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带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单选题
1、“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相同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如图是甲、乙两个网球沿水平面从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从a到b,甲球运动的时间比乙球短
B.从a到b,甲球的平均速度比乙球大
C.甲球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乙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大
答案:C
AB.甲乙两球起点和终点位置相同,说明它们通过的路程相等,甲有6个点,是摄影5次的结果,乙有4个
可知,甲乙运动相同路程时,甲所点,是摄影3次的结果,所以时间不同,且甲的运动时间比乙长;由v=s
t
用时间长,所以甲的平均速度比乙小。

故AB错误;
C.由甲图可知,甲球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相同,所以甲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D.由乙图可知,乙球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短,所以乙球速度越来越小,故D错误。

故选C。

2、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测量中,误差和错误都是不允许的
B.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C.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会造成实验误差
D.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误差
答案:B
A.在测量中,错误是不允许的,但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一定存在的,故A错误;
B.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故B正确;
C.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会产生错误,而不是造成实验误差,故C错误;
D.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D错误。

故选B。

3、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是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s)或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像,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甲和丁B.乙和丙C.乙和丁D.甲和丙
答案:C
甲图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不变,说明物体保持静止;
乙图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路程也在变大,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丙图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速度越来越大,物体做加速运动;
丁图表述随着时间的增大,速度保持不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乙图和丁图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小红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远足活动,全程6km。

她行走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km/h,行走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4km/h,则她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4km/hB.4.8km/hC.5km/hD.6km/h
答案:B
她行走前一半路程的时间
t1=s1
v1
=
1
2×6km
6km/h
=0.5h
行走后一半路程的时间
t2=s2
v2
=
1
2×6km
4km/h
=0.75h
她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v=
s
t1+t2
=
6km
0.5h+0.75h
=4.8m/s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小明来到武乡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参加“丹心向党·红色研学”活动。

如图所示,是他在体验活动中,身着八路军军服庄严地吹响“冲锋号”的情景。

根据图片信息,请你估测“冲锋号”的长度约为()
A.20cmB.50cmC.120cmD.150cm
答案:B
由图可知,冲锋号的长度与人的胳膊的长度大约相等,而人的胳膊的长度约为50cm,所以估测“冲锋号”的长度约为50cm,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无风的天气,小虹和同学一起用机械停表和刻度尺测量乒乓球下落的平均速度,他们让乒乓球从三楼由静止竖直落到地面。

对于实验有关的操作和分析,正确的是()
A.该实验很简单,不必注意操作的安全
B.选择量程为1米的刻度尺来测量路程
C.使用停表前,要先观察停表是否调零
D.所测速度表示乒乓球每一时刻的快慢
答案:C
A.乒乓球从三楼由静止竖直下落,快达到地面时,速度较大,动能较大,如果落到人的头上,可能对人造成伤害,故A错误;
B.一层楼高约为3m,乒乓球从三楼落下,高度约6m,选择量程为1米的刻度尺来测量高度,刻度尺的量程过小,故B错误;
C.使用停表前,要先观察停表是否调零,如果不调零,测量的时间不准确,误差较大,故C正确;
D.测量的平均速度表示乒乓球从三楼到地面这段路程的平均快慢程度,故D错误。

故选C。

7、周日做完作业,小明和小芳同学在风景如画的柳叶湖畔骑自行车,如图所示是他们在某段路面上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0~10s两人所通过的路程相等
B.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总是运动的
C.第10s末,两人的速度相等
D.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A
ACD.由v—t图像可知,小芳的运动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3m/s,小明的运动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说明小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0s末,两人的速度相等,均可知,0 ~ 10s小芳通过的路程大于小明通过的路程,故A错误,符合题意;CD正确,不为3m/s,根据v=s
t
符合题意;
B.由v—t图像可知,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与垂柳之间的位置始终在变化,所以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总是运动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a、b两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同方向出发,沿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v-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0~60s过程中()
A.两小车在40s时相遇
B.40s时、a、b两小车相距最远
C.40s时,小车b在小车a的前方
D.两小车在20~40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 a>v b
答案:B
A.由图像可知,两小车在40s时有相同的速度,并不表示相遇,故A不符合题意;
B.两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同方向出发,由图像可知,40s之前a车速度一直比b车速度大,所以两车相距越来
越远,在40s时有相同的速度,此后a车的速度小于b车的速度,此时a、b两小车相距最远,故B符合题意;C.两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同方向出发,由图像可知,40s之前a车速度一直比b车速度大,小车b在小车a的
后方,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像可知,20~40s内a车速度保持40m/s做匀速直线运动,b车速度越来越大做加速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多选题
9、“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上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

