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1分子ADP中包括()
A.1个核糖、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
B.1个脱氧核糖、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
C.1个核糖、1个腺嘌呤和2个磷酸基团
D.1个脱氧核糖、1个腺嘌呤和2个磷酸基团
2.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吸入的O2的体积与放出CO2体积比为1:2,这是因为A.有1/4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B.有1/3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C.有1/2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D.有2/3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3.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呼吸,正确的说法是
A.无氧呼吸是不需氧的呼吸,因而其底物分解不属于氧化反应
B.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C.无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
4.下图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代谢过程图解,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无光条件下能持续正常进行
B.过程②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
C.过程③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无氧条件下能正常进行
D.过程③产生的[H]、ATP、CO2都用于过程①
5.如图表示某植物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X、Y物质分别代表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
B.①、④过程都产生[H]
C.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D.①②③④四个过程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氧气
6.下图的纵坐标表示某种植物气体吸收量或释放量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代表O2吸收量,E点时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量是12
B.若A代表O2吸收量,可以判断D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C.若A代表CO2释放量,C点时植物根部释放的CO2一定来自线粒体
D.若A代表CO2释放量,提高大气中的CO2浓度,E点向右下移动
7.将刚采摘的甜玉米立即放入沸水中片刻,可保持其甜味。

这是因为加热会()
A.提高淀粉酶活性
B.改变可溶性糖分子结构
C.防止玉米粒发芽
D.破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
8.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图。

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e和f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
B.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d和e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同
C.光照强度为A~B时,曲线d、e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D.光照强度为A~C时,曲线d、f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9.某些植物在早春开花时,花序细胞的耗氧速率高出其他细胞 100 倍以上,但单位质量葡萄糖生成 ATP 的量却只有其他细胞的 40%,此时的花序细胞内最可能发生的是()A.主要通过无氧呼吸生成 ATP B.产生的热量远多于其他细胞
C.线粒体基质不参与有氧呼吸D.没有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10.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B.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C.有光时,植物的根尖细胞能产生ATP的场所有4个
D.细胞内储存有大量的ATP用来直接供能
11.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适宜),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

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温度(℃)5101520253035光照下CO2吸收量(mg/h)1.001.752.503.253.753.503.00黑暗下CO2释放量(mg/h)0.500.751.001.502.253.003.50
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
C.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0℃的条件下,该植物积累
有机物最多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若想知道该植物积累有机物的最佳温度应该
在20-25℃之间设立更多的温度,继续实验
12.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
果如图。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Ⅱ和Ⅲ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
B.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I和Ⅱ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的不同
C.光照强度为a〜b时,曲线I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D.光照强度为a〜c时,曲线I、Ⅱ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13.生物膜上的物质或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B.线粒体内膜上附着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有利于丙酮酸的分解
C.细胞膜上附着ATP水解酶,有利于主动吸收某些营养物质
D.核膜上有许多核孔,有利于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
14.下列实验中科学家的使用手段或技术显著不同于其他的是
A.科学家对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的研究
B.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C.恩格尔曼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D.卡尔文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
15.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C瓶和E瓶都会变浑浊,说明酵母菌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又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B.实验中的甲装置需要40℃的温度,乙装置需要0℃的温度
C.甲装置需要不停的送入新鲜空气
D.A瓶中加入NaOH是为了吸收空气中CO2
16.小麦种子萌发时会产生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葡萄糖等。

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左右。

取适量小麦种子在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后,做如下处理:
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至50℃左右,摇匀后观察试管中的颜色。

结果是()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17.在氧浓度为a、b、c、d的遮光条件下,某同学分别测定了马铃薯进行细胞代谢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并绘制了如下柱形图。

