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065552_基于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界/ JIAOYUJIE2023年第7期(总第519期)▲幼儿教育
基于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朱泳舟
【摘要】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在游戏中,幼儿不仅能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同时能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包括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创造力。

陶行知先生强调:“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创造对于个人甚至是世界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不断创新。

在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下,文章结合幼儿游戏的特点,从游戏的材料、游戏的过程、游戏的评价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如何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关键词】陶行知;游戏;创造思想
作者简介:朱泳舟(1992—),女,江苏省昆山市周市镇白塔幼儿园。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儿童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

”儿童期是幼儿富有创造力的时期,幼儿具有无穷无尽的创造潜能,等待我们不断去挖掘,去发现,去引导[1]。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形式,在游戏中,幼儿会全身心地投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赋予原本平淡的游戏新生命、新活力。

笔者将以游戏为切入点,从游戏的材料、游戏的过程、游戏的评价三方面出发,基于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结合具体案例,谈一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一、游戏的材料
材料是开展游戏的物质基础,在幼儿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材料起着激发幼儿游戏动力、支撑游戏开展、提高游戏水平的作用,对幼儿的游戏行为和游戏情节的设想和展开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教师在为幼儿提供材料时,要注意三个方面:游戏材料的丰富性、游戏材料的结构性和游戏材料的层次性。

(一)材料的丰富性
教师在游戏中为幼儿提供的材料越丰富,数量、种类越多,幼儿设想的游戏情节越精彩,越有创造性。

这与幼儿的思维特点有关系,这一阶段幼儿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不能进行抽象的逻辑推演,同时在进行游戏时所设想的情节都来源于他们的实际生活和亲身经历。

丰富的材料能唤起幼儿对生活的回忆,引导幼儿再现生活场景,通过以物代物,在原有游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延伸,使得游戏更具生活性和可玩性。

例如,笔者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设计了大班角色游戏“蛋糕店”,让幼儿扮演蛋糕店的工作人员,负责制作蛋糕,装饰蛋糕,售卖蛋糕,以及使用小小的纽扣、彩色的羽毛、绒绒的毛线、废旧的海报纸等进行创意拼搭和装饰,使每一款蛋糕都别具一格。

且游戏的创造性不仅局限于此,丰富的材料让幼儿产生了更多创新的想法。

幼儿在材料区发现了奶茶杯,又找来了很多棉花填充进杯子里,开始制作新产品“奶茶蛋糕”。

接着他们又发现了月饼盒子,于是又研发了“月饼蛋糕”。

经过几次的创新,蛋糕店已经不是只卖蛋糕,还开始售卖新式的点心等,游戏的情节也不断更新,幼儿们越玩越起劲,越玩越有新意。

丰富的游戏材料能够使幼儿不断更新游戏情节,不只是停留在思考创意的层面上,还能够付诸实践,从而使幼儿的兴趣更浓厚,使幼儿的创造力不断得到提升。

教育界/ JIAOYUJIE
2023年第7期(总第519期)幼儿教育▲
(二)材料的结构性
教师在为幼儿提供游戏材料时,必须考虑材料的结构性,这对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幼儿在进行不同的游戏时会需要不同的游戏材料,如果幼儿一直纠结材料的真实性、功能性等固有属性,那缺少的材料则会限制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游戏被迫终止,使幼儿失去对游戏的兴趣。

因此,教师可选择低结构材料、半成品材料等,这些材料具有可变性,可随幼儿游戏情节的需要而不断改变它的属性、造型等,真正实现一物多玩。

在进行游戏时,教师要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低结构材料运用于各类游戏中,将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付诸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游戏材料,使得游戏能够顺利开展。

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幼儿需要将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迁移至游戏中,并能创造性地在游戏中展现出来。

例如,报纸是笔者班级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低结构材料,在很多游戏中都可以使用。

在开展角色游戏时,当银行中的钱没有了,扮演银行工作人员的幼儿就会剪刀将报纸剪小,写好相应的数值,当作纸币;当茶叶店的茶叶没有了,扮演制作茶叶的师傅的幼儿就会将报纸撕揉成一段一段,再染上不同的颜色,当作茶叶来售卖;当医院的警棍没有了,扮演保安的幼儿就会将报纸卷成一个小棍子,用来维持秩序。

