后产生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三、如果是用蔬果专用的洗涤剂清洗,按照洗涤剂的产品说明书使用即可。

如果是用清水清洗,建议洗3遍。

需要提醒的是,在清洗前要浸泡20~30分钟。

另外,用淘米水清洗蔬菜,可以有效清除残留农药。

死小龙虾与活小龙虾的区别夏季,小龙虾成了很多餐馆的特色菜。

如何识别餐馆的小龙虾是否新鲜?误食死小龙虾有什么后果?死小龙虾与活小龙虾有
两点最明显的区别:一是活小龙虾煮熟后尾部曲卷度高,里面的肉比较紧,而死小龙虾的肉通常比较松;二是活小龙虾的鳃煮熟后呈白色,且形状比较规则,而死小龙虾煮熟后鳃的颜色发黑,且形状不规则。

如果误食了死小龙虾,可能会引起铅中毒。

不宜在常温下保存剩菜在高温天气里,吃不完的饭菜一定要及时冷藏,不可在常温下保存。

夏天的午餐与晚餐之间相隔时间长,如果在常温下保存,会给病菌的生长繁殖和释放毒素创造条件。

因此,吃剩的饭菜一定要及时放入冰箱冷藏。

食用后的荤菜和荤汤要加热烧开,待冷却后再放入冰箱。

少吃街头刨冰进食不洁冷饮、冷食,是夏季食物中毒的一个重要原因。

夏季炎热,有些人耐不住酷热,到路边、树下无证摊点上吃刨冰,喝冰水。

这些摊点所用的冰多是工业用冰,带有大量细菌和其他有毒物质。

而且,售卖者一般都未经健康检查,食后极易造成食物中毒或其他病症的发生。

要教育孩子不要购买颜色鲜艳的冷食,也不要购买无证摊点经营的冷饮。

餐馆就餐三注意热天到餐馆就餐需要注意三点:首先要到有卫生许可证的正规餐厅就餐;其次,点菜时尽量多点热菜,吃剩的蔬菜不宜打包;最后,如果要举办婚宴、生日宴等较大宴会,要选择有足够接待能力的饭店。

因为接待能力小的饭店,需要在开席前很久就把一些菜肴的成品或者半成品做出,如果食物保存不当,极易变质。

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床单和被套、勤晒被褥。

保持教室、卧室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习惯。

其次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
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

再就是要从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从口入"的第一关。

一、认识食物中毒特征。

潜伏期短:一般食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发病。

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

二、提高自我救护意识
出现上述症状,应怀疑是否食物中毒,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报告老师。

三、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

不吃生、冷、不清洁食物。

不吃变质剩饭菜。

少吃、不吃冷饮。

少吃、不吃零食。

不要长期吃辛辣食品。

不要随便吃野果,吃水果后不要急于喝饮料特别是水。

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品或喝水。

不到无证摊点购买油炸、烟熏食品,尽可能在学校食堂就餐。

千万不要去无照经营摊点饭店购买食品或者就餐。

不喝生水,建议喝标准的纯净水。

四、谨慎选购包装食品,认真查看包装标识,查看市场准入标志(QS)。

查看基本标识,厂家厂址、电话、生产日期、保质期是否标示清楚、产品是否合格。

简介市场准入标志QS:为了保护人们饮食卫生安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自2002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出厂食品,经过强制检验合格后,加贴市场准入标志,方便选购。

第一批必须标注QS的食品共5类,分别是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醋。

第二批必须标注QS标志的食品共分10类,主要包括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糖和味精)、方便面、饼干、罐头食品、冷冻饮品、膨化食品及速冻米面制品。

第三批必须标注QS的食品共分13类,主要包括糖果制品、茶叶、葡萄酒及果酒、啤酒、黄酒、酱腌菜、蜜饯、炒货、蛋制品、可可制品、咖啡、水产加工品、淀粉及淀粉制品。

五、如何判别伪劣食品?
伪劣食品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但人们在日常购物时却难以识别。

《伪劣食品防范“七字法”》,以通俗易懂易记的方式引导消费者强化食品安全自我防范,以期使伪劣食品因缺乏市场而退出市场。

防范“七字法”:即防“艳、白、反、长、散、低、小”。

一防“艳”。

对颜色过分艳丽的食品要提防,如目前上市的草莓象蜡果一样又大又红又亮、咸菜梗亮黄诱人、瓶装的蕨菜鲜绿不褪色等,要留个心眼,是不是在添加色素上有问题?
二防“白”。

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十有八九会有漂白剂、增白剂、面粉处理剂等化学品的危害。

三防“长”。

尽量少吃保质期过长的食品,3℃贮藏的包装熟肉禽类产品采用巴氏杀菌的,保质期一般为7—30天。

四防“反”。

就是防反自然生长的食物,如果食用过多可能对身体产生影响。

五防“小”。

要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业的产品,这类企业的食品平均抽样合格率最低,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这些企业出现。