下列判断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该实验中使用的材料是马铃薯块茎,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B.氧浓度为a时,该实验中马铃薯光合强度远小于呼吸强度
C.氧浓度为b时,马铃薯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5倍
D.在氧浓度为d时,该实验中马铃薯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
18.如图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T a时,酶活性低的原因是低温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B.T0时,淀粉酶为淀粉的水解提供的活化能最多
C.从T a→T0的过程中,淀粉酶的活性逐渐提高
D.T b时是保存淀粉酶的最适温度
19.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其原因是()
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C.光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D.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20.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适合在最适温度下保存
B.酶的产生需要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
C.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但没有多样性
D.酶既可以作为反应的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21.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T0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B.图甲中T a和T b对酶活性的影响有区别
C.图乙中温度超过T b时,酶的活性达到最大
D.图乙中A点可能对应图甲中的温度为T0
22.酵母细胞中,02参与有氧呼吸的
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全过程
23.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DNA、RNA相同,组成ATP的化学元素有C、H、O、N、P
B.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由腺嘌呤和脱氧核糖结合而成
C.动物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D.细胞内的化学反应有些是需要能量的,有些是释放能量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24.下列有关实验取材或操作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提取光合色素时研磨应缓慢且充分
B.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中对照组不需要加酶
C.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常选择紫色洋葱外表皮
D.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理想材料是番茄果汁
25.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酶的单体都是氨基酸
B.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二、多选题
26.根据图所示的过氧化氢被分解速度的曲线,说明酶的哪一特性()
A.专一性B.高效性
C.催化特性D.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
27.下列有关化能合成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利用光能B.利用环境中物质氧化释放的能量
C.在叶绿素的作用下进行D.将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
28.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编号为A、B、C组,并分别调整到0℃、25℃、100℃,然后在每支试管中加入温度分别为0℃、25℃、100℃的等量淀粉溶液,保持各组温度5分钟后,继续进行实验。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
..的是
A.该实验无法确定淀粉酶催化的最适温度B.实验结果可以用碘液进行检验
C.实验结果可以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D.对照组是A组,实验组是B、C组29.下列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
B.ATP由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
C.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TP
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呼吸作用
30.生物体中多种结构或物质存在螺旋现象。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细胞分裂时,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B.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C.多肽链组成相同,但盘曲方式不同的蛋白质功能不一定相同
D.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证明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
31.现有甲、乙、丙三支试管,先向三支试管内各加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再按正常步骤操作,然后分别用斐林试剂检验。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试管和乙试管对照,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B.甲试管和丙试管对照,说明酶活性受温度影响
C.实验结果是甲试管内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D.实验结果是乙试管和丙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
三、非选择题
32.为探究蔗糖和蔗糖酶含量(质量分数)对水解反应速率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设计了系列实验(温度相同且适宜),实验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实验二
试管编号12345678910
蔗糖含量05%10%20%30%10%10%10%10%10%
蔗糖酶含量2%2%2%2%2%01%2%4%5%
相对反应速率02550656502550100200
(1)实验一中,蔗糖含量高于20%后,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___的含量;实验二中,酶含量低于5%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___的含量。

(2)两组实验的自变量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因变量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3)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4)蔗糖酶能催化蔗糖水解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

(5)若系列实验条件温度升高5℃,相对反应速率可能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

33.下图为叶绿体中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内填图中数字):
(1)图中[1]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上面分布的叶绿素主要吸收______光。

(2)图中Ⅱ为光合作用的________阶段。

(3)图中[2]在光下被分解为[____]____和[____]____,后者用于Ⅱ阶段的反应。

(4)图中由C5与[____]____结合形成[____]____,再经过一系列复杂过程最终合成糖类等有机物。

34.下图中的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中对CO2吸收和释放的状况。

甲图的资料来自于春季的某一晴天,乙图的资料来自于盛夏的某一晴天,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所示曲线中,C点和G点时,植株处于何种生理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图中,光合速率最大的时刻是_______________点。

(3)据甲图所示,若测量一昼夜中植物体的干重,则质量最大的时刻是____________点。

(4)据乙图所示,该植物接受光照的时刻是B点,但从A点开始的CO2释放量有所减少,这可能是因为凌晨气温较低,影响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图曲线中D~E段和F~G段的CO2吸收量均逐渐减少,但原因不同:D ~ E段是因为温度过高,蒸腾作用过于旺盛,植物失水过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闭,影响了CO2的供应;F~G段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影响了碳反应对CO2的固定和吸收。

35.下图1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有氧呼吸之间的关系,图2表示某植物吸收CO2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情况。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过程①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①~⑤过程中,产生ATP的过程有
___________(填序号)。

