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科内镜诊疗技术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论证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科内镜诊疗技术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论证报告
一、手术简介
鼻内镜技术是微创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的问世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延伸了医生的视野、扩大了手术的范围、大大地促进了与鼻内镜手术相关的鼻腔鼻窦解剖学的发展,从而使鼻内镜手术的安全性和手术效果日渐提高,使慢性鼻窦炎的治疗率从依靠传统手术时的不足50%攀升至90%。
二、技术实施方案
鼻内镜手术是针对鼻窦口的解剖异常所展开的微创手术,就是在鼻内镜显示系统的监视下,用一套特殊的手术器械从鼻孔深入鼻腔,进行手术操作,鼻内镜技术是利用光学内窥镜进行鼻或鼻窦的外科处理,能达到既精确、彻底地清除病灶又恢复功能的双重目的。
三、科室具备的技术、人员和设备条件
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设立于2003年,2018年被市卫健委批准为市临床医学重点专科,目前科室有正式职工49人,医生28人,其中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6人,11人具有硕士学位。
现有病床数80张,分设耳科学组、鼻科学组、咽喉头颈学组和人工耳蜗学组。
科室目前经过培训基地系统培训且考核合格人员5人,已能熟练开展所有鼻科内镜手术。
我院手术室、麻醉科、重症监护室、医学影像科、检验科、病理科等科室设置均符合规范,配备有大型鼻内窥镜成像系统、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心肺复苏机、除颤仪、吸引器、血氧监测仪、多功能心电监护系统等必要的
设备和药品。
有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四、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
(一)适应证
反复鼻塞,流涕,嗅觉下降,头痛,鼻出血等影响正常生活的鼻腔,鼻窦,鼻眼交界区及鼻颅相关疾病。
(二)禁忌证
1.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
2.严重感染。
3.丁卡因及呋麻滴鼻液严重过敏。
(三)并发症
1.眼部并发症
(1)眼眶周围淤血,立即通知医生抽出鼻腔填塞物,并进行眼眶局部冷敷来减少血液继续渗出,24小时后改成热敷,让血肿逐渐吸收消退。
(2)严重的眶周并发症会导致复视、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同时伴有结膜充血水肿、眼球肿胀突出等,需马上对症处理。
2.颅内并发症
(1)当鼻腔填塞物抽出后,如果从鼻腔里流出清水样的液体,或清亮的血水,在低头用力或压迫颈部静脉时有流量增加,有脑脊液鼻漏可能,要立即告知医生对症处理。
(2)颅内出血是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患者可表现为头痛、肢体麻木、抽搐等,如果出现症状要及时联系医生处理。
3、鼻腔并发症
鼻腔严重出血,术后一定量的出血是正常的,但严重出血就属于并发症,会导致患者贫血甚至休克。
严重出血的表现为鼻孔持续有新鲜的血液滴出,反复从口中吐出血液或血凝块,或频繁吞咽等。
五、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
为了更好地提高鼻科内镜手术的风险管控能力,提高应急能力,我们制定了多项应急预案及管理规范。
(一)规章制度及应急预案
1.鼻内窥镜操作室管理制度。
2.高清成像系统故障的应急预案与流程。
3.高清成像系统停电的应急预案与流程。
4.鼻腔出血的应急预案与流程。
5.药物过敏应急预案与流程等。
(二)相关规范
严格遵守耳鼻咽喉科疾病诊疗标准、规范,鼻科内镜诊疗技术行业标准、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严格掌握鼻科内镜诊疗技术的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按照手术分级管理及授权规定,由相应资格医师制订合理的治疗与管理方案。
实施鼻科内镜诊疗技术前,向患者及其近亲属告知手术目的、手术风险、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加强个人防护;建立健全术后随访制度,并要求报告相关病例信息;接受鼻内镜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能力评估,保证器械可追溯等。
经过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研究论证,该技术符合安全性、有效性等,且可以应用于临床,用以诊断或者治疗疾病的过程,同意备案此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