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甘谷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甘谷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
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达尔文把这一行为称作“最独特和最具人类特征的表情”。
达尔文早在研究进化论时就已注意到这个问题了。
他发现,不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人,在感到难为情时都会面红耳赤,而包括一些灵长类在内的高级动物却不会出现脸红。
达尔文解释不了这种奇怪的现象。
著名生物学家、美国埃默里大学的弗朗斯·德瓦尔教授也把脸红描述为“进化史上最大的鸿沟”之一。
他说:“我们是唯一对尴尬情境或者谎言被揭穿时脸会变红的灵长类动物。
”可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这种表达内心情感的信号呢?
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脸红是由人的大脑决定的。
当遇到特殊刺激时,人们通过眼睛、耳朵等感受器官把刺激信号传给大脑皮质,而大脑皮质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刺激肾上腺,而肾上腺受到刺激,就会分泌出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在体内由酪氨酸转变而来,它的作用特点是,少量分泌时能够使血管扩张,尤其引起脸部的皮下小血管扩张;可是大量分泌肾上腺素的时候,反而会使血管收缩。
当外界刺激比如害羞等信号传入大脑的时候会分泌少量肾上腺素,就引起面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血的颜色是红的,所以容易引起心理性脸红。
科学家认为,如果用“险恶、野蛮和无礼”来描述人类早期社会是正确的话,那么冒犯是可能导致暴力冲突的。
结果,人类就发展出了表达歉意的方法,以告诉别人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事而感到后悔。
想想你们家那条狗的表现,当它在你的院子里刨坑被你发现时,它就在地上打滚。
你的狗躺在地上向你展示它的肚子,告诉你它不想在此时挑战你的愤怒——这是痛悔的表示。
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对一条在地上翻滚的狗继续保持愤怒。
与此类似,脸红可能是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懊悔的标志。
通过脸红,我们可以告诉别人我们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对,我们正为此付出代价。
而此时看到我们脸红的人则可以了解我们在那一刻所经历的不快感受,脸红也许就是我们对所犯错误表示歉意的身体语言。
当然,对人类来说,语言才是最主要的交流方式。
但是语言是受意识控制的,可以进行欺骗,而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却能透露真实的想法,这些想法有时是你想用语言掩饰的。
脸红发出的信号有时甚至比语言还要准确:脸红会让人们的撒谎变得困难。
因此脸红使人类保持诚实可信,促使群
体更团结。
在哺乳动物中,只有灵长类具有三色视觉,能够看到由三原色组成的彩色世界,其他哺乳动物都是色盲。
如牛、羊、马、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到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3种颜色,如同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单调。
感谢造物主让人类有一双最敏感的眼睛,也只有这双眼睛才能捕捉到脸红的信息。
1、下列关于“人类脸红”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的脸红是不分国家、不分民族的,达尔文认为这一行为是最独特和最具有人类特征的表情。
