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增分优选练:题型分类练 训练3 史学研究方法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3 史学研究方法类
1.晋朝官员陈寿所写正史《三国志》视曹魏政权为正统,而成书于元明时期的《三国演义》则以蜀汉为正统,至清代毛氏修订后更突出了蜀汉的正统地位。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专制统治者干扰史学家的客观记录
B.曹氏篡位事实逐渐被史家考证清晰
C.社会主流思想影响大众的历史认知
D.正史与文学互相印证才能确认史实
答案 C
解析从宋元以来,儒家思想逐渐得到强化,到明清时期变得僵化,反映在题干中就是“从尊曹魏为正统到尊蜀汉为正统的变化”,说明社会主流的思想影响到了文学家对文学作品的创作,故C项正确。

2.秦朝、隋朝兴建的重大工程如长城、运河,当时被认为是“暴政”的典型,今天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象征。

这反映出( )
A.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评价
C.今人评价比古人评价更准确
D.历史评价比历史叙述更为客观
答案 B
解析不同历史时代的评价不同说明历史解释有主观性,故A项错误;当时和今天评价不同说明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评价,故B项正确;两种评价体现不了哪个更准确,故C项错误;两种不同的事物说明不了哪个更客观,故D项错误。

3.(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2004年发掘了隋朝国家粮库“回洛仓”遗址,现已探明翔实仓
窑布局,仓窑数量约710座,专家说本次考古发现,直接推翻了古人多本历史文献的记载。

这说明( )
A.年代久远使历史事实难以明确
B.印证历史的重要方式是专家推论
C.考古发现有助于还原历史真相
D.历史文献史料的记载没有可信度
答案 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考古发掘探明翔实仓窑布局,推翻了历史文献的记述是因为考古发现是原始史料,比历史文献更具说服力,因此材料说明考古发现有助于还原历史真相,故C项正确。

4.学术界一般认为,元代行省打破山川形便,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的地理环境之险。

但清代学者储大文认为,“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

”对上述两种观点,下列认识最为合理的是( )
A.两种观点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B.评价标准方法不同则结论不同
C.两种观点都具有主观性,无参考价值
D.均为第二手史料须考古学支持
答案 B
解析题干中两种观点虽然不同,但都是依据相关史实得出的结论,所以其结论可以成立,故A项错误;题干中两种观点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行省制度,所以其结论不同,故B项正确;两种观点都是依据相关史实得出的结论,所以具有一定的参考性,故C项错误;题干中的两种观点并不能看出其就是第二手史料,故D项错误。

5.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

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

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实客观评价
B.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
C.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
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
答案 A
解析对武则天的评价,由“唐人史著”较为客观的记载,到宋明“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说明主观认识会影响对史实的客观评价,故选A项。

6.(2018·绵阳一模)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表中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答案 C
解析据材料“自九原抵甘泉”可知讲述的是西北地区并非西南夷地区,故A项错误;据材料“葛洪《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不能说明火药发明于东晋时期,故B项错误;据材料“《清明上河图》描绘大量商人、商船、店铺画面”可知描述的是北宋汴京(即东京)商业繁荣的景象,由此可知北宋东京是繁华的商业都市,故C项正确;据材料“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花机图’”不能说明近代科技在明代取得突破性进展,故D项错误。

7.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扁鹊望诊的历史记述,据此推断( )
A.历史文献关于扁鹊的记载真实可信
B.扁鹊其实是大众理想化人物的化身
C.同一历史人物会有不同的历史结论
D.历史阐释和历史叙述必须保持一致
答案 B
解析由材料中“公元前七世纪初”至“公元前四世纪末”近三个世纪的时间里扁鹊为他人治病的信息可知,扁鹊行医已被神化,成为大众理想化的人物,故B项正确。

8.由大陆、台湾、香港的57位学者共同撰写的《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已在大陆出版。