在开展户外体育游戏时,报纸可实现一物多玩,幼儿们可以将报纸对折立起来,充当跨栏的障碍物;也可以将报纸揉成一个个球,进行投掷游戏。

在开展表演游戏时,报纸既可以充当表演道具,又可以当作话筒……这样的材料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如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树叶或瓶盖等。

在使用这些材料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拘泥于物体的固有属性,这样能使游戏富有活力,充满新意,同时提升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材料的层次性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幼儿的兴趣点、关注点不同,不同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

教师在投放游戏材料时,需要先了解幼儿的实际需要和兴趣点,明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及区别,提供难易程度不同、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能力的发展的游戏材料,体现材料投放的纵向层次性。

同时教师也要考虑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尽量满足不同发展层面的幼儿的需要,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投放材料,使幼儿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操作材料,体现材料投放的横向层次性。

例如,在为小班幼儿创设超市情境时,教师主要为其提供成品材料,如各种食物的包装盒、成品食物模型、具体的商品实物、缩小比例的收银盒等材料,这符合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能力水平,能使幼儿在感知物品的过程中逐渐融入游戏。

不仅如此,每种商品的价格数字也比较小,这也更加贴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到了中大班,幼儿的角色游戏能力增强,在游戏中已经可以以物代物,所以教师主要投放丰富的低结构和半成品材料,并鼓励幼儿对材料进行加工。

比如,教师在超市面包区鼓励幼儿将面包工厂制作好的面包进行包装再摆放到货架上,在超市蔬菜区让幼儿用绿色不织布制作韭菜卷,在超市粮油区让幼儿把废旧白纸撕成一条一条来制作面条……对于同一年龄段的幼儿,教师在提供材料时要体现层次性。

比如,在超市情境游戏中,动手能力差的幼儿在结算商品后可直接将商品装袋并用夹子夹住,交到顾客手中,动手能力强的幼儿需要打结和装饰包装袋。

这样幼儿能根据自己动手能力的强弱自由进行选择,体现了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循遵了由易到难的原则,丰富了游戏内容。

此外,教师在更换材料时也要考虑到幼儿的发展差异,在投放新的较高层次的材料时,要保留部分熟悉的材料,使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幼儿在游戏时不会感到陌生。

二、游戏的过程
(一)游戏主题的创设
兴趣是游戏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而创造性是保持幼儿兴趣的关键点。

游戏的主体是幼儿,教师要清晰自己的角色定位,适时放手,在游戏中贯彻儿童为本的理念,注重幼儿的参与。

教师可将游戏主题的选择权与确定权交给幼儿,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商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确定有创意的游戏主题,通过绘画的形式进行介绍分享,随后与同伴一起制订游戏规则,设计场地布置方案,设想游戏的不同玩法,将自己的奇思妙想在游戏中创造性地体现出来。

例如,刚刚进入大班,班级幼儿对于区域的创设有自己的想法。

豆豆(化名)小朋友在娃娃家区域中的一段对话,引起了笔者的思考,她说:“欣怡(化名),你们家开始垃圾分类了吗?你看我们这个娃娃家,都没有分类的垃圾桶,我们班级里也没有垃圾分类站,那垃圾要投放在哪里呀?”豆豆将自己对生活简单的观察表述出来,同时将自己的经验迁移至游戏中,打破常规。

于是笔者便顺着豆豆的想法,让幼儿创设“垃圾分类站”区域,组织幼儿商讨,查找资料,收集游戏材料,制订游戏规则。

游戏开展了一段时间后,幼儿们又有了新的想法,开始讨论制作自动垃圾分类的机器人,同时在垃圾分类中心安装电脑、摄像头等,并重新设计场地的布置方案,使得游戏的情节越来越复杂并且有创意。

教育界/ JIAOYUJIE2023年第7期(总第519期)▲幼儿教育
(二)游戏情节的更新
幼儿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会随着游戏情节的展开而产生很多新设想、新创意,教师一定要给予幼儿最大的自由、最少的干预,多观察幼儿,发现幼儿的新想法、闪光点,并给予相应的支持与引导,使游戏更加自然连贯[2]。