B.人类的脸红是表达内心情感的需要,其他灵长类动物并不会出现脸红,人类的脸红具有唯一性。
C.人类脸红是因为大脑皮质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到外界刺激信号后,刺激肾上腺分泌出了肾上腺素。
D.人类的脸红是人类某些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生理上与面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有必然的联系。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说人类早期社会是“险恶、野蛮和无礼”的,那么,脸红就是人类为避免冲突而表达歉意的方法。
B.脸红也许可以告诉别人我们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对,向别人表达了歉意的同时,也表明自己饱受自责。
C.脸红和语言相比,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更能传递人类的真实情感,而语言受意识控制,可以言不由衷。
D.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因为其他哺乳动物都是色盲,不会分辨颜色,看不到三原色组成的彩色世界。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弗朗斯·德瓦尔教授认为脸红是“进化史上最大的鸿沟”,这也说明脸红是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的最大区别。
B.人是否脸红,与大脑皮质接受刺激信号的强弱有关系,如果大脑皮质接受的刺激信号过强,就不会引起脸红。
C.狗犯错后,躺在地上向主人展现它肚子的行为,是在向主人表示自己的痛悔,并以此来平息主人对它的愤怒。
D.脸红对人类社会具有良性功能,它可使人类保持诚实可信,人类群体更团结,因为脸红让人们撒谎变得困难。
二、现代文阅读(二)(12分)
断腿母狼
邓林
外公是生产队的护林员,他和外婆住在黄巢坪山上的小木屋。
木屋的四周有竹篱笆围着,种着玉米、番薯、青菜、萝卜,养着十几只鸡鸭。
那天,外公外出巡山,走到白佛崖底时,听到了动物凄惨的叫声。
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只被野猪夹夹住了后腿的狼。
狼满嘴是血,一条后腿已经断了一截,脚爪子连着皮,和另一条腿一起,夹在野猪夹里。
狼为了自救,活生生地咬断了自己的一条后腿爪子,正打算咬另外一条腿爪子。
外公向来对狼没有好感,砍下了一棵小树做木棍,打算结果狼的性命。
狼没有龇牙咧嘴,目露凶光,只是轻轻地哼哼着,眼里竟然流出了泪水。
外公才发现,这是一只怀崽的母狼,从它那滚圆的肚子可以看出。
外公对母狼有了怜悯之心,丢下木棍,试探着靠近母狼,狼也不挣扎——它太疲乏了,怀崽加上失血过多,已完全没有反抗能力——当外公弯下腰,用力掰开野猪夹,取出母狼那条受伤的腿时,母狼已经昏死过去。
外婆看到外公把狼带回家很生气,一定要外公把狼打死。
那刚刚苏醒过来的母狼,眼泪又吧嗒吧嗒地落下来。
外婆心软了,同意让母狼留下来。
外公在鸡棚旁给母狼做了个窝,端来一盆玉米糊。
母狼凑过来闻了闻,舔了舔,而后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外婆说:“狼是吃肉的动物,光吃玉米糊,营养不够,腿上的伤好不了,它肚子里的崽子也保不住。
”外婆敲了两个鸡蛋在食盆里。
母狼闻到了腥味,贪婪地把嘴巴伸进食盆里。
第二天一大早,外公走到狼窝一看,大吃一惊:母狼的身边多了四只毛茸茸的小狼崽。
外公外婆很高兴,听说野狼驯服了就是威猛无比的狼狗。
从小好好调养,说不定明年就有了四条出色的狼狗,到那时,就不用再担心黄鼠狼来叼走小鸡小鸭了。
以后每天,外公外婆都把鸡蛋留给母狼吃。
母狼的奶水很充足,四只小狼崽养得胖胖的。
一个多月过去了,母狼的腿伤好了许多,但那条被它自己咬断了一截的脚爪,长不出来了;那条骨折了的腿,一时半会儿也好不了。
小狼崽一天天地长大,它们跟外婆养的鸡鸭混熟了,经常在一起玩耍,互相之间没有一点惧怕。
那天夜里,外公外婆迷迷糊糊中听见了鸡的尖叫声,没在意。
天亮了,外婆发现下蛋最多、最大的芦花鸡,竟被咬断了脖颈——死了。
外婆认定是小狼崽干的,随手抄起一把扫帚,追着小狼崽就是一阵痛打,破口大骂:“你们这些畜生,忘恩负义的东西,没有芦花鸡下的蛋,你们能有今天?”
