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
答案
1.读下面两段话,完成练习。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1)这段话写了蔡伦________。
(2)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3)照样子,用一句话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
【答案】(1)改进造纸术,造出纸来
(2)剪碎、切断、浸、捣烂、捞、晒
(3)我先在纸上勾勒出半只蝴蝶来;然后把纸对折,拿起剪刀,沿着画好的蝴蝶边框小心翼翼地剪着,最终一幅剪纸作品就完成了。
【解析】【分析】(1)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2)考查动词。
此题较容易,细读句子把动词一一找出来即可。
(3)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故答案为:(1)改进造纸术,造出纸来(2)剪碎、切断、浸、捣烂、捞、晒(3)我先在纸上勾勒出半只蝴蝶来;然后把纸对折,拿起剪刀,沿着画好的蝴蝶边框小心翼翼地剪着,最终一幅剪纸作品就完成了。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2)此题主要考查对动词的掌握能力。
(3)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分析题中所给的句子结构,选择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即可。
2.重点段落品析
要是从牧场的栅栏外面,把辫子嗖的一下甩过去,就能套住牛呢。
一下子就套住牛角,只要用劲儿拉呀拉的,一整头牛就是我的了。
(1)这段话是介绍小真的长头发能________。
(2)用划线的关联词写句子。
要是……就能……
(3)找出文中的一个拟声词,并再写几个。
【答案】(1)套住牛
(2)要是天气晴朗,我们就能开运动会了。
(3)嗖;叮叮咚咚;哗哗啦啦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要是……就能……”是假设关系。
(3)此题考查拟声词的积累。
拟声词指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语,可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事物所发出的声音。
注意认真读课文来积累。
故答案为:(1)套住牛;(2)要是天气晴朗,我们就能开运动会了。
(3)嗖;叮叮咚咚;哗哗啦啦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说完整的话。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象声词的掌握情况,准确地使用象声词,将会使我们说话、习文的生动性、形象性大大增强。
3.课外阅读。
螳螂(节选)
法布尔
螳螂的大腿下面还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
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的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齿。
生长在小腿上的锯齿要比长在大腿上的多很多。
而且,小腿锯齿的末端还生长着尖而锐的很硬的钩子,这些小钩子就像金针一样。
除此以外,锯齿上还长着一把有着双面刃的刀,就好像那种成弯曲状的修理各种花枝用的剪刀一样。
平时,在它休息、不活动的时候,螳螂只是将身体蜷缩在胸坎处,看上去,似乎特别的平和,甚至会让你觉得,这个小动物简直是一只热爱祈祷的温和的小昆虫。
但是,它可不总是这样的,只要是有其他的昆虫从它们的身边经过,无论是什么样的昆虫,也无论它们是无意路过,还是有意地侵袭,螳螂这个刚才还是蜷缩着休息的小动物,立刻便伸展开它身体的三节,于是,那个可怜的路过者,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便已糊里糊涂地成了螳螂利钩之下的俘虏了。
它被重压在螳螂的两排锯齿之间,移动不得。
然后,螳螂很有力地把钳子夹紧,一切战斗就都结束了。
无论是蝗虫,还是蚱蜢,或者甚至是其他更加强壮的昆虫,都无法逃脱这四排锋利的锯齿的宰割。
它可真是个了不得的杀虫机器。
(1)按照短文内容填空。
法布尔描写昆虫非常生动,比如本文中,他就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螳螂小腿锯齿上的钩子比成了________,把螳螂小腿锯齿上长着的双面刃的刀比成了________。
(2)读了短文,我们可以用词语()来形容螳螂的腿。
A. 强壮
B. 锋利
C. 坚硬
D. 巨大
(3)螳螂是怎样捕捉昆虫的?请用横线在短文中画出来。
(4)短文描写了一个怎样的螳螂的形象?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1)金针;剪刀
(2)B