(2)图2中a点状态发生在图1中的生理过程有____________(填序号),图2中b点
对应的光照强度突然增加,图1中X物质的变化是____________。

(3)图2中c点状态时植物的总光合作用速率为____________mg·h-1·s-1,此时限制光
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

36.下图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的两种结构及物质转移示意图,下表为不同温度条件下,生
理状况相同的植物叶肉细胞在光照(3 klx)下的CO2吸收速率和黑暗下的CO2释放速率。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5101520253035
光照下CO2吸收速
0.961.732.523.243.403.102.72率
(mg·h-1)
黑暗下CO2释放
0.460.760.981.512.553.203.00速率(mg·h-1)
(1)图中结构甲增大膜面积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

a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b代
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物质b不能代表葡萄糖,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表中数据可知,该植物叶肉细胞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____________。

若要
使该植物叶肉细胞达到最大光合速率,应将其置于____________的温度条件下,在此温度
条件下(光照强度不变)2个小时,该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为
____________mg。

(3)在3 klx光照、20℃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中物质b的去向是____________。

37.下图表示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韭菜宿根进行相关实验流程,请分析回答:
(1)提取色素和分离色素所用的试剂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

(2)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结果①”如图2所示,其中共有的色素带的颜色是 ____________,据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

(3)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
(4)将等量刚制备的韭菜和韭黄色素滤液放在阳光与三棱镜之间,“结果②”吸收光谱最明显的差异出现在______光区域。

将制得的韭菜滤液在强光下曝光1~2h,再重复上述实验,其结果与韭黄滤液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其原因是 ________。

(5)每分子叶绿素含有一个Mg2+,可被H+、Cu2+等替换。

韭菜滤液用5%的HCl处理一段时间后,其颜色与研磨时未加 __________的颜色相似,呈现黄褐色。

实验室常用含Cu2+的试剂处理叶片,可形成铜代叶绿素,能长时间保持叶片标本的绿色,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ADP又叫二磷酸腺苷,由1个核糖、1个腺嘌呤和两个磷酸基团组成。

【详解】
A、ADP包括两个磷酸基团,A错误;
B、ADP包括1个核糖、两个磷酸基团,B错误;
C、ADP包括1个核糖、1个腺嘌呤和2个磷酸基团,C正确;
D、ADP包括一个核糖,D错误。

故选C。

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酵母菌的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根据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公式计算即可,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方式可以用以下两个反应式来表示: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有氧呼吸时,二氧化碳和葡萄糖之比为6:1,无氧呼吸时则为2:1,据此解答。

【详解】
结合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化学反应式,设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X摩尔,则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为6X摩尔,产生二氧化碳为6X摩尔,设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Y摩尔,则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为2Y摩尔,根据吸进氧气的体积与放出CO2的体积比为1︰2,可得(6X+2Y):6X=2:1,解得X:Y=1:3,因此有1/4的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有3/4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

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关计算,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该题考查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以及酶的分布:
【详解】
A、无氧呼吸虽不需氧气参与,其中的碳元素仍然发生化合价的改变,所以但仍属于氧化反应,A错误;
B、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贮藏水果,由于无氧呼吸消耗大量的葡萄糖,产生酒精,会引起水果腐烂,因此水果贮藏需要低氧环境,抑制无氧呼吸的强度,同时有氧呼吸强度也很低,B 错误;
C、无氧呼吸的酶只存在细胞质基质而不存在于线粒体中,C错误;
D、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线粒体基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线粒体内膜,所以有氧呼吸的酶则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D 正确。

故选D。

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有光和无光都可以进行,过程②表示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场所细胞质基质,所以活细胞都能进行,过程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在无氧条件下,丙酮酸无法进入线粒体,被还原为酒精或乳酸.产生的[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ATP供给各种生命活动,而CO2则一部分供给光合作用,一部分释放到空气中。