之后一连三天,鸡窝平安无事。
外公外婆渐渐地把这件事忘了,依然每日两餐给母狼喂食。
这天早上,外婆发现又少了两只母鸡。
很快在篱笆边上找到了两只母鸡的尸体,它们也被咬断了脖子。
外婆气极了,拿过一根竹竿,见着狼崽就打。
小狼崽被追得四处逃命,撞开篱笆,逃进了树林。
看着外婆追打小狼崽,母狼在窝里唔唔地叫着,流着泪。
当天晚上,四只小狼崽没有回窝。
第二天,外婆打开鸡棚,竟然又有三只母鸡和一只麻鸭被活生生地咬断了头颈——四只小狼崽为报复外婆,竟然各自咬死一只!外婆火从心头起,对着母狼就是一顿痛打:“养不教,母之过,你这不知好歹的畜生!你这忘恩负义的东西!”母狼也不躲闪,只是哀嚎着,流着泪。
天亮了,外公外婆听到轻轻的敲门声。
外公打开门一看:门槛上坐着那条断了后腿的母狼,母狼的身后,齐刷刷地躺着四只小狼崽的尸体,小狼崽的嘴都被咬得稀烂,惨不忍睹。
母狼看到外公开了门,拖着受伤的双腿,缓缓地爬到门外的大石头上,然后转过头,对着外公外婆,嗥嗥地大吼两声,滚下了悬崖。
外公外婆都活了大半辈子,从来没有听说过野兽会自杀的。
显然,那四只小狼崽都是被母狼咬死的。
外公外婆看到这个情景惊呆了。
他们不再为死去的鸡鸭伤心,反而为母狼杀死狼崽,滚崖自尽,感到过意不去。
外公来到悬崖底找回母狼的尸体,在屋后的树林里,把它和四只小狼崽埋在一起。
当天夜里,鸡棚里又传来了鸡的尖叫声。
外公外婆赶到鸡棚,在雪亮的手电光下,两只黄鼠狼正在咬着鸡的脖子…… 外公外婆明白了:原来咬死鸡鸭的凶手,不是小狼崽,而是黄鼠狼!外公外婆眼里噙满了泪水……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开始部分写小狼崽和鸡鸭混熟了,互相之间没有一点惧怕,还能一起玩耍,是为了接近鸡鸭,为后面小狼崽被外公外婆认为是咬死鸡和鸭凶手的情节作铺垫。
B.当外婆第一次给母狼吃鸡蛋的时候,母狼闻到了腥味,很快把嘴巴伸进食盆里,这说明狼凶残贪婪的本性是永远不会发生变化的,不会因为人的恩情而改变。
C.外公外婆养的鸡鸭被咬死的数量由一只鸡增加到两只鸡,再增到四只鸡鸭,外婆的行为由追打小狼崽,到痛打断腿的母狼,感情也由生气逐步变为愤怒。
D.断了后腿的母狼将小狼崽的嘴咬得稀烂,惨不忍睹,四只小狼崽的尸体齐刷刷地躺在母狼的背后,此处属于细节描写,凸现了母狼复杂而丰富的内心活动。
E.小说结尾写外公外婆的眼里噙满了泪水,泪水的背后有为母狼杀死狼崽、滚崖自尽而感到的难过之情,也有对母狼一家的死感到的惋惜之情。
5.小说中的母狼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3分)
6.作品是怎样叙述断腿母狼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分)
三、现代文阅读(三)(14分)
林庚:喧闹时代里的隐退者
张伟
如果不是他去世的消息被媒体报道,林庚似乎已被人们遗忘了。
今年中秋节的前两天,这位97岁的老人在睡梦中辞世,人们这才又记起早年与吴组缃、王瑶、季镇淮并称“北大中文四老”的林庚先生。
他的学生钱理群说:“他赤条条地来,又赤条条地去。
”钱理群曾告诉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要去接触林庚,拜访林庚,因为这位老人有着故去的知识分子们身上最深厚、最值得传承的精神财富。
这笔精神财富近20年来一直隐居在北京大学燕南园里。
上世纪80年代林庚从北大退休,便一直居住在这里。
据听过课的人们回忆,林庚讲课,有时身着白衬衣,吊带西裤,有时身着丝绸长衫。
他腰板挺直,始终昂着头,大多时间垂着双手,平缓地讲着,讲到会心关键处,会举起右手,辅以一个有力的手势。
他从不用讲稿,偶尔看看手中卡片,但旁征博引,堂下鸦雀无声,仿佛连“停顿的片刻也显得意味深长”。
林庚退休之前,中文系特意为他安排了一堂“告别课”。
尽管从1933年在清华大学给朱自清当助教开始,林庚已经执教半个世纪,但他的讲课题目还是几经更换才定下,讲课内容也斟酌再三,教案足足准备了一个多月。
这一课,讲的是“什么是诗”。
讲课那天,他穿一身经过精心设计的黄色衣服,配黄皮鞋,头发一丝不乱。
然后,他款款讲来,滔滔不绝。
但是,课后当钱理群送他回家,他一进门就倒下,大病一场。
晚年,燕南园里这位坐在藤椅上的老人,已经少问世事,不接受媒体访问,淡出公众视野,甚至,连那些从他门口路过的学生,有些也已经不知道他是谁了。
“功利、名望仿佛已经完全从先生的心里消失。
”他的学生张鸣说。
但老人的隐居生活却似乎自得其乐。
一次,张鸣去拜访他,请教学问。
两人正高谈阔论,忽然屋里响起一阵响亮的鸡叫,随后锣鼓声大响。
张鸣大吃一惊,不知所措。
林庚见了,在一旁得意地拍起手,哈哈大笑。
原来那是儿孙们送给这位年过九旬老人的一件玩具,只要说话声音过大,就会自动发出声响。
这是林庚十分喜爱的玩具。
林庚还酷爱放风筝,常到学校围墙外空地放风筝。
他在床头挂了一只花蝴蝶的风筝,这只花蝴蝶一直陪他睡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纯真、率真、赤诚,就像一个真正的孩子。
而这是做一个大师最大的特点。
”钱理群说。
