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核心素养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核心素养内涵
一、什么是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一步一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重要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反映。
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反映。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开展建议的教学详细指导性文件。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的必备品格和重要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加、创新实践。
课程标准就是课程要求
二、新课标五大核心素养是什么?
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与实践创新。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正式对外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加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
由此,也基本确定了此次新课标改革的基本方向。
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是对既有经验的批判吸收和课改优秀成果的借鉴,达到了目标内容的内涵式发展。
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
这当中,政治认同是思想前提,道德修养是立身之本,法治观念是行为指引,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反映,责任意识是内在要求。
长钟秉枢教授在本次讲座中,从三维目标到学科核心素养、构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紧跟核心素养展开课程内容、构建质量标准、教学开展建议等五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三、课堂核心素养涵盖什么?
3方面6素养18个基本要点。
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加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详细划分成了18个基本要点。
这当中文化基础:涵盖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两大素养;
自主发展:涵盖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两大素养;
社会参加:涵盖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两大素养。
主要涵盖了“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高”、“审美的鉴赏和创造”还有“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总共四个方面
四、什么是核心素养,为什么课改要提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可以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的必备品格和重要能力。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高我们国内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有关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23年教育部研制印发《有关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的必备品格和重要能力”。
五、语文课程核心素养更核心的概念是?
主要涵盖四方面:
1、概念: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语文教育所取得的最具终身发展价值的人格修养与重要语文能力。
2、内容: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高、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简称语言、思维、审美、文化)
3、语文素养和语文核心素养当中的区别:
语文素养泛指一切语文知识、能力与素养,包容性大,外延广。
4、关系: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基础,居于首位,它和其它方面是各自独立、相互依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核心素养有什么?
实践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无疑有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综合实践的核心素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反思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途中,教师还需要重生成、重过程,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有什么?
道德与法治的五大核心素养是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道德与法治课程凝练了五大核心素养,主要涵盖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政治认同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定要具备的思想前提道德修养是立身成人之本,法治观念是行为的指引,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的反映,责任意识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
这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既相互融通,又各有侧重,覆盖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详细内容,隐藏在整体中,却又能一眼看出来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培养时代新人要求方面的独特奉献,满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的实质上特点,又与高中阶段学生核心素养保持连贯性,反映了育人方法的阶梯式上升和培养目标上的一体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