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有多少块糖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1《有多少块糖》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1《有多少块糖》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d9b97033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b5.png)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1《有多少块糖》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有多少块糖》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1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数糖果的游戏,学会如何计算两个数字的和以及差。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认识数字0-10,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但是,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他们可能还不能熟练地运用数学符号进行运算,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他们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符号进行运算,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问答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糖果道具,用于课堂演示和学生的实际操作。
2.准备PPT,用于展示问题和答案。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糖果道具,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看看桌上有多少块糖果?如果我们再拿一些糖果过来,一共会有多少块糖果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具体的加法问题,如“3+4=?”、“7-2=?”等,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在旁边进行引导和解答。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有一堆糖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一些加减法问题。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有多少块糖》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有多少块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7124d49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6f.png)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有多少块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多少块糖》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的一节实践活动课。
教材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加减法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减法知识进行解决。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运算,但对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以及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减法知识进行解决。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减法知识进行解决。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以及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创设一个学生分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减法知识进行解决。
3.实例讲解: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减法进行解决。
4.学生练习:学生独立解决一些类似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有多少块糖1》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有多少块糖1》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c07b117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3a.png)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有多少块糖1》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多少块糖1》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单的加法和减法》中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材以“有多少块糖”为主题,通过图片和文字的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加法和减法,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教材还配备了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数的认识,对加法和减法有了初步的理解,但是还缺乏实际操作和运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加法和减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加法和减法,提高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道具、练习题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基本概念:通过实物道具和多媒体课件,讲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
3.基本运算: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练习巩固:出示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加法和减法,提高运算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有多少块糖-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有多少块糖-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8114f61e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c0.png)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有多少块糖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有多少块糖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具体是第3章第1节的内容。
这一节的主题是"有多少块糖",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数学计算,理解数量的概念,学会用加减法计算物品的数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量的概念。
2. 学生能运用加减法计算物品的数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量的概念,并运用加减法计算物品的数量。
难点:学生能理解数量的概念,并能在没有实际物品的情况下,通过想象和数学计算,完成数量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糖果、计数棒、算术卡片等。
学具:计数棒、算术卡片、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拿出一包糖果,提问学生:"你们猜一包糖果有多少块?",通过这个问题引出今天的主题。
2. 操作:让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定数量的糖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数一数每组有多少块糖果。
3. 计算:让学生使用计数棒和算术卡片,进行加减法计算,例如:我有3块糖果,你给我2块,我们还剩下多少块?4. 练习: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做一些有关数量计算的题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有多少块糖1. 实际操作2. 数学计算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有2块糖果,他吃掉了1块,他还剩下几块糖果?答案:小明还剩下1块糖果。
2. 题目:小红有3块糖果,她给了小明1块,她还剩下几块糖果?答案:小红还剩下2块糖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数量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运用加减法进行数量计算。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还不够熟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们回家后,找一些物品,如玩具、书籍等,进行数量计算,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1《有多少块糖 》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1《有多少块糖 》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c562edc0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27.png)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1《有多少块糖》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有多少块糖》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3.1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图片和故事情境,让学生学习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操作,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数数和识数,对加法和减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实际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会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会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好教学课件、教学素材、教学道具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好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小明有5块糖,他又买了3块糖,请问他一共有多少块糖?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故事情境,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多少块糖》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多少块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982d6a7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0b.png)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多少块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多少块糖》这一节课选自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给出不同数量的糖果,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感知数量的增加和减少,从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于数量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但加减法的概念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全新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物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将加减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物操作,感知数量的增加和减少,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物操作,理解数量的增加和减少,并能够用加减法表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数量的增加和减少;通过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一个孩子们分糖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介绍加减法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感知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3.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实际的糖果问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
4.总结提升: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采用加减法的符号,结合具体的糖果情境,展示加减法的概念。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1《有多少块糖》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1《有多少块糖》说课稿(1)](https://img.taocdn.com/s3/m/47ee399f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14.png)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1《有多少块糖》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有多少块糖》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个教学案例。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掌握数数的方法,以及能够运用数数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以糖果作为载体,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感受到数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他们对数数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但同时,学生的数数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在数数时容易出错,对于一些复杂的数数问题,可能不知道如何下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数数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正确数数,能够数出100以内的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数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正确数数,能够数出100以内的数。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数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糖果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一颗糖果,引导学生观察糖果的数量,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数数,引导学生发现数的规律。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数糖果,每组数完后,汇报结果。
4.解决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数的方法解决问题。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数数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数数解决实际问题。
6.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数糖果的练习题。
7.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数的意义和作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数数的方法–从1开始数–不重复、不遗漏2.运用数数解决实际问题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数数的能力:观察学生在数数过程中的表现,是否能够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有多少块糖》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有多少块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7df5024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85.png)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有多少块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多少块糖》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单的加法和减法”中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两个小朋友分糖果的故事,引出加法运算,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加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但对加法的实际应用还不够熟练。
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实物操作和生动的情境来帮助他们理解加法的意义。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他们的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加法应用于实际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加法的意义。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糖果、卡片、计数器等。
2.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糖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有2个糖果,又拿来3个糖果,一共有多少个糖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呈现教材中的情境:两个小朋友分糖果。
小明有2个糖果,小红有3个糖果,他们一起有多少个糖果?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回答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用卡片表示糖果,进行加法运算。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有多少块糖》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有多少块糖》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ae1d595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ee.png)
1.填一填
(三)课堂练习
()+()=() ()+()+()+()+()=()
2.横着看,每行()只,有()行。列式(
)。
3.一共多少个桃子?