这位九旬老人脸上孩子般的笑容,让为他制作遗像的照相馆师傅感到惊讶:“这么精神的老人,从来没见到过。
”
隐居中的林庚,惟独在有人请他为学生讲课时绝不推辞。
“对学生,对年轻人,林庚有一种超
乎寻常的感情和期待。
”张鸣说。
在他那间简朴陈旧的客厅里,他面对来访的学生,很容易激动起来。
“学生们坐在他面前,甚至连敬仰的心都很难产生,他实在太随和,太真诚”。
学生袁行霈回忆,他从不对学生疾言厉色,也不肯当面表扬,或者说些惯常的客套话。
学生去看望他时,他起身迎接。
离开时,又总是要送出大门,说声“谢谢”。
北大毕业生余杰曾撰文回忆读书时他与林庚的一次接触。
林庚站在料峭的寒风中迎接他,主动与他握手,说话总带着“歉意的微笑”,告别时走出很远,回头看,他仍“站在门外望着”。
不过,“文革”中林庚曾被选调入“两校写作小组”。
这段历史,成为有人指责林庚的罪名之一。
但钱理群向记者转述,在一次为一本古书做注的讨论会上,江青曾送给林庚一枝花,托他“转交夫人”。
林庚不卑不亢,接过花,随手放在桌上,没有任何受宠若惊的表情。
“他并不显赫,社会上的人也许并不知道他是谁,然而学生却永远铭记。
”钱理群说,这是作为一个老师,可以得到的最高评价。
相关链接
①钱理群:著名人文学者,鲁迅、周作人研究专家。
北京大学资深教授。
②张鸣:北大中文系教授,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副主任等职。
③袁行霈:著名古典文学专家。
曾任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央文史馆馆长,北大国学院院长。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作者把林庚称作“喧嚣时代里的隐退者”,就是因为林庚在退休之后,隐居在北大燕南园里,不问世事,不接受媒体采访。
B.在“告别课”上,林庚挥洒自如,滔滔不绝,回家后却进门倒下,大病一场,说明林庚对待学生、对待工作具有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态度。
C.“他赤条条地来,又赤条条地走”,这个评价表明,钱理群为林庚一生没有得到其应有的名誉、地位就离开而感到遗憾。
D.林庚对学生和年轻人充满期待,所以他从不对学生疾言厉色,耳提面命,也不肯当面表扬,或者说些客套话。
E.林庚虽然已经退休,心里仍然牵挂着学生。
面对来访的学生,他总是很激动,有人请他为学生讲课时,他也从不拒绝。
8、文本为什么大量引用钱理群、张鸣、袁行霈等人评述林庚先生的话?请结合材料分析。
(4分)
9、与学生在一起时,林庚的哪些方面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结合材料分析。
(5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10-13题。
马芳,字德馨,蔚州人。
十岁为北寇所掠,使之牧。
芳私以曲木为弓,剡矢射。
俺答猎,虎虓其前,芳一发毙之。
乃授以良弓矢、善马,侍左右。
芳阳为之用,而潜自间道亡归。
周尚文镇大同,奇之,署为队长。
数御寇有功,当得官,以父贫,悉受赏以养。
嘉靖二十九年秋,寇犯怀柔、顺义。
芳驰斩其将,授阳和卫总旗。
寇尝入威远,伏骁骑盐场,而以二十骑挑战。
芳知其诈,用百骑薄伏所,三分其军锐,以次击之。
奋勇跳荡,敌骑辟易十里。
寇营野马川,克日战。
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
芳战益力,寇乃去。
累迁指挥佥事,复以功,超迁都督佥事。
已,袭寇有功,进二秩,为右都督。
寻以功进左,赐蟒袍。
三十六年,迁蓟镇副总兵,分守建昌。
土蛮十万骑薄界岭口,芳与总兵官欧阳安斩首数十,获骁骑猛克兔等六人。
寇不知芳在,芳免胄示之,惊曰:“马太师也!”连却。
四十五年七月,辛爱以十万骑入西路,芳迎之马莲堡。
堡圮,众请塞之,不可。
请登台,亦不可。
开堡四门,偃旗鼓,寂若无人。
比暮,野烧烛天,嚣呼达旦。
芳卧,日中不起,敌骑窥者相属,莫测所为。
明日,芳蹶然起,乘城,指示众曰:“彼军多反顾,且走。
”勒兵追击,大破之。
芳有胆智,谙敌情,所至先士卒。
一岁数出师捣巢,或躬督战,或遣裨将。
家蓄健儿,得其死力。
尝命三十人出塞四百里,多所斩获,寇大震;芳起行伍,十余年为大帅,身被数十创,以少击众,未尝不大捷,威名震边陲,为一时将帅冠。
石州城陷,副将田世威、参将刘宝论死,芳乞寝己荫子,赎二将罪,为御史所劾,敕戒谕。
后世威复为将,遇芳薄,芳不与校,识者多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九十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
B.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靡至
C.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