【详解】
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有光和无光都能进行,但需要光反应提供[H]和ATP,A错误;过程②表示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B正确;过程③形成CO2和[H],并释放能量形成ATP,所以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在无氧条件不能正常进行,C错误;过程①暗反应所需能量只能来自光反应,过程③产生的[H]、ATP 都不能用于过程①,但产生的CO2可用于过程①,D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需要熟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个阶段的反应式,图解如下:
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③是CO2固定,X是三碳化合物,①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Y是丙酮酸,A正确;
B、①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④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均产生[H],B正确;
C、①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②是C3还原过程,发生于叶绿体基质中,C错误;
D、图中过程均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氧气,D正确。

故选C。

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植物在光合作用的同时会进行呼吸作用,图示曲线可以表示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吸收或释放曲线。

【详解】
A、若A代表O2吸收量,E点时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量是8,A错误;
B、若A代表O2吸收量,D点表示光补偿点,光合作用从D点以前已经开始,B错误;
C、若A代表CO2释放量,C点时植物根部释放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错误;
D、若A代表CO2释放量,提高大气中的CO2浓度,光饱和点(E点)增大,向右下移动,D正确。

故选D。

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刚采摘的甜玉米内含有大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这些酶可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使其失去甜味,经沸水高温处理使酶失活来保持甜味。

故ABC项错误,D正确。

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分析曲线图:图示表示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增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CO2浓度的升高,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增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增强。

【详解】
A、曲线e和f只有CO2浓度不同,因此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e和f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A正确;
B、曲线d和e只有温度不同,因此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d和e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同,B正确;
C、由曲线图可以知道,光照强度为A~B时,曲线d、e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C正确;
D、光照强度为A~C时,曲线d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但曲线f光合作用强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升高不再变化,D错误。

故选D。

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花序细胞消耗了大量的氧气说明了花序细胞有氧呼吸旺盛;氧气的消耗是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释放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的去向有两个:转移到ATP中、以热能形式散失,而单位质量葡萄糖生成ATP的量却只有其他细胞的40%,说明了只有少量的能量转移到ATP中,绝大部分是以热能形式散失了。

【详解】
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花序细胞主要进行了有氧呼吸,A错误;
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花序细胞产生的能量中只有少量的能量转移到ATP中,绝大部分是以热能形式散失了,即其产生的热量远多于其他细胞,B正确;
C、线粒体基质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C错误;
D、该细胞消耗氧气较多,氧气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参与反应,D错误。

故选B。

10.A
解析:A
【解析】
【分析】
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ATP在细胞内数量并不很多,可以和ADP迅速转化形成人和动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只有呼吸作用,高等植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ATP中的能量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可以转变为光能、化学能等,但形
成ATP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或植物的光合作用。

【详解】
A、ATP中的能量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可以转变为光能、化学能等,但形成ATP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或植物的光合作用,A正确;
B、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B错误;
C、植物的根尖细胞不含叶绿体,能产生ATP的场所只有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2个,C错误;
D、ATP为直接能源物质,在体内含量不高,可与ADP在体内迅速转化,D错误;
故选 A。

【点睛】
结合ATP的功能及产生的过程和场所分析选项。

1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植物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消耗速率。

表中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量是净光合作用速率,黑暗下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为呼吸作用消耗速率。

【详解】
A、温度在35℃时净光合速率为3.00mg/h的二氧化碳,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能生长,A错误;
B、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净光合作用速率最大点,故最适温度为25℃,B错误;
C、有机物积累量=光照下积累的有机物量-黑暗下消耗的有机物量,故每天光照12小时,黑暗12小时,在20℃时该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最大,C正确;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若想知道该植物积累有机物的最佳温度应该在15-25℃之间设立更多的温度,继续实验,D错误。

故选C。

1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图中自变量有:温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因变量是光合作用强度。

Ⅰ、Ⅱ对照的自变量是不同温度;Ⅱ、Ⅲ对照,自变量是不同的二氧化碳浓度。

【详解】
曲线Ⅱ和Ⅲ的自变量是不同的二氧化碳浓度,故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浓度不同,A正确;曲线Ⅰ、Ⅱ的自变量是不同的温度,进而造成了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速率的不同,B正确;由图可知,光照强度为a〜b时,曲线I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C正确;光照强度为a〜c时,曲线I、Ⅱ光合作用强度开始阶段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随后达到饱和点之后,光照强度继续升高,光合作用强度不变,D错误。

故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