(1)横着看,每行()个,有()行。列式是(
)
(2)竖着看,每列()个,有()列。列式是(
)
4.每盘有()个,有()盘,算式里有()个()相加。列式是( )。
5.数格子
(1)横着看,每行有()个格子,有()行。列式是(
)
(2)竖着看,每列有()个格子,有()列。列式是(
)
答案: 1. 5,5,10;2,2,2,2,2,10 2. 7,3,7+7+7=21 3.(1)5,3,5+5+5=15 (2)3,5;3+3+3+3+3=15 4. 4,4,4,4,4+4+4+4=16, 5. (1)8,3,8+8+8=24 (2)3,8,3+3+3+3+3+3+3+3=24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提出遇到的问题,杂乱的物体我们可以怎么去数? 方阵的物体又可以怎么去数?共同反思过程,让知识再次得到升华。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有多少块糖 横着看,每行5块,有3行:5+5+5=15(块) 竖着看,每列3块,有5列:3+3+3+3+3=15(块
《 有多少块糖》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 上册《数一数与乘法》单元的第一课时《有多少块糖》。下 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 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课堂练习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 几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多少块糖》优秀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多少块糖》优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97b536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27.png)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多少块糖》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多少块糖》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意义,以及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有趣的糖果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对加减法也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学生的计算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于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还不是很清晰,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引导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意义,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意义,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和总结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有趣的糖果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糖果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糖果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通过数糖果,发现和总结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3.交流:学生分组汇报,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总结,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直观、明了为主,主要展示加减法的运算规律,以及糖果情境的图片。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来进行,重点关注学生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多少块糖》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多少块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58fd761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54.png)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多少块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多少块糖》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部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体验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糖果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数的认识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还对整数的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困惑,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通过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来激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简单的加减法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进行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糖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加法和减法运算。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糖果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基本概念:介绍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通过示例让学生初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3.实际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加减法游戏和小组竞赛等形式,让学生体验和感知加法和减法运算。
4.问题解决:教师提出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问题,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并得出答案。
5.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加法和减法运算的规律和方法,并进行一些拓展练习。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1《有多少块糖》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1《有多少块糖》说课稿(1)](https://img.taocdn.com/s3/m/01a29daa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bf.png)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1《有多少块糖》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有多少块糖》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单元3.1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糖的图片和数量,另一部分是问题的提出。
通过观察图片,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问题的背景,进而运用加减法运算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对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10以内加减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使学生直观地理解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糖果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糖果图片,发现问题的规律。
3.学生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体验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4.交流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操作结果,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5.总结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有多少块糖》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有多少块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888d63c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e6.png)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有多少块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多少块糖》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购物》中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加减法,对数学问题有了一定的解决能力。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存在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深,运算速度慢,对进位加法的认识不足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理解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提高运算速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解决实际问题,并理解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糖果模型、计数器、教学卡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3.课件: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颗糖果,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如果给你两颗糖果,你有多少颗糖果?”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提问:“如果有10颗糖果,给你两颗,你有多少颗糖果?”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进位加法。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故事情境:小猴摘了15个桃子,又摘了8个桃子,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故事情节。
教师提问:“小猴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进位加法的运算过程。
3.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卡片,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有多少块糖∣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有多少块糖∣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202fd77c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3a.png)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有多少块糖∣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有多少块糖∣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7单元“有多少块糖”。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减法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加减法,我准备了一些糖果,以及一些图片,用来表示糖果的数量。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先给学生们一些糖果,让他们自己数一数有多少块糖果。
2. 讲解:然后我会向学生们解释,我们刚才的数糖果的过程就是加法。
加法就是将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出它们的总和。
3. 练习:接着我会给学生们一些图片,图片上有不同数量的糖果,让学生们自己试着用加法来计算一下糖果的总数。
4. 讲解:然后我会向学生们解释,当我们想要知道两个数相减的结果时,我们就可以使用减法。
减法就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求出它们的差。
