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单元末 —查漏补缺·提能增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此,要正确认识近代列强侵华史。
(1)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 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 (2)从列强侵华目的看,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
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 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 (3)从结果看,除了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外,其他均以中国
失败告终,这说明了只有全民族联合起来,才能取得反对外来 侵略的胜利。 (4)从列强侵华的影响看,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
面,造成了中国的贫穷落后,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另一方面,冲击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扩大了中外交流的 范畴和规模。
历史启示
民族精神 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觉醒
6.(2019· 潍坊一模)郭嵩焘反对“严夷夏之大防”,痛斥士大夫 “惟一意矜张,以攘夷狄为义,而置民父于不顾,必使覆国 亡家”,主张“中国与洋人交涉,当先究知其国政军政之得 失,商情之利病,而后可以师其用兵制器之方,以求积渐之 功”。这反映了郭嵩焘 A.坚持传统的“夷夏之辨” ( ) B.具有近代民族主义观念
C.倡导“中体西用”思想 D.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解析:根据“反对‘严夷夏之大防’”,故A项错误;材料
“以攘夷狄为义,而置民父于不顾,必使覆国亡家”包含了民 族平等,反对异族压迫的观念,故B项正确;据材料“可以师 其用兵制器之方”说明学习西方技术但并未说明中体为前提, 故C项错误;材料“可以师其用兵制器之方”说明学习西方技 术而不是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答案:B
5.“那里的纪年方式混乱不堪:公元、民国、昭和、大同、康 德;那里有很多人群共生共荣:本地人、逃荒去的、开垦 去的、侵略去的、做梦去的。”文中的“那里”应是( A.日据时期的台湾 B.北洋时代的山东 )
C.伪满时期的东北 D.汪伪治下的上海 解析:结合题中关键信息,“昭和”“大同”等并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这与日本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建立“大东亚共 荣圈”有关,伪满洲国是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后扶持的一 个傀儡政权,1932年成立,初期称号为“执政”,年号“大 同”,后期称“皇帝”,年号“康德”,1945年日本战败后
解析
(
)
[深化提能]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
阶级
纲领(主张) 《天朝田亩 制度》《资政
实践活动 太平天 国运动
特点 ①革命性:农民阶级是民 主革命的主力军; ②落后性:其阶级属性决 定了农民阶级不能领导革 命取得胜利 “中体西用”,引进西方 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农民
阶级
新篇》
“扶清
3.历史学家张鸣在《红色的个案——苏维埃乡村追求》中说: “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中国还存在一种‘另类’乡 村政权……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他们理解的苏维埃,就是共 产党的政府和‘埃(我——湘赣边界方言)政府’。”对此理解 错误的是 A.农民阶级对苏维埃政权的性质认识有误 B.苏维埃政权维护了农民的利益 C.苏维埃运动走出了中国化的道路 D.苏维埃运动在农村的开展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
解析:“英国民人有犯事者,皆由英国惩办”表明司法主权的 丧失,故A项错误;“英国民人有犯事者,皆由英国惩办”可 见中国政府无法管理,故B项错误;“英国民人有犯事者,皆 由英国惩办”无需中国会审,无视中国主权,故C项错误; “英国民人有犯事者,皆由英国惩办”即治外法权,从鸦片战 争后一直在强化,故D项正确。 答案:D
C.确立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 D.有效防范袁世凯复辟帝制 解析:材料中“导致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和“但对
与……没有任何具体规定”体现规划的政体存有重大缺陷,故A项 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仿效三权分立体制,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 不了确立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故C项错误;《临时约法》目的是 防范袁世凯复辟帝制,但是没有成效,故D项错误。
单元末 ——查漏补缺•提能增分
目 录
单元质 量检测
小题考“活”
仿真高考 全能冲关
42题考“智”
杜绝惯性 思维不丢分
41题考“综”
适情自选 角度巧得分
确保答全 答范夺高分
小
题
考
“活”
杜绝惯性思维不丢分
澄清认知
农民阶级VS资产阶级革命派VS无产阶级
1.罗尔纲认为,太平天国“有两份纲领性文件,一份是《太 平诏书》,一份是《天朝田亩制度》”,后者“是一个进步 的农民革命纲领”。这一纲领 A.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 B.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C.标志着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 D.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诉求
毛泽东思
想
热点追踪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近代中国屈辱史
4.中英《天津条约》第十六款规定:“英国民人有犯事者,皆 由英国惩办。中国人欺凌扰害英民,皆由中国地方官自行惩 办。两国交涉事件,彼此均须会同公平审断,以昭允当。” 这一规定表明 A.被告人适用英国法律 C.案件由中英两国会审 ( B.被告人由中国政府管辖 D.治外法权的进一步强化 )
答案:C 伪满洲国灭亡,故C项正确。
[深化提能]
中国近代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时期,但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奋 力前行、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过程,中国人民的爱国主 义精神及其展现,是这一段历史中不可磨灭的记忆。高考历史 试题常以活泼新颖和内涵丰富的材料构建新情境,“润物细无 声”的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领主流价值观。“全球视野下的 中国”反映了国际史学研究的最新趋向,备考时应重视该方向 学术成果的引用;周年纪念,是近代史考查不可回避的热点; 从唯物史观角度解读中国近代史,仍是高考考查的重要方向。
地主 阶级
“自强” “求富”
阶级 纲领(主张) 资产
阶级 三民主义 或新三民 主义
实践活动 辛亥革命、 力;
北伐战争
特点
①先进性:是民主革命的动 ②妥协性、软弱性:决定了 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行不通 ①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具
马克思主
无产 阶级 义、民主 革命纲领、
北伐战争、 有革命性和彻底性;
土地革命、 ②开创“工农武装割据”道 抗日战争、 路; 解放战争 ③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解析
(
)
2.“《临时约法》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承担责任,导 致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政体格局。另一重要制度 性规定是通过立法来限制行政首脑的职权发挥,但对与之对应 的行政如何反过来制约立法没有任何具体规定。”这强调的 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规划的政体存有重大缺陷 ( ) B.仿行了美国三权分立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