(3)螳螂这个刚才还是蜷缩着休息的小动物,立刻便伸展开它身体的三节,于是,那个可怜的路过者,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便已糊里糊涂地成了螳螂利钩之下的俘虏了。
它被重压在螳螂的两排锯齿之间,移动不得。
然后,螳螂很有力地把钳子夹紧,一切战斗就都结束了。
(4)短文描写了表面温和,实际是一个了不起的杀虫机器的形象。
【解析】【分析】(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金针;剪刀;(2)B;(3)螳螂这个刚才还是蜷缩着休息的小动物,立刻便伸展开它身体的三节,于是,那个可怜的路过者,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便已糊里糊涂地成了螳螂利钩之下的俘虏了。
它被重压在螳螂的两排锯齿之间,移动不得。
然后,螳螂很有力地把钳子夹紧,一切战斗就都结束了。
(4)短文描写了表面温和,实际是一个了不起的杀虫机器的形象。
【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1)联系上下文,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
Ⅰ回首遥望________
①第一②头③首领
Ⅱ双龙戏珠________
①戏剧,也指杂技②开玩笑,嘲笑③玩耍,游戏
(2)这段话主要是围绕赵州桥的________这一特点来写的。
()
A. 坚固
B. 美观
C. 坚固、美观
(3)画横线的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A. 画龙点睛
B. 承上启下
(4)把文段中具体描写图案雕刻精美的句子画上“________”,并读一读。
(5)“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成语:________。
【答案】(1)②;③
(2)B
(3)B
(4)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丽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5)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
回首遥望:就站着只是侧身回头,看向离当事人比较远的人或者事物。
首:头。
双龙戏珠:两条龙戏耍(或抢夺)一颗火珠的表现形式。
戏:玩耍,游戏。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本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成语及意思。
故答案为:(1)Ⅰ② 、Ⅱ③ (2)B(3)B(4)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丽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5)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过渡句有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
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起下句为下一段的段意。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边界战争”
一班的小瑶和二班的小军,因为清洁区里的一个小纸团争吵了起来。
“什么?在我们这边?”小瑶把眼一瞪,右脚一跺,右手一指小纸团:“你可要看清楚。
”说着,跑进教室拿出粉笔,在走廊里画了一道“边界线”,这样纸团就到二班去了。
“不行!边界线不是这样画的。
”小军边跑边嚷也拿出粉笔,在地上画了一道“边界线”。
当然,小纸团又被分到一班这边了。
“不对!”“不对——”
正在这时,值周组的同学来了,看了看画得乱七八槽的地面和纸团,没说什么,只在本子上的一班、二班的卫生栏中都扣了分。
“战火”熄灭了,小瑶、小军望着地上的纸团和一道道的“边界线”,呆呆地站着。
(1)找出第二自然段中表示小瑶动作的词。
(2)“战争”本来是指武装斗争,这里指________和________。
因为一个纸团发生的矛盾。
(3)“战火”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
(4)短文主要通过对人物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描写来叙述事情的。
(5)你认为小瑶和小军的做法对吗?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做呢?
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鸟是人类的朋友,是害虫的天敌。
它们大多都是捉害虫的能手。
啄木鸟每天清晨三点钟就开始工作,要给自己的小宝宝喂三、四次虫子。
一只山雀每天吃掉虫子的重量与它本身差不多。
一窝小燕子一个夏天可以消灭一百万只虫子。
一只猫头鹰每年能为人类节省一吨粮食。
看到这些鸟儿每天都在默默地为人类做贡献,谁还忍心伤害它们呢?