5. 练习:接着我会给学生们一些图片,图片上有不同数量的糖果,让学生们自己试着用减法来计算一下糖果的差值。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下加法和减法的定义,以及一些简单的例子,帮助学生们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自己找一个物品,比如玩具,然后数一数有多少个玩具,并记录下来。
答案:略2. 请学生们找一些图片,图片上有不同数量的物品,然后用加法或减法计算一下物品的总数或差值,并记录下来。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对于拓展延伸,我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去找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家里有多少人,然后用加减法来解决。
这样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加减法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中,我重点关注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有多少块糖》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有多少块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9cbf194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73.png)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有多少块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三单元有多少块糖》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加减法运算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糖果这一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运算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运算顺序、运算方法等方面存在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难点:运算顺序的掌握,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糖果这一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减法运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糖果道具,用于课堂演示和练习。
2.设计数学游戏,准备相关卡片或题目。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糖果道具,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有一盒糖果,里面有5块糖,又拿来3块糖,一共有多少块糖?”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呈现不同的糖果图片,并提出相应的加减法问题,如“7块糖减去2块糖,还剩多少块糖?”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一课有多少块糖∣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一课有多少块糖∣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194cd99f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8a.png)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一课有多少块糖∣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一课有多少块糖∣北师大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深知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是我对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一课《有多少块糖》的详细规划。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三单元第一课《有多少块糖》。
本节课主要教授学生如何通过数数的方法来计算不同数量的糖果,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数数的方法,能够准确地数出不同数量糖果,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能够准确地数出不同数量糖果,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将准备一些糖果作为教具,同时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些小卡片,上面写上数字,用作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拿出一些糖果,让学生看看有多少块糖果,并尝试用手指头数一数。
2. 例题讲解:然后我会给学生讲解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题目,例如“如果有2块糖果,再给你3块糖果,你一共有多少块糖果?”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让学生自己尝试做一些类似的题目,以巩固他们对于加减法的理解。
4.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一些更复杂的题目,并尝试找到解答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会将一些关键的题目和答案写在黑板上,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并进行思考。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数一数,你有几块糖果?2. 如果有3块糖果,再给你2块糖果,你一共有多少块糖果?答案:1.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2. 5块糖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数数的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在课后,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延伸,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多少块糖》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多少块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c04181b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77.png)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多少块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多少块糖》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节实践活动课。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的认识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对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将数学知识运用其中,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量关系,培养数感。
2.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量关系,培养数感。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从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糖果道具和问题卡片。
2.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份问题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糖果道具,引发学生兴趣,然后提出问题:“老师有20块糖果,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块糖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将问题卡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卡片上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讨论和交流。
3.操练(10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学生回答问题,并让学生上台演示解决问题的过程。
其他学生观看后,进行模仿和练习。
4.巩固(10分钟)教师再次出示糖果道具,提出新的问题:“老师有30块糖果,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块糖果?”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进行分享和讨论。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进行交流和分享。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有多少块糖》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有多少块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393a85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bd.png)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有多少块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多少块糖》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小兔子和小松鼠比赛吃糖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学习整数加减法运算。
教材以故事形式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运算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但对实际情境中的数学运算应用还不够熟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进一步理解整数加减法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以便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整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分享等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整数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辅助教学,直观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述小兔子和小松鼠比赛吃糖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运算。
3.课堂讲解:讲解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掌握运算技巧。
4.巩固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运用。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有多少块糖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有多少块糖](https://img.taocdn.com/s3/m/5b796f2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fc.png)
第三单元 数一数 与乘法
第1课时 有多少块糖
一共有 多少块糖?
你能用几种方法数一数呢?
要想数出这些糖有多少块, 可以一边数一边摆整齐。
❀ 摆一摆,数一数。
方法一 1块1块地数
1 234
方法二 2块2块地数
2
46
…… 5 …… 35
…… 8 10 …… 35
方法三 5块5块地数
……
5
10 15 20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
数没有规则放置的物体的数量,可以1个 1个地数,也可以2个2个地数,还可以5个5个 地数……无论怎样数,最后的结果都一样。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
数方阵中物体数量的方法: 可以先数每行有几个,再数有几行,有
几行就表示有几个几相加。也可以先数出每 列有几个,再数有几列,有几列就表示有几 个几相加。
先竖着数,再横着数。
4 + 4 + 4 + 4 + 4 = 20( 个 )
2. 有多少条鱼?
7+7+7+7=28(条) 或
4+4+4+4+4+4+4=28(条) 答:有28条鱼。
三(2)班同学排队做操,竖着看每列有8名同学, 共有5列,三(2)班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8+8+8+8+8=40(名) 答:三(2)班一共有40名同学。
25 …… 35
还可以3块3块地 数或4块4块地数, ……方法很多。
数同一堆物体的数量时,每次数 的块数少,数的次数就多;每次 数的块数多,数的次数就少。
❀数一数,填一填。
横着的一排叫做“行”。 竖着的一排叫做“列”。
❀数一数,填一填。
横着看,按行数。
1 23456 1 有2行 2