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塘》一年级语文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小池塘》一年级语文说课稿
《小池塘》是一年级语文第二册第1单元的一篇文章。

通过讲述小女孩儿患病期间与小池塘的故事,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展开讲解。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年级语文第二册第1单元的第一篇文章,通过对小女孩儿与小池塘之间的交往和互动,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同时,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向往,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小女孩儿与小池塘的故事,了解文章的含义和主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追求。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小女孩儿与小池塘的故事,理解文章的含义和主旨。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四、教学方法
第1页/共3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 情感渗透法:通过教材内容和教学引导,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追求。

2. 图画教学法:利用教学图片,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义。

3. 亲身体验法:通过进行小池塘的观察和体验,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 师生问答:引导学生回忆和“小池塘”相关的场景和人物。

2. 教师播放一段小池塘的自然景色的视频,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二、呈现(20分钟)
1. 教师通过展示教学图片,向学生介绍文章的标题和作者,引导学生猜测文章的内容。

2.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文章的标题和第一段,让学生感受小池塘的美。

3. 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教学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猜测小女孩儿在小池塘边看到了什么。

4. 学生就图片进行合作猜想,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猜想的过程和结果。

5. 教师展示教学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感受小女孩儿看到了什么。

三、讲解(30分钟)
1. 教师朗读文章的第二段,带领学生一起读。

2. 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小女孩儿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

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讨论的过程和结果。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女孩儿为什么爱到小池塘边去看小鱼?
4. 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讨论的过程和结果。

然后,教师给出适当的提示,让学生说出小女孩儿爱到小池塘边去看小鱼的原因。

5. 教师讲解小女孩儿爱到小池塘边去看小鱼的原因,并引导学生一起朗读文章的第三段。

四、练习(30分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 学生分小组进行小池塘的观察和体验。

2. 学生观察小池塘的情景,记录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并进行小组分享。

3. 学生合作完成教材练习册的相关练习。

五、总结(10分钟)
1. 学生回忆和总结小女孩儿与小池塘的故事,说出小池塘给小女孩儿带来了什么和她的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旨和含义,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追求。

六、作业布置
1.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小池塘》的读书心得。

2. 要求学生在家中观察和记录一个自己喜欢的事物,并把观察的结果带到课堂上。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非常重要。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激发学生对
美好事物的感知和追求。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人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
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情感渗透法、图画教学法和亲身体验法的综合运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池塘》这篇文章的内容和意义。

最终达
到培养学生文字表达能力、观察和思考能力、情感态度的目标。

第3页/共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