两岸史家就其各自所熟悉的专长研究领域,在充分尊重史料的基础上,本着承认差异性的原则,共同撰写。

该丛书的编纂体现了( )
A.价值判断高于史实判断
B.史学交流赖于经济交流
C.历史共识需要相互包容
D.两岸史家价值观念趋同
答案 C
解析“两岸史家就其各自所熟悉的专长研究领域,在充分尊重史料的基础上,本着承认差异性的原则,共同撰写”表明两岸史学家的相互包容,故C项正确。

9.鸦片战争之后的《道光洋舰征抚记》等史著皆谓林则徐在广东防备严密,英军无隙可乘,遂北犯定海。

当代史学家茅海建在研究中英军事实力、军事行动后,认为“英军有着制胜的武力,绝非害怕林的武备”。

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
A.时人记载更为接近历史的真相
B.历史原因的探讨很难有定论
C.历史研究应基于史料客观考证
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
答案 C
解析材料中“研究中英军事……”表明更加全面地基于史料客观考证,故C项正确。

10.下列两幅图片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同一战役的不同报道。

这说明( )
中国《点石斋画报·牙山大胜》日本《风俗画报·成欢大激战之图》
A.画报不能客观反映史实
B.交战双方记载史事方式不同
C.研究历史需要甄别史料
D.史学研究不能复原历史真相
答案 C
解析画报能反映客观事实,但需要甄别,故A项错误;交战双方记载史事方式相同,立场不同,故B项错误;画报能反映客观事实,但需要甄别,故C项正确;史学研究可以复原历史真相,故D项错误。

11.近些年来学术界对于袁世凯的研究,已经从二三十年前的全部否定其作为,变为以较为理性的态度来分析具体作为在其时代中的作用,对史料的解读也更为客观。

导致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 )
A.袁世凯确实也做过不少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好事情
B.袁世凯对于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
C.其称帝闹剧是源于家人和部属的怂恿
D.学术研究的终极追求始终是尽量还原历史真相
答案 D
解析从材料学术界态度转变方向,可知反映出学术研究的终极追求始终是尽量还原历史真相,故是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故D项正确。

12.梁启超说:“吾二十年前所著《戊戌政变记》,后之作清史者记戊戌事,谁不认为可贵之史料?然谓所记悉为信史,吾已不敢自承。

何则?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

”这表明( )
A.梁启超缺乏必要的史学素养
B.《戊戌政变记》的史料价值低
C.史学著作深受主观意识影响
D.亲历者叙事能再现真实历史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然谓所记悉为信史,吾已不敢自承。

何则?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可知,史学著作不可避免的受到作者主观意识的影响,故C项正确。

13.鲁迅说:“许多史书对人物的评价是靠不住的。

历代王朝,统治时间长的,评论者都是本朝的人,对他们本朝的皇帝多半是歌功颂德;统治时间短的,那朝代的皇帝就很容易被贬为‘暴君’,因为评论者是另一个朝代的人了。

”根据材料可知( )
A.史书和小说戏曲不足征信
B.评价人物要运用辩证法
C.权威研究材料是二十四史
D.运用史料需要辨伪考证
答案 D
解析史书和小说戏曲作为文字史料同样具有史料价值,不能绝对化地认为不足征信,故A 项错误;材料观点认为引用史料评价历史人物时需进行甄别,并非强调对人物评价要用辩证法,故B项错误,D项正确;二十四史作为正史,可以作为较权威的研究材料,但材料观点说明二十四史的引用同样要仔细甄别,故C项错误。

14.计量史学是运用自然科学中数学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分析的史学研究方法。

下列史学研究的主题较适宜采用这一方法的是( )
A.三民主义指导革命实践的效果
B.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思想解放的作用
C.启蒙运动对亚洲近代化的作用
D.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答案 D
解析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有大量的数据可供分析,适合用计量史学法,故D
项正确。