如图是甲、乙两个网球从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球运动的时间比乙球长
B.甲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比乙球大
C.乙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大
D.乙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AC
A.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即摄影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由图知,甲球被拍摄了6次(所用时间为5个间隔时间),乙球被拍摄了4次(所用时间为3个间隔时间),所以甲球运动的时间比乙球长;故A正确;
B.两球运动的路程相同,甲球运动的时间比乙球长,则甲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比乙球小,故B错误;CD.由图知,甲球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基本相同,所以甲球运动的速度基本保持不变,而乙球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长,即乙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10、甲乙两名同学运动的s-t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名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同学的速度大于乙同学的速度
C.甲乙同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
D.甲乙同学在第八秒时相遇速度相等
答案:AB
A.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同学的s-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相同的时间内,路程相同,故甲、乙同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甲同学的速度
v 甲=
s

t

=
10m
12s-4s
=1.25m/s
乙同学的速度为
v 乙=
s

t

=
5m
8s
=0.625m/s
故B正确;
C.乙同学出发后4s甲同学才出发,故C错误;
D.甲乙同学在第八秒时相遇时,路程相同,但乙的时间要长一些,所以速度不同,故D错误。

故选AB。

11、关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得越快
B.速度越大,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
C.速度越大,表示物体所用的时间越短
D.速度越大,表示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越长
答案:AD
A.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得越快,故A正确。

B.路程的大小与速度和时间有关,速度虽大,时间不确定,路程长短不能确定,故B错误;
C.运动时间的长短与运动路程和速度有关,速度虽大,路程不确定,时间长短不能确定,故C错误;D.速度是路程与时间的比,速度越大,表示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越长,故D正确。

故选AD。

填空题
12、如图(a)所示,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某次实验中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在某一段路程中每隔0.02秒的不同位置,在该路段中______球运动得快;(b)图中的图像描述的是______球的运动,这
段时间内甲、乙两球的运动速度之比是______。

答案: 乙 甲 3︰5
[1]甲乙两个运动小球通过相同的路程,甲球所用时间是
t 甲=0.02s×5=0.1s
乙球所用的时间
t 乙=0.02s×3=0.06s
t 甲>t 乙,根据公式v =s t 可知:v 甲<v 乙。

[2] 由(b )图中的图像可知,该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即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相同,所以描述的是甲球的运动。

[3] 甲、乙两球的运动速度之比是
v 甲v 乙=s 甲
t 甲s 乙t 乙
=s 甲t 甲×t 乙s 乙=t 乙t 甲=0.06s 0.1s =35
13、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_____cm 。

答案:3.40
[1]由图知:尺上1cm 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 ,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木块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在3.4cm 中间,估读为3.40cm ,所以木块的长度为
L =3.40cm
14、如图所示,小明用一端磨损的刻度尺测量橡皮的长度,长度为___________
,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__________。

答案: 2.20cm 1mm
[1][2]由图,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或0.1cm),物体左侧与1cm对齐,右侧与3.2cm对齐,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作为估计值,即计作2.20cm。

综合题
15、周末,小明一家自驾去周边游玩,细心的他观察到汽车速度计的指针一直停在如图
所示的位置。

(1)小明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他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的,同时看到旁边的妹妹没有动,说明运动和静止是______;
(2)此时汽车的速度是______km/h,合______m/s;
(3)汽车以这样的速度行驶20min,求通过的路程______;
(4)若距离目的地还有72km,汽车一直以该速度行驶,则小明他们还需要多久才能达到______?
答案:汽车相对的 90 25 30km 48min
(1)[1][2]路旁的树木相对于汽车的位置向后退,因此他是以汽车为参照物。

汽车行驶过程中,旁边的妹妹与小明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即妹妹相对小明是静止的,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3][4]由图可知,速度仪的分度值为5 km/h,此时汽车的速度是
90km/h=90
3 .6
m/s=25m/s
(3)[5]汽车的行驶时间
t=20min=20
60
h=
1
3
h
由v=s
t
可得,汽车通过的路程
s=vt=90km/h×1
3
h=30km
(4)[6]若距离目的地还有
s′=72km 则由v=s
t
可得,小明他们还需要的时间
t′=s′
v
=
72km
90km/h
=0 .8h=48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