六防“低”。

“低”是指在价格上明显低于一般价格水平的食品,价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猫腻”。

七防“散”。

散就是散装食品,有些集贸市场销售的散装豆制品、散装熟食、酱菜等可能来自地下加工厂。

六、如何识别食品标签
1、必须标注的内容:
食品标签必须按照《食品标签通用标准》正确标注各项内容。

包括食品的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及固形物含量、制造者、及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和贮存指南、质量等级、产品标准号、保质期等。

2、标签内容齐全,标签内容完整、规范和真实。

3、保质期和保存期的区别
保质期是指最佳食用期,在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保持食品卫生质量和营养的期限。

在此期限内,食品完全适于销售,并符合标签内容和产品标准中所规定的卫生质量;超过此期限,在一定的时间内食品仍然可以食用的。

保存期是指推荐的最终食用期,在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食品可以食用的最终日期;超过此期限,,产品的质量可能发生变化,食品不再适于销售和食用。

秋季食品安全知识讲座
一、切忌暴饮暴食
一般人到了秋季,由于气候宜人,食物丰富,往往进食过多。

摄入热量过剩,会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使人发胖,因此在秋季饮食中,要注意适量,而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

二、少吃刺激食品
秋天应当少吃一些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等,应当多吃一些蔬菜、瓜果,如冬瓜、萝卜、西葫芦、茄子、绿叶菜、苹果、香蕉等。

另外,为避免各种湿热之气积蓄,提倡吃一些辛香气味的食物如芹菜,因为凡是带有辛香气味的食物,都有散发的功用。

三、饮食不要过于生冷
由于秋季天气由热转凉,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发生变化。

饮食特别注意不要过于生冷,以免造成肠胃消化不良,发生各种消化道疾患。

四、进补不能乱补
秋天是适合进补的季节,但是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

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具体包括如乌骨鸡、水鱼、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鸭蛋、菠菜、梨等,这些食物与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五、秋季食梨正当时
秋季时节,天高气爽,空气中水分减少,此时人们易出现咽干鼻燥,唇干口渴、咳嗽无痰、皮肤干涩等“秋燥”现象。

素有“百果之宗”的梨,每日坚持食梨1-2个,对秋燥症有其独特的疗效。

梨还有清热、镇静神经功效,对于高血压、心脏病、口渴便秘、头晕目眩、失眠多梦患者有良好的辅助疗效,梨还是肝炎、肾脏症患者秋令的保健果品。

六、入秋萝卜胜似良药
秋季正是萝卜上市的季节,它作为一种普通的蔬菜为人们所喜爱。

萝卜不但营养丰富,还有较高的食疗价值,入秋萝卜胜似良药,民间常用来治疗扁桃体炎、哮喘、咳嗽多痰、咽喉痛等多种疾病。

七、金秋板栗健肾补脾
板栗,俗称栗子,素有“干果之王”的美誉,在国外它还被称为“人参果”。

栗子的营养丰富,果实中含糖和淀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

栗子的药用价值亦颇高,有补脾健肾、补肾强筋之功效。

目前正是栗子上市时,市民在选购板栗时,一定要选择外壳褐色、质地坚硬、表面光滑、无虫眼、无杂斑、呈半圆状的板栗。

但板栗由于生食难消化,熟食又易滞气,故不宜一次吃得太多,反之易伤脾胃,吃时要细细嚼碎。


一、在购买和挑选食品时,选择新鲜、无变质的食品,严把食品采购关。

禁止采购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以及未经动物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包括病死牲畜肉)。

二、食物在食用前应充分清洗和浸泡。

餐饮食堂从业人员在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

三、挑选海鲜及水产品,最好选食鲜活产品。

四、做凉拌菜一定要洗净消毒,最好不要吃隔顿凉拌菜。

加工食品的工具、容器等要做到生熟分开。

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加工食品必须做到烧熟煮透,需要熟制加工的大块食品,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

五、冰箱里存放的食物应尽快吃完,冷冻食品进食前要加热,因为不少细菌在冷藏、冷冻条件下不会死亡,决不能把冰箱当作食品保险箱;带奶油的糕点及其他奶制品要低温保藏;生、熟食品分开储存。

六、有些细菌产生的毒素不怕高温,因此并不是食物加热后就可以吃了,一些剩饭、剩菜经加热后仍有引起食物中毒的危险,常温下保存时间最好不超过2小时。

七、坚持锻炼,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餐饮食堂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

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餐饮食堂从业人员有皮肤溃破、外伤、感染、腹泻症状等不要带病加工食品。

八、消灭苍蝇、蟑螂、老鼠、蚂蚁等细菌的传播媒介。

注意食品的贮藏卫生,防止尘土、昆虫、鼠类等动物及其他不洁物污染食品。

除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以外,学校及集体食堂还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四季豆、生豆浆、发芽马铃薯、毒蘑菇等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