(1)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________。
本文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
(2)“粮”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________。
(3)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
(4)这段话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种鸟捕虫的本领。
(5)结尾一句话是________句,改成陈述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6)请写一句关于“读书”的格言警句。
7.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它们会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腿,腿末端那副钳子________的,胡须也________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________的。
(1)把下列词语填入句中横线上。
一翘一翘一张一张一突一突
腿末端那副钳子________的,胡须也________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________的。
(2)这句话描写的是________,依次描写了小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小虾________的特点。
答案解析部分
一、现代文阅读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长河落日扁
落日为什么是扁的呢?这是光的折(zhé shé)射现象在捣鬼。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把筷子插入一只盛水的杯子里,看起来筷子是折(zhé shé)成两段的。
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在空气中光线会不会曲折呢?也会。
为什么呢?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接近地球表面的地方大气浓厚,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bò báo)。
这种差别并不大,所以我们通常觉察不到光线由此产生的曲折。
但是,太阳落山时,阳光斜着通过大气,距离很远,产生的折射已经可以使人明显地感觉到。
这种折射越贴近地面越强。
落日的上端和下端光线曲折得不一样,看起来就成扁的了。
光的折射现象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倒是实实在在的。
三四百年来,利用这种现象设计制造的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使人们看到了秋毫之微末、天体之宏大,大大地扩展了我们的眼界,为发展人类文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看来,天天见到的落日之中还有一些道理呢!
(1)给文中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折________(zhé shé)射折________(zhé shé)成稀薄________(bó báo)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本文提到的两种现象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都是光的________造成的。
(3)通常说“长河落日圆”,可在本文中为什么说落日是扁的?用“________”在文中标出。
(4)光的折射现象对人类有哪些帮助?
(5)读短文最后一句话,你有哪些感受或想法?
【答案】(1)zhé;shé;bó
(2)插入水中的筷子变折了;看到的落日是扁的;折射
(3)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接近地球表面的地方大气浓厚,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
这种差别并不大,所以我们通常觉察不到光线由此产生的曲折。
但是,太阳落山时,阳光斜着通过大气,距离很远,产生的折射已经可以使人明显地感觉到。
这种折射越贴近地面越强。
落日的上端和下端光线曲折得不一样,看起来就成扁的了。
(4)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现象设计制造了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使人们看到了秋毫之微末、天体之宏大,大大地扩展了人们的眼界。
(5)大自然中到处都有奥秘,需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发现。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5)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1)zhé、shé、bó (2)插入水中的筷子变折了;看到的落日是扁的;折射;(3)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接近地球表面的地方大气浓厚,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
这种差别并不大,所以我们通常觉察不到光线由此产生的曲折。
但是,太阳落山时,阳光斜着通过大气,距离很远,产生的折射已经可以使人明显地感觉到。
这种折射越贴近地面越强。
落日的上端和下端光线曲折得不一样,看起来就成扁的了。
(4)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现象设计制造了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使人们看到了秋毫之微末、天体之宏大,大大地扩展了人们的眼界。
(5)大自然中到处都有奥秘,需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发现。
【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种一片树叶
冰心
埋下一片树叶,固执地相信它终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这便是儿时最美的梦。
我4岁那年的秋天,枯黄的叶子从高高的树枝上飘落,正在院中玩耍的我俯身拾起一片,觉得很美。
玩赏了半天,我忽发一个奇怪的想法:这个曾经
是树伯伯身上一部分的叶,把它种进土里之后,必定可以长出一棵同样的大树!