针对这一点,教师在创设主题时,可专门预留一个“留白区”,当幼儿们在游戏的过程中产生新想法时,可以在这一区域实施,将游戏顺利延续下去,真正将创造精神融入游戏中。

例如,在某次大班角色游戏中,扮演娃娃家中的妈妈的婷婷(化名)小朋友因需要照顾生病的宝宝而不能外出买菜,吃饭也成了一个难题。

这个小小的细节引起了扮演小客人的成成(化名)的思考,他说:“上次妈妈也是因为要照顾我而不能出去买菜,于是我们就在家点了外卖,很快外卖叔叔就将饭送到了我家,我们就能吃饭了。

”成成提议设立一个外卖店,这样娃娃家中的妈妈就可以吃到饭了。

幼儿们对这个提议特别感兴趣,于是笔者便将“留白区”临时设置为外卖店。

幼儿们一起讨论怎么布置外卖店铺,制订游戏规则,商量游戏的玩法,即需要点外卖时,敲响区域中的铃铛,将自己的需要告诉外卖员,画好派送单子,外卖员就开始工作。

这一想法非常有创意。

三、游戏的评价
游戏的评价对幼儿游戏能力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肯定和认可每一个幼儿的新设想和新玩法,将幼儿的创意点放大,利用游戏创造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幼儿再创造的热情。

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引导幼儿对游戏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鼓励幼儿进行头脑风暴,与同伴一起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为下一次游戏做好铺垫。

(一)教师评价
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因幼儿生活环境、能力发展等的差异,幼儿的游戏水平参差不齐,幼儿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也各不相同。

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理解他们的创意,保护他们的创造热情。

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幼儿在游戏中的闪光点,将他们的创意进行放大,深入引导,为下一次游戏的开展奠定基础。

例如,在一次建构游戏最后的讲评环节中,笔者将幼儿在搭建过程中的创新点拍成照片,投放在显示屏上,向幼儿一张一张地展示,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同时笔者结合照片,采用提问的方式,将幼儿在搭建过程中有待改进的地方抛给幼儿:“1.你们在搭建高楼的过程中,是如何解决高楼倒塌这个难题的?2.中环的道路你们是如何完成的?”很快,参
与建构的幼儿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详细地说明了自己搭建的过程、使用的材料、采用何种搭建技巧。

随后,笔者又出示了一些一线城市环形高架的图片,并与幼儿一起讨论如何用积木拼搭成弯弯的、高低错落的高架路,如何搭建不同造型的高层建筑……经过这一次评价,幼儿的创造欲望被激发,他们开始期待下一次的建构游戏,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有所突破,将自己的新想法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游戏变得具有延续性和创新性。

(二)幼儿自评和幼儿互评
在游戏中,除了教师评价,幼儿自评和幼儿互评对幼儿创造力的提升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游戏的最后,可以鼓励幼儿谈一谈他们在游戏中的创新点,表达自己的想法。

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聊一聊在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幼儿一起讨论该如何解决,如何改进,集合幼儿的智慧,进一步深化、创新游戏,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

例如,在美工区游戏最后的讲评环节中,笔者将完成的美工作品呈现在幼儿面前,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是哪一个,同时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这个环节中,幼儿们都大胆地发言,讲述了作品中吸引自己的创意点。

不仅如此,教师还特地组织了幼儿自评环节,让幼儿通过对比同伴作品,说一说自己作品有待改进的地方。

通过这两次评价,幼儿对于美工创作的切入点又有了新的理解,如春天的花朵不仅可以用彩色的纽扣装饰,同时还可以使用废旧的瓶盖组装成;大树的树枝不仅可以使用报纸来代替,同时还可以用废旧纸芯来完成……在幼儿互评、自评的过程中,幼儿能发现别人创作中的闪光点,同时与自己的作品进行比较,发现其中的差异,从而进行反思与改进,碰撞出不一样的灵感。

结语
创造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华,创造力的培养是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核心。

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游戏的过程中要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贯穿始终,多为幼儿提供创造的平台,让幼儿敢想,敢说,敢做,敢创造,使幼儿在尽情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种下创造的种子,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季旭峰.陶行知先生儿童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J].丽水学院学报,2012,34(04):1-4.
[2]徐明聪.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学前教育研究,2000(01):19-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