15.下表是中日历史教科书对一些历史事件的不同描述,我们从表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A.史学研究方法影响历史解释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真相模糊
C.国家立场直接影响历史结论
D.二手资料难以还原历史真相
答案 C
解析2001年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和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一(2007年第三版)都是属于国家层面编写的历史教科书,但中日两国对七七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结论完全不同,可知材料说的是国家立场对历史结论的直接影响,并非史学研究方法影响历史解释,故A项错误;年代久远导致历史真相模糊结论本身就是错误的,故B项错误;国家立场直接影响历史结论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二手资料难以还原历史真相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16.1900年,章太炎在《中国通史略例》中,把被清朝封建统治阶级指为“逆”“寇”的洪秀全列为九大“考记”之一:“秦始皇考记、汉武帝考记……清三帝考记、洪秀全考记。

”这反映了《中国通史略例》( )
A.记载的全面性B.对历史的辩证评价
C.编写的政治性D.对历史的真实再现
答案 C
解析《中国通史略例》单单多了一个洪秀全,并不代表其记载的全面性,故A项错误;将洪秀全列为九大“考记”之一并不代表《中国通史略例》对历史的辩证评价,故B项错误;将洪秀全列为九大“考记”之一并不等于对历史真实性的再现,故D项错误。

17.历史叙述一般包括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和历史解释等。

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李贽形
象的历史叙述
这反映出( )
A.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
B.历史解释的目的在于揭示历史事实
C.时代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
D.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
答案 C
解析对李贽思想的评价,都是各大家根据正确材料作出的,故A项错误;从表中看出各自对李贽的不同解释,但其目的并非在于揭示历史事实,故B项错误;从表中看出各自对李贽的评价,不能揭示历史本质,故D项错误。

18.1923年,邓中夏在《中国现在的思想界》一文中指出:“新文化运动者后来也分了家……一个叫‘科学方法派’,一个叫‘唯物史观派’。

……唯物史观派,他们亦根据科学,亦应用科学方法……所不同者,只是他们相信物质变动(老实说,经济变动)则人类思想都要跟着变动,这是他们比上一派尤为有识尤为彻底的所在。

”据此可知作者认为唯物史观( ) A.应与科学方法进行严格区分
B.能够揭示出历史发展的本质
C.否定资产阶级文化的先进性
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答案 B
解析从材料“唯物史观派……只是他们相信物质变动(老实说,经济变动)则人类思想都要跟着变动,这是他们比上一派尤为有识尤为彻底的所在”,可知作者认为唯物史观能够坚持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更为彻底,故B项正确。

19.1934年10月初,勃沙特在贵州被转战中的红军第六军团当作“间谍”扣留,其后他随同红六军团一起参加了长征。

1936年4月,他被红军释放。

根据这段经历,勃沙特撰写了回忆录《神灵之手》。

该书( )
A.是间谍写的诋毁红军长征的书
B.是研究红军长征的第一手资料
C.是第二手资料,对研究长征意义不大
D.是外国人报道中国革命最成功的著作之一
答案 B
解析勃沙特不是间谍,没有诋毁红军长征,故A项错误;当事人的回忆录是研究该历史事件的第一手资料,故B项正确;当事人的回忆录是研究长征的重要资料,意义重大,故C项错误;《神灵之手》是外国人报道中国革命最成功的著作之一没有定论,故D项错误。

20.关于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苏联官方的说法是:晚上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起义成功的士兵用炮轰击冬宫,发生了激烈的武装冲突。

苏联解体之后研究资料表明:当晚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正在大修,没有装弹也没有人员。

据此推测( )
A.两者描述存在矛盾,无法得知真相
B.前者记录为官方资料,可信度更高
C.后者研究更加客观,可信度更高
D.多方史料互证才会更接近历史本真
答案 D
解析“无法得知真相”绝对化,故A项错误;B项片面,故B项错误;是否更加客观,还需进一步研究,故C项错误;全面客观是正确的历史研究方法,故D项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