于是我捡了许多片叶子,虔诚地跪在地上挖了个小坑,把树叶全埋到了土里。
就像妈妈生下了我,我也会渐渐长大—样,我坚定地相信我的梦马上可以实现。
我天天蹲在种树叶的地方等待我的大树,直到大雪纷飞。
我想叶子大概怕冷,所以不敢出来,等明年开春,一定会长得更好!我依旧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梦,直到燕子衔泥,杨树吐芽……
长大后,我才明白我用童心为自己编织了一个很美的童话。
那些埋在土里的树叶,却已在我心中长成了一棵大树,成为我生命中的一根支柱,替我们遮挡着成长路上越来越多的风风雨雨,为我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那件事,我会为之自豪一辈子……
孩童时那种天真无邪、可笑的一举一动,那双清澈透明、不掺一丝杂质的眼睛,不正被我们当作“幼稚”而随手抛弃吗?人每走一步会从身上遗落一些东西,而往往被人随意丢掉的——那颗晶莹剔透的童心,也是最珍贵的。
种一片树叶吧,你定会拥有一棵参天大树。
(1)从画线句子中你感受到了“我”()的心理。
A. 忐忑不安
B. 认真严肃
C. 紧张慌乱
(2)“那件事,我会为之自豪一辈子……”中的“那件事”指的是________。
(3)种树叶后,“我”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用自己的话概括。
(4)这篇短文的中心是()
A. 说明儿童内心的幼稚
B. 表现童心的珍贵
C. 展示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答案】(1)B
(2)“我”种下一片树叶,坚信它能长成参天大树
(3)“我”蹲在种树叶的地方等待。
结果是等到春天来临,树叶也没有发芽。
(4)B
【解析】【分析】(1)抓住关键词与来理解。
“虔诚”表现“我”种树叶时的认真、严肃,坚信种下的树叶一定能长成大树的心理。
(2)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B;(2)“我”种下一片树叶,坚信它能长成参天大树(3)“我”蹲在种树叶的地方等待。
结果是等到春天来临,树叶也没有发芽。
(4)B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2)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飞舞的窗帘
在一幢红房子上有一扇米黄色的窗子,在窗子上挂着一幅蓝色小花的窗帘。
每当风吹起,蓝色的窗帘就欢快地飞舞起来。
它多想跟着风一起去旅行啊!可是它被一个个小铁圈连在窗子的横杆上,无论怎么用力都(无济于事无能为力)。
于是,它和所有过路的小鸟、小蚂蚁、小花猫等等打听外面的事情。
渐渐的,附近的朋友都知道这里有一个喜欢收集新闻的蓝色窗帘,每当它们路过就把新的消息告诉它,而风吹过的时候,窗帘就把这些消息随风发布出去。
这些信息(果然居然)帮助了很多朋友:狗妈妈找到了它走丢的孩子,昆虫找到了食物,东边的柳树把悄悄话传给西边的柳树……大家都很感谢蓝色的窗帘。
转眼,蓝色的窗帘变旧了,主人把它取下来顺手放在窗台上。
好朋友风发现它自由了,于是高兴地把它带到了空中。
它跟着风飞舞旋转起来,多么兴奋啊!最后它累了,在一块草地上停留下来。
正好在草地上野餐的小兄妹发现了它。
妹妹高兴地对哥哥说:“哥哥,看,它可以做我们的野餐毯!”
就这样,蓝色的窗帘陪着小主人去了很多地方,看了很多的风景,实现了最初的(希望愿望)。
而最让它感到幸福的是,它一直都在为别人带来快乐。
(1)选择括号里合适的词语。
都________(无济于事无能为力)(果然居然)________帮助
最初的________(希望愿望)
(2)窗帘最初的愿望是()
A. 收集新闻
B. 陪小主人去很多地方
C. 跟随风一起去旅行
D. 跟随风旋转
(3)“大家都很感谢蓝色的窗帘”的原因是()
A. 蓝色的窗帘和大家都是好朋友
B. 蓝色的窗帘用实际行动帮助了大家
C. 蓝色的窗帘通过提供很多信息帮助了大家
D. 蓝色的窗帘给大家讲有趣的事情
(4)窗帘感觉最幸福的事情是()
A. 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B. 一直都在为别人带来快乐
C. 看了很多风景
D. 知道了很多消息
【答案】(1)无济于事;居然;愿望
(2)C
(3)C
(4)B
【解析】【分析】(1)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
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无济于
事:对于事情没有帮助或益处。
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
指没有能力去做或力量达不到。
“果然”强调不出所料。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愿望:对一件事物的美好希望、设想与期待。
希望:心中最真切的幻想,盼望,期望,愿望。
(2)—(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无济于事、居然、愿望(2)C(3)C(4)B
【点评】(1)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2)—(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