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学课件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玄:“古者曰名,今世曰字。”
《说文·子部》:“字,乳也。从子在宀下, 子亦声。”
段注:“人及鸟生子曰乳,兽曰产,引申 之为抚字,亦引申之为文字,《叙》云 ‘言孳乳而浸多也。’”
《山海经·中山经》:“女子服之不字。” 郭璞注:“字,生也。”
《广雅·释诂》:“人疏字者子活, 数乳者子死。”
《晋灵公不君》:“亡不越境,反不讨 贼。”
——犯上作乱的人
37
41

《说文·戈部》:“贼,败也。”
37
42

《尚书·泰誓》:“予有乱臣十人。” 《尚书·顾命》:“其能而乱四方。” 《尔雅》:“乱,治也。” 紊乱——治理 “反训”
57
43
亂(乱)
57
44
形声字的声旁反映了汉语语音系统及其演 变规律。
及:赶上。
57
37
《说文》:“及,逮也。从人,从又。”
57
38

如之何以病败君之大事?(《鞌之战》)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37
39

37
40

《晋灵公不君》:“犹不改,宣子骤谏。 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论语·先进》:“贼夫人之子。”
——残害、杀害
《周礼·秋官·士师》:“二曰邦贼。” 郑 玄 注:“为逆乱者。”
从“番”得声之字: 番、幡 潘、蟠、番(禺)
“古无轻唇音(f)”
57
45
小结
汉字与汉字学 汉字学的分支学科 学习汉字学的意义
丁公陶文
(二)古文字研究
甲骨文、金文、战国秦汉文字等。
(三)俗字研究
所谓“俗字”是区别于正字而言的一种通俗字 体。
俗字举例
瞑,翕目也。从目、冥,冥亦聲。【臣鉉等曰: 今俗別作眠,非是。】
雅,楚烏也。一名鸒。一名卑居。秦謂之雅。 从隹、牙聲。【臣鉉等曰:今俗別作鴉,非 是。】
胙,祭福肉也。从肉、乍聲。【臣鉉等曰:今 俗別作祚,非是。】
陶符属于刻划系统,基本都是由几何线条 组成的,它们与以象形为基础的古汉字根 本不属于同一系统,而且,它们差不多都 是单独出现的,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说明它 们已经是记录语言的文字。
远古中国域内的原始文字很可能有多种系 统,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并非一元的、单线 的,各个人类群体都可能有自己的文字系 统,最后汇入了汉字这一滔滔大河之中。
三、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三豕涉河
《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有 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 “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 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 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小篆:
豕与亥
古文:
三: 己:
三与己

《左传·成公二年》:“丑父寝于轏中, 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伤而匿之, 故不能推车而及。”
第一讲 绪论
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汉字学 二、汉字学的研究范围 三、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一、什么是汉字学
(一)文字与汉字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扩大 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功能的辅助工 具。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扩大 汉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功能的辅助工 具。
汉字的旧称
秦简《日书》“人字”
《说文·叙》:“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 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 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文字
琅邪刻石:“书同文字。” 《左传·昭公九年》:“于文皿虫为蛊。” 《闵公二年》:成季生“有文在其手曰
‘友’”。
(二)汉字学
汉字学古代属于“小学”。 《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
刻划符号的性质
郭沫若:“彩陶上的那些刻划记号,可以 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 原始文字的孑遗。”
于省吾:“这种陶器上的简单文字,考古 工作者以为是符号,我认为这是文字起源 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仰韶文化距 今得有六千多年之久,那么,我国开始有 文字的时期也就有了六千多年之久,这是 可以推断的。”
《左传》:“夫文,止戈为武。” 《左传》:“故文,反正为乏。” 《仅礼·士聘礼》:“百名以上书于策,不
及百名书于方。” 《韩非子·五蠢篇》:“古者苍领之作书
也。”

《说文》云:“文,错画也,象交文。” 《墨子·公孟篇》:“越王勾践剪发文身,
以治其国。”
61
7

《说文》又云:“名,自命也。从口从夕, 从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

《说文》卷三下:“书,箸也,从聿者 声。”
《说文·叙》:“书者,如也。”

百字千孙。(梁其簋)——子 字父。(余义钟)——慈 既字白。(吴王光鉴)——生 “人字”篇。(睡虎地秦简)——生育
“字”表文字出现于秦汉时期
顾炎武《日知录》:“春秋以上言文不言 字。”
江永《群书补义》:“其称书、名为字者, 盖始于秦,吕不韦著《吕氏春秋》,悬之 咸阳市曰:‘有能增减一字者,予千 金。’”
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 宋代王应麟《玉海》:“文字之学有三:
其一,体制,谓点画有衡从、曲折之殊, 《说文解字》之类;其二,训诂,谓称谓 有古今雅俗之异,《尔雅》《方言》之类; 其三,音韵,谓呼吸有清浊高下之不同, 沈约《四声谱》及西域反切之学。”
汉字学
汉字学是以汉字为研究对象,它以探讨汉 字的起源、性质、结构和发展规律,探讨 汉字形、音、义之间的关系以及汉字之书 写、正字法等为内容的一门学科。
二、汉字学的研究范围与本课 程的着重点
汉字学的分支学科
汉字理论研究 古文字研究 俗字研究 现代汉字与汉字应用研究
(一)汉字理论研究
研究范围包括汉字的结构、汉字的起源、 汉字的性质、汉字发展演变等。
汉字的起源
《吕氏春秋·君守》:“仓颉作书,后稷作 稼。”
新石器时期遗址刻划符号
西安半坡陶器符号
橃,海中大船。从木、發聲。【臣鉉等曰:今 俗別作筏,非是。】
郣,郣海地。从邑、孛聲。一曰:地之起者曰 郣。【臣鉉等曰:今俗作渤,非是。】
袌,褱也。从衣、包聲。【臣鉉等曰:今俗作 抱,非是。抱與捊同。】
(四)现代汉字与汉字应用研究
汉字简化、字形的整理、异体字、对外汉 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等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