D.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开始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每个皇帝对应着一个年号。
如文中的“嘉靖”
即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朱厚熄的年号。
B.“署”有代理、暂任或试充官职之义,文言文中假、代、摄、权、行等字皆有相似的含义。
C.“太师”一职为周代首设,后世多作为重臣的加衔以示荣宠,并无实职。
D.“行伍”是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行,五人为伍。
后世多用“行伍”泛指军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芳年少英勇,事亲至孝。
马芳年少时被北寇掳去做了牧童,后在危急时刻,一箭射杀猛虎救了俺答,俺答让他随侍左右;他把抗敌所得封赏都拿来奉养父亲。
B.马芳巧破敌谋,名震边陲。
威远之战,马芳识破敌人诡计,将计就计大破敌军;界岭口之战,敌寇初以为马芳不在,后来见到他就惊吓而退。
C.马芳智勇双全,多次建功。
马莲堡之战,马芳先采用疑兵之计,大开堡门,通宵鼓噪,次日中午又卧床不起,麻痹敌军,最后一举击破敌人。
D.马芳身先士卒,宽以待人。
每次出战马芳都亲身前往,而面对不知感恩的旧部田世威,他也不计较,知道这些事的人很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芳知其诈,用百骑薄伏所,三分其军锐,以次击之。
(5分)
(2)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题目。
野泊对月有感①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②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
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4.对本诗的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
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盛行于唐代,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B.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
C.后人评周莘此诗“最近杜味”。
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D.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
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
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E.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使人暗自惊叹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所思、所感、所痛。
15.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
(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君之所知也。
(《烛之武退秦师》)(4)复为慷慨羽声,,。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第II卷选择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在这个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他_________ ,为他的小舅子——一个抢劫犯罪嫌疑人开脱罪责,引起了极大的民愤。
②对于有些领导干部把手中的权利当做捞钱的工具,在调整使用干部时___________,大搞权钱交易的做法,国家应从体制机制上予以遏制。
③雅虎体育专家批评K教练利用国家队的权力___________,牺牲球员们的时间和身体为自己博取利益。
A.假公济私营私舞弊徇私舞弊
B.营私舞弊徇私舞弊假公济私
C.徇私舞弊假公济私营私舞弊
D.徇私舞弊营私舞弊假公济私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春节期间,各大超市都设置了“年货”专区,各种年货一应俱全,其中造型各异的猴子玩偶深受市民所喜